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87分,媽媽吃不下飯;考92分,老師建議培優。隨機調查128名一年級學生家長,89人表示孩子最低要考90分,90分為何成小學一年級「及格線」? 專家:莫讓「分數焦慮症」毀了孩子,個性、情感培養更重要。
閱讀提示:
「女兒剛上一年級,期中語文測驗考了92分,我覺得還行,但很快老師找我談話,說女兒『成績倒數,建議進行培優輔導』,92分很低嗎?」近日,家住後湖的高女士對女兒的學習感到很困惑,「我當年讀書的時候,能考92分已經很不錯了,現在女兒怎麼成了班上倒數幾名了?」
對於高女士的疑問,記者走訪了剛剛結束了期中測驗的5所小學的一年級,發現超過八成的學生成績都在90分以上,有七成受訪的家長表示,心目中的「及格線」就是90分。
90分為何成了小學一年級的「及格線」?記者就此展開了調查。
【案例一】
高女士是一位80後家長,女兒佳佳(化名)就讀於漢口一所知名小學。考慮到孩子年齡小,高女士沒有像別的家長一樣加入「培優大軍」。從幼兒園小班開始,高女士每天自己輔導女兒的作業,「在幼兒園三年,女兒不敢說是最優秀的學生,但老師們都很喜歡她」。
高女士沒有想到,女兒人生中的第一次期中測驗,因為92分這個分數,自己被專程「請」到學校辦公室。
班主任首先拿出一分一段統計表,上面清楚地顯示著,佳佳的成績在班上排名倒數第6。班主任語重心長地勸說高女士,要多多重視孩子的學習,千萬別讓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
班主任老師還拿班上考「雙百分」的幾位學生舉例,這些學生的家長都很重視孩子的教育,從幼兒園開始就送孩子上了培優班。班主任建議,佳佳如果想成績不掉隊,最好在課外能進行一些培優輔導。
【案例二】
李女士的兒子駿駿在武昌一所小學讀一年級。兒子拿回第一次語文單元檢測的試卷,但上面卻沒有分數,老師只留下了四個字:無法計分。
李女士頓時心裡五味雜陳,一種巨大的挫敗感湧上心頭。冷靜瀏覽整張試卷後,才發現兒子答題完全沒有按規範來,該空格的沒空格,漢字的音調也是亂打一通,真要嚴格算分數,加起來也不過30多分,因而「無法計分」是老師給兒子留的「面子」。
「雖然心裡很著急,但表面上還是佯裝冷靜,將試卷從頭至尾給兒子分析了一遍,並告知他今後要多多用心。」李女士說,兒子從小就未涉足過早教,而班上大部分孩子都培優過,一開始無法跟上班上的整體進度也不奇怪。
「兒子讀幼兒園時,就聽說有的家長送孩子去五門培優班,拼音、英語、數學、畫畫、樂器等,每天忙得不可開交。」李女士說,自己並不想送伢培優,但每逢聽到其他家長探討「孩子學哪個培訓班好」、「是英式英語還是美式英語的發音與外校最為對接」這樣的話題時,內心又無比掙扎。
【調查】
製圖 陶飛
在家長心目中,一年級的孩子到底該考多少分?記者近日走訪了武漢三鎮5所不同檔次的小學。
在江岸區一所知名小學,記者遇到了正在接女兒放學的家長張先生。張先生說,女兒期中測試數學考了87分,妻子一天在家吃不下飯。女兒聽說此事後,立馬淚流滿面。張先生說:「我們也不想給孩子壓力,但別人家的孩子都考得好,做家長的也很有壓力啊!」
記者隨機調查的128名一年級學生家長中,89人認為孩子的考試分數最低得達到90分,佔到受訪家長總數的七成;而以90分為及格線的89名家長中,有27名家長的要求更高,將及格線劃定為95分以上,佔比達兩成。
不過,也有少數家長對於孩子的成績看得很淡。32歲的姜女士認為,一年級孩子的考試成績不能作為評定孩子的標杆,畢竟孩子心智未定,考試成績波動大也在情理之中。
【觀點】
