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陽開發區:裝備製造產業漸入佳境

2020-12-23 華龍網

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新籤約引進固定資產投資1.1億元的江蘇科創機器人及自動化設備生產項目,明年上半年將投產達效;江蘇中輛科技有限公司與上海城建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聯合投資28億元興建的新能源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園,預計今年底批量生產後可實現年銷售收入20億元目標;該區境內總投資2億元的精密製造項目——江蘇睿陽精密製造有限公司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準備試生產……

對沭陽開發區而言,過去名不見經傳的裝備製造產業,在宏觀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背景下,現在逐漸做大做強並成為該區「2+1產業」中的成長型主導產業。「我們依照市、縣兩級政府確定的重點發展『2+1主導產業』(紡織服裝、電子信息、裝備製造),著力培育一批銷售超5億元、超10億元企業,助推了大項目及主導產業的『龍頭』引領。」沭陽縣委常委、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楊雲峰介紹。

提起異軍突起的裝備製造業,楊雲峰如數家珍:沭陽開發區目前已集聚了江蘇中輛科技有限公司、江蘇新界機械、江蘇格爾威機電、兄弟活塞、江蘇華夏機電、宋和宋智能科技、正將自動化等知名裝備製造業企業36家。「這些在行業內有影響、有地位的企業以及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成就了沭陽開發區快速雄起、遠近聞名的裝備製造業基地。」

沭陽開發區裝備製造產業中的新銳——江蘇中輛科技有限公司及其新能源有軌電車,是該區產業升級的典範之作。該公司研製出的世界首臺新能源有軌電車樣車,去年順利通過中科院、中國南車集團等專家組技術評審,並已成功試運行了18個月。該新能源電車與現代有軌電車相比,運行成本低、節能環保、安全性高,尤其是通過配套地面雙模智能供電系統,100%採用綠色新能源,可實現尾氣和制動熱能零排放、無汙染新技術。

兩年前,由臺灣百盈系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資的正將自動化設備(江蘇)有限公司落戶沭陽開發區時,項目總投資達1500萬美元。如今,項目實現了以粉體、粒體、液體為基本原料的稱重設備整線生產智能化、製程管理即時化、訂單工藝自動導入化,全系列的產品由人機界面操作升級為電腦智能化作業,正在邁向工業4.0的境界。

相對於「新軍」,10年前落戶沭陽開發區的浙江天能公司,其創新發展、轉型升級意識更為濃烈。該公司圍繞「天能」牌、「匯源」牌系列電動車用納米高性能蓄電池系列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先後建立了新能源研究開發中心和江蘇省院士工作站,開發出國家級新產品1項、省級新產品30餘項,創新國家專利35項,承擔國家火炬計劃項目2項,是宿遷市重點骨幹前三強企業。企業先後獲得國家重點扶持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江蘇省信息化示範企業等榮譽稱號。

江蘇宋和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由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山東煙臺宋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沭陽開發區投資興建的全資子公司,註冊資金2000萬元,建設智能紡織裝備生產線16條,形成年產智能提花機3000臺套、智能噴氣織機2000臺套的生產能力。所生產產品為自主創新技術產品,科技含量高,具有精緻高效率、簡潔高可靠、節能高回報的特點。其中,該企業生產的智能高檔提花織機,可以將「清明上河圖」這樣複雜的場景,栩栩如生地織到面料上。目前「宋和宋」電子提花機銷售額和規模均處於國內行業第一位。

裝備製造產業作為沭陽開發區「2+1」主導產業,通過抓集聚、促升級,實現了項目質態與效益「雙提升」,也撐起了全縣裝備製造產業發展,助推了工業經濟指標的「逆勢飄紅」。今年前三季度,沭陽縣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9.21億元,同比增長10.2%,總量繼續居蘇北縣(市)第一位;實現工業開票銷售收入、工業增值稅分別為267.98億元、7.1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68%、8.18%,總量分別位居蘇北縣(市)第2位、第1位。孫兆金

