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文旅發展的新特徵、新邏輯、新格局

2021-01-09 人民智庫

數字經濟是全球未來的發展方向,創新是亞太經濟騰飛的翅膀。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我國已進入新發展階段,要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是「十四五」期間我國經濟體系優化升級的重要內容。數字文旅是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文化和旅遊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如同數字經濟相較於傳統經濟是革命性變革一樣,數字文旅相較於傳統文旅也是革命性變革,需要從更高、更新的維度進行思考、創新和實踐。

01 數字文旅的內涵和外延

1 數字文旅的定義

參照G20杭州峰會發布的《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中提出的數字經濟定義,我們可以定義數字文旅是指以使用數位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作為重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的有效使用作為效率提升、質量提升和結構優化的重要推動力的一系列文化旅遊經濟活動。

2 數字文旅的新特徵

相比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等傳統經濟,數字經濟具有其鮮明的新特徵:

01 資源無限。不再局限於資源的有效配置,更追求資源的深度挖掘和持續優化,也就是從有無問題向優劣問題轉化。。不再局限於資源的有效配置,更追求資源的深度挖掘和持續優化,也就是從有無問題向優劣問題轉化。

02 時空無界。需要突破傳統時空觀念上的思維、邏輯,產品和服務加快從有形向無形轉化。。需要突破傳統時空觀念上的思維、邏輯,產品和服務加快從有形向無形轉化。

03 身份多元。個人和企業的身份模糊,既是生產者,又是消費者,還是傳播者,還是營銷者,同時還存在虛實空間身份的隨機、隨時轉換。。個人和企業的身份模糊,既是生產者,又是消費者,還是傳播者,還是營銷者,同時還存在虛實空間身份的隨機、隨時轉換。

04 數據驅動。數據成為新的核心生產資料,成為新的核心資產,並取代貨幣成為新的資本。。數據成為新的核心生產資料,成為新的核心資產,並取代貨幣成為新的資本。

數字文旅當然也具備數字經濟的這些新特徵。由此帶來的是,數字文旅相較於傳統文旅,在產品模式、業務模式、管理模式、思維模式等方面都將隨之發生重大變革。

3 數字文旅的基本框架

近些年來,數字經濟的相關理論和實踐不斷發展和豐富。中國信息通信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白皮書2020》中提出了數字經濟「四化」框架,我們在此基礎上增加了新型基礎設施作為底座,提出數字經濟「一基四化」總體框架模型,即以新型基礎設施為底座,以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為核心,以數位化治理為保障,以數據價值化為引領。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如同分形理論指出個體和整體具有相似性,數字文旅的基本框架也可以採用「一基四化」模型。

文旅新型基礎設施是指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數字文旅基礎設施體系。

01 信息基礎設施,指基於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如文旅大數據中心等

02 融合基礎設施,指深度應用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支撐文旅產業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進而形成的文旅產業融合基礎設施,如數字博物館等。

03 創新基礎設施,指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製的具有公益屬性的基礎設施,如智慧文創產業園等。

文旅數字產業化是數字文旅發展的先導產業,為數字文旅發展提供技術、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等。如以攜程為代表的旅遊平臺,以動漫為代表的文創產業等。

文旅產業數位化是指傳統文旅產業應用數位技術所帶來的生產數量和效率提升,其新增產出構成數字文旅的重要組成部分。如運用VR、AR、AI技術的虛擬實境景區,運用數位技術對吃、住、行、遊、購、娛等進行的改造和提升等。

文旅數位化治理是運用數位技術,創新文旅治理模式,完善文旅治理體系,提升文旅綜合治理能力的系統工程。如景區數字安防系統、景區智慧管理平臺等。

文旅數據價值化是指發揮數據作為核心生產要素的價值和作用,推進文化旅遊數字資產化和數據資產化,在保障數據安全和保護個人信息的前提下,有序推進文旅數字資產和數據資產交易。如文物數字資產、文創數字資產、文旅數據資產等。

