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德行不夠,脾氣就很大、無明就很重(宣化上人)

2020-12-15 每日佛經文化

修行要注重德行。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九日 開示

宣化上人

萬佛城是聖人修道之處,所以魔王要來擾亂修道人的清淨心。魔王想戰勝聖人,獨霸一方,所以處處找麻煩,令聖人投降,俯首稱臣。

各位要有堅忍不拔的意志,絕不能豎白旗,一定要奮鬥到底,最後的勝利終是屬於我們的。

所謂「要成佛必受魔,要學好冤孽找。」

人不夠德行,隨風飄蕩,就墮落了;有足夠德行,則不會被魔王所搖動。為什麼?因為生生世世所修的根基深厚,什麼魔來也不怕。

我們所犯的毛病,是歡喜人家讚嘆,愛戴高帽子。如果有人讚嘆一句,就感覺飄飄忽忽,迷迷糊糊,怎樣成佛?自己也不知道,也搞不清楚。若能持戒修定,有了智慧,便能毀譽不動心。

誰毀謗你,心中也沒有一個不高興;有人讚嘆你,心中也沒有一個歡喜。

其實讚嘆或毀謗是世間一種風,所謂「八風吹不動」,何謂八風?就是稱、譏、苦、樂、利、衰、毀、譽。如果被八種風一吹,心就動搖了,那是你的地基沒有打好。

什麼叫地基?就是德行。人的德行不夠,脾氣就很大,無明就很重。若有德行,脾氣也沒有了,無明也化了,化成智慧。所以我們修行就要培植德行。

學佛的人,要注重德行,不可做缺德的事,這就是修行的真諦。

想要消除業障,必須要供養。供養可以培福培慧,要修道修德,不然的話,六度都沒有用處。六度是專為修道德而設的,修行若是不注重道德,就是造業!

【脾氣是障道的因緣】

宣化上人

所謂「煩惱即菩提。」有人問:「不種煩惱,是不是沒有菩提?」不是的,煩惱的本身就是菩提。

怎樣是菩提?就是不生煩惱,所以煩惱即菩提。若是只生煩惱,煩惱的本身仍舊是煩惱,菩提仍舊是菩提,大家不要會錯意。

對任何人不可以發脾氣,不但在外邊沒有脾氣,就是在內邊也要沒有脾氣,到了這種境界,才算是真正沒有脾氣的人,敢怒不敢言,那也是發脾氣。

偶爾發點小脾氣,無傷大雅,還可以的,但你如果假借名堂,故意發脾氣,那就不對了。

如果自己真正沒有煩惱了,沒有無明了,沒有妄想了,沒有慾念了,到這種境界,雖然有點小脾氣,情有可原,但最好當然是沒有脾氣,與人和睦相處,一團和氣,令人有親切感。

修道人要用德行來感化人,不要用勢力來壓迫人,對任何人要講道理,令人心服口服,真正佩服你有才幹、有道德、有學問、有慈悲,否則落在名利上,那就離佛道十萬八千裡了,這一點要特別謹慎。

出家修道修什麼道?就是修忍辱的道。誰若發脾氣,那就與道相違背,永遠不會與道相感應。發脾氣是一件醜事,是障道的因緣,希望大家謹慎,千萬不要犯這種毛病。

出家修道,沒有把根本的問題抓住,就如同用沙蒸飯,蒸多久的時間,也不會成飯。

若是沒有無明火,慾念就會停止,為什麼?你有慾念,就因為有火氣,覺得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很多「不行」的問題跟著來了。

