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紅色基因,山東近五年新建102家革命博物館、紀念館

2020-12-20 瀟湘晨報

傳承紅色基因,山東近五年新建102家革命博物館、紀念館大眾日報記者 於新悅

2020-12-08 11:18:29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記者從12月8日上午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山東革命文物工作得到較好發展。據統計,全省目前有不可移動革命文物1800餘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2處。可移動革命文物方面,全省共計94091件,其中珍貴文物3162件/套。五年來,利用國家和省級財政資金1.13億元,開展了108項革命舊址、紀念地保護和館藏珍貴革命文物修復項目,保護展示水平得到全面提升。目前全省在統的223家革命博物館、紀念館中,102家為近5年新建,全面拓展了展示傳播平臺。濰縣樂道院博物館於今年開館,中央媒體集中報導,社會反響很大;棗莊鐵道遊擊隊紀念館於2019年7月開館,參觀人數已超過100萬人次。指導各地打通革命文化進基層的路徑,臨沂市紅色堡壘村(鎮)、昌邑紅色村史館等建設,助力鄉村振興,深受群眾歡迎。大力發展紅色旅遊,先後建成紅色旅遊景區百餘個,其中A級景區49個(5A級景區3個、4A級景區11個)、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24個。2016-2019年,全省紅色旅遊累計接待遊客超過3億人次,年均增幅9.8%,實現了傳承紅色基因和助推扶貧富民雙促進。在頂層設計上,由省委宣傳部等13個部門聯合印發《山東省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實施意見》,成為指導山東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的行動指南。開展全省革命文物普查工作,全面摸清全省革命文物資源底數和保存狀況,正在編制全省革命文物保護利用規劃。制定《山東省紅色文化保護傳承條例》,在紅色文化保護傳承法治化建設方面走在了前列。積極爭取在省文化和旅遊廳增設革命文物處,濟南、臨沂等市文旅局成立了革命文物保護的專門機構,濰坊等市也將成立革命文物科,有力推進全省革命文物保護展示工作。依託重要節點開展集中宣傳推廣活動,「十三五」期間,全省共舉辦紅色主題展覽500餘個,特別是紀念新中國成立70周年、抗戰勝利75周年等大型主題展覽活動,引起社會強烈反響。利用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加強各類藝術的創作,講好紅色故事,讓紅色基因觸動靈魂、融入血脈。民族歌劇《沂蒙山》、呂劇《大河開凌》、舞劇《乳娘》、復排經典京劇《紅雲崗》《奇襲白虎團》等一大批優秀革命歷史題材成功立上舞臺,在全國產生廣泛影響。(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於新悅 報導)

