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妙面爸英語方法
1 對聽力方法的各種研究
強調聽力輸入,是英語學習的一股清流。
著名的語言學家Krashen (克拉申)提出的二語習得的可理解性假說,獲得了廣泛的認同。而該假說中,將輸入作為語言習得的關鍵。這個假說體系中的不少結論,獲得了相當多科學研究的實證。
由於語音是語言的物質外殼,聽力輸入作為語言輸入的一個根本渠道,顯得尤為重要。
參考:
真正學好英語的秘訣是大量的、可理解性的輸入
英語學渣和達人,本質差異就是發音!(附10套免費視頻課程)
中國英語學習界,對聽力方法有著豐富的研究和實踐:
鍾道隆先生的逆向英語法強調&34;
徐火輝教授的原典法強調不求甚解、聆聽為先、聆聽最大化和聆聽最優化、並提出&34;的重要概念
成寒女士提出「躺著學英語」,
大申爸提出用&34;學習英語和人文社科
……
這些都是對聽力輸入學習法的一種豐富和探索,非常有價值。聽力不僅作為一種英語學習方法,而且被拓展到其他學科的學習。
不過,現在所有這些對聽力方式的研究和命名,都存在著內部邏輯這樣或那樣的混亂或不精確,沒有嚴謹科學的思維。
我們今天來對這些東西先進行一下歸納總結和思考,從而優化聽力學習的方法。
2 聽力的幾種分類
1、單一聽力VS伴隨聽力
聽力根據同時幹的是一件事還是多件事可分為:
單一聽力
伴隨聽力
單一聽力,就是單單只幹聽力這一件事,不同時幹其他事情。為了方便起見,稱為「單聽」。
伴隨聽力,就是在做聽力的同時,還幹其他事情,一件甚至幾件事情。為了方便起見,稱為「伴聽」。
嚴格意義上,聽閱,跟讀,朗讀,都是一種伴聽。因為在聽的時候,還要開口,還要用眼。
伴聽活動裡,正在做的活動,我們稱之為「主活動」,聽力活動我們稱之為「伴隨聽力活動」。
在單聽的時候,我們一般是很專注的。因為單聽一般是不受打擾的、可以運用高度注意力的時間。而一個人的注意力集中時間和注意力集中強度是很有限的。
2、聆聽VS漫聽
根據注意力的集中情況,聽力分為:
聆聽
漫聽
先來看看聆聽。
追根溯源,「聆」這個漢字,「耳」字旁表示聽,部首「令」表示「命令」。「耳」與「令」和起來表示「傾聽命令」。就好像一個將軍專注地聽皇帝的命令,或者僕人專注聽主人的命令。
所以,聆聽一詞,其實就是非常專注的聽。但很多情況下,很多人把伴聽等同於聆聽,其實是錯誤的。因為很多情況下,非常高效的伴聽,根本不需要甚至不能專心專注。
妙面爸為了進行嚴格定義,與聆聽對應,定義了「漫聽」一詞。
」漫」這個漢字,其中的水字旁,刻畫了水的特性,「曼」則意為「延展的」。「水」與「曼」聯合起來的漫,表示「一攤水在地面延伸、擴大面積。
例如漫不經心、漫步、漫遊、漫談,都有這樣的含義。
所以,漫聽這個詞,可以非常傳神地描述在注意力不專注時的聽力活動,漫聽時注意力就好像水向四面八方分散流淌一樣,不需要集中。
漫聽不要求專注,可以三心兩意或者一心二用。
因此用聆聽表示專注的聽力活動,用漫聽表示不太專注的聽力活動。這樣,對聽力的描述就全面和精確了。
很多英語學習方法,雖然非常有價值,但沒有嚴格用詞,導致了使用起來產生很多不必要的錯誤和歧義。
在英語學習中,很多家長或者老師強調的伴隨聆聽,其實是伴隨漫聽。因為認識不清晰,就逼著學習者一直必須專注去聆聽。反而效果十分差。
現在流行的一個播放器叫做傾聽者,對於孩子而言其實應該叫做漫聽者才對。
這種聆聽漫聽概念的清晰區分,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消除理解和運用上的錯誤。
對於聆聽和漫聽,您有什麼看法和經驗,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