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立而道生(宣化上人)

2021-03-01 宣化上人專弘平臺

【宣化上人般若語庫之道德救國】


 第三單元.四維八德改造世界 


07.
本立而道生


宣化上人◎一九八九年四月十二日

開示於美國奧立岡州立大學

孔子說過: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由這幾句話,我們知道孔老夫子不但是一位空前絕後好學的學者,也是空前絕後的大教育家,又是空前絕後的一個大政治家。我們也可知道,孔老夫子一生是謙德不遑,什麼時候都不自滿,不貢高我慢。  

為什麼這樣說?就因為他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有兩個師父,一個師父就是我要效法的師父,一個師父就是我不要效法的師父。也就是擇善而從,對方若有長處,我就要跟他學習;若有短處,我就要改過,不要照著他那樣學。就是善者可以做我們的法,我們要效法他;不善者做我們的戒,我們要以他為戒師。所以我們今天,若能用這個理論作為我們做人的座右銘,則無入而不自得焉。那麼孔子這位古人是有這樣謙讓的德行,所以後人尊他為聖人,是有其道理的。  

又有人說∶「眾人是我師」,說大家都是我的師父。「我是眾人師」,我也是一般人的師父。就是大家都是我的教授,我也是大家的教授,這互相學習,互相切磋琢磨,所以說我是眾人師。「時常師自己」,自己時常又要以自己為師,要把每一天所行所作,做一個簡短的檢討,看看我今天所行所作是否有當?是不是都合道理?是不是有不合道理的地方?所以自己常常反省。因為這個,所以曾子才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曾子自己都說他不是一個很聰明的人,所以在《孝經》上說過:「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說你知不知道這個啊?「曾子避席曰」,曾子站起來了,避席就是站起來,恭恭敬敬對孔老夫子就說∶「參不敏」,說參我呀!很不聰明的,「何足以知之?」我是還不夠知道這個先王的至德要道──能用它就能上下和睦,都沒有怨,沒有仇怨了,這是治國、修身、齊家的一個大法。曾參說他不夠聰明,不知道。那麼孔子就說了∶「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論語》上又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歟。」「君子務本」君子所要學習的,就是根本的道理,他所專務的是根本的道理。「本立而道生」根本若立住了,就是根深葉茂,本固枝榮。那麼道生就是根生,道生也就是本立了,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歟。」我們必須要溯本窮源做人的根本,知道我們做人應該注意的是什麼?我們人應該追求根本,根本是什麼呢?就是「孝悌」這兩個字。孝,孝順父母;悌,就是悌敬長上,這是做人的頭一件要務;而不是學成了,錢賺得多是重要的。我們要把孝悌做到圓滿,才是我們第一件事。做人子女的不孝順父母,這叫 「忘本」,忘本的人根本就不懂怎麼叫「人」,所以我們做人第一個條件要孝順父母。  

在西方,英文裡邊並沒有很顯著地說明孝順父母這個道是什麼。孝順父母就是報恩,報我們根本應該報的恩。我們這個身體是父母給的,我們必須要保護這個身體,令它思想健康,身體健康,行為健康,一切一切都健康,不可毀傷,不可以用父母給的這個身體去做犯法的事,去做不守禮儀的事,要循規蹈矩,按步就班,做一個實實在在真實的人。  

我們做人的基礎是什麼?就是仁義道德忠孝。我們每一個人出生以後,耳濡目染所應該注意的,就是這個孝道。你若能盡孝道,天主就歡喜你;你若能盡孝道,菩薩就歡喜你;你若能盡孝道,佛也歡喜你;你若能盡孝道,父母一定不會對你發脾氣的;你若能盡孝道,和兄弟姐妹一定不會爭利益。孝道是天地的靈魂,是做人的一個基礎。  

忠,我們要忠於國家。忠於國家要大公無私,至正不偏。我們愛護自己的國家,要保衛自己的國家,而不要心心念念想去侵略旁人的國家。我們保衛自己的國家,這也就是忠;我們要是想侵略旁人的國家,這也就是不忠。為什麼?你侵略旁人的國家,要先用自己國家的人命、財產,去向人家搏鬥、作戰、殺人,所謂「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你爭這個土地,把地都鋪滿了人的死屍,殺人盈野;爭城以戰,你爭著去攻打人家的城池,把人家城池裡邊的人,也給殺盡了,這是殺人盈城,這叫「率土地而食人肉」,這是在那兒吃人呢!「罪不容於死」啊!這是犯死罪的。你犯死罪,這對自己的國家不忠,對其他人的國家也不智,沒有智慧。  