02 數字文旅發展的邏輯基點

1 體用之道

關於文化和旅遊的關係,一言以蔽之,「文化為體,旅遊為用。」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是旅遊發展壯大、持續興旺的內生動力。旅遊是文化至關重要的表現,是文化傳承傳播、不斷繁榮的外部拉力。我們去旅遊,歸根結底是在文化的時空中旅遊。我們接受歷史文化的洗禮,我們融入當地當時的文化環境,我們寫下的一首詩、拍下的一張照片、製作的一個工藝品,甚至也有可能會成為未來文化的一部分。同時,旅遊也是一種文化,「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相應的,對於數字文旅而言,「產業是體,數字為用。」隨著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物聯網、區塊鏈等數位技術不斷湧現,數據成為了新的生產要素;同時,在數據和數位技術的作用下,原有的土地、勞動力、資本和技術等要素也有了新內涵;由這些新生產要素所構成的新生產力,推動人類社會進入到數字經濟新時代。數位技術和數據要素能夠為產業賦能,推進產業轉型升級。但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數位技術和數據要素根源於實體產業的發展需求,是為實體產業服務的,要融入其業務流程中,一旦脫離實體產業需要,它們將變得低價、低效、無用甚至有害。

2 虛實之變

人類一直生活在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共同體之中,我們面對現實,但我們也喜歡做夢,就像我們常說的人是「形」「神」兼備的一樣,是有形的身體和無形的思想的結合體。過去,我們找不到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之間來回穿梭的通道和機制,一覺醒來又回到現實。數位技術的發展,使得人類逐步找到了一條能夠在現實世界(或者叫物理空間)和虛擬世界(或者叫賽博空間)之間來回穿梭的通道。

因此,數字文旅產業包含兩個層面。一個層面是文旅的數位化,這是用數位技術和數據對現實世界的改造,也是將現實世界向虛擬世界的映射。另一個層面是數位化的文旅,這是用數位技術和數據在虛擬世界中創造出的新文旅,也能夠把虛擬世界所創造的「文化」和「景物」反射回現實世界。這兩個層面既有相對的獨立性,各自有各自的玩法和規則;又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連接、相互交融在一起的。

我們舉一個例子。比如我們用數位技術和數據把一件珍貴的文物數位化,變成三維立體模型,存儲到數據中心裡,這是文旅的數位化,是一次「由實向虛」。當我們拍攝一部電影或者製作一部動漫時,就可以把這個三維立體模型拿出來用到電影和動漫中,而不用再去現場了,這個虛擬文物在虛擬世界中又「活」了,這是數位化的文旅,是一次「由虛向虛」。

此外,當初數位化文物的時候,我們發現有缺陷,比如顏料失色了,於是我們根據當時的歷史背景找到對應的顏色,在模型中恢復成原來的樣子,然後3D列印出一個全新的色彩靚麗的複製品,這仍然是文旅的數位化,不過這是一次「由虛向實」。如果你戴上一個虛擬實境眼鏡,這時候你自己就進入到這個文物所處的年代,身臨其境地做一次時空旅行了,這又是一次數位化的文旅,是一次「由實向虛」。

3 時空之機

文化是時空沉澱,旅遊是時空轉移。

在忙忙碌碌的現實世界中,我們都盼望有機會出去看一看,漲漲見識,放鬆身心,放飛心靈。於是,每到節假日,我們拖家帶口,不遠萬裡,扎堆到一個火熱的景點去旅遊。然而,往往我們只是在人山人海中、烈日灼烤下,排著長隊,匆匆忙忙,拍照打卡,到此一遊,完成任務,身心上的疲憊遠遠大於愉悅。人潮散去,滿地狼藉,過載的客流對景區、對環境也是嚴重的破壞。此外,出於保護的需要,很多文物和文物背後蘊含的深厚價值都與遊人遠遠的隔離開來,看不清、聽不到、觸不到、品不了。這與我們真正想要的文化旅遊背道而馳!

