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學習《人文世界的建立》中的第10篇文章《新亞學規》,以及恩師孟老師對本文的導讀後的學後復盤,內容包含文章精華、個人感悟、踐行清單等。
我相信:育兒先育己,父母的成長決定著孩子的人生,父母需要不斷學習,自我提升,而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大寶藏,也是中國人安身立命、做人處事的大根基,所以我特別深度學習《人文世界的建立》這本書;同時,我相信復盤才能翻盤,持續梳理所學所做,反省自己,極致踐行,不斷升級迭代;我也相信行動為王,不會就學,學了就用,錯了就改,就看誰幹。
以下是學後復盤正文:
一、本文結構
《新亞學規》共24條,緊扣人格修養與完善,涉及到學業、事業、職業的區別,通人與專家的區別,求學與做人的聯繫,智識與人格的聯繫……對做人、做事、內聖、外王,都有涉及和論述。本文最好的結構呈現方式,就是全文內容的完整展現。
二、本文內容
凡屬新亞書院的學生,必先深切了解新亞書院之精神。下面列舉綱宗,以備本院諸生隨時誦覽,就事研玩。
1、求學與做人,貴能齊頭並進,更貴能融通合一。
2、做人的最高基礎在求學,求學之最高旨趣在做人。
3、愛家庭、愛師友、愛國家、愛民族、愛人類,為求學做人之中心基點。對人類文化有了解,對社會事業有貢獻,為求學做人之嚮往目標。
4、祛除小我功利計算,打破專為謀職業、謀資歷而進學校之淺薄觀念。
5、職業僅為個人,事業則為大眾。立志成功事業,不怕沒有職業。專心謀求職業,不一定能成事業。
6、先有偉大的學業,才能有偉大的事業。
7、完成偉大學業與偉大事業之最高心情,在敬愛自然、敬愛社會、敬愛人類的歷史與文化,敬愛對此一切的智識,敬愛傳授我此一切智識之師友,敬愛我此立志擔當繼續此諸學業與事業者之自身人格。
8、要求參與人類歷史相傳各種偉大學業、偉大事業之行列,必先具備堅定的志趣與廣博的智識。
9、於博通的智識上,再就自己才性所近做專門之進修;你須先求為一通人,再求成為一專家。
10、人類文化之整體,為一切學業事業之廣大對象;自己的天才與個性,為一切學業事業之最後根源。
11、從人類文化的廣大對象中,明了你的義務與責任;從自己個性的稟賦中,發現你的興趣與才能。
12、理想的通材,必有他自己的專長;只想學得一專長的,必不能具備有通識的希望。
13、課程學分是死的,分裂的。師長人格是活的,完整的。你應該轉移自己目光,不要僅注意一門門的課程,應該先注意一個個的師長。
14、中國宋代的書院教育是人物中心的,現代的大學教育是課程中心的。我們的書院精神是以各門課程來完成人物中心的,是以人物中心來傳授各門課程的。
15、每一理想的人物,其自身即代表一門完整的學問。每一門理想的學問,其內容即形成一理想的人格。
16、一個活的完整的人,應該具有多方面的智識,但多方面的智識,不能成為一個活的完整的人。你須在尋求智識中來完成你自己的人格,你莫忘失了自己的人格來專為智識而求智識。
17、你須透過師長,來接觸人類文化史上許多偉大的學者,你須透過每一學程來接觸人類文化史上許多偉大的學業與事業。
18、你須在尋求偉大的學業與事業中來完成你自己的人格。
19、健全的生活應該包括勞作的興趣與藝術的修養。
20、你須使日常生活與課業打成一片,內心修養與學業打成一片。
21、在學校裡的日常生活,將會創造你將來偉大的事業。在學校時的內心修養,將會完成你將來偉大的人格。
22、起居作息的磨鍊是事業,喜怒哀樂的反省是學業。
23、以磨鍊來堅定你的意志,以反省來修養你的性情,你的意志與性情將會決定你將來學業與事業之一切。
24、學校的規則是你們意志的表現,學校的風氣是你們性情之流露,學校的全部生活與一切精神是你們學業與事業之開始。敬愛你的學校,敬愛你的師長,敬愛你的學業,敬愛你的人格。憑你的學業與人格來貢獻於你敬愛的國家與民族,來貢獻於你敬愛的人類與文化。
