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想英雄垂暮日, 溫柔不住住何鄉」,這兩句詩道盡了英雄末路的無限悲歡,與滿腔的遺憾,或許還有或多或少的那麼一絲絲不甘心與孤憤之情。
無論是誰 ,一想到自己年輕時的萬丈豪情,熱血灑就的各種理想,與各種轟轟烈烈的英雄事跡交織在一起,都會覺得自己永遠都不會退出歷史的舞臺,而成為一段被別人遺忘的歷史。
可是歷史是前進的,一代新人換舊人, 也是歷史發展的規律,任憑你再怎麼強大如楚霸王,也不能不臣服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也不能不敗給生老病死這個自然規律。
有位哲人說過:人生最大的悲劇,就是明明年紀已經很大了,可是思想還很年輕,不認命。人終歸是要退出歷史舞臺的,就看你是體面的主動的退,還是被動的被趕下臺。
今天我們想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一位,就是一位慎終如始的謙謙君子,按照現在人的話來說,就是一個能夠站好最後一班崗的人,為什麼會這麼說呢?下面我們具體的來聊一聊,大家看看說的是否有那麼一點點的小道理。
謙卦上六爻:鳴謙,利用行師,徵邑國。
象曰:鳴謙,志末得也,可用行師,徵邑國也
上六爻是謙卦的最後一爻,身處高位,以陰居陰,當位得正,本來應當如閒雲野鶴一般飄逸出塵才是,卻為什麼還要「行師,徵邑國」呢?
謙卦的要義是做一個謙謙君子,上六爻已經功成名就,雖然身處高位,但是力量薄弱,本不應該行軍作戰,而且還是主動出擊去徵伐別人。他的目的是什麼呢?
鳴謙,六二爻亦為鳴謙貞吉,只是六二爻是因為「陽唱而陰和,與九三爻中心相得,結親比之好」,故而鳴謙。上六爻呢,雖然也是鳴謙,但是身處極謙之地,卻未得其志,故而不得其平而鳴之,故而鳴,就是俗話說的不甘心。
為什麼呢?因為九三爻之心並不在正應之上六上面,而是親比於誠中而發的中正之爻六二去了,彼此心懷二志,作為正應的上六爻,自然也就難免會有鳴謙之像了。
上六以柔處柔,柔而不得其志,難免有英雄末路之憾,只是身為謙道君子,所謀並非為一己之私,故而雖然才柔質弱,卻也想為天下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所以呢,針對自己能力範圍之內的屬邑之中的問題,上六爻還是主動的去進行徵伐,以慎終如始的態度去恪守一個謙謙君子的最後尊嚴。
坤者眾也,中爻震,動也,眾動即師起,徵伐之像,本卦地山謙,止而順之像,上六變成艮,有知止即止、止於至善之意。
佔卜而得本爻,要注意量力而行,不可過極而為,力不可使盡,勢不可逞盡,一旦窮極而行,則有力竭而止之像,窮途末路,難免物極必反,悔之晚矣。
今天看到一句話,與諸君共勉:水,沒有退路,所以才成就了瀑布的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