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欄式建築 河池民族文化的面孔

2020-12-15 河池網

  築基、打牆、起梁、蓋瓦,一系列程序走下來,一棟可住人可圈畜的房子就建成了。這就是河池傳統民居杆欄式建築的建造過程。無論是過去的木瓦結構還是當今的鋼混水泥房,河池農村的民居一直都保持著杆欄式的建築結構。可以說,杆欄式建築是河池農村建築的特色,是河池民族文化的面孔。

  
  「靠山吃山,就地取材」的建築
  
  河池的世居民族,無論是壯、漢、瑤或者其他民族,在民居方面基本都採取杆欄式的建築。據傳說,壯族的始祖布洛陀當初剛剛創世的時候,因為人單力薄,生存艱難,沒有足夠的人力物力建造更好的房子,只能「依樹積木以居其上」,就是找到一棵大樹,靠著大樹用幾根木頭搭建房子。這就是杆欄式建築的雛形。據《魏書·僚傳》記述,壯族先民的住房:「依樹積木以居其上,名曰幹闌。」最初的杆欄式建築只是在樹椏上架木搭棚,構造簡單。後發展到地面立柱架楹,鋪板為樓。上層四周以竹、木或篾席、草簾遮擋,供人居住;下層架空。後來,下層四周用木板或砌石為牆,用於飼養家畜。現代幹欄建築主要有全樓居和半樓居兩種形式。
  
  河池的傳統建築主要為夯土牆與木質結構。以當地產石料作為房屋地基,將房屋地面高度基本保持在水平狀態,並起到一定隔水防潮的作用。房屋兩側為夯實黃土牆,起隔火與承重的作用,房屋建築時前後立面為木質結構。房屋一般為兩層,以木做樁,建築內部為框架結構,樓梯大多在房屋外側,不佔用屋內面積。

  
  從建築選擇地來看,大多位於山區或山間河谷地帶,地勢陡峭地區,能最大化地節約耕種土地,不佔用有限的土地資源;建築大多以抬高建築方式,能有效地遠離潮溼且得到平整的居住地面;建築底部以當地產石料,房屋兩側為夯土牆,前後立面為木結構為主,雨熱充足,森林資源豐富,能就地取材,方便居民各取所需。
  
  所以我們發現,在自然環境的利用上,河池各族人民充分遵循「師法自然」的思想,發揮了其地域性,即傳統民居在當地自然條件下滿足了當地人的使用需求。傳統幹欄式建築在建築材料上的選取是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氣候炎熱帶來的不適,避免多雨潮溼、房屋積水、蟲蟻侵擾。
  
  一棟房子,蘊藏豐富文化內涵
  
  由於歷史原因,我國形成了以儒學為主、以道教為輔的思想文化傳統,博大精深、影響深遠的傳統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特徵。這在河池民居上同樣得以體現。河池的世居民族都有一定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許多民族家庭中有祭拜祖先神龕及各路神靈的習俗,將神龕放置在光線充足的房屋上廳,所以在使用中,房屋上廳內一般不會作為主要起居室。起居室通常置於下廳,與上廳以木隔斷做區分。而建築自然採光以房屋正立面為主,但因有上廳隔斷的阻擋,所以起居室和每個房間內常年陰暗不透光,在房屋內活動常年需要開燈或以火爐灶照明。因人們日常烹煮以生火為主,因有圍火取暖與製作燻肉的習俗,人們煮飯吃飯休息均以火堆為中心,灶臺主與起居室在同一空間,兼冬天取暖功能。房屋起居室內空間承擔起人們日常生活、休息、會客、孩子學習等家中人口一切活動的功能。

  
  河池傳統民居受到中國儒家思想「中庸」的影響頗為明顯,「中為適應之謂,庸為經久不渝之意」。河池傳統建築在空間布局上有著明顯的等級劃分,主要將房屋分為三開間,由民居入口方向為中軸線,依次為上廳、下廳空間,上廳的兩側為臥室,下廳主要作為起居室、廚房、浴室並設有通向廁所與後院的入口。河池的幹欄式建築主要優勢在於將房屋內部結構分為兩層,一層作為養殖牲畜、放置農具,二層居住,並搭建有晾曬臺以方便穀物的晾曬,既防盜也方便居民管理餵養牲畜。在過去,人們的居住環境盜匪猖獗,幹欄式建築高於四周,便於居民觀察外部情況,預防匪徒侵擾。因位於山谷地區,有著獨特的居住形式,害怕盜匪和野獸侵擾的村民夜晚大小便也可直接從樓上向下排洩,以做農耕肥料。
  