所以修道人要把煩惱斷了,才能沒有一切的麻煩。

相關焦點

  • 有德行的人,全身都可以放光(宣化上人)
    有德行的人,全身都可以放光修行要處處本著道德,以不妨礙道德為根本戒條。◎宣化上人  講於萬佛聖城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十七日晚學習佛法的人,就是在這兒開始把種子種到地下去。種子種下後,能不能生出?還要看各種的緣。
  • 有沒有德行的人,在面相上就可以這樣看出來(宣化上人)
    山是一粒一粒微塵積成的,微塵雖小,但積多了也會變成一座山;德行雖小,但積多了,也會變成一座德行山。不違背道德就是德行,不妨礙他人就是德行。無論做什麼,要以幫助他人為本份。若於利益上、時間上、文化智慧上,或其他種種事情上,對他人有所妨礙,不能利益他人,都是於道德有所違背。所以我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總以不違背道德為根本箴規。
  • (宣化上人)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十七日開示於美國北加州萬佛聖城宣化上人學習佛法的人,就是開始把種子種到地下去。種子種下後,能不能生出?還要看各種的緣。諸緣具足了,種子就能順利地出生;假若各方面助緣不圓滿,就有可能變成焦芽敗種。這也就是看我們發菩提心,種菩提種子時,種得夠不夠深?堅固不堅固?
  • (宣化上人)
    農曆七月這一天做功德,要超過02:41來自宣化上人全集因為他們德行大,有威神力能使現在父母、七世父母和六親眷屬得出三途。任何人,若覺得自己脾氣很大,無明火太重——由這就知道你的過去父母、祖先沒有離苦得樂,所以他整天幫著你發脾氣,叫你造罪業,好快一點和他在一起。那麼你有這種感覺,就應該在這一天,做功德,來超度他們。超度他們,皆離憂苦,罪障消除!
  • 本立而道生(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般若語庫之道德救國】 第三單元.四維八德改造世界 07.本立而道生宣化上人◎一九八九年四月十二日開示於美國奧立岡州立大學孔子說過: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所以我們今天,若能用這個理論作為我們做人的座右銘,則無入而不自得焉。那麼孔子這位古人是有這樣謙讓的德行,所以後人尊他為聖人,是有其道理的。  又有人說∶「眾人是我師」,說大家都是我的師父。「我是眾人師」,我也是一般人的師父。就是大家都是我的教授,我也是大家的教授,這互相學習,互相切磋琢磨,所以說我是眾人師。
  • 這兩句話若能真明白,一生便受用不盡(宣化上人)
    這兩句話若能真明白,一生便受用不盡節錄自 宣化上人《楞嚴咒句偈疏解》「念動百事有,念止萬事無。不管向內求,向外求,求不到就是苦,有苦的人都不算富貴,都是窮人。有貪心便有苦,沒有貪心了,到無求處便無憂,無所求就是沒有憂了,沒有憂愁了。貪吃好的,住好的,睡好的,貪不到時便有煩惱。不知你們有這個經驗沒有,若心裡著急了,口中便苦得不得了,好像吃了火炭一樣,像著火似的。用功也用不好。
  • 宣化上人慈悲開示
    宣化上人:度眾生而無一切度眾生之相宣化上人慈悲開示:「阿難!他能以到純潔精真的這種程度上,也沒有一切障礙了。「當度眾生,滅除度相」:所應當度的這一切眾生,而沒有一個度眾生的相。好像《金剛經》上,釋迦牟尼佛說:「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一眾生實滅度者。」說我應該度一切眾生,我把一切眾生度完了之後,一個眾生我也沒有度。為什麼?就是沒有度相。不要著住說:「這是我做的,那個是我做的。」
  • (宣化上人)
    如何得到宿命通節錄自《佛說四十二章經淺釋》宣化上人講述【沙門問佛。以何因緣。得知宿命。會其至道。佛言。譬如磨鏡,垢去明存:就好像磨鏡子一樣,塵垢沒有了,明就現出來了。現出來的明,就是宿命通。 斷欲無求,當得宿命:你把慾念斷了,無所求,到無所求處,什麼也不求了。能這個樣子,你就會得到宿命通。
  • 佛教裡根本不需要這種似是而非的人(宣化上人)
    一九八三年十月二十一日開示學佛的人,時時刻刻要存「有若無,實若虛」的思想。不應該有驕傲的心,不應該有自滿的心,不應該有不謙虛的心,不應該有不用功的心。總之,時時修持,刻刻精進。中國以前出家人,有的為生活而出家,有的為患病而出家,真正為了生死而出家的,如鳳毛麟角,可以說寥寥無幾。我不是批評以前出家人,好吃懶做,但是事實如此。希望你們跟我出家,第一要充實學問,第二要培養德行,做個堂堂正正的出家人。有些人,冒充佛教徒,掛名佛教徒,混在佛教裡,依佛穿衣,賴佛吃飯,真正的工作,一點也不做。我為什麼這樣說呢?
  • 「宣化上人金剛棒喝」
