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新籤約引進固定資產投資1.1億元的江蘇科創機器人及自動化設備生產項目,明年上半年將投產達效;江蘇中輛科技有限公司與上海城建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聯合投資28億元興建的新能源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園,預計今年底批量生產後可實現年銷售收入20億元目標;該區境內總投資2億元的精密製造項目——江蘇睿陽精密製造有限公司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準備試生產……
對沭陽開發區而言,過去名不見經傳的裝備製造產業,在宏觀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背景下,現在逐漸做大做強並成為該區「2+1產業」中的成長型主導產業。「我們依照市、縣兩級政府確定的重點發展『2+1主導產業』(紡織服裝、電子信息、裝備製造),著力培育一批銷售超5億元、超10億元企業,助推了大項目及主導產業的『龍頭』引領。」沭陽縣委常委、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楊雲峰介紹。
提起異軍突起的裝備製造業,楊雲峰如數家珍:沭陽開發區目前已集聚了江蘇中輛科技有限公司、江蘇新界機械、江蘇格爾威機電、兄弟活塞、江蘇華夏機電、宋和宋智能科技、正將自動化等知名裝備製造業企業36家。「這些在行業內有影響、有地位的企業以及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成就了沭陽開發區快速雄起、遠近聞名的裝備製造業基地。」
沭陽開發區裝備製造產業中的新銳——江蘇中輛科技有限公司及其新能源有軌電車,是該區產業升級的典範之作。該公司研製出的世界首臺新能源有軌電車樣車,去年順利通過中科院、中國南車集團等專家組技術評審,並已成功試運行了18個月。該新能源電車與現代有軌電車相比,運行成本低、節能環保、安全性高,尤其是通過配套地面雙模智能供電系統,100%採用綠色新能源,可實現尾氣和制動熱能零排放、無汙染新技術。
兩年前,由臺灣百盈系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資的正將自動化設備(江蘇)有限公司落戶沭陽開發區時,項目總投資達1500萬美元。如今,項目實現了以粉體、粒體、液體為基本原料的稱重設備整線生產智能化、製程管理即時化、訂單工藝自動導入化,全系列的產品由人機界面操作升級為電腦智能化作業,正在邁向工業4.0的境界。
相對於「新軍」,10年前落戶沭陽開發區的浙江天能公司,其創新發展、轉型升級意識更為濃烈。該公司圍繞「天能」牌、「匯源」牌系列電動車用納米高性能蓄電池系列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先後建立了新能源研究開發中心和江蘇省院士工作站,開發出國家級新產品1項、省級新產品30餘項,創新國家專利35項,承擔國家火炬計劃項目2項,是宿遷市重點骨幹前三強企業。企業先後獲得國家重點扶持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江蘇省信息化示範企業等榮譽稱號。
江蘇宋和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由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山東煙臺宋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沭陽開發區投資興建的全資子公司,註冊資金2000萬元,建設智能紡織裝備生產線16條,形成年產智能提花機3000臺套、智能噴氣織機2000臺套的生產能力。所生產產品為自主創新技術產品,科技含量高,具有精緻高效率、簡潔高可靠、節能高回報的特點。其中,該企業生產的智能高檔提花織機,可以將「清明上河圖」這樣複雜的場景,栩栩如生地織到面料上。目前「宋和宋」電子提花機銷售額和規模均處於國內行業第一位。
裝備製造產業作為沭陽開發區「2+1」主導產業,通過抓集聚、促升級,實現了項目質態與效益「雙提升」,也撐起了全縣裝備製造產業發展,助推了工業經濟指標的「逆勢飄紅」。今年前三季度,沭陽縣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9.21億元,同比增長10.2%,總量繼續居蘇北縣(市)第一位;實現工業開票銷售收入、工業增值稅分別為267.98億元、7.1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68%、8.18%,總量分別位居蘇北縣(市)第2位、第1位。孫兆金
沭陽開發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