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體曝光「網絡販賣快遞單號案」,「空包快遞」話題再引熱議。
據報導,不法分子控制著2800多個兜售快遞空包的網站,經手販賣快遞單號超過6億條。這些快遞單號或通過快遞物流平臺空轉,或通過線下物流渠道寄空包,幫電商虛假「刷單」,甚至淪為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的「幫手」。
實際上,此現象由來已久,至今仍未根除。截至目前,記者在多家網絡搜索平臺仍能檢索到「空包刷單」等諸多中介網站,紛紛打著「靠譜刷信譽」等宣傳語,吸引人眼球。這種現象為何屢禁不止?這條產業鏈上,到底誰能從中獲益?就此,記者展開調查。
快遞員代發利益鏈:3.5元一個單號 若空包真發價格高出一倍
在這條灰色產業鏈上,快遞員是不可繞過的一環。部分人在做收發快遞主營業務之餘,也私下做起了這單生意,且不在少數。
記者先是聯繫上了一家主流快遞公司的快遞員,他說:「發空包刷單在行業內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兒。」隨後以「這裡面水很深」為由,表示具體要求必須先面談。這位快遞員稱,關鍵看要發的件數,太少了不會接這單生意。
至於行內價格,他透露,3.5元一個單號,不用發貨就可完成物流,但只能看到攬收信息,沒有具體的物流記錄,也就是說沒有走件記錄。他一再強調,如果能看到快件記錄的,需要發到用戶手中,也就是空包真發,價格則要高出一倍多。
「你們打包好的一個快遞6元錢,我們打包的7元錢。」他推薦價格略高、但安全有保障的真實快遞空包,同時還提醒,有走件記錄的不容易被查到。緊接著,另外一家知名快遞公司的一位快遞員也很快回復記者:「現在不能發了,總公司開始查了,但要是刷的少這次可幫找單號。」隨後還十分謹慎地詢問、確認,要在哪家電商平臺使用。
不僅僅是快遞員這一群體,在一些社交平臺也有很多人留下了快遞空包代發的合作廣告,記者登錄某貼吧搜索「快遞代發」,出現如微商代發貨業務等上百條詞條,其中有數條極為顯眼,滾動打出標語提示,「禮品配重,真實發貨,否則風險大。」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裡需求很大,有人瞄準這塊蛋糕,會有專業的人或者公司在做這方面的事。9月3日下午,記者又聯繫上一個叫做「牢牢記」的空包代發網站。客服回復記者,現在空單網業務已暫停,不過可下禮品單,網站內禮品價格最低僅為3分錢。而隨後,記者通過多家網際網路搜索平臺發現,以此為主營業務的公司不在少數,甚至還公然打出廣告語,稱其100%安全有效。
也有不少小區物業人員向記者反映,有的網點包裹堆積如山,無人認領,「大多是商家刷單。」
快遞行業專家趙小敏直言,不少家網點明碼標價參與刷單,早已成了業內「潛規則」,他談到,有時快遞員甚至倒賣3、4單賺取差價。一些電商平臺、快遞網點之所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首先是空包增加了寄遞量業績;其次對於快遞公司來說,賣空包幾乎是純利,每個空包從0.15元到4元不等。
懲戒存在法律空白 若不及時治理將破壞快遞業生態鏈
實際上,對於類似的刷單行為,早在2017年就有了首次處罰,且量刑並不輕。
「90後」刷單組織者李某某通過創建網站和利用語音聊天工具,建立刷單炒信平臺,非法獲利90餘萬元。被公訴機關以涉嫌非法經營罪起訴,法院決定執行一審判決有期徒刑5年9個月。
如今全國首例刷單被判刑案已過去三年,隨著網購行業的不斷發展,趙小敏接受記者採訪時談到,這類事件不僅沒減少,反而更多,行為更惡劣。近年來,一些快遞公司也逐漸參與了售賣空包行為,而一些電商平臺也暴露出管理漏洞。「一些上市快遞公司也在參與,這就形同於交易量、財務造假,長此以往,若不懲戒,這個行業生態鏈就被破壞掉了。」
