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水用新作為推進文旅融合發展

2020-12-22 江西省人民政府網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南宋詩人楊萬裡筆下明媚的初夏風光令人嚮往,然而卻鮮有人知道,楊萬裡描寫的是他的家鄉吉水縣黃橋鎮湴塘村的景致。今年去湴塘來一場楊萬裡詩歌文化之旅成了許多孩子暑期遊的首選地,這得益于吉水縣去年10月舉辦的楊萬裡誕辰89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讓湴塘這個小鄉村成為遊人如織的文化聖地。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作為廬陵文化發源地之一,吉水歷來文風鼎盛,人才輩出。吉水人深知,厚重的文化能為自然山水增添無窮魅力,這是吉水旅遊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最大資本。吉水縣委書記袁守旺這樣為全縣發展優質旅遊、推進全域旅遊工作把關定調:我們要挖掘運用、厚植文化內涵,找準文化與旅遊的結合點,把文化融入到旅遊的吃、住、行、遊、購、娛各個環節,讓文化成為加速旅遊產業發展的動力引擎,使旅遊產業成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重要產業。為此,該縣將文旅融合作為全縣旅遊產業發展的重點和未來的主方向,上下齊動員,解放思想、凝聚共識,提振信心、合力攻堅,奮力開創「全景吉水、全域旅遊」新局面。

  旅遊規劃是第一道工序。吉水歷史上曾有6名狀元、556名進士、53所古書院,也是毛澤東、朱德、黃公略、毛澤覃、曾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戰鬥過的地方,保存了大量的旅遊資源。憑藉大好風光,吉水高標準定位,以「全域旅遊」發展理念,抓點、連線、擴面,將先賢文化、紅色文化、古村文化、書院文化、名人文化與旅遊業有機融合,加快構建贛江沿線、公路沿線、高鐵沿線「一核三線」旅遊規劃布局,通過全域布局、文化引領和市場導向開發,加速「文化+旅遊」雙鏈互動,跑出文旅融合加速度。

  精品項目是支撐點。該縣通過固態物化、活態傳承,將文化植入旅遊項目建設中,融入旅遊發展中,加快「廬陵民居博物館」燕坊古村等古村落、白沙木口等中央蘇區革命舊址舊居的保護開發,啟動上下老街歷史文化街區、明代古城牆、吉安·中國進士文化園、楊萬裡故裡和楊萬裡公園等一批文旅精品建設,串珠成鏈打造濱江文化旅遊景觀帶。

  旅遊商品潛力巨大。該縣注重把地域文化有機融入旅遊產品設計,推出一批真正體現吉水特色的標誌性旅遊產品,構建特色化、精品化、高端化的旅遊產品體系。開發「蓮升萬裡」「萬裡廬陵一家風」等根雕、陶藝文化旅遊產品,通過景點留住和延續文化記憶,讓旅遊插上文化的翅膀,用文化的魅力提升旅遊的綜合競爭力。

  如今,吉水旅遊產業正處於跨越發展的黃金期。在吉水縣「解縉故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裡,一撥又一撥的遊客被深厚的廬陵文化吸引,久久不舍離去;南門洲上,吉安·中國進士文化園正在緊張施工中,這裡將成為聚集人氣、引發消費的智慧旅遊精品。今年,吉水還以昌贛高鐵即將建成通車為契機,引入社會資金,高標準、高規格啟動金灘鎮雙元、黃橋鎮雲莊、盤谷鎮谷村、尚賢鄉橋頭、阜田鎮石蓮洞等一批省級傳統村落旅遊開發,深度挖掘傳統文化內涵,著力打造高鐵沿線歷史文化村落旅遊景觀帶,使之成為吉水對外旅遊宣傳的重要窗口。不止如此,該縣還將聘請國內專業文化團隊,以厚重的歷史名人文化,以楊萬裡、解縉、羅洪先等先賢為重點,通過演義、實景表演等多種形式,打造一場大型實景演出,唱響吉水文化旅遊品牌,助推吉水的文化旅遊資源走出深閨。