我們做人時時刻刻都要用慈愛的心,來愛護一切人,用仁愛的心來對待一切人。做事情要衡量衡量,對自己有利益的事情,不要做那麼多;對人家有害的事情,更不應該做。所以我們若能把「仁義道德忠孝」這六個字,推而廣之,擴而充之,這就是得到做人基本的條件,把做人的這個地基建立起來。你把人的基礎建立起來,你一生都是健康的,既身體健康,精神也愉快,不會憂愁煩惱得把頭髮也白了,眼睛也花了,耳朵也聾了;完了,自己還不覺悟,莫名其妙,一生就很糊塗地過去了。  

相關焦點

  • 本立而道生
    《本立而道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出處:《論語• 學而》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釋文:孔子的弟子有子說:「為人孝悌,這樣的人喜好犯上的,是很少的;不喜好犯上,而喜好作亂的,更是從來沒有過的事。君子致力於根本,根本確立了,道德原則就會形成。行孝悌者,這就是實行仁道的根本吧!」 若想釣大魚(道生),得先放長線(本立);若想建高樓(道生),得先挖深的地基(本立)。
  • 學習用典︱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在講到亞洲面臨政治互信不足、經濟發展不平衡、安全和治理問題突出等共同挑戰,實現持久和平和共同繁榮任重道遠時,習近平主席使用了典故「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本期《學習用典》解讀: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原文:「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2015年,我提出構築亞洲命運共同體倡議,闡述了建設亞洲美好明天的共同目標。幾年來,亞洲國家在邁向命運共同體過程中,增強了合作意識,豐富了合作實踐,積累了合作經驗。
  • 君子務本 本立而道生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這句話出自《論語學而篇》,用宋朝朱熹的解釋來說就是:「君子凡事專用力根本,根本即立,其道自生」。
  • 申論好句積累|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這句話出自:《論語·學而》意思是說君子要潛心致力於根本的事物,確立了根本,治國做人的基本原則也就隨之產生了。他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2015年,我提出構築亞洲命運共同體倡議,闡述了建設亞洲美好明天的共同目標。幾年來,亞洲國家在邁向命運共同體過程中,增強了合作意識,豐富了合作實踐,積累了合作經驗。
  • 人孝順父母是最有感應的,什麼樣的感應呢?(宣化上人)
    如果每一個人再知道孝順父母,能以所謂: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君子你要找到這根本,根本若能立得住,道就生出來了。什麼叫「根本」呢?孝順父母,悌敬兄長。對兄長要和氣、不能打架,這叫弟(悌)。孝悌這兩個字,是每一個人的根本。
  • 君子務本 本立而道生(強烈推薦)
    君子務本 本立而道生(強烈推薦) 一個人確實有各種的需要,但是呢,各種需要我們怎麼去看
  • 善讀「論語」1.2: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學而篇第一」2【原文】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道生」,指找到仁道的路徑,或取得仁道的成果。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故譯作「求仁而得仁」。「為仁」,意即行仁,包括內修仁德、外行仁道。內修仁德,即現代所謂的構建善良人格。「為」是動詞,意為「造、作」;「仁」,是為人處世的最高道德規範。「為仁」與「為學」、「為政」一樣,是儒學專有名詞,可不譯。
  • 《論語》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那些曇花一現的流量明星們
    聽說過當初實力派之間在作品上的「戰爭」,倒是沒怎麼聽說「人多力量大」這回事,畢竟有實力的才會人多力量大。粉絲數和個人實力基本匹配。一陰一陽謂之道,盛極必衰當一個新的熱點人物出現的時候,大家蜂擁而上,鋪天蓋地的都是與之相關的信息,但是來得快,去得也快,這個圈子更新換代的太頻繁了。
  •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讀沙培寧老師的《情與思》
    可以說是在讀著沙培寧老師的編輯和撰寫的文章學習管理,自己在《中小學管理》上發的《請善待考試》等文章也是沙老師編輯的。       第一次見到沙老師是在2018年四川綿竹市的「九頂問道——2018中國西部教育先鋒論壇」上,沙老師的優雅隨和、大氣睿智成為最引人注目的關注。我加上了沙老師的微信。       7月下旬,沙老師說有一本著作要寄我,我喜不自禁。
  • 生我之日母難日(宣化上人)
