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軍隊的實力表現在很多方面,但重要的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訓練水平、作戰能力和實戰經驗。如果從這幾個方面看,二戰時日本海軍實力已經居世界前列了。
一、目的明確的訓練
日本海軍在發展過程中比較重視訓練的,從幾個現在可以查到的資料可以看出,他們有明確的訓練目標和近似實戰的訓練要求。
一開始,日本海軍全方位向海上強國英國學習,軍艦買英國的、指揮員到英國留學等,東鄉平八郎就從英國留學回來當「浪速」號艦長。英國海軍有兩個理念:遇敵必戰和重視炮術,這兩點在東鄉平八郎治軍時都有體現,他說過寧肯要很少的百發百中的炮也不要一堆百發一中的炮。在後來實戰中他也是這樣執行的,比如對馬海戰,他冒著損失戰艦的危險先變陣搶佔有利的射擊陣位,用準確密集的火力短時間內打癱沙俄海軍,確立勝勢。
日本海軍在發展過程中,在高海況下訓練是常態,經常有軍艦在大風浪裡出事故,有的是艦艇設計的問題,他們為了追求火力密集是艦艇的重心變高;有的是大風浪艦艇操縱變得困難。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高海況下的海上訓練對艦艇整體作戰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幫助,對提高艦員實戰水平有非常大的作用。日本海軍二戰前已經重視航空兵的訓練,他們的小澤治三郎就是航空兵訓練與使用的行家。在一次近似實戰的演習中,他訓練的航空兵以掠桅轟炸的方式震驚了聯合艦隊指揮部,堅定了山本五十六偷襲珍珠港的決心。
借鑑學習外國先進經驗是日本海軍很重視的一項工作,只要外國有演習,他們都要派軍艦去偵察觀摩,北洋水師演習就常常被日本偷窺;美國和西班牙的海上戰鬥,他們去觀戰,一戰時歐洲戰場上的海戰他們也去觀戰,還從觀戰中得出不少有益的經驗,比如水平防護的重要性和機動性在實戰重點作用,這些對他進一步訓練提高有幫助,對艦船的設計製造有幫助。
二、較強的海上作戰能力較多的實戰經驗
二戰前,日本海軍已經有甲午海戰和對馬海戰的實戰經驗,並且他們還參加了一戰的部分海戰,在地中海和德國海軍打過戰,為協約國軍隊在印度洋、大西洋上護過航;他們還與德國在青島打戰、在南太平洋爭奪島嶼,並都取得勝利。這些實戰經驗使日本海軍的水平在一戰後得到大幅度提高,一躍成為世界列強之一,歐美等國的重視。
三、日本海軍也有不少的缺陷
日本海軍的缺陷也有不少,主要是:
1、工業製造能力不足。由於起步較晚,他的軍艦設計建造、升級、修理水平在亞洲穩居第一,但相比英美等強國就顯得落後不少;
2、軍艦老舊的比較多。日本海軍的軍艦在二戰前比較多,也很新,但到二戰時就顯得老舊,一方面是買軍艦的能力不足,自己建造的產能和水平有限,另一方面歐美各國對他已經有所提防,還籤訂了限制海軍發展的條約;
3、日本是個島國,國內資源有限,尤其是海軍重要的油料等物資全部要從國外進口,這也制約了海軍的發展。
4、限於規模和國內重視的程度,日本海軍人員水平是有的,但補充困難,主要是有經驗的戰鬥員尤其是飛行員,消耗了很難補充,在這一方面實戰中他們吃虧不少,許多看似能打贏的戰結果因為人員不足或能力不足而輸掉。
四、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戰術
由於日本海軍有這些長處和短板,日本海軍在二戰的太平洋戰場的表現就是揚長避短的做法。比如他們常常搞些偷襲,對岸炮擊發揮陸軍作用;比如他們作戰避免消耗,留存主力以待決戰;比如對美軍,他們堅持「漸減邀擊、九段作戰」的想法;比如他們在戰爭後期只能些特攻之類的作戰等。這些都是根據自身的特點和難處選擇的一種方法。
五、日本海軍二戰時的水面艦艇
大約統計了一下,不一定全,有明白的朋友歡迎補充、指正。
航空母艦:
主力航空母艦:鳳翔、赤城、加賀、龍驤、蒼龍、飛龍、祥鳳、翔鶴、龍鳳、大鷹、飛鷹、神鷹 、海鷹、大鳳、信濃、千歲、雲龍級、伊吹(有些是級名,不止一艘);
水上飛機母艦:若宮、能登、呂神威、千歲、瑞穗、日進、秋津洲、駒橋;
戰列艦:
扶桑級:扶桑號、山城號;伊勢級:伊勢號、日向號;長門級:長門號、陸奧號;大和級:大和號、武藏號;金剛級:金剛號、比睿號、榛名號、霧島號。
重型巡洋艦:
高雄級:高雄、愛宕、鳥海、摩耶;古鷹級:古鷹、 加古;青葉級:青葉、衣笠;利根級:利根、築磨;妙高級:妙高、那智、羽黑、足柄;最上級:最上、三隈、鈴谷、熊野。
輕型巡洋艦:
阿賀野級:阿賀野、能代、矢矧、酒勾;
長良級:長良、五十鈴、名取、由良、鬼怒、阿武隈;
川內級:川內、神通、那阿;
大澱級:大澱;
球磨級:球磨、多摩、木曾、大井、北上;
天龍級:天龍、龍田;
夕張級:夕張;
香取級:香取、鹿島、香椎、橿原;
驅逐艦:
峰風級、神風級、級、吹雪級(特型)、初春級(條約型)、白露級、
朝潮級、陽炎級(甲型)、夕雲級(甲型)、秋月級(乙型)、島風(丙型)、松級(丁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