相關焦點

  • 我省推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記者從省文化和旅遊廳了解到,2021年我省從增加優質文化和旅遊產品供給、推動文化旅遊領域數位化發展、建設國家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等方面推動青海文旅高質量發展。2021年作為「十四五」開局之年,我省文化旅遊部門將立足新發展階段,圍繞重點工作,推動青海文旅高質量發展。為加快推進黃河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我省將抓緊編制「十四五」規劃、黃河文化等專項規劃。在加強文物遺址的保護利用,提升考古能力水平的同時,實施非遺整體性保護,積極推進黃河文化旅遊帶建設。
  • 【省文化和旅遊廳】我省推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
    記者從省文化和旅遊廳了解到,2021年我省從增加優質文化和旅遊產品供給、推動文化旅遊領域數位化發展、建設國家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等方面推動青海文旅高質量發展。  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張寧表示,2020年,我省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等方面呈現出穩中有進的好態勢。
  • 打好組合拳 打造新名片 阿克塞縣全面推進文旅融合發展
    打好組合拳 打造新名片阿克塞縣全面推進文旅融合發展今年以來,阿克塞縣以促進文旅融合創新發展和唱響民族團結主旋律為己任,抓好精品創作、惠民演出和主體展覽工作落實,用「創+演+展」的組合拳,打造縣域文旅融合新名片。
  • 「省文化和旅遊廳」我省推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
    記者從省文化和旅遊廳了解到,2021年我省從增加優質文化和旅遊產品供給、推動文化旅遊領域數位化發展、建設國家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等方面推動青海文旅高質量發展。2021年作為「十四五」開局之年,我省文化旅遊部門將立足新發展階段,圍繞重點工作,推動青海文旅高質量發展。為加快推進黃河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我省將抓緊編制「十四五」規劃、黃河文化等專項規劃。在加強文物遺址的保護利用,提升考古能力水平的同時,實施非遺整體性保護,積極推進黃河文化旅遊帶建設。
  • 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 「十三五」文旅融合激發發展新活力
    「十三五」期間,臨沂充分挖掘歷史文化和生態環境資源,突出文旅融合發展,創新文旅發展新業態,「親情沂蒙」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文旅發展新活力進一步被激發。遊客在景區遊玩。(資料圖)市民在臨沂市博物館體驗拓片製作過程。
  • 奏響文旅融合發展新樂章——山丹縣「十三五」時期文旅產業發展綜述
    奏響文旅融合發展新樂章——山丹縣「十三五」時期文旅產業發展綜述 2021-01-13 19: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文旅融合發展 抒寫亭城畫卷
    的美景令人陶醉今天,亭城內外繁花似錦今天,皖東大地更加嫵媚 文明滁州,大街小巷,張燈結彩同為新中國71華誕慶生四百多萬滁州人攜手奮進,把理想放飛今天,滁州文旅人歡聚在此共同見證滁州文旅融合的發展履程>黨風廉政建設有力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疫情防控全面有序實地抽查,網上檢查,領導督查三位一體疫情監防機制有力保障退還質保金,協調減免租金,投入防護資金幫扶文旅企業不遺餘力 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精心謀劃,盤活資源,主動作為雲端GO,導遊直播帶貨
  • 「最美山水」用活文化「調色板」——廣西桂林文旅融合推進國際...
    新華社南寧11月20日電 題:「最美山水」用活文化「調色板」——廣西桂林文旅融合推進國際旅遊勝地建設觀察新華社記者王念、徐海濤「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篸。」在廣西桂林市,以自然為底、文化為魂,宜人的山水風光與詩意的歷史文化碰撞,不僅裝點著遊人的記憶空間,也激發了當地旅遊經濟發展活力。桂林是世界著名的旅遊名城,同時也是歷史文化名城。在推進國際旅遊勝地建設進程中,當地以文促旅、以旅興文,推動文化旅遊生態融合發展,文旅產業提質升級,「一城文化滿城綠」的風韻不斷彰顯,讓詩意更濃,遠方如家。
  • 鄭州市二七區:以文旅融合賦能高質量發展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莉娜  德化步行街成了網紅打卡地,櫻桃溝裡藏著「淘寶村」,瑞光舊工廠變身文創園,華僑城文旅項目呼之欲出……  11月12日,鄭州市二七區文化旅遊局舉行「媒體人看二七、文旅融合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採風活動,各級主流媒體走進二七區