數位技術和數據的合理運用,將為文旅打開時空之門,讓我們掌握時空之機。我們可以提前預知當地當時景區的流量,從而合理安排時間、路線和行程,避免人潮洶湧。我們可以綜合運用仿真技術、虛擬實境技術等等讓人們能夠看得明、聽得清、觸得到、品得了,真正享受歷史的厚重、文明的璀璨、自然的魅力、生命的價值。我們可以轉換時空,把「讓人去就景」變成「讓景來就人」。我們可以成為時間的朋友:和古人對話,把我們自己與歷史融合在一起;記錄一段自己對文物的介紹和品鑑,將來成為孩子們的「教材」。更重要的是,數據也能成為一種文化:當我們拍下一張好照片,附上一篇美文,通過網絡傳播出去,引起眾多人的關注、點讚、跟拍、跟帖等,就這樣把一個籍籍無名的地方變成了「網紅打卡地」,賦予了新的價值,實際上我們自己也在參與文化的創造、形成、傳播、傳承,形成了一種新的文化現象。

03 數字文旅發展方法論

1 適應新發展階段

我國已轉向新的發展階段,面臨新的發展形勢。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傳統的高速度增長模式要向高質量發展模式轉變;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產業發展方式;國際形勢發生重大變化,新冠肺炎疫情對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嚴重衝擊,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提高產業競爭力,保障產業鏈安全穩固,發展非接觸式業務等成為重要課題。

當前,受到疫情嚴重衝擊的文旅產業迫切需要加快恢復。同時,文旅產業是勞動密集型、創意聚集型產業,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優良沃土,是實施雙循環戰略的重要場域。此外,實現高質量發展,要求需求升級和供給升級,創造更大的價值,傳統模式已經難以為繼,向數字文旅轉型升級,是大勢所趨、不可阻擋。

一方面是需求升級。這是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就是我們常說的消費升級,包括消費品類的多樣化,消費品質的高級化,消費方式的便捷化,消費服務的個性化等等。另一方面是供給升級。這是從生產者、服務者的角度來看,包括產品品質的提升,環境品質的提升,服務品質的提升等等。

為此,文物要在保護的前提下煥發新生,文化作品要更加豐富多彩,文化傳播要更加生動鮮活,文化傳承要更加黏著久遠,景區產品和服務要不斷創新,景區環境要持續改造,吃住行遊購娛等配套設施要進行升級,等等。這些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資金、技術等投入。那麼從經濟的角度如何能縮短投資回收期、提高投資回報率、形成用新增收益再投資的良性循環呢?門票價格、產品價格、服務價格、承載能力等等都有一個限度。因此,關鍵就是要創造新的價值,形成更廣大、更長遠、更持續的收益鏈條。只有用數位技術、數據要素,打開數字空間,才有可能。

回到數字經濟的新特徵上,我們就能找到答案。比如,運用「時空無限」性,我們可以把線上線下結合起來,發展定製旅遊、網上博物館等新業態;運用「身份多元」性,我們可以把消費者變成生產者、傳播者、營銷者,發展線上直播、網紅打卡等新模式;運用「數據驅動」性,我們可以把文物、景點變成數字資產,通過數字文創、數字電影等持續獲益;運用「資源無限」性,我們可以對數據進行再加工,生成新的有價值的數據,變成數據資產;等等。

2 貫徹新發展理念

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東西,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新發展理念就是指揮棒、紅綠燈。發展數字文旅,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構建新發展格局,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那麼數字文旅發展過程中,如何貫徹新發展理念呢?