責任編輯: 禹亞寧

打開大眾日報客戶端閱讀全文

網友評論

滑動提交數據

相關推薦

感動!萬米高空上,他又唱起這首歌……2020-12-08 11:57 發布

三家省直部門(單位)公開遴選公務員擬任職人員公示2020-12-08 11:40 發布

實實在在的實惠!四年來,山東省、市、縣三級共發放文化和旅遊惠民消費券4.74億元2020-12-08 11:18 發布

【來源:大眾報業】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山東93個縣(市、區)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據介紹,山東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成效顯著,在國家公布的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中,山東省共有93個縣(市、區)入選,居全國第一位。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胡上山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創出山東經驗。省文旅廳充分發揮山東文化遺產資源豐富的優勢,積極推進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紮實推進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體系建設。
  • 傳承紅色文化③|革命後代劉婧:傳承紅色精神 讓紅色基因永不褪色
    編者按:為廣泛宣傳革命先烈、挖掘推介革命事跡,傳承紅色文化,中共墾利區委宣傳部與大眾網·海報新聞將圍繞「追憶紅色歷史,傳承紅色精神」為主題,共同推出《傳承紅色文化》專題。因為姥爺現在年齡大了,有些事情回憶不清,但是在我小時候姥爺經常給我和弟弟妹妹們講一些革命故事。」劉婧回憶道。2008年,走出大學校門的劉婧,成為了渤海墾區革命紀念館一名講述紅色故事的講解員。「姥爺知道之後特別的高興,他跟我說:『小時候是我給你講故事,現在換成你給別人講故事了』。我非常熱愛和享受這份工作,記憶裡那些樸實而又轟烈的故事,令我久久不能忘懷。」
  • 吳世儒:打造紅色基因庫 傳承大別山精神
    在傳承大別山精神方面有何進展?近日,新華網專訪了長徵國家文化公園規劃建設特聘專家、鄂豫皖革命紀念館負責人吳世儒。為加快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河南省正在實施大別山革命老區「紅色基因庫」基礎設施工程。請問信陽在開展紅色基因庫建設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吳世儒:「紅色基因庫」基礎設施項目已經啟動。全市啟動大別山革命老區「紅色基因庫」基礎設施提升改造項目工程。
  • 日照甲子山戰役紀念館:紅色甲子 薪火傳承
    位於嵐山區甲子山腳下的甲子山戰役紀念館,以抗日戰爭期間三次甲子山反頑戰役為主要資源,展示戰鬥史料,傳承紅色文化,成為全市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和黨性教育基地。9月1日,甲子山戰役紀念館迎來一批特殊的「客人」,黃墩籍考入山東大學、山東師範大學、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等高校的大一新生,大學生們認真聆聽了革命先輩的豐功偉績,參觀了甲子山戰役遺留下的革命物件。一封封泛黃的家書,一件件鏽跡斑斑的土槍,仿佛在訴說著那段烽火連天的悲壯歲月。
  • 讓紅色基因代代傳承!甲子山戰役紀念館迎來一批特殊「客人」
    位於嵐山區甲子山腳下的甲子山戰役紀念館,以抗日戰爭期間三次甲子山反頑戰役為主要資源,展示戰鬥史料,傳承紅色文化,成為全市的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黨性教育基地。「我們的紀念館是呈一個「U」字形,這個紀念館共分為「艱辛歲月時代背景」篇、「烽火甲子 三次反頑」篇、「紅色甲子 薪火傳承」篇等五個篇章,每一個篇章都是從時代背景,以及作戰的、戰略地位這些方面展開說,他們的故事都非常的感人。」黃墩鎮黨政辦工作人員丁婕說道。
  • 弘揚紅色精神,傳承紅色基因
    弘揚紅色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河南師範大學實踐調研團開展線下宣講活動紀念場館裡追尋先輩足跡,革命舊址前傳承紅色精神。8月3日至5日,河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追尋紅色坐標,踏尋黃河足跡」實踐調研團成員路宇、張婉月分別深入鄭州、舞鋼等地,與當地輔導機構對接,開展紅色精神宣講活動,帶領孩子們追尋紅色足跡,感受紅色精神。
  • 新時代如何講好紅色故事?全國50多家革命紀念館館長聚首南京
    新時代,革命文物如何保護和利用?紅色基因如何賡續傳承?昨天(11月1日),「革命紀念館高質量發展峰會·2020」在南京舉行,由國家文物局指導,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江蘇省文物局主辦,中共南京市委宣傳部、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南京市雨花臺烈士陵園管理局承辦,雨花臺紅色文化研究院及各革命紀念館協辦。
  • ...丨追尋紅色記憶 傳承紅色基因 ——28個中國熱門紅色旅遊景點推薦
    在踏上新的徵程之際,一起回望來時路,走進中國紅色旅遊景區,追尋紅色記憶,傳承紅色基因,回顧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不懈奮鬥的光輝歷程與成就,閱讀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不能忘卻、不容否定的壯麗篇章,感知改革開放的時代進取精神。目前全國已形成12個「重點紅色旅遊景區」、30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3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以及434個重點愛國教育基地的全國紅色旅遊發展大格局。