  隨著時代的變遷和建造技術的發展,傳統的幹欄式建築在逐漸被替換,慢慢消失在人們的生活中。但也正如德國G·阿爾伯斯教授所說:「城市好像一張歐洲古代用作書寫的羊皮紙,人們將它不斷刷洗再用,但總會留下痕跡。」河池傳統幹欄式建築也正是如此。巴馬民族師範學校原校長羅伏龍先生說:「河池傳統的杆欄式建築是長時間以來人們根據當地山川地形、地理條件和自然條件因地制宜、因地取材、人文與自然相結合,在長期的實踐與摸索中逐漸形成的地方民族建築特色,反映出的是河池獨特的氣候條件、地理地貌、生活習俗、思想文化以及生產生活技術,民族特色和最獨特地域性,具有歷史傳承性。」事實確實如此,現在很多村民對自家祖屋進行就地改造或者全屋重建時,依照自身的生活習慣習俗與自然條件,仍舊會將原有的幹欄式建築的結構布局運用在新建建築上:就地勢抬平的居住地面,正堂供奉神龕,起居室位於二層及以上,有效遠離潮溼,便於觀察外部情況。然而稍有變動的是,村民為了施工方便與建築經久耐用,將主要建築材料由夯土牆與木結構改成鋼筋混凝土結構,因此家中採光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且有了獨立的廚房,廚房與起居室分離開,但部分村民家中還是保留有冷天圍著火爐取暖的習慣。房屋一樓還是作為正堂使用並供奉有神龕,到了晚上兼顧家用停車場的功能。

  
  「河池傳統的幹欄式民居是河池人民建築智慧和審美理念的結晶,也是屬於壯族地區文化藝術的精華,它記錄著當地壯族人民發展的歷程。」羅伏龍說。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需求及環境行為的不斷變化,當地的建築形式也在不斷地變化,但它的變化是基於傳統民居的形式上,所以傳統的民居仍是作為適應當地人民的生活需求和自然環境的建築形式,成為人們對房屋進行重建的參考標準。