堅持創新發展,關鍵是要打破思想的藩籬,突破傳統的約束,感受時代的脈搏,接受新生的事物,創新體制機制,採用新技術新方法,促進行業跨界融合,打造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

堅持協調發展,關鍵是要讓數據、平臺等成為區域發展的新要素與新引擎,發揮信息網絡和數據要素超越地域、距離的優勢,促進區域間和區域內的文化旅遊均衡協調,促進城鄉之間的文化旅遊融合發展。

堅持綠色發展,關鍵是牢牢把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深刻理解綠水青山不僅僅指自然的綠水青山,也有文化的綠水青山,用數位技術和數據要素推進生態環境的監測、保護、優化,引導人們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環境、愛護文物、愛護景區、守護文化,實現保護和價值再創造的聯動,實現自然和文化的共榮。

堅持開放發展,關鍵是既要牢固樹立文化自信,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又要充分發揚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謙虛、開放、包容的品質,把「走出去」和「引進來」有機結合起來,用數位技術和數據要素更廣泛、更生動地講好中國故事、樹立中國形象,吸引各國朋友,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和多層次文明對話。

堅持共享發展,關鍵是充分結合文化旅遊、數位技術、數據要素與生俱來的共享基因,提供人人有責、人人參與、人人共享的機制和平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數字文旅共同體。

3 構建新發展格局

中央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把握時代發展大勢,於變局中開新局的科學決策。從傳統文旅向數字文旅轉型,就要深刻理解、牢牢把握雙循環的內涵,構建數字文旅新發展格局。

雙循環是一個系統工程,以內循環為主體、內外雙循環相互促進。既有宏觀層面的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又有中觀層面的區域內循環為主體、區域內外雙循環相互促進和產業內循環為主體、產業內外循環相互促進;還有微觀層面的企業內循環為主體、企業內外循環相互促進。

雙循環強調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同時堅持開放不搞封閉、堅持合作共贏。雙循環強調的是量體裁衣,根據自身的資源稟賦、戰略定位、發展階段和環境條件,選擇符合自身實際的發展路徑;同時注重統籌協調、合理分工、科學布局、協同發展。

一是數字文旅企業雙循環。數字文旅企業要通過運用數位技術、數字工具、數據要素等,發展新型文旅新業態、新模式,提高企業的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讓數據和流程在企業內部順暢的循環流動,提高企業效率、降低企業成本,提升企業自身能力。同時,加強與產業鏈上下遊企業的合作,共同提升產業鏈效率、降低產業鏈成本、做大做強產業鏈。數字文旅企業雙循環的關鍵是要打造數字文旅的「獨角獸」,進而將「獨角獸」打造上市。

二是數字文旅產業雙循環。數字文旅產業內循環包括數字文化產業內的循環、數字旅遊產業內的循環,以及數字文化產業和數字旅遊產業之間的循環。數字文旅產業外循環是指文旅產業與工業、農業、交通、教育、康養、金融等產業之間的循環。數字文旅產業雙循環的關鍵是打造以龍頭企業為引領的產業鏈。

三是數字文旅區域雙循環。數字文旅區域內循環包括城鄉間協調發展,比如特色小鎮、鄉村書院等;以及區域內的全域協同發展,比如全域旅遊、海南國際旅遊島等就是典型的區域內循環。數字文旅區域外循環包括本區域與相鄰區域之間的協同發展,比如長三角一體化、京津冀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等;以及本區域與相關區域之間的協同發展,比如長城、大運河、黃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等。數字文旅區域雙循環的關鍵是要打造產業鏈集群,形成集聚效應,降低物流等成本,補齊創新等短板,形成核心競爭力。

四是數字文旅國際國內雙循環。數字文旅國際國內雙循環是從全國一盤棋的大格局上進行統籌規劃,重點突出,協調推進。

數字文旅國際國內雙循環

加強文化旅遊產業體系建設

優化文旅產業供給結構,改善供給質量,打造一批數字文旅龍頭企業,發展一批數字文旅智慧產業園區,建設一批區域文化產業帶,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遊景區和度假區,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遊休閒城市和街區。