沭陽開發區篇

相關焦點

  • 沭陽:紡織產業「織」出「沭陽速度」
    宿遷網訊 日前,一場圍繞全國紡織產業轉移工作、智能製造、生態發展的研討會在沭陽舉行。來自全國紡織行業專家、院校領導、示範園區和企業代表,雲集沭水河畔,對我國紡織產業發展面臨的新課題與挑戰,進行深入的探討。
  • 政企聯手克時艱——長春裝備製造產業開發區助企解困記事
    4月26日,在長春裝備製造產業開發區,幾位企業負責人講述了政企聯手共克時艱的生動情景。「當時正是備春耕的關鍵時期,眼看著庫房裡成堆的化肥運不出去,急得嘴都起泡了。管委會知道情況後協調省、市相關部門為我們辦了通行證,把1.2萬噸化肥及時送到田間。」吉林省順風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許麗麗告訴記者。
  • 江蘇沭陽:紡織產業「智」造有「方」
    為推動紡織服裝產業高質量發展,沭陽縣緊跟時代,以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積極促進產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有效推動了沭陽「紡織製造」加快向「紡織智造」的嬗變。2016年,沭陽縣謀劃在先,行動在前,深入研究紡織產業未來發展趨勢,敏銳抓住了「智能製造」這一歷史機遇,圍繞設計智能、設備智能、產品智能、物流智能、管理智能「五個智能」發展理念,規劃建設了全國首個智能針織園區——沭陽智能針織產業園,在配套契合中支撐「智造」,率先站在了行業發展前沿,為紡織業智能製造、轉型發展打造了一個良好載體。
  • 沭陽共有紡織企業226家 針織產業進入「智能時代」
    沭陽共有紡織企業226家 針織產業進入「智能時代」 2016-03-21 09:21:42 來源:全球紡織網   「以前一臺機器要兩個人守著,自從引進義大利
  • 沭陽紡織到底怎麼樣?聽聽專家、投資者、媒體都說了些什麼?
    綜合競爭力逐年攀升,躋身「中國最具投資潛力開發區百強榜」,還先後獲批了紡織纖維新材料、裝備製造和軟體等四大省級特色產業園區,並通過了「江蘇省智慧財產權試點園區」的驗收。   特別是為加快沭陽紡織產業結構調整步伐,進一步提升經濟開發區紡織產業生態,實現現有企業擴能升級,促進園區產業集聚,沭陽經濟開發區全力打造了一個高度集約化的特色產業園——沭陽智能針織產業園,該產業園為全國首家,主要以智能針織品為主
  • 沭陽「項目建設突破年」,在紡織產業深耕精準服務
    從大年初三開始,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促進局綜合科科長孫毅每天都會到沭陽開發區勞動力市場、沭陽各鄉鎮招工點,協助幫辦騰盛紡織、陳氏偉業、恆達紡織等企業開展招工活動,這已經是孫毅連續10年堅持春節期間協助幫辦企業招工。
  • 中國最強紡織龍頭在蘇北沭陽砸150億建染整等項目
    桐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桐昆股份」)今天(12月3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與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籤訂投資協議,公司在江蘇省沭陽縣投資約150億元,新建年產240萬噸長絲(短纖)、500臺加彈機、1萬臺織機、配套染整及公共熱能中心項目。
  • ...力TOP200入圍開發區——溫州浙南沿海先進裝備產業集聚區簡介
    溫州浙南沿海先進裝備產業集聚區  溫州浙南沿海先進裝備產業集聚區(以下簡稱「浙南產業集聚區」)是浙江省省級產業集聚區「一心」即核心區塊,包括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濱海園區和金海園區部分區塊,面積29.8平方公裡,是帶動整個產業集聚區發展的龍頭。「兩帶四區」即重點規劃區,包括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濱海園區和金海園區、空港新區產業區塊、瑞安塘下產業區塊、瑞安閣巷產業區塊、平陽宋埠產業區塊,面積57.74平方公裡,兼容部分已用地和生態用地,是推進新的空間和功能發展的規劃。
  • 紡織行業轉型升級 沭陽率先建智能產業園並育出新三板上市襪企
    央廣網北京4月18日消息(記者張庶卓)記者日前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舉辦的「沭陽智能針織產業園推介暨雙金襪業媒體交流會」上了解到,江蘇沭陽規劃建設全國首個智能針織產業園,將完成孵化區、成長區、樣板區、配套區和政府公共品臺的建設,實現企業集聚、品牌服務、物業服務、運行系統等園區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
  • 沭陽:奏響工業高質量發展最強音
    該公司投資5000萬元,佔地面積35畝,廠房面積約1.5萬平方米,是沭陽特色產業農業機械加工的龍頭企業。公司集旋耕機變速箱的設計、製造、銷售於一體,年產鑄件8000噸,年生產加工旋耕機箱體10萬隻,是全國較大的旋耕機變速箱體專業生產廠家之一。在位於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江蘇達麗智能紡織有限公司,只見工人熟練地翻疊襪子,機器快速運轉,6條生產線同時開工,格外忙碌。
  • 滄州開發區形成「5+7」產業格局
    18家省級以上開發區以佔全市2.6%的土地規劃面積,貢獻了40.3%的生產總值目前,滄州市有省級以上開發區18家,其中國家級經開區1家、省級經開區15家,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家。五大傳統產業方面,2016年,滄州市開發區石油化工、機械製造、管道冶金、食品加工和紡織服裝五大主導產業共完成工業增加值1113.6億元,佔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1.5%,佔全市規上工業的85.1%,是全市開發區的傳統主導產業。石油化工產業——全市石化企業共1100餘家,佔全省總數的30%以上。