(學規內容由我一字一句在鍵盤上敲出來,印象更為深刻了)
三、新亞建立
新亞書院由錢穆、唐君毅、張丕介及一群來自中國內地的學者於1949年創立。
四、新亞建立背景
1、縱向的講,由於滿清三百年的軍事高壓統治與精神鉗制,中國文化的精神受到了重大的挫折。
2、橫向的看,放眼世界,此時的西方各國,文化,尤其是科學與民主的思想步步上升。
五、第一代新儒家
五四以後,當代新儒家興起,以熊十力先生,梁簌溟先生,馬一浮先生為代表的第一代新儒家,在全盤西化的時代風潮中,獨具慧眼、穿透歷史,縱觀東西方。深刻的洞見到中國文化超越的價值與意義,深知中國文化之於整個民族的不可替代性。一方面開放理性的了解西方文化,反省中國文化外王之不足;另一方面肯定內聖成德之教的價值,獨自上路,守護中國文化之道統不墜於地,奮力的著述喚醒人心。
六、第二代新儒家
張君勱、唐君毅、牟宗三、徐復觀等諸位先生,以新亞書院為儒學復興的基地,在此講學著書,培養人才。
七、第三代新儒家
本書中除唐君毅先生外的3位先生,蔡仁厚先生、曾昭旭先生、霍韜晦先生,都是第三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還有其他很多位先生,都受教於新亞書院。
八、安身立命
求學與做人,就是安身與立命,也就是德性與知性。從中可以看出,新亞書院是以人格的圓滿為目標來培養學生的,是以生命的圓融為最高宗旨來立教的。
九、求學做人的中心
求學做人的中心就是發自本心的愛。
十、去除自私自利的小我
人的生命本來可以通於天地,有無限超越的精神力量,但這一切都需要去除自私自利的小我,在承擔中鍛鍊成長,在心甘情願的付出中得到提升。
十一、一個笑話
兩個人要投胎啦。上帝問:「你們的願望是什麼呀?」有個人說:「我希望一生有吃有喝,不用工作!」結果,上帝就讓他到人間來做乞丐。那另一個人說:「我希望利益更多的人,幫助更多的人。」結果上帝就讓他來到人間做老闆、做領袖、做能夠幫助更多人的事業。
十二、敬愛
敬愛,這是人的內心與生俱來的一種能力,敬愛一切有價值的存在,這也是人與生俱來的追求。
十三、成就偉大事業的兩個條件
一個人,要想立志參與人類歷史相傳的偉大事業,必須具備兩個條件,第一要有堅定的意志與追求人類永恆文化價值的志向與樂趣,第二要有廣博的學識。
十四、小道與大道
如果你只是依著個人喜好,做專門之學的專家,生命不能通於價值的世界,那人生就難免太有限了。所謂「雖小道,必有可觀,但致遠恐泥」。就是小道之學,也有可觀之處,要是專注小道之學久了,可能就會陷溺進去。
十五、通識與通才
很多人以為學哲學、學宗教、學文化、學各種各樣的專業,學的專業越多,越是通才,越是通識。其實不是這樣的,再多的專業學識,如果不能回歸到人性中最本質的最根源的仁心善性,如果不能依此心此性此情通於各行各業,通於歷史文化,通於東西方文明,通於廣大的人類世界,則都不能稱其為通。明了此心此情可通天地萬物行行業業,以此心此情運用學識作用於萬事萬物這才叫通識。有此胸襟可活轉通暢的生命才叫通才。因此只想學得一專長的,沒有誠篤的性情與志向理想,當然是無法獲得通達的生命的。
十六、經師人師
經師好遇,人師難求。
十七、德性與知性
以生命的德性為核心來統攝各門課程的學習。
十八、生命美好的樣子
生命當該是活潑的,舒展的,溫暖的,生命要有溫度,要有美感。因此勞作的興趣,藝術的修養,日常的生活與課業,內心的修養與學業都要渾然一體,生命不可以緊張封閉,割裂僵化。
十九、順教育與逆教育
一個生命,最重要的並不只是順應興趣才華的順教育,一個生命更重要的是逆著情慾與負面習慣的拉扯而自我突破的逆教育。此中關鍵不在順逆,而在於生命是否有內在的意願。凡是自覺自愿的,再苦再難都不怕,凡是被動要求的,都無法煥發自主的動力。
二十、生命需要什麼?