以講好中國故事為著力點

創新推進國際傳播,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和多層次文明對話,鼓勵支持數字文旅企業「走出去」,促進國際先進數字文旅企業「引進來」。

全面推進數字文旅消費

發展數字文旅消費新模式新業態,提升消費服務品質,促進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抓住擴大節假日消費時機,大力發展紅色旅遊、鄉村旅遊。

加強數字文旅基礎設施建設

推動公共文化數位化建設,拓展投資空間。

4 建設「有為政府」

文化事業具有鮮明的公共服務屬性,也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內容,政府要發揮重要作用。文化產業是國家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以市場為主導,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因此,發展數字文旅,要建設「有為政府」,提供有效保障,助力「有效市場」。

一是要科學規劃加強引導。一方面,政府要通過科學規劃來進行全局謀劃、統籌協調、合理布局,推進數字文旅產業鏈、產業集群的良性發展。數字文旅和數字經濟屬於新的發展領域,理論和實踐上仍處於探索階段,地方政府可通過積極引入高端智庫等「外腦」,協助政府做好科學規劃和科學決策。另一方面,在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方面,在建設數字文旅基礎設施方面,政府要擔當應有責任,積極發揮政策、財政等引導作用,鼓勵支持社會資本參與,加大公共投資力度,為繁榮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打下堅實基礎。

二是要優化營商環境。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提升競爭力。改善和優化營商環境是充分發揮各市場主體的積極性、激發企業家精神、推進企業創新創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是推進數字文旅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體現。

三是要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一方面政府要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推進放管服改革,打造服務政府、效能政府、廉潔政府、實幹政府。另一方面政府要做好政策、機制、資金、人才、技術、土地等要素的優化配置,特別是推進數據開放共享,打通數據孤島,保護數據安全,建設數據要素市場化機制,為數字文旅發展注入持續動力,提供堅實保障。

我們偉大的祖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有著璀璨的文化,有著壯麗的山河,有著絢爛的風景,這是十四億華夏兒女共同的寶貴財富,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基石。保護好、建設好、發展好偉大祖國自然的綠水青山和文化的綠水青山,是我們的歷史使命和歷史責任。發展數字文旅是完成這一歷史使命和歷史責任的重要抓手。

發展數字文旅是一項極具創新性和挑戰性、兼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系統工程,任重道遠。需要在理論和實踐上勇於創新、不斷探索,需要各方協同、群策群力,共同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數字文旅事業貢獻智慧和力量!

