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卡卡媽聊育兒,原創內容。
欣欣快三歲了,為了培養她的閱讀興趣,最近,欣欣媽媽每天都會抽時間出來陪欣欣看看書,講講故事,和欣欣一起進行親子閱讀。不過,很快她就發現,欣欣對閱讀和聽故事,都不太感興趣。
例如,每次欣欣媽媽把欣欣抱在懷裡,拿起故事書,準備進行閱讀的時候,欣欣都掙扎著想走開;即使欣欣媽把欣欣勸住了,但是過了兩分鐘,欣欣肯定會把腿一蹬,然後像條小魚一樣,滑到地上溜走了。
欣欣表現,令欣欣媽媽非常困惑:她不明白,為什麼別的孩子都那麼喜歡看書、聽故事,但欣欣卻一點也不感興趣呢?
其實,卡卡媽覺得,每個孩子都會喜歡爸爸媽媽給他讀書、講故事的,如果孩子表示不喜歡,那是因為他還沒有感受到親子閱讀的樂趣。這與父母和孩子進行親子閱讀所挑選的故事,以及父母進行親子閱讀時的態度、表達方式等等,對孩子沒有吸引力。
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來說,各種小故事,就像是他們認識世界的一扇小窗子。他們聽爸爸媽媽講故事,可以從故事的主人公身上,體會到快樂、難過、悲傷等情緒,從而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同時,孩子也可以從故事當中,學到很多道理,明白很多事物之間的邏輯關係。
因此,父母經常和孩子一起閱讀,給孩子講故事,對孩子的情感和智力發展,都有很大的好處。
親子閱讀需注意的小技巧
很多爸爸媽媽認為,陪孩子看看書、給孩子講講故事,這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一點難度也沒有。不過,如果爸爸媽媽想讓自己所講的故事,可以在孩子身上發揮最大的作用,那麼,還是需要注意一些小技巧的。例如:
一、選擇適合孩子的內容
無論是陪孩子閱讀,還是給孩子講故事,父母都要從孩子的年齡和興趣出發,挑選適合孩子的內容。可以說,只要選對了故事,親子閱讀就成功了一半。
因為如果父母選擇的內容,孩子不感興趣,或者聽不明白,他不會但聽不下去,還會慢慢對親子閱讀失去耐性的。那麼,我們應該怎樣給孩子挑選故事呢?
1、兩、三歲的孩子
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一般都喜歡與動物、植物相關的小故事,因為這些動物和植物,他曾經在生活中、或者電視、圖片上見過,比較貼近他們的生活,他們也對這些動物和植物比較有印象。
另外,父母要注意,給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選故事,一定要選擇內容短小的、形象生動的小故事。
2、四、五歲的孩子
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正處於想像力發展的重要時期,所以,父母給他選擇的題材可以豐富一些,例如可以給他選一些神話故事、寓言故事、科幻故事等等,以便增長孩子的見識。
父母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可以經常和孩子互動,例如讓孩子猜一猜接下來的故事情節、說一說人物的感情等等;在給孩子講完故事後,父母還可以引導孩子進行思考,讓孩子從故事中學到一些道理。
二、要控制好親子閱讀的時間
孩子活潑好動,而且因為年紀小,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也比較短,因此,父母陪孩子看書、講故事時,一定要控制好時間,每次都不能講太長時間。
一般情況下,父母給學齡前孩子講故事的時間,不要超過二十分鐘。
兩三歲的孩子,可以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大概是十分鐘左右;
四五歲的孩子,可以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大概是二十分鐘左右。
因此,父母應該根據孩子的年齡,來確定給孩子講故事的時間。
當然,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一樣,父母也沒必要太死板,平時在進行親子閱讀的時候,可以好好地觀察孩子,如果孩子聽得很投入,那麼,父母可以多講一會兒;如果發現孩子的注意力分散,思想也不集中了,那麼,父母就要及時結束,不要勉強孩子,以免他產生厭倦的心理。
三、父母要注意語氣和態度
有的父母在陪孩子看書,或者給孩子講故事時,喜歡一本正經地,一個字一個字把書讀出來,這樣,對孩子的吸引力是很有限的,因為孩子會覺得很無趣。
為了吸引孩子的興趣,父母在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除了要保持心情愉悅、情緒飽滿之外,還要根據故事情節,隨時變換聲調和語調,以便吸引孩子耐心地聽下去。
無論是讀書給孩子聽,還是講故事給孩子聽,父母都要儘量口語化,用孩子能聽得明白的語言來表達,而且抓住機會多和孩子進行互動。
四、鼓勵孩子複述故事
對於年齡稍大的孩子,父母可以在給他講完故事之後,讓孩子複述一遍。這樣不但可以鍛鍊孩子的語言能力,對於培養孩子的記憶能力、邏輯能力以及想像力,都有很大的幫助。
當然,父母讓孩子複述故事,並不是要讓孩子背誦故事。父母可以鼓勵孩子用自己的語言,把聽到的故事說出來,也可以鼓勵孩子發揮想想像力,根據聽到的故事,去編一個新的結局,或者編一個新的故事出來。
結語:
父母和孩子進行親子閱讀的過程中,不但可以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還可以和孩子進行情感交流。當然,在這個過程中,父母應該關注的,不是孩子獲得了多少知識,而是孩子進行親子閱讀的這段時間內,有沒有感受到快樂以及閱讀帶來的幸福感。
各位朋友,你們覺得卡卡媽的說法有道理嗎?歡迎在評論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