    生我之日母難日你們哪一天給我做生日,我就會死的宣化上人問:下個月第三個禮拜是師父的生日,我們可不可以為師父做生日上人答:我不做生日,我以後都沒有生日了,你們哪一天給我做生日,我就會死的。你們願意我死,那麼就去做;不願意我死嘛!就不要做。總而言之,這個做生日是不應該的。為什麼不應該呢?
  • 大道廢,有仁義(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般若語庫之道德救國】 第三單元.四維八德改造世界 14.大道廢,有仁義宣化上人◎一九八二年六月五日>開示於萬佛聖城「人心不古,道德淪亡」,世界一天比一天往下流,而不知往上達。當有智慧之人出現時,也就有虛偽的人同時出現,他會欺騙其他人。當六親和睦,家庭不爭,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這才是和樂的家庭;但若六親不和,父不慈子不孝,兄弟不友愛時,這時就有真正的慈父孝子顯現。就好像大舜時,「父頑、母嚚、弟象傲,舜為克盡孝道」,大舜的父親頑古不化,名叫瞽叟,意謂他雖有眼睛,但如同瞎子一樣,不認識黑白是非、曲直善惡,自己有個好兒子,而不知道。大舜的後母,陰險、不講道理,很偏見的。
  • 人的德行不夠,脾氣就很大、無明就很重(宣化上人)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九日 開示宣化上人萬佛城是聖人修道之處,所以魔王要來擾亂修道人的清淨心。【脾氣是障道的因緣】宣化上人所謂「煩惱即菩提。」就是不生煩惱,所以煩惱即菩提。若是只生煩惱,煩惱的本身仍舊是煩惱,菩提仍舊是菩提,大家不要會錯意。對任何人不可以發脾氣,不但在外邊沒有脾氣,就是在內邊也要沒有脾氣,到了這種境界,才算是真正沒有脾氣的人,敢怒不敢言,那也是發脾氣。
  • 宣化上人講漏盡通
    但漏盡通除了作用大,含義也是很深的,師兄若想對漏盡通有更多了解,那麼可以去看看宣化上人所講的漏盡通內容,這樣會有一些收穫。那接下來一起看看宣化上人講漏盡通吧!  無論男人、女人,男的想女的,女的想男的,那就叫漏。天上的魔和鬼神,都有五種的神通。什麼五種神通?
  • 拜佛時念這幾句偈頌,感應道交不可思議!(宣化上人)
    拜佛時念這幾句偈頌感應道交不可思議!◎ 宣化上人我們拜佛的時候,必須要恭恭敬敬,不可以東看看、西看看、前望望、後望望,不可以這樣。」本來都是空的,這是真空;但是你要從妙有上著手,你要禮拜,所以這叫「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雖然性空寂,但是中間可有一種感應,這感應道交是不可思議的。
  • 就是這一類的人(宣化上人)
    就是這一類的人宣化上人慈悲開示:「開慧的《楞嚴》,成佛的《法華》,教化眾生的是《華嚴》。」因為這個,我在美國,頭一次由西雅圖華盛頓大學來了三十幾位大學的學生,我開講《楞嚴經》。一個暑假九十六天,我給這些大學生講《楞嚴經》,中間只有禮拜六放半天香,其餘的時間都是講經說法。
  • 宣化上人:這些人,他們都不是受業報而生到人間!
    所有能受持《法華經》的人,他們都舍離實報莊嚴土而願生到五濁惡世。你應當知道這些人,他們都不是受業報而生到人間,而是他們很願意自在的入此世間,並且能在這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廣說這部無上的妙法,來教化一切眾生。
  • (宣化上人)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十七日開示於美國北加州萬佛聖城宣化上人學習佛法的人,就是開始把種子種到地下去。種子種下後,能不能生出?還要看各種的緣。諸緣具足了,種子就能順利地出生;假若各方面助緣不圓滿,就有可能變成焦芽敗種。這也就是看我們發菩提心,種菩提種子時,種得夠不夠深?堅固不堅固?
  • 有德行的人,全身都可以放光(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  講於萬佛聖城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十七日晚學習佛法的人,就是在這兒開始把種子種到地下去。種子種下後,能不能生出?還要看各種的緣。(四)智:有智慧的人就不會亂喝酒、亂吃迷魂藥,愚痴的人才會做出種種顛倒事。(五)信:有信用就不會打妄語。仁、義、禮、智、信,五常充足圓滿了,這就是道,就是德。
  • (宣化上人)
    如何得到宿命通節錄自《佛說四十二章經淺釋》宣化上人講述【沙門問佛。以何因緣。得知宿命。會其至道。佛言。可會至道。譬如磨鏡。垢去明存。斷欲無求。當得宿命。】沙門問佛:有個沙門來請問於佛。 以何因緣,得知宿命,會其至道:什麼因緣,怎麼樣修行,修什麼法門,才能知道宿命通,才能明白真正的道理?
  •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極樂世界 (宣化上人)
    佛說阿彌陀經淺釋◎一九六九年宣化上人講述於美國加州舊金山佛教講堂肆.釋文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舍利弗」:舍利弗啊!講是這樣講,「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如果沒有善根,沒有福德的人,他沒有法子生到極樂世界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