「這幾天『清華大學博士生放棄留校做科研,毅然選擇籤約北京某中學當老師』的相關報導引發網友熱議,中科院博士生導師程代展因為學生的選擇痛心不已,但學生表示「唯一的原因就是沒興趣了,已經厭倦科研。」湖北大學教育學院教授葉顯發說,從這個例子中可以讓家長們明白一個道理,分數並不重要,但分數背後的學習興趣卻能影響人的一生。
有些家長「唯分數論」,全然不顧孩子的興趣、愛好、情感發展,將孩子送去各種培優班,以「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作為教育理念,給孩子施加「高壓」,從而換得「光禿禿」的高分。其實,對於小學一年級的學生而言,90分已經是相當不錯的成績,而家長的「分數焦慮症」會引發孩子的厭學情緒,刺痛孩子幼小的心靈。
葉顯發教授說,分數並非唯一的評定標準,因為人是不可預測的,考得不好,也並非就不是「人才」。建議家長不要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孩子身上,更不要讓「分數焦慮症」毀了孩子。
孩子理想分數是「雙百分」
「考多少分你會覺得開心?記者就此問題隨機詢問了164名一年級的小朋友,「一百分」是學生們脫口而出的答案。
「我考100分爸爸會笑眯眯,帶我去吃『必勝客』!」一年級的蕾蕾說,爸爸最喜歡的還是「雙百分」,這次語文100分,數學96分,班上有7個數學100分的同學,這讓爸爸有些「不滿意」。
7歲的威威坦言,對於考試成績,媽媽一向賞罰分明。達到媽媽的期望值,獎勵周末玩電腦兩小時,還能挑選一個心儀的小玩具。如果考得不好,就得補做兩張卷子,並且對培優不能有「怨言」。因而分數自然是越高越好,可就是「雙百分」特別難考。
【釋疑】
記者分別抽取五所小學一年級的一個班作為樣本,分析198名學生語文期中測驗成績發現:考得100分的有32人,約佔16%;90~99分有133人,約佔67%;80~89分有23人,約佔11%;70~79分有10人,約佔5%。綜合來看,90~100分的共計165人,83%的學生成績在90分以上。
為何八成一年級小學生都在90分之上?
鍾家村實驗小學從教28年的一年級語文老師牛紅說,拿不到高分的學生多數因為做題慢、缺乏自信心、粗心大意……其實很多學生在讀幼兒園時已接觸過拼音,導致小學一年級測驗對學生們來說很簡單。
據了解,國家教育部明確規定幼兒園不能提前教授小學教育內容,但事實上,當前部分幼兒園依然存在「教育小學化」現象。
也有老師分析認為,小學生考試分數節節攀升,也與不少孩子從小進行培優有關,「家長不想孩子輸在起跑線,基本上在幼兒園時就進行小學化教育,小學時進行初中化教育,不少孩子被『拔苗助長』了。」
為何多數家長心中的及格線都是90分?有老師指出,是「隱性排名」導致了家長之間相互攀比。
早在2001年,國務院就下發文件明確指出,學校和教師不得公布學生的考試成績及名次。但這十多年來,「隱性排名」一直都存在。
「其實排名並不能反映出什麼,只是家長們追問得心切,所以會提供一分一段表以供參考。」漢口一小學一年級胡老師說,家長們之間也會相互交流,有時整個年級的考試情況,家長比老師還要「摸得清楚」。
「90多分排名班級倒數,這種情況很有可能,因為90分以下的學生非常少。」漢陽一小學一年級老師分析,班上42名學生,90分以下的僅7人,那麼學生考得90分也會是班上倒數第八,且每個分數並列的學生多,因而排名並不能說明學生成績間的「差距」問題,只能作為班級整體層次水平的一個概況。
為何家長愛相互攀比分數? 學校隱性排名一直存在
責編: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