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叫娃起床,難吶!好話說盡,耐心耗盡,煩到讓老媽我懷疑人生。
一、「起床氣」的大劇,每天都在有娃的家庭上演著
有一種現象叫起床氣。就是人的睡眠被打擾,或者是剛剛起床的時候,莫名其妙的煩躁,莫名其妙的發脾氣這樣一種狀態。
這種狀態,不管是成人還是孩子,都會有這樣的狀態。尤其是孩子,更容易出現「起床氣。
星期六的時候,我的一個朋友把8歲的孩子送到了孩子的小姨家。朋友千叮嚀萬囑咐,第2天早上8:00一定要叫醒他,他有英語課要上。
小姨第2天早晨六點多鐘就起來,給孩子做好了早餐,然後就很溫柔地去叫他了,從7:00就開始叫,叫了半個小時,我朋友打電話來了,起了沒有啊?
小姨說還沒有叫醒,於是接著再叫。8:00的時候,我朋友又來問,叫起來沒有啊?小姨說,哎呀,一個小時了,我真是叫不起來啊。
9:00要上課。小姨家到培訓班的路程,要一個小時。越叫越叫不起來,到8:40的時候,小姨給他媽媽打電話說,姐,算了吧,今天我真是叫不起來他了,他連眼睛都不睜,好容易睜一下眼睛,就衝我亂發脾氣,算了,今天這個課咱別去了。
將近300塊錢一節的課就因為孩子沒起床,泡了湯。
鄰居小星家幾乎每天早晨都會傳出爸爸媽媽吵架的聲音。
幾乎都是因為小星星的媽媽叫小星起床,用盡了各種招數,叫不起來啊。把暴脾氣的爸爸惹急了。
爸爸說你這種方法就不對。媽媽本來已經起急冒火了,被他爸爸這樣一數落。把一肚子的氣就撒到了他爸爸的身上。於是夫妻二人一頓暴吵。
此情此景,並不少見
二,家長叫孩子起床的種種錯誤方法
1、嘮叨:家長準備好早餐以後,一般是先用正常的態度和語速,叫自己的寶寶:起床啦,起床啦,快點兒啦。
叫了一會兒,看沒有動靜,於是加快語速,嚴肅態度:快起快起,怎麼回事?叫了半天了還不起?
再看,反應不大,媽媽就嘮叨起來了:每天叫你起床都費這麼大的勁。這才上幼兒園,晚點兒就晚點了,還不要緊,要是上學前班怎麼辦?上小學怎麼辦?還不天天遲到?功課就要拉下啦!上不了好中學,就上不了好大學,你這輩子就完了。
媽媽把對孩子的所有焦慮,一股腦傾訴在「不起床」上了。似乎這就是一切的萬惡之源。
其實這種嘮叨的方法,是不奏效的。
我們知道,我們輸出的信息分成有效信息和無效信息。
嘮叨就屬於無效信息。你這些無用的信息輸出以後,在孩子那裡毫無效果。只會引起孩子更大的反感。
2、威脅:威脅一般是在嘮叨無效的情況下,使用的:你要是再不起床,我可打你了啊;你要是再不起床,沒你的飯了啊,我和你爸爸,把那些吃的全吃了;你要是再不起床,這個星期天不讓你看電視了。
其實,這些威脅,孩子根本就不信,先問問你自己信嗎?
你真的他剛起床,就打他一通嗎?你真的把早點都吃掉,不給他留嗎?你真的到星期天的時候不讓他看電視嗎?
