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紅色基因,山東近五年新建102家革命博物館、紀念館大眾日報記者 於新悅
2020-12-08 11:18:29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記者從12月8日上午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山東革命文物工作得到較好發展。據統計,全省目前有不可移動革命文物1800餘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2處。可移動革命文物方面,全省共計94091件,其中珍貴文物3162件/套。五年來,利用國家和省級財政資金1.13億元,開展了108項革命舊址、紀念地保護和館藏珍貴革命文物修復項目,保護展示水平得到全面提升。目前全省在統的223家革命博物館、紀念館中,102家為近5年新建,全面拓展了展示傳播平臺。濰縣樂道院博物館於今年開館,中央媒體集中報導,社會反響很大;棗莊鐵道遊擊隊紀念館於2019年7月開館,參觀人數已超過100萬人次。指導各地打通革命文化進基層的路徑,臨沂市紅色堡壘村(鎮)、昌邑紅色村史館等建設,助力鄉村振興,深受群眾歡迎。大力發展紅色旅遊,先後建成紅色旅遊景區百餘個,其中A級景區49個(5A級景區3個、4A級景區11個)、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24個。2016-2019年,全省紅色旅遊累計接待遊客超過3億人次,年均增幅9.8%,實現了傳承紅色基因和助推扶貧富民雙促進。在頂層設計上,由省委宣傳部等13個部門聯合印發《山東省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實施意見》,成為指導山東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的行動指南。開展全省革命文物普查工作,全面摸清全省革命文物資源底數和保存狀況,正在編制全省革命文物保護利用規劃。制定《山東省紅色文化保護傳承條例》,在紅色文化保護傳承法治化建設方面走在了前列。積極爭取在省文化和旅遊廳增設革命文物處,濟南、臨沂等市文旅局成立了革命文物保護的專門機構,濰坊等市也將成立革命文物科,有力推進全省革命文物保護展示工作。依託重要節點開展集中宣傳推廣活動,「十三五」期間,全省共舉辦紅色主題展覽500餘個,特別是紀念新中國成立70周年、抗戰勝利75周年等大型主題展覽活動,引起社會強烈反響。利用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加強各類藝術的創作,講好紅色故事,讓紅色基因觸動靈魂、融入血脈。民族歌劇《沂蒙山》、呂劇《大河開凌》、舞劇《乳娘》、復排經典京劇《紅雲崗》《奇襲白虎團》等一大批優秀革命歷史題材成功立上舞臺,在全國產生廣泛影響。(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於新悅 報導)
責任編輯: 禹亞寧
打開大眾日報客戶端閱讀全文
網友評論
滑動提交數據
相關推薦
感動!萬米高空上,他又唱起這首歌……2020-12-08 11:57 發布
三家省直部門(單位)公開遴選公務員擬任職人員公示2020-12-08 11:40 發布
實實在在的實惠!四年來,山東省、市、縣三級共發放文化和旅遊惠民消費券4.74億元2020-12-08 11:18 發布
【來源:大眾報業】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