相關焦點

  • 加工:河池建築工地臨邊防護欄杆圖現貨直銷
    加工:河池建築工地臨邊防護欄杆圖現貨直銷 新鄉生產施工電梯安全門,臨邊防護,基坑護欄網,基坑防護欄,電梯井口防護門,施工電梯防護門,電梯井防護門的生產廠家,電話找新鄉錦銀豐,做工規矩,顏色鮮豔,真材實料焊接牢固。
  • 廣西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賈雙飛與河池不解的情緣
    他說,自己就是想以這樣的方式傳承廣西民歌文化並向民歌致敬。近日,記者有幸採訪到了賈雙飛老師,並了解到了他與河池的情緣。賈雙飛從東北飛來的歌者1963年,賈雙飛在遼寧瀋陽出生,父親喜歡唱歌,母親喜歡唱評劇,賈雙飛的童年就沉浸在父母美妙的歌聲中。因為耳濡目染,賈雙飛從小就喜歡唱歌。1980年,17歲的賈雙飛考入黑龍江省虎林縣文工團,成為團裡的獨唱演員。
  • 廣西「杆欄式」傳統民居解析
    「杆欄式」建築是一種富有地域特色的典型少數民族巢居式建築,其主要分布地區多為廣西中西部、雲南東南部、貴州西南部等。「幹欄」是壯語的音譯,意指建於託架之上的一種純木質結構建築,這種建築不用一顆鐵釘,全靠木楔子加固,「杆欄式」傳統民居是壯族標誌性古民居。
  • 昆明華邑酒店—雲南民族特色文化與中國傳統建築文化的完美結合
    洲際酒店集團是全世界知名的酒店集團昆明華邑酒店及度假村是洲際酒店集團洞悉中國高端消費者的細膩需求及中國顧客全新的消費觀念,極力打造全新的高端酒店品牌,酒店的設計、裝修、服務 、格局等都是注重融入雲南當地的特色民族文化與中國傳統建築文化加國際管理文化各方面元素的完美結合
  • 2019全國龍鼓寶貝音樂教室捐贈活動河池站
    「龍鼓寶貝」愛心音樂教室廣西河池捐贈儀式在金城江區隆重舉行。他說,《龍鼓寶貝》愛心音樂教室廣西河池捐贈活動是中國關工委辦公室、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指導,浙江龍鼓寶貝公司發起的公益捐贈活動,旨在響應國家素質教育改革,推動民族文化動漫教育創新產業健康蓬勃發展。浙江龍鼓寶貝公司一定會從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出發!全心全力把捐贈活動做好,為貧困地區教育精準扶貧貢獻一份力量。續而將龍鼓寶貝優質的教學理念和體系推向全國,走向世界!
  • 大化突出文化特色推動旅遊發展
    大化突出文化特色推動旅遊發展   大化訊 今年9月28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著名地質學家袁道先深入大化瑤族自治縣七百弄國家地質公園視察時說,熱帶巖溶地貌、峰林地形,在世界上都成為旅遊的很好的地方。
  • 武警河池支隊軍地文化共建共享開啟新徵程
    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奎子清 攝參觀文化場館。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奎子清 攝官兵演示器械體操訓練。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奎子清 攝學生體驗過獨木橋障礙。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奎子清 攝學生體驗過高牆障礙。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奎子清 攝廣西新聞網河池12月14日訊(通訊員 江潤 奎子清 實習生 何佳)近日,武警廣西總隊河池支隊舉行「軍地文化共建共享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基地」掛牌成立儀式。伴隨著徐徐上升的五星紅旗,儀式在慷慨激昂的國歌聲中正式開始。
  • 河池·大美環江|木論景區—新春萌寵狂歡&音樂狂浪震憾來襲!
    通過開展系列活動進一步推廣展示景區綺麗的喀斯特自然山水風光和神秘毛南民俗文化;據了解,2014年6月,以木論喀斯特自然保護區為主要區域的環江喀斯特被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自然遺產名錄》。該景區佔地2670公頃,景區內包含了喀斯特自然山水風光、神秘毛南風情、峽谷漂流探險、歷史古蹟尋訪、森林康養度假等景點欣賞和旅遊體驗;發布會上,相關負責人就記者提問進行了解答廣西廣播電視臺、廣西電視臺、廣西日報、南國早報、廣西新聞網、河池新聞網、河池電視臺、河池人民廣播電臺、網易新聞、去兒、驢媽媽
  • 毛小玲 • 記憶裡的麻雀蛋 |【記憶河池】
    編輯:審國頌  陳昌恆石才夫•詩意四月天,讀一本《流水箋》翔  虹•大小天峨 故園春色——韋俊平三月水彩新作紅日•最新短篇力作《暗香》黃偉•堅定文化自信,助推脫貧攻堅潘瑩宇•穿越從林上大道陳昌恆•蜿蜒在山路上的黃金歲月韋東柳
  • 韋竹銀•送給父親的手機座 |【記憶河池】
    可是我的父親呀,你在哪裡呢……編輯:審國頌  陳昌恆石才夫•詩意四月天,讀一本《流水箋》翔  虹•大小天峨 故園春色——韋俊平三月水彩新作紅日•最新短篇力作《暗香》黃偉•堅定文化自信,助推脫貧攻堅潘瑩宇•穿越從林上大道陳昌恆•蜿蜒在山路上的黃金歲月
  • 2020中國(河池)絲綢大會暨中國絲綢交易會在河池宜州區舉行
    農寧春攝  11月25日,2020中國(河池)絲綢大會暨中國絲綢交易會在廣西河池市宜州區舉行。會議由河池市人民政府和中國絲綢協會共同主辦,中國絲綢桑蠶品牌集群、中國中絲集團有限公司、廣西繭絲綢行業協會協辦,旨在搭建全國繭絲綢行業的交流、合作平臺,共同謀划行業的全產業鏈合作發展。
  • 金城江風雨100年:廣西河池人為什麼對外喜歡稱金城江,而不是河池
    河池地名由來根據《廣西地名詞典》記載 此屬巖溶地貌,瀾江(旱河)自西向東繞過南部,流入收水巖。秋冬因河水斷流,形成許多潭(當地稱池),春節雨季,旱河泛濫,故有大雨成河,下雨成池之民謠,河池因得名。 這裡河池所在地河池鎮附近區域。
  • 廣西壯鄉最美幽谷、南國第一峽,河池六甲小三峽!
    景區內野蕉嶺具有"九穀十八彎"的奇特風光,恐龍時代的"活化石"--桫欏便雜生其中,形成群落河池六甲小三峽遊程往返用時約3小時。河池小三峽旅遊風景區山水風光秀麗優美,民風淳樸,民族村寨保存自然完整,森林植被覆蓋,生態環境保護良好。
  • 河池十大旅遊勝地,攜手你最