據公開報導顯示,各地郵政管理部門也曾開展過防範和查處快遞參與空包刷信用等違法行為的專項行動,對於刷單行為電商平臺有自己的處罰規定,但在浙江曉德律師事務所創始人、主任律師陳文明看來,力度遠遠不夠。
記者查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頒布的《網絡交易管理辦法》,其中規定,不得以虛構交易、刪除不利評價等形式,為自己或他人提升商業信譽。但快遞企業發空包的行為應該如何認定,該辦法沒有明確說明。
陳文明表示,治理「空包快遞」需要釜底抽薪,從源頭上遏制刷單的違法犯罪行為。他解釋道,目前我國相關法律規定不夠完善,致使不法分子為了謀取利益鋌而走險、屢禁不止。《郵政法》、《快遞市場管理辦法》等均規定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誠實守信,但缺乏具體的認定和懲罰規定,相關法規並不完備。
他同時認為,「空包快遞」是一個完整黑色利益鏈,如何要杜絕此類現象,要從源頭、每個節點去控制。其中包括快遞企業、平臺商家等諸多環節,需要監管部門加大力度一一核查。
比如,「空包網站」在搜尋引擎上大量湧現,其中搜尋引擎的網絡服務商,也需要盡到監管責任。陳文明提示,網絡服務商要慎用「避風港」規則,對於違反《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的網絡服務提供者為服務對象提供搜索或者連結服務,明知或者應知所連結的內容違法的,應當承擔共同侵權責任。
趙小敏則強調,建立懲戒制度是快遞信用體系建設中的重要一環,如果沒有懲戒制度,守信的企業就會成為受害者,而且對失信的不良行為會產生模仿和放大效應。因此,相關部門要儘快建立完善的快遞信用體系,必須建立失信懲戒制度。
專家:不應止於約談警示 主管部門存在數據監管缺位
屢禁不止的背後,是利益的驅使、市場的巨大需求,還有多部門的監管不力。
不少網友紛紛留言,這種「空包快遞」,為什麼還能查到物流信息呢?趙小敏表示,快遞公司之所以可以這樣「操盤」,根源之一也在於主管部門存在數據監管缺位。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近日曝光的該起事件中,警方僅就此約談了涉及此案的9家快遞公司,要求它們不再銷售空包單號,便草草了事。
趙小敏認為,引發如此嚴重的違法犯罪和非法交易問題,僅僅約談顯然不夠。「這一次,那9家快遞應該全部公開,涉及的量有多少,就該把這些造假數據遞交給審計部門,該法辦就要法辦。如果上市公司,投資者也可以要求索賠,一定要形成合力,不能就此了事。」
再聚焦本次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曝光的案件,在無錫警方查獲的「空包網站」中,目前一部分已關閉,大量網站處於癱瘓狀態,還有一部分在轉型。負責本案的江蘇省公安廳網安總隊相關負責人介紹,從江蘇各地警方破獲的案件來看,這類新型網絡犯罪正呈現上升勢頭,通過流水化作業,模糊各環節犯罪界線,以規避傳統監管,逃避法律責任。
據記者了解,本案涉案犯罪團夥早在2016年起就開始搭建網站販賣空包。截至案發時,流轉的非法資金至少以百億元計。不僅如此,無錫警方調查表明,跨境賭博平臺通過這樣的途徑收取賭資,整個資金通道總成本在10%—15%之間。第四方支付平臺、「承兌商」、「空包網站」等環節,都要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續費,電商平臺、快遞公司也獲益不少。
警方和專家呼籲,對於此類現象,既要堵漏洞也要強監管。對快遞公司的監管,特別是數據監管存在一定空白,亟須強化。同時,也提醒消費者,若收到「空包快遞」,在與商家溝通無果的情況下,可以撥打12315電話,通過法律途徑進行維權。在使用12315維權之前,最好能保留商家不正當交易的有效憑證。