原文標題:《數字文旅發展的新特徵、新邏輯、新格局》

原文作者:清華大學網際網路產業研究院 羅培、衛東、徐鵬

轉載自:文創前沿微信公眾號

註:圖片來自於網絡、東方IC,侵刪

相關焦點

  • 玉林:大交通構建新格局 大文旅迸發新動能
    原標題:【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打好六大會戰 奮力衝刺收官】玉林:大交通構建新格局大文旅迸發新動能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作為廣西「東融」的重要通道和區域樞紐,玉林市大力發展交通新網絡,促進文旅產業融合,構建「交通+旅遊」新格局,激發城市發展新活力。  近日(11月13日),由北京飛往玉林的航班準點抵達玉林福綿機場,同機到達的還有一個由28人組成的旅遊團隊。從今年8月30日開航至今,玉林福綿機場已開通5條航線,通往7座城市,累計旅客吞吐量超過7萬人次。
  •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發展數字經濟的新航向
    發展數字經濟、建設數字中國,是《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建議》也確立了我國發展數字經濟的新航向。
  • 新基建賦能新消費,運營商推動智慧文旅發展
    覽潮網 12月2日訊(記者  唐剛)中國電信賦能甘肅智慧文旅創新發展;中國移動打造集團級5G示範項目勐巴拉5G+數字雨林小鎮;中國聯通建設全域智慧旅遊,做強文旅融合泰順樣本……近日,國家文化和旅遊部發布關於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支持5G、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物聯網、區塊鏈等在文化產業領域的集成應用和創新
  • 5G賦能新文旅 2020湖南智慧文旅發展論壇在長沙舉行
    湖南聯通發布四類智慧文旅產品紅網時刻12月11日訊(記者 楊淑華)5G賦能新文旅,開創數字新未來。12月11日,由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中國聯通湖南省分公司承辦的湖南省智慧文旅發展論壇在長沙舉行。本次發展論壇主題為「5G 賦能新文旅,開創數字新未來」,圍繞文旅融合發展,對文旅管理部門、景區、文博場館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對智慧產品、智慧設施、智慧裝備的信息技術應用進行展示,體現出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實施文化產業數位化戰略,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所做出的努力。
  • 乘風「新基建」,助力通化文旅發展!
    「新基建」自提出以來,受到社會廣泛關注。2020年4月20日,國家發改委明確提出,新基建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具體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等3個方面。
  • 推動文旅高質量發展 「知名文旅企業家山東行」正式啟動
    為豐富2020山東省旅遊發展大會內容,進一步向全球展示山東、宣傳山東、推介山東,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擬策劃推出「一十百千萬」文旅嘉年華活動。  此次「知名文旅企業家山東行」活動是「一十百千萬」文旅嘉年華活動的一部分,來自省內外的文旅專家、文旅投資商將對山東重點文旅項目進行實地考察、溝通洽談。  山東不僅具有豐富的文旅資源、堅實的產業基礎,也具有優越的區位優勢、良好的市場環境,推動山東文旅高質量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
  • 張大衛:雙循環新格局下的數字貿易——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的新動能
    在今後一個較長時期,我國由國內市場需求主導經濟循環的特徵會更加明顯。二、「雙循環新格局」與數字貿易1.供應鏈與數字貿易構建新發展格局是個複雜和龐大的系統工程,它包括產業、市場、技術、分配結構、城鄉協調、社會發展、民生福祉等方方面面。但這其中有一個基本的傳動系統——貿易和供應鏈。健康的供應鏈體系是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載體。
  • 解碼漯灣古鎮:中國文旅小鎮的新邏輯與漯河食品產品的新想像
    但客觀上也表現出,漯河文旅產業的現實產業基礎和發展水平,不但與漯河當地城市、經濟、產業發展的綜合水平不相匹配,與中國文旅新價值時代背景下文旅產業發展的整體水平不相匹配,而且,與河南省對全省文旅產業轉型發展的戰略布局和目標訴求之間也有一定的差距。
  • 規劃先行,構建文旅融合新格局
    最終確定由南京中陸必得旅遊規劃設計研究院負責太白湖新區全域旅遊規劃設計編制,開啟了太白湖新區全域旅遊發展的新格局。  經過反覆論證研究,7月21日,在濟寧太白湖全域旅遊高峰論壇上,太白湖新區與多家文旅項目、景區籤訂戰略合作協議,達成戰略合作關係,全域旅遊發展大格局脈絡日漸清晰。  11月18日,《太白湖新區全域旅遊發展規劃》暨《太白湖新區文化旅遊產業發展規劃》專家評審會議召開。
  • 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 「十三五」文旅融合激發發展新活力