  • 縣域文旅融合發展的創新樣本
    ,有力地促進農林文旅康產業融合發展。二、城旅融合:產城人文融合發展澤州將文化旅遊作為城市運營發展的一種手段,融入丹河新城的建設,結合生態人文環境打造,導入文旅休閒業態,激活新城商氣,實現城鄉交合互補,人文生態融合。
  • 武威市推進文旅高質量融合 奏響「文化旅遊名市」最強音
    武威市推進文旅高質量融合 奏響「文化旅遊名市」最強音 2020-12-22 18: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重慶如何創新推進文旅融合發展?
    自去年重慶首次提出打造旅遊業發展升級版以來,文旅融合發展在巴渝大地迸發出勃勃生機,重慶旅遊業發生了許多令人驚喜的改變。而在詩與遠方「牽手」的帶動下,重慶旅遊人數和旅遊收入持續增長,旅遊行業發展突飛猛進,助推重慶加快建成「國際知名旅遊目的地」。
  • 數字文旅發展的新特徵、新邏輯、新格局
    數字經濟是全球未來的發展方向,創新是亞太經濟騰飛的翅膀。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我國已進入新發展階段,要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是「十四五」期間我國經濟體系優化升級的重要內容。數字文旅是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文化和旅遊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 【「十三五」成就巡禮】在改革創新中推進文旅融合
    【「十三五」成就巡禮】在改革創新中推進文旅融合 2020-12-21 10: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奮進十三五 跨越2020 推進文旅融合發展 西安跨入全國文旅產業第一方陣
    「十三五」期間,西安將「加強文化建設促進文旅融合發展」作為全市十項重點工作之一,如今的西安一躍跨入全國文旅產業第一方陣,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新西安,獨具中國特色、現代與傳統交相輝映的國際化大西安展現在世人面前。
  • 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召開「十四五」文旅融合發展規劃專家座談會
    會議圍繞文旅發展新態勢,四川文旅發展的優勢、短板和未來發展方向進行深入交流探討,聽取大家對編制《四川省「十四五」文旅融合發展規劃》的意見和建議,推動「十四五」規劃編制順應人民意願、符合人民所思所盼。座談會上,與會人員結合國內外發展新形勢,就文化和旅遊融合的內在邏輯和規律、資源保護與利用、文旅產品優化、鄉村振興、人才培養等方面提出諸多寶貴意見與建議。
  • 文旅融合發展的鄰水實踐
    ,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旅聯動,融合提升,文旅產業迸發出喜人的發展勢頭,綻放出多彩魅力。 高位推動 激活文旅融合動力之源 鄰水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和獨特風光。
  • 蔡達峰在晉城市調研文旅融合發展情況
    12月5日至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進中央主席蔡達峰率調研組深入晉城市澤州縣、陽城縣,實地察看古堡保護與開發、文旅融合發展等情況,召開「文旅融合發展」座談會,聽取晉城市匯報,與專家交流討論,聽取對晉城市文旅融合發展和崑崙丘(析城山)文化研究的意見建議。
  • 第四屆中國文旅產業巔峰大會共商文旅融合新作為|文化旅遊|鄉村...
    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離不開文化、鄉村等領域的創新,文旅企業發展需要以文化引領,以資本、科技、教育和人才為支撐,在新舊動能轉換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微觀市場主體活力,助力鄉村振興實施,推進服務消費持續提質擴容,加強文化自信。
  • 文旅融合走出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活棋
    近日,民族地區文旅融合與鄉村高質量發展學術研討會在廣東省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舉行。廣東財經大學嶺南旅遊研究院副教授桂拉旦運用區域經濟學中的梯度轉移理論分析了民族地區文旅產業發展的內在機理。他指出,文旅融合既非單一的技術轉移,也非單一要素融合,既非單一方向的要素流動,也難以依靠單一理論來支撐,而是呈現出一定的「跨梯度」特徵,「要用好政府引導的有形手和市場培育的無形手,以優質服務為核心,找到民族地區土地、公共設施與旅遊、文化創意要素的有效結合方式和長效連接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