生命需要的是啟發,是協助,是從小到大不斷的在自願磨練。意志力與自信心,並不是成年以後未來的某一天才會突然擁有。它一定來自於從小到大不斷的啟發與鍛鍊。尤其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力量是來自於生命反省的力量。正是因為內在良知性情的這種反省和覺醒,人才在成長過程中不斷的修養自己,突破內心的障礙。如果成長曆程中沒有培養起這種生命自動自覺自發的可以自我突破,自我修正的能力,如果沒有常常都能成功的超越自己的人生體驗,那麼長大以後面對未來的人生,可以說生命是無力的,也無從談到什麼修養,什麼意志,乃至於什麼智慧與工夫。因為這一切都是來自於從小到大的積累,是內在意願與動力的啟發,是一次又一次反省改過,突破自己的成功經驗。
二十一、校規校紀、校風校訓
如果校規校紀、校風校訓沒有真正的成為學生們日常的身心修養,那麼這些內容也就只是寫在牆上的文字而已,都是生命之外的一種要求,生命之外的一種規則。如果一個生命不是從內在升起他想要遵循怎樣的一種生活的意願,那麼這個規則即使寫的再好,都是沒用的。因為生命將是被動的、束縛的。只有內在真實的意願,自覺的修養而形成的生命狀態,人人如此,才真的可以形成風氣。不是做出樣子給別人看,而是自動自覺自發的呈現。由真實的性情,內心的意志所自然的流露出來的,才是真正的校風,也才是真正的修養。
二十二、新亞書院校歌
「山巖巖,海深深,地博厚,天高明,
人之尊,心之靈。廣大出胸襟,悠久見生成。
珍重珍重,這是我新亞精神。
十萬裡上下四方,俯仰錦繡,
五千載今來古往,一片光明。
十萬萬神明子孫,東海西海南海北海有聖人。
珍重珍重,這是我新亞精神。
手空空,無一物,路遙遙,無止境。
亂離中,流浪裡,餓我體膚勞我精。
艱險我奮進,睏乏我多情。
千斤擔子兩肩挑,趁青春,結隊向前行。
珍重珍重,這是我新亞精神。」
二十三、千金擔子兩肩挑,為什麼不是一肩挑?
面對當時的時局,一肩是歷史文化之傳承,而另一肩是國家民族之重生。
二十四、德福寶寶所要做的事情
建立起一個從0歲到16歲,以生命教育也就是性情的擴充涵養為核心,同時呢又能兼具東西方知識之學的基礎教育體系,為漸漸長大的德福寶寶們提供這樣的基礎教育。
二十五、德福寶寶所要做的事情的兩個條件
1、要有頭腦聰慧,性情美善的孩子,如此才能完成廣大智識的學習,如此才能培養出博通各領域之學,又以生命智慧來匯通的人才。
2、要有父母的覺醒,家庭的配合,為孩子們指向這做人與做事合一,人格與事業合一的人生方向。
二十六、新儒家的諸位先生所做的事情
為了生命之學的學脈傳承而努力守護中國文化的精神家園。
二十七、直接感受
我不僅非常願意,我的孩子能在這樣的學校裡學習如何生活、做學問、做人、做事,我也非常願意自己能夠在這樣的環境裡生活,這不就是本書的書名《人文世界的建立》嗎?人文化成的世界,不也就是這樣的世界嗎?
我對整本《人文世界的建立》中的14篇文章,直接觸動最大的、最有感覺的,就是這一篇《新亞學規》,第一次讀的時候,就有「觸電般的感覺」,有一種「被選中的感覺」、「被戳中的感覺」,直抵心靈,直指靈魂,就是那種「嗯嗯,真對,這就是我想說卻說不出來的話,沒想到這篇文章替我說出來了,還說得這麼好,真好」。
二十八、踐行清單
我最近正在練習盲打,我覺得我找到練習盲打的素材了,以後就用《新亞學規》來作為盲打練習的文字材料,直至盲打學會,直至能背誦下來。
你陪著我的時候,我沒羨慕過任何人。謝謝閱讀,有你真好~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END-
作者:坤泓,90後全職奶爸,專注父母終身成長,深耕育兒成長教育。給孩子最好的愛,是終身成長。育兒有路,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