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南宋詩人楊萬裡筆下明媚的初夏風光令人嚮往,然而卻鮮有人知道,楊萬裡描寫的是他的家鄉吉水縣黃橋鎮湴塘村的景致。今年去湴塘來一場楊萬裡詩歌文化之旅成了許多孩子暑期遊的首選地,這得益于吉水縣去年10月舉辦的楊萬裡誕辰89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讓湴塘這個小鄉村成為遊人如織的文化聖地。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作為廬陵文化發源地之一,吉水歷來文風鼎盛,人才輩出。吉水人深知,厚重的文化能為自然山水增添無窮魅力,這是吉水旅遊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最大資本。吉水縣委書記袁守旺這樣為全縣發展優質旅遊、推進全域旅遊工作把關定調:我們要挖掘運用、厚植文化內涵,找準文化與旅遊的結合點,把文化融入到旅遊的吃、住、行、遊、購、娛各個環節,讓文化成為加速旅遊產業發展的動力引擎,使旅遊產業成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重要產業。為此,該縣將文旅融合作為全縣旅遊產業發展的重點和未來的主方向,上下齊動員,解放思想、凝聚共識,提振信心、合力攻堅,奮力開創「全景吉水、全域旅遊」新局面。
旅遊規劃是第一道工序。吉水歷史上曾有6名狀元、556名進士、53所古書院,也是毛澤東、朱德、黃公略、毛澤覃、曾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戰鬥過的地方,保存了大量的旅遊資源。憑藉大好風光,吉水高標準定位,以「全域旅遊」發展理念,抓點、連線、擴面,將先賢文化、紅色文化、古村文化、書院文化、名人文化與旅遊業有機融合,加快構建贛江沿線、公路沿線、高鐵沿線「一核三線」旅遊規劃布局,通過全域布局、文化引領和市場導向開發,加速「文化+旅遊」雙鏈互動,跑出文旅融合加速度。
精品項目是支撐點。該縣通過固態物化、活態傳承,將文化植入旅遊項目建設中,融入旅遊發展中,加快「廬陵民居博物館」燕坊古村等古村落、白沙木口等中央蘇區革命舊址舊居的保護開發,啟動上下老街歷史文化街區、明代古城牆、吉安·中國進士文化園、楊萬裡故裡和楊萬裡公園等一批文旅精品建設,串珠成鏈打造濱江文化旅遊景觀帶。
旅遊商品潛力巨大。該縣注重把地域文化有機融入旅遊產品設計,推出一批真正體現吉水特色的標誌性旅遊產品,構建特色化、精品化、高端化的旅遊產品體系。開發「蓮升萬裡」「萬裡廬陵一家風」等根雕、陶藝文化旅遊產品,通過景點留住和延續文化記憶,讓旅遊插上文化的翅膀,用文化的魅力提升旅遊的綜合競爭力。
如今,吉水旅遊產業正處於跨越發展的黃金期。在吉水縣「解縉故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裡,一撥又一撥的遊客被深厚的廬陵文化吸引,久久不舍離去;南門洲上,吉安·中國進士文化園正在緊張施工中,這裡將成為聚集人氣、引發消費的智慧旅遊精品。今年,吉水還以昌贛高鐵即將建成通車為契機,引入社會資金,高標準、高規格啟動金灘鎮雙元、黃橋鎮雲莊、盤谷鎮谷村、尚賢鄉橋頭、阜田鎮石蓮洞等一批省級傳統村落旅遊開發,深度挖掘傳統文化內涵,著力打造高鐵沿線歷史文化村落旅遊景觀帶,使之成為吉水對外旅遊宣傳的重要窗口。不止如此,該縣還將聘請國內專業文化團隊,以厚重的歷史名人文化,以楊萬裡、解縉、羅洪先等先賢為重點,通過演義、實景表演等多種形式,打造一場大型實景演出,唱響吉水文化旅遊品牌,助推吉水的文化旅遊資源走出深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