    「十三五」期間,臨沂充分挖掘歷史文化和生態環境資源,突出文旅融合發展,創新文旅發展新業態,「親情沂蒙」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文旅發展新活力進一步被激發。遊客在景區遊玩。(資料圖)市民在臨沂市博物館體驗拓片製作過程。
  • 北京是數字新消費發展的重要陣地
    原標題:北京是數字新消費發展的重要陣地   今年「雙11」,北京
  • 華僑城立足新發展格局鍛造高質量文旅引擎
    在「十三五」時期,華僑城依託「文化 旅遊 城鎮化」「旅遊 網際網路 金融」發展模式,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高質量發展方向,實現了企業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效穩固提升,為加快構建「雙循環」發展格局提供文旅央企實踐樣本。
  • 華為提出文旅智能體新理念,助力文旅高質量發展
    會議期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數字政府業務部副總裁夏君發表題為《科技助力文旅高質量發展,共創行業新價值》的演講,表示華為公司已經提出了文旅智能體新理念,助力文旅高質量發展。隨著數字經濟快速發展,各行各業數位化轉型不斷深入,華為公司依託在5G、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領域的領先能力和深厚積累,積極探索新一代數位技術與文旅行業深度融合,為客戶提供最佳體驗,全場景智能的智慧文旅服務,推進文旅行業數位化轉型。華為公司為此提出了文旅智能體的新理念。
  • ...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 未來五年我國發展方向有何特點?
    11月4日,央廣網推出《你好,「十四五」》系列解讀報導第一期——《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 未來五年我國發展方向有何特點?》。  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  10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新聞發布會指出,《建議》的核心要義體現在三個「新」上:新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
  • 駐京中外知名企業齊聚大興共商投資發展新契機
    來自海內外知名機構代表、企業領袖、專家學者等兩百餘名嘉賓齊聚一堂,共商大興區「兩區」建設發展契機,共謀合作創新。據大興區副區長楊蓓蓓介紹,北京市正在大力建設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和設立以科技創新、服務業開放、數字經濟為主要特徵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大興區作為首都對外開放前沿陣地,將用好自由貿易試驗區、服務業擴大開放、中關村(000931,股吧)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等優惠政策,按照「產業開放+區域開放」並行突破的思路,發揮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主陣地」的開放引領作用,強化北京中日創新合作示範區、
  • 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城市峰會在廈召開 譜寫「科技+文旅」新故事
    2020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城市峰會上周在廈門召開
  • 文旅消費:城市發展新標誌
    消費新場景綜觀入選的這些城市,文旅產業升級、消費市場火熱,是它們共同的特點。江蘇南京的夫子廟、蘇州的平江路、浙江溫州的公園路、重慶渝中區的白象街……這些城市基本都有自己的文旅「地標」,打造出消費新場景,並在遊客中形成一定的口碑效應。以重慶為例,近年來,隨著短視頻等的傳播,重慶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紅」之城。
  • 沉浸式體驗:網際網路+文旅的新動能
    如今,隨著技術大幅進步,沉浸式體驗已成為文旅演藝、實景娛樂等行業的發展熱點,為遊客和觀眾帶來全新體驗,也成為廣大群眾戰「疫」時期的精神食糧。2020年9月25日,「網際網路+中華文明」數字體驗展在北京首都博物館舉行。 (新華社記者 魯鵬 攝)老家在重慶的趙先生一家今年打算就地過年,但心情也需要「放飛」。
  • 2020中國文旅地產創新發展高峰論壇,探索中國文旅地產發展新路徑
    疫情之下,很長時間裡文旅消費需求停擺,隨著疫情進一步得到控制,人們壓抑已久的文旅消費需求得到釋放,文旅消費逐步復甦。新時代、新需求、新業態層出不窮,對文旅地產也提出了新的命題。  百強開發商企業中,已有超50%布局文旅地產領域,但國內文旅地產開發模式還尚未成型,大多文旅項目均處於探索期,如何平衡文旅與地產,在文商旅融合基礎上實現地產的轉型升級?
  • 以新求變 河南鄭州文化和旅遊發展實現新跨越
    一、新理念奠定鄭州文旅發展新格局強化全域旅遊理念。堅持發展文化旅遊與城市建設、美麗鄉村統籌結合,全域開發、全景建設。從過去景點景區建設的思路中跳出來,由打造「景點」向打造「風景」轉變,將文化要素融入自然、融入城鄉,把各種要素資源統籌起來,抓點、促線、帶面,形成文旅業全域發展的良好態勢。強化文旅融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