日前,有媒體曝光「網絡販賣快遞單號案」,「空包快遞」話題再引熱議。
據報導,不法分子控制著2800多個兜售快遞空包的網站,經手販賣快遞單號超過6億條。這些快遞單號或通過快遞物流平臺空轉,或通過線下物流渠道寄空包,幫電商虛假「刷單」,甚至淪為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的「幫手」。
實際上,此現象由來已久,至今仍未根除。截至目前,記者在多家網絡搜索平臺仍能檢索到「空包刷單」等諸多中介網站,紛紛打著「靠譜刷信譽」等宣傳語,吸引人眼球。這種現象為何屢禁不止?這條產業鏈上,到底誰能從中獲益?就此,記者展開調查。
快遞員代發利益鏈:3.5元一個單號 若空包真發價格高出一倍
在這條灰色產業鏈上,快遞員是不可繞過的一環。部分人在做收發快遞主營業務之餘,也私下做起了這單生意,且不在少數。
記者先是聯繫上了一家主流快遞公司的快遞員,他說:「發空包刷單在行業內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兒。」隨後以「這裡面水很深」為由,表示具體要求必須先面談。這位快遞員稱,關鍵看要發的件數,太少了不會接這單生意。
至於行內價格,他透露,3.5元一個單號,不用發貨就可完成物流,但只能看到攬收信息,沒有具體的物流記錄,也就是說沒有走件記錄。他一再強調,如果能看到快件記錄的,需要發到用戶手中,也就是空包真發,價格則要高出一倍多。
「你們打包好的一個快遞6元錢,我們打包的7元錢。」他推薦價格略高、但安全有保障的真實快遞空包,同時還提醒,有走件記錄的不容易被查到。緊接著,另外一家知名快遞公司的一位快遞員也很快回復記者:「現在不能發了,總公司開始查了,但要是刷的少這次可幫找單號。」隨後還十分謹慎地詢問、確認,要在哪家電商平臺使用。
不僅僅是快遞員這一群體,在一些社交平臺也有很多人留下了快遞空包代發的合作廣告,記者登錄某貼吧搜索「快遞代發」,出現如微商代發貨業務等上百條詞條,其中有數條極為顯眼,滾動打出標語提示,「禮品配重,真實發貨,否則風險大。」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裡需求很大,有人瞄準這塊蛋糕,會有專業的人或者公司在做這方面的事。9月3日下午,記者又聯繫上一個叫做「牢牢記」的空包代發網站。客服回復記者,現在空單網業務已暫停,不過可下禮品單,網站內禮品價格最低僅為3分錢。而隨後,記者通過多家網際網路搜索平臺發現,以此為主營業務的公司不在少數,甚至還公然打出廣告語,稱其100%安全有效。
也有不少小區物業人員向記者反映,有的網點包裹堆積如山,無人認領,「大多是商家刷單。」
快遞行業專家趙小敏直言,不少家網點明碼標價參與刷單,早已成了業內「潛規則」,他談到,有時快遞員甚至倒賣3、4單賺取差價。一些電商平臺、快遞網點之所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首先是空包增加了寄遞量業績;其次對於快遞公司來說,賣空包幾乎是純利,每個空包從0.15元到4元不等。
懲戒存在法律空白 若不及時治理將破壞快遞業生態鏈
實際上,對於類似的刷單行為,早在2017年就有了首次處罰,且量刑並不輕。
「90後」刷單組織者李某某通過創建網站和利用語音聊天工具,建立刷單炒信平臺,非法獲利90餘萬元。被公訴機關以涉嫌非法經營罪起訴,法院決定執行一審判決有期徒刑5年9個月。
如今全國首例刷單被判刑案已過去三年,隨著網購行業的不斷發展,趙小敏接受記者採訪時談到,這類事件不僅沒減少,反而更多,行為更惡劣。近年來,一些快遞公司也逐漸參與了售賣空包行為,而一些電商平臺也暴露出管理漏洞。「一些上市快遞公司也在參與,這就形同於交易量、財務造假,長此以往,若不懲戒,這個行業生態鏈就被破壞掉了。」