    問:受戒的人,要守殺戒,可是家裡螞蟻一大堆,不小心都會踩到,天天犯戒,要怎樣消罪,請上人開示。宣化上人:我也是個小螞蟻,你先把我殺了。152.宣化上人:既然沒有無明了,你就不會在這兒囉!154.問:請問上人修行經驗,如何調和心裏面對各種外境(例如家庭、公司、親子等),生理、焦慮及各種欲望兩種交互衝突、挫折。請上人用較靈活、具體方式講解,不用傳統「灌輸講解」法。宣化上人:沒有貪瞋痴就好了嘛!
  • 到了這個時候,才能身心清淨沒有煩惱(宣化上人)
    到了這個時候,才能身心清淨沒01:58來自宣化上人全集貪心有如無底坑,填之難滿嗔恨生。五欲紛陳顛倒想,痴然不覺法器崩。因為貪心起,多少人為它身敗名裂!多少人為它國破家亡!它是害人的東西,不可不謹慎。嗔要化為烏有,嗔火能燒毀一切功德。
  • 宣化上人:若離明暗,見畢竟空.如無前塵,念自性滅|每天一段《楞嚴經》
    宣化上人《楞嚴經》淺釋.第五冊(審除細惑、從根解結)阿難!根塵既銷,云何覺明不成圓妙?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佛說言,因地覺心,欲求常住,要與果位名目相應。世尊!如果位中,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羅識、空如來藏、大圓鏡智,是七種名,稱謂雖別,清淨圓滿,體性堅凝,如金剛王常住不壞。若此見聽離於明暗、動靜、通塞,畢竟無體,猶如念心,離於前塵,本無所有。云何將此畢竟斷滅,以為修因,欲獲如來七常住果?
  • 人有沒有德行,在面相上就可以看出來!
    山是一粒一粒微塵積成的,微塵雖小,但積多了也會變成一座山;德行雖小,但積多了,也會變成一座德行山。不違背道德就是德行,不妨礙他人就是德行。無論做什麼,要以幫助他人為本份。若於利益上、時間上、文化智慧上,或其他種種事情上,對他人有所妨礙,不能利益他人,都是於道德有所違背。所以我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總以不違背道德為根本箴規。
  • 宣化上人:為什麼念咒語不靈
    你用法,但不持戒,好像一般人什麼都不懂,隨便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而在緊要關頭時念五大心咒,這是汙衊法;沒有功德,卻要支配鬼神及護法,那只有增加自己的罪業,自己會遭受飛災橫禍之事。所以修法的人所先要首持戒律,要注重德行,首先要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語。你道德不夠,就像假傳聖旨,冒充國王,這是行不通的。
  • 宣化上人講漏盡通
    但漏盡通除了作用大,含義也是很深的,師兄若想對漏盡通有更多了解,那麼可以去看看宣化上人所講的漏盡通內容,這樣會有一些收穫。那接下來一起看看宣化上人講漏盡通吧!  無論男人、女人,男的想女的,女的想男的,那就叫漏。天上的魔和鬼神,都有五種的神通。什麼五種神通?
  • 宣化上人:佛說咒語有無量感應 為何你持咒就不靈?
    核心提示:宣化上人,黑龍江省雙城縣人,美國弘法第一人。1918年出生,19歲時母親逝世,於母親墓旁守孝三年,期間剃度出家。
  • 楞嚴咒: 百千萬劫難遭遇的妙法,唯大德大善方可得之(宣化上人)
    再能內外都無所求,一切都忘了,忘人無我,把人忘了,我也忘了,人忘法泯。再不自私,對任何事也沒有自私心,不是說我要得到多一點利益,旁人則否。  【宣化上人往生前承認是古觀音再來】上人往生前,恆實法師曾問上人:師父,有很多人說您是阿彌陀佛再來、觀音菩薩再來、達摩祖師再來,到底師父是誰?上人就說,是古觀音。
  • 宣化上人:《楞嚴咒》的感應特別靈、特別快
    另一事值得一提的是我的父母,小時就看他們常鬥嘴,雖然經一番的努力,把他們養成吃長齋的習慣,但是父親既嘮叨又暴躁的脾氣並未隨之改善,反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加切,我百思不得其解,因常聽人說吃素會人的脾氣變得較溫和,但這並未發生在他身上,或許這是不少老年人的通病吧!也或許他業障較重,「瞋恨鬼」經常在其身上作吧!
  • 心機很重的人,多半有四個「狡猾」的特徵
    有一個詞語叫做「居心叵測」,多半是用來形容那些不夠善良的人,背後算計別人的人。其實,這個詞語還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就是你不管和誰交往,你都不能真正看清別人的心,那些對你笑的人,也許是別有用心;那些找你訴苦的人,也許比你過得更加幸福,他只是在偽裝自己。世上最難看清楚的,就是人心。
  • 修行人有一點魔考沒有問題,不要不認識當面關(宣化上人)
    修行人有一點魔考沒有問題不要不認識當面關◎ 宣化上人魔有時含有一股惡毒之氣,雖然它含著惡毒,若是你真明白真理,真會修行,魔反而能從反面來幫助你。因為看我什麼本事也沒有,在廟上只可以吃飯,不能做什麼事,便來欺負我。其實那時我在廟上修忍辱行修得很好的。總而言之,不論誰打我、罵我,我都認為是幫助我,令我知道自己還有火氣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