本報記者 一首《同桌的你》,唱出了校園生活中同桌之間的深厚友情。
很多人也許還記得,小時候跟同桌在桌子中間畫的那條「三八線」,以及因為這條「三八線」發生的很多故事。
同桌,是校園生活中最重要的一個詞,也是校園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份情。假如你的校園生活中,沒有了同桌,那會是什麼樣的?
杭城一位小學一年級學生的徐媽媽,給錢報記者打電話,說她兒子沒有同桌,一個人坐在教室的最後一排。有一天,兒子回家問她:「媽媽,為什麼全班就我一個人沒有同桌啊?」她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9月24日,錢報記者來到了徐媽媽兒子所在的小學,發現學校一年級有3個學生沒有同桌,而且這3個學生所在班級的人數都是49人。
一年級男孩身高1.45米
他的願望竟是「不要再長高」
錢報記者來到這所杭城知名的公辦小學,今年招收了5個班的一年級新生。
在教學樓一樓,一(4)班和一(5)班是隔壁班。錢報記者看到,在兩個班級的最後一排,只有一張課桌,桌子離後面的黑板,只有半米多距離。
在一(4)班,最後一排的男孩身高1.45米,遠遠超過了全班同學的平均身高。錢報記者拉住這個男孩,「一個人坐最後一排,孤單嗎?」男孩有些靦腆,想了想,小聲說:「還好啦!」但錢報記者從另外的家長那裡獲悉,這個男孩的心願是,「希望我這一年不要再長高,這樣就能有同桌了。」
上午最後一節是語文課,老師在上課時,會經常走到後面,摸一摸這個男孩的頭,他得到的關注還是挺多的。這時,當錢報記者把目光瞄向隔壁的一(5)班,最後一排的男生正低著頭,書本放在腦袋上,沒有在認真聽課。
錢報記者特意數了數,這所學校一年級新生的每個班級,人數都是49人。班級的座位一共有8列,每列6人,一共48人。於是,第七排只有一個學生了,第49個的煩惱就這樣產生了。
錢報記者在跟班主任溝通時,發現他們已經注意到了「第49個的煩惱」。一(4)班的高老師說,現階段正在學拼音,一個人坐影響不大,以後課堂有小組合作,孤零零一個人的確不好,「我打算把這個孩子提到第六排來坐。」
在學校另一幢教學樓的一樓,是另外3個一年級班級,錢報記者發現已經有班主任這樣做了。
在一(1)班和一(3)班,最後一排不是一張課桌,一(1)班是3張課桌,一(3)班是2張課桌。一(1)班班主任蔡老師很心細,「在排座位時,我就發現有一個孩子沒有同桌,我把第一組後面的兩個孩子跟這個孩子排在一起,他們3個人排在第七排,就能做伴了。」
學生座位怎麼排
在班主任那裡是門技術活
錢報記者調查發現,杭州的學校一個班有49個學生的,還不少。
杭州另外一所公辦小學的一年級班主任汪老師說,她班裡的學生就是49人。「我們今年4個班,其中3個班都是49人。」汪老師也沒讓最後一個孩子一個人坐,「我在第一排留了一個空座,多出來一個人跟最後一排的學生做同桌。」汪老師說。
採荷一小錢江苑校區二年級班主任李琳老師告訴錢報記者,「我們班原來是42個孩子,一共有6列,每列7人,剛剛好,但新學期班裡插進來一個孩子,我一直糾結這個座位怎麼排。」
李老師說,讓這個新來的孩子一個人坐,不合適,「他剛來,需要儘快融入集體。」李老師曾有一個想法,就是把那個新增加出來的座位,設置成「光榮座」,讓一周表現最好的學生來坐。「賦予這個座位一種榮譽,而且是輪流坐的,相信學生會喜歡。」
不過,李老師也有顧慮。「低段學生,如果同桌經常變化,也不太好,如果可能,這個方案過段時間再實施,可能會更好。」
現在,李老師把這個新增座位放在了中間兩個組的之間,「我們教室比較寬,5張桌子連在一起,對空間影響不大,插班生也有同桌了。」
其實,很多有經驗的班主任在給學生排座位時,會考慮更多的因素,不僅要按個子高低,還要兼顧男女生搭配,還有性格互補。
天長小學一位資深班主任說,「有時候你會發現,在一個班裡比較調皮的孩子周圍,被多位班幹部包圍著,班主任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積極影響這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