  • 山東學子走進煙臺山紅色遺址:緬懷英烈,傳承紅色基因
    8月2日,山東女子學院「紅星閃閃」探尋紅色記憶實踐隊的實踐隊員來到了煙臺市芝罘區煙臺山紅色革命遺址。通過採訪遊客和拍攝記錄紅色遺址文化,以宣傳愛國思想,激發愛國熱情,傳承紅色基因。圖為家長帶領孩子參觀家鄉紅色遺蹟,緬懷先烈,培養愛國情懷。
  • 十八大以來河南省弘揚和傳承紅色基因的實踐探索
    河南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傳承和弘揚紅色基因重要要求,先後出臺了系列文件,不斷挖掘紅色文化資源,打造了一批具有紅色教育功能的革命遺址、場館基地,推出了一批紅色文化產品,並開展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宣傳活動,形成了運用紅色基因開展黨性教育的紅色磁場,並帶動了紅色文旅產業蓬勃發展,為弘揚革命文化、傳承紅色基因樹立了鮮活的河南旗幟。
  • 傳承紅色基因 發揮共建優勢 中國移動雲南公司攜手西南聯大博物館...
    12月1日,中國移動雲南公司攜手西南聯大博物館共同打造「紅色文化教育基地」,以黨建引領、文化共建的方式,銘記革命歷史,傳承紅色基因,弘揚聯大精神,共聚愛國力量。活動現場,中國移動雲南公司與雲南師範大學西南聯大博物館向四烈士墓敬獻了花籃,並舉行了悼念儀式。據了解,活動全程通過5G網絡在中國移動「和商務」平臺進行了直播。
  • 傳承紅色基因 培育時代新人——我校組織青年學生到鄧穎超紀念館開展「紅色足跡」研學實踐活動
    傳承紅色基因 培育時代新人——我校組織青年學生到鄧穎超紀念館開展「紅色足跡」研學實踐活動 為了引導青年學生銘記紅色歷史、追尋紅色足跡、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進一步激發青年學生的愛國情懷,增強青年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 【紅色傳奇進校園】傳承紅色基因 培育時代新人
    回首今朝,革命兒女薪火相傳,銘記歷史,追尋紅色足跡,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為傳承紅色基因,培育時代新人,興寧區各學校積極開展「紅色傳奇」進校園活動。通過組織召開主題班隊會、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基地、小手拉大手傳遞紅色力量等活動,緬懷革命先烈,弘揚紅色精神,傳承愛國主義。
  • 「大別山精神」弘揚大別山精神 傳承紅色基因
    這裡先後有200多萬人參軍參戰,近百萬人英勇犧牲,他們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風雲激蕩的紅色篇章,鑄就了「一心向黨、永跟黨走」的紅色基因,奠定了鄂豫皖蘇區根據地是我黨重要建黨基地的歷史地位,鑄就了「28年紅旗不倒」的大別山精神。
  • 女院學子開展社會實踐;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
    為傳承紅色基因,繼承和發揚老一輩革命家不畏艱險、奮勇拼搏的革命精神,7月31日至8月4日,教育學院「愛之翼」文化宣傳服務隊在多個實踐地開展了為期5天的紅色基地探訪行動,通過實地探尋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學習他們的革命精神,使志願者們深入感受黨和人民為獨立解放而鬥爭的不屈與無畏精神。
  • 各地革命紀念館開展「雙節」特色主題活動
    原標題:(《傳承紅色基因 共譜愛國華章——各地革命紀念館開展「雙節」特色主題活動》)近年來,紅色旅遊的規模和熱度不斷攀升,不少革命文物場所成為百姓假期出遊的重要選項和網紅打卡地,年輕人成為紅色旅遊主力軍。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1周年,國慶喜逢中秋,神州大地到處洋溢著「雙節」同慶的喜悅。
  • 在革命紀念館,習近平總書記的那些諄諄教誨
    ——2020年7月22日至24日在吉林考察期間參觀四平戰役紀念館時的講話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員、幹部要多學黨史、新中國史,自覺接受紅色傳統教育,常學常新,不斷感悟,鞏固和升華理想信念。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烈士陵園等是黨和國家紅色基因庫。
  • 平頂山市寶豐縣委書記許紅兵在京拜訪革命後代 傳承紅色基因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報導:為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進一步傳承紅色基因,講好革命故事,近日,平頂山市寶豐縣委書記許紅兵在京拜訪解放戰爭時期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軍區暨中原野戰軍領導人鄧子恢之女鄧小燕、張際春之子張曉剛和陳賡之子陳知建、陳毅之女陳珊珊。
  • 鹽城鹽都傳承紅色基因激勵擔當作為
    原標題:鹽都傳承紅色基因激勵擔當作為 紅,是金秋鹽都大地最絢麗的色彩。 「我們把傳承紅色基因作為建強基層戰鬥堡壘的有力抓手,以『基層黨建示範帶』和『都來匯』城市黨建聯盟兩大行動為抓手,把紅色基因根植到黨建陣地建設、黨員教育管理、基層帶頭人選優配強等重點工作中。」
  • 傳承紅色基因!文山州將從五方面振興發展革命老區
    近日,中共文山州委辦公室印發《中共文山州委關於傳承紅色基因助推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意見》指出,要以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為主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為引領,大力傳承紅色基因,創新創優紅色文化品牌,做新做精經濟發展亮點,努力把文山打造成全國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示範州,全國具有影響力的理想信念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