威脅了又做不到,只能讓你失去威嚴。沒有威嚴的家長很難管好孩子。
3、代替起床:就是家長實在是叫不起來他,萬般無奈的情況下,連拉帶拽,在他半睡眠的情況下,幫他把衣服一件一件穿好。然後連拉帶拽的,把他拖到餐桌旁去吃飯。
這種代替起床。更是效果極差,孩子喪失了練習自己穿衣服的機會,你越俎代庖了。
後面的早餐也是在神志不十分清醒的情況下,囫圇吞棗進去的,很難吸收。久而久之,對他的腸胃也會有影響。
4、暴力叫早:這是許多家庭在使用的辦法
增加光線,大開窗簾兒,讓外面強烈的陽光一下照射進來。用意是告訴孩子,天已經亮了,你該起床了。但是卻沒有想到。過於強烈的陽光,一下子進到房間裡來,會對孩子的眼睛造成傷害。
生猛地掀開被子。本來他就不願意起床,你掀開他的被子,更加劇了他情緒上的不滿,進而形成了衝突。
打屁股。前邊的幾種方法的是前奏,打屁股,是前邊幾種方法都不奏效的情況下,不得已而為之的,是一種情緒的爆發。
這就又造成了孩子嚴重的逆反和對立。打屁股,顯而易見,更不是一種好的叫早的方法。
有一本書叫做《叛逆不是孩子的錯》,闡述了這樣一個道理,當你在處理和孩子的關係時,牢記這一點非常重要。就是,孩子以叛逆的方式作出反應,是因為他不知道怎樣控制自己的想法和情緒。
而你用暴力來對待孩子時,其實你失去了掌控力,因為孩子會把自己接下來的一切錯誤行為都歸咎於你的暴力。
暴力叫早,一定會讓孩子產生不滿的情緒,或者逆反的情緒,甚至做出逆反的動作和你對打。
孩子不會掌控自己的情緒,尤其是剛從睡眠中醒來這種狀態,大人再對他施以暴力。更易激化他的情緒。
大人對自己也失去了掌控力,那後面的結果可想而知,孩子就會認為你對我暴力了,我沒有錯。
三、到底應該怎樣順利的叫娃起床呢?
以我的經驗,這樣幾種方法,非常奏效
1、按時睡覺,保證孩子的睡眠,這是第2天順利起床的前提。
孩子生長激素分泌多數在夜間,保證充足的睡眠能夠促進孩子骨骼生長發育,好的睡眠質量能夠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醫生告訴我們:嬰幼兒睡眠時間可達到13-14個小時,四到七歲的兒童每天睡眠10-11個小時,七到十五歲的兒童,每天睡眠需要達到9-10個小時。
你家寶寶睡眠時間夠了嗎?
2、前一天晚上睡覺前,對孩子明確的提出要求。
明天早晨上學或上幼兒園。早上7:00,必須起床。
只有要求明確孩子,在你叫他起床的時候,他才知道,7:00到了,我應該起床了,這是必須要做的事情,沒有什麼耍賴的理由。
不起床他自己應該有愧疚感。
3、給孩子幾分鐘的緩衝時間
孩子從睡眠中被你叫醒,坐起來穿衣服,這個過程,應該有幾分鐘的緩衝。
4、在緩衝時間裡,你可以給孩子做一些肢體的撫觸,舒活舒活筋骨。
讓他的身體進入一個起床的狀態。還可以做些語言引導,引導他進入新一天的狀態。
5、做遊戲叫早
我最提倡並在使用這個方法。
學齡前兒童的一切的活動,最好都用遊戲的方式來進行。包括學習和教育。
遊戲是孩子最為喜歡最易接受的方式。
高爾基說:遊戲是兒童認識世界的途徑。
我叫寶寶起床,是用勤勞的大公雞。
在寶寶床前,什麼話也不說,只是模仿大公雞的叫聲,從微弱的模仿公雞叫聲開始,然後,漸強,一步一步來的。
寶寶非常適應這種做法,他特別困的時候,一般需要公雞叫聲從弱到漸強,到強才能起來。如果不起,我就會說,這個小朋友叫不起來呀,我走了,去隔壁小朋友家了。
寶寶不願意大公雞離開,就會馬上起來了。
如果睡眠充足,叫一聲或者兩聲,他就很順利地坐起來了。
寶寶穿衣服也是用遊戲的方式來進行。遊戲的方式內容不斷變換。最近是使用了象聲詞「嗖」。
我只說,寶寶,嗖——是不是形容很快?他說是啊,那我嗖—-的一聲,你就穿上一條褲腿兒怎麼樣??再嗖的一聲,你就再穿上另一條褲腿兒怎麼樣?他說好,於是,我只要嗖嗖嗖的說幾聲,寶寶上上下下的衣服就全穿好了。
穿完了以後我再鼓勵他,真棒。
然後,我們又用這個方法,他「嗖——地跑到餐桌前。開始了幸福的早餐。
一切都是在笑聲中進行的。
叫娃起床,是我們每天都要做的一件事情,如果這件事情用歡快的遊戲形式來進行,就非常順暢。
一天都是開心的。親子關係也是良好的。
這是一種非常理想的狀態。用對了方法,你也行。
我是寧老師 育兒路上 與你同行
關注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