  • ...園區)營商環境TOP100入圍開發區——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簡介
    形成了先進裝備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移動網際網路)、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的「兩主一特」產業聚集區,以及新材料、生物醫藥與健康、現代服務業等優勢產業集群。移動網際網路、航空航天、信息安全、增材製造、新能源裝備、先進儲能材料、軍民融合、文化創意、綠色節能、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興產業也正加速集聚、蓬勃發展。
  • 躋身"十強" 盤錦能源裝備製造叫響"中國創造"
    躋身「中國能源裝備產業園區十強」盤錦能源裝備製造叫響「中國創造」  全國第一臺超深井鑽機、第一臺超低溫鑽機頂驅、第一艘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自升式鑽井平臺,世界首創的海上風電安裝船……金秋時節,喜訊傳來:在第三屆中國能源經濟論壇上,碩果墜枝的盤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躋身「中國能源裝備產業園區十強
  • 富民強縣,花鄉沭陽跑出「紡織加速度」
    目前,沭陽擁有紡織服裝企業50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紡織企業上百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9家、江蘇省名牌產品5個,湧現了新東旭紡織、宋和宋智能科技、恆能家紡、紅柳紡織、騰盛紡織、寶娜斯襪業、邦源紡織、豪悅實業等一批知名企業,並依託包覆紗、特色家紡和智能針織三大板塊,邁入「機械裝備—紡絲—加彈—織造—印染—成衣」全產業鏈時代,其中包覆紗產業已經成為全國乃至全球生產設備最多、產量最大的優質包覆紗產業基地
  • 探尋紡織製造智能化之路
    江蘇沭陽縣委書記、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胡建軍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沭陽智能針織產業園各項建設正有序推進,企業入駐項目開局喜人。  沭陽智能針織產業園是全國首個智能針織產業園,於去年9月啟動建設,是沭陽縣政府和中國針織工業協會聯手打造的針織行業標杆性工程,目標是力爭用5到10年,打造成為百億級針織品生產基地。
  • 高端裝備製造與新興科技並存 四川德陽經開區打造現代化產業新城
    時間荏苒,50多年時間過去了,如今的德陽不僅坐擁中國二重、國機重裝、東方汽輪機、東方電機等高端裝備製造企業,還新增了英傑電氣、思遠重工、深蘭科技等高新技術企業。9月18日,記者隨「走進全省優秀開發區」活動來到了德陽經濟技術開發區。今年7月,2020年四川省開發區綜合評價考核結果,29個開發區獲評優秀,德陽經濟技術開發區便是其中之一。
  • "煤機裝備是重中之重"——太原建設世界煤機產業基地
    最近,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提出「圍繞煤炭裝備製造業高端化,實現由採掘文明向製造文明轉變,建設以太原為中心的世界煤機產業基地」。這是山西在實現轉型發展和跨越發展道路上的一項新選擇。山西省將裝備製造業列為全省轉型發展和跨越發展重點支持的支柱產業之一,煤機裝備是製造業的重中之重。
  • 宿遷沭陽:以高質量項目建設助推高質量發展
    宿遷沭陽堅持「項目為王」,以重點產業、重點區域、重點客商為主線,全縣66個招商主體統一組織調度,開展「百日攻堅」行動,持續掀起大招商熱潮,一大批好項目、大項目落戶宿遷沭陽,新開工項目計劃投資、新竣工項目完成投資以及重特大項目招引、推進工作均位列全市前列。  瑞泰精密科技(沭陽)有限公司是瑞聲科技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在宿遷市沭陽縣投資的第4個項目。
  • 2013亞洲國際智能製造裝備產業展覽會
    智能製造裝備將是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裝備製造業」的重點發展方向之一。  《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十二五」期間,要實現重點領域製造過程智能化水平的顯著提升,智能製造裝備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30%。 據工信部不完全統計,2009年我國智能製造裝備產業銷售產值達3000億元以上。
  • 兩岸智能裝備製造鄭州論壇|四市齊發力打造核心區
    依託「三區疊加」機遇,加快推進格力智能製造基地建設,打造以機器人、數控工具機整機及系統集成和控制系統、傳感器等產品研發生產為主的產業示範基地,依託澗西區洛陽國家大學科技園,重點建設以機器人系統集成,驅動器、控制器、伺服電機等產品研發生產為主的智能裝備特色園區;依託伊濱經開區洛陽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加快建設以特種機器人、智能成套設備、智能製造生產線研發生產為主的智能裝備專業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