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召開高端裝備製造產業新聞發布會。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記者 孫敬蘭)12月22日,記者從唐山市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我市加大力度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完善創新平臺,強化龍頭企業帶動能力,全力打造特色鮮明的高端裝備製造基地,截至今年10月底,規模以上企業達到654家,資產總額1271.7億元,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長8.7%,高於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速2個百分點,高於全省裝備製造業平均增速6.6個百分點。
我市智能軌道交通裝備在全國率先啟動建設了集製造檢修、科技研發、綜合服務於一體的軌道交通創新發展中心,在京津冀地區率先規劃建設了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園,在行業內率先組建了覆蓋完整產業鏈條的唐山智能軌道交通產業聯盟。以中車唐山公司為龍頭,華達、威奧、百川智能、宏正機械等80家配套企業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日益完善,本地企業配套率達到13%,著力構築「技術研發—裝備製造—高端服務」全產業鏈,已具備年生產高速動車組960輛、城軌車1000輛、碳鋼車1000輛,年檢修動車組1824輛、客車1000輛的整車製造和檢修能力,具備年生產轉向架1800輛、軌道交通檢修成套設備2000套等配套能力。
機器人形成了以開誠、開元兩大領軍企業為核心,百川、英萊、新禾、拓又達等企業為關聯,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為一體的機器人產業集群,擁有機器人及相關企業50餘家。主要產品涵蓋特種機器人、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以及人工視覺系統、傳感器等關鍵零部件。中信重工開誠智能在國內特種機器人市場佔有率穩居第一,消防機器人國內市場佔有率達70%,唐山松下機器人及焊接設備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30%。
汽車及零部件裝備產業圍繞高端化、輕量化、平臺化、新能源化發展方向,唐山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鏈條完整,具備年產4萬輛專用汽車生產能力。其中新能源汽車年生產能力達1.3萬輛;亞特重工負壓救護車為疫情防控作出了積極貢獻,無人駕駛小型環衛車研發成功;宏遠專汽路面測試車、橋梁檢測車市場佔有率達80%,橋下病害無人檢測系統填補國內空白。
採選煤及礦山裝備圍繞節能環保、智能高效發展理念,依託資源和市場優勢,形成從成套礦山裝備製造到備品備件服務較為完善的產業鏈條,擁有天地科技、國華科技等一批骨幹企業,主要產品涵蓋球磨機、分級機、新型洗選煤設備、大型露天煤礦破碎站、尾礦幹堆技術裝備等,部分產品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年生產礦山及採選煤機械50萬噸以上。天地科技分級雙齒輥破碎機等多項產品替代進口;陸凱科技電磁振動高頻振網篩改變了國內冶金選礦舊有工藝模式,產品榮膺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科學技術一等獎。
水泥裝備行業起步較早,產業鏈成熟,產品實現了大型化、成套化、綠色化、專業化,具備日產12000噸新型幹法水泥熟料生產線建設與服務能力,立式磨機等大型關鍵裝備技術水平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年產水泥裝備4萬噸以上。
印刷機械產業規模居全國前列,主要產品在國內外具著較高知名度。現有印刷機械企業100餘家,本地配套率達到50%,產業區域布局和分工合理,產業鏈條完善。產品包括印前設備、印中設備、印後設備3大類60餘個品種,年產各類印刷機械4000餘臺。
動力儲能電池以電芯製造、電池組裝等電池生產為核心,我市已形成電池單體、電池系統、電池材料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具備年產42億瓦時動力儲能電池、4萬噸高鎳三元前驅體生產能力。
海洋工程裝備依託曹妃甸深水岸線資源和精品鋼鐵基地,形成以大型港口機械、船舶修造、海上風電裝備為主,具有唐山特色的海洋裝備製造產業集群。具備年產8萬載重噸船舶、40臺大型卸船機、25臺鬥輪堆取料機、15臺圓形料場堆取料機、400兆瓦風力發電機組生產能力。華電曹重大型裝船機、卸船機填補河北省空白,自主研發製造的2500噸/小時橋式刮板取料機是世界上首臺大出力橋式刮板取料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電子及智能儀器儀表裝備擁有匯中儀表、東唐電氣、國芯晶源電子、北田電子等企業,其中唐山匯中儀表有限公司是我國最大的超聲流量計生產企業,產品主要包括儀器儀表、電子元器件、通信終端設備等,整體產業規模超百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