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治日報
圖集
今年9月9日晚,江蘇南通一名13歲女孩留下遺書後離家出走。11日,女孩屍體在河道中被發現。女孩遺書中對母親所言戳心:「我真的就是個徹頭徹尾的廢物……你要幸福啊……」
3月22日,河北邯鄲一名11歲的男孩帶著9歲的妹妹從四樓跳下,兩人均摔成重傷。甦醒後的男孩告訴家人,跳樓是因為連續玩手遊後想驗證遊戲情節。
近年來,類似的事件屢屢發生,不論是主動選擇輕生,還是無知導致意外,一次次悲劇的背後是未成年人抗挫折能力的缺失和對生命的漠視。
對此,多位受訪者告訴《法治日報》記者,社會和家庭要極大關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急需加強青少年生命教育,將生命教育納入中小學課程,加強生命教育師資隊伍建設,以生命教育引導青少年正確面對學習生活,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生命教育對青少年成長不可或缺
「我們要覺醒生命的意識,懂得生命堅守的意義。」秋季開學前,馮錚(化名)在自己的隨筆本上寫下這樣一句話。在河北省石家莊市就讀高一的馮錚對記者說,整個疫情防控期間,她都在一種惶恐不安的狀態下度過,究其原因,一是從新聞裡看到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大量死亡,二是最疼愛她的奶奶突然離世。
「這孩子性格偏內向,心思比較細膩,從小都在家人的呵護下成長,沒有遭遇過什麼變故,負面的沉重的事情也很少接觸。」馮錚的父親告訴記者。
因為和奶奶關係特別好,這件事對馮錚打擊不小,心理無法承受。這個本就不善言談的姑娘此時舉止顯得愈發孤僻,哭過幾次後整個人都呆滯起來,父母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於是向馮錚的班主任老師求助。經過老師的多次談心溝通,馮錚的心態逐漸好轉起來。
「從老師那裡,我們第一次知道『生命教育』這個概念,以前總覺得愛護生命、直面生死這些東西不用專門來說,但是現在的孩子對死亡等生命問題的認識更淡薄,應對挫折能力相對較弱,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生命教育真的不可或缺。」馮錚的父親坦言。
生命教育在學術上被視為一種全人教育,其核心目標在於對生命的關注、生存能力的培養和生命價值的提升。對於青少年來說,生命教育更傾向於對生命本身的敬畏、認識和關注,以及對生命的熱愛和保護。
「生命是有溫度、有寬度、有深度、有長度的,生命教育就是要讓學生認識到這些,明白對於鮮活的、多元的生命要去尊重、去慰藉、去滋養,重視身心健康,要在有限的人生中提升生命的意義,更好地學習、生活、工作,創造更大的價值。」河北大學教師武文碩說。
強化生命教育在教育體系的地位
「明天會和今天一樣嗎?我們一同經歷的新冠肺炎疫情所給的答案是:有你意想不到的致變因素可能在某一時刻突然出現!」2020年畢業季,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韓立新將這句話作為對畢業生的囑託,他告訴畢業生要思索如何理性地面對和規劃未來。
疫情給人民的生命安全帶來巨大威脅,讓人們體驗到前所未有的不安、焦慮,甚至恐慌。在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張家口市第一中學語文特級教師尤立增看來,這也是一次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良好時機。
「疫情襲來,學會自處以更好地保護自己、保護他人,甚至當危難來臨時,有的人需要不惜犧牲自己去拯救他人——沒有比這次疫情更有說服力的生命教育素材了。」尤立增說。
疫情發生後,教育部印發《關於在疫情防控期間有針對性地做好教師工作若干事項的通知》,明確要引導教師加強家校溝通,推進將生命教育、感恩教育、責任教育融入家庭教育,對學生深入進行健康理念和自我保護教育,做好對學生的心理疏導。
「人為什麼要活著?如何更好地活著?如何活出生命應有的價值?」尤立增直言,對於人生觀、價值觀尚在形成期的中小學生來說,這幾個關乎生命本質的拷問,應該是教育中最為基礎的東西,也是生命教育需要解決的問題。然而,從全國範圍看,在現行的教育體系中,有關生命教育的內容分散在各個學科中,尚未形成完整的體系,同時也沒有相應的專業師資隊伍。為此,今年兩會期間,尤立增提交了一份「強化生命教育在中小學教育體系中的地位」的建議。
全社會把生命教育當作應盡責任
相關數據顯示,全世界青少年健康心理疾病發病率在20%左右,我國低於此,但也在逐年增加。另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團中央國際聯絡部2018年發布的《中國青年發展報告》,我國17歲以下兒童青少年中,約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
「很多存在心理問題的青少年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漠視,導致衝動輕生、校園欺凌等事件屢屢發生,還有學生中物質主義、消費主義之風盛行,這些都在生命教育的範疇之內。」武文碩說,生命教育只從學校抓起遠遠不夠,全社會都必須把珍愛生命、保護生命當作應盡的責任,家庭教育、社會環境都要承擔生命教育的職責。
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檢察院今年辦理了一起發生在唐山職業技術學院內學生間的刑事案件,檢察官在辦案過程中發現,該案發生在學院的學生宿舍內,校園欺凌持續實施達一年之久,並最終升級為惡性刑事案件,學院在校園安全管理和對學生的教育、保護方面存在較為嚴重的漏洞。
近日,就唐山職業技術學院在校園安全管理和學生教育、保護方面存在的問題,唐山市豐南區檢察院向該學院依法公開送達檢察建議書,要求該學院完善相關機制、強化教職工責任意識、嚴格落實責任追究制度並加強對在校生的道德和法治教育。
「教育的過程首先是一個精神成長的過程,家庭、學校、社會都要負起青少年生命教育的責任,系統地培養青少年的生命意識、憂患意識、和諧意識,並引導青少年建構生命的終極關懷,幫助青少年建構健康向上的精神世界,防止他們做出極端行為。」武文碩說。(記者 周宵鵬)
責任編輯: 成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