據公開報導顯示,各地郵政管理部門也曾開展過防範和查處快遞參與空包刷信用等違法行為的專項行動,對於刷單行為電商平臺有自己的處罰規定,但在浙江曉德律師事務所創始人、主任律師陳文明看來,力度遠遠不夠。
記者查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頒布的《網絡交易管理辦法》,其中規定,不得以虛構交易、刪除不利評價等形式,為自己或他人提升商業信譽。但快遞企業發空包的行為應該如何認定,該辦法沒有明確說明。
陳文明表示,治理「空包快遞」需要釜底抽薪,從源頭上遏制刷單的違法犯罪行為。他解釋道,目前我國相關法律規定不夠完善,致使不法分子為了謀取利益鋌而走險、屢禁不止。《郵政法》、《快遞市場管理辦法》等均規定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誠實守信,但缺乏具體的認定和懲罰規定,相關法規並不完備。
他同時認為,「空包快遞」是一個完整黑色利益鏈,如何要杜絕此類現象,要從源頭、每個節點去控制。其中包括快遞企業、平臺商家等諸多環節,需要監管部門加大力度一一核查。
比如,「空包網站」在搜尋引擎上大量湧現,其中搜尋引擎的網絡服務商,也需要盡到監管責任。陳文明提示,網絡服務商要慎用「避風港」規則,對於違反《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的網絡服務提供者為服務對象提供搜索或者連結服務,明知或者應知所連結的內容違法的,應當承擔共同侵權責任。
趙小敏則強調,建立懲戒制度是快遞信用體系建設中的重要一環,如果沒有懲戒制度,守信的企業就會成為受害者,而且對失信的不良行為會產生模仿和放大效應。因此,相關部門要儘快建立完善的快遞信用體系,必須建立失信懲戒制度。
專家:不應止於約談警示 主管部門存在數據監管缺位
屢禁不止的背後,是利益的驅使、市場的巨大需求,還有多部門的監管不力。
不少網友紛紛留言,這種「空包快遞」,為什麼還能查到物流信息呢?趙小敏表示,快遞公司之所以可以這樣「操盤」,根源之一也在於主管部門存在數據監管缺位。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近日曝光的該起事件中,警方僅就此約談了涉及此案的9家快遞公司,要求它們不再銷售空包單號,便草草了事。
趙小敏認為,引發如此嚴重的違法犯罪和非法交易問題,僅僅約談顯然不夠。「這一次,那9家快遞應該全部公開,涉及的量有多少,就該把這些造假數據遞交給審計部門,該法辦就要法辦。如果上市公司,投資者也可以要求索賠,一定要形成合力,不能就此了事。」
再聚焦本次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曝光的案件,在無錫警方查獲的「空包網站」中,目前一部分已關閉,大量網站處於癱瘓狀態,還有一部分在轉型。負責本案的江蘇省公安廳網安總隊相關負責人介紹,從江蘇各地警方破獲的案件來看,這類新型網絡犯罪正呈現上升勢頭,通過流水化作業,模糊各環節犯罪界線,以規避傳統監管,逃避法律責任。
據記者了解,本案涉案犯罪團夥早在2016年起就開始搭建網站販賣空包。截至案發時,流轉的非法資金至少以百億元計。不僅如此,無錫警方調查表明,跨境賭博平臺通過這樣的途徑收取賭資,整個資金通道總成本在10%—15%之間。第四方支付平臺、「承兌商」、「空包網站」等環節,都要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續費,電商平臺、快遞公司也獲益不少。
警方和專家呼籲,對於此類現象,既要堵漏洞也要強監管。對快遞公司的監管,特別是數據監管存在一定空白,亟須強化。同時,也提醒消費者,若收到「空包快遞」,在與商家溝通無果的情況下,可以撥打12315電話,通過法律途徑進行維權。在使用12315維權之前,最好能保留商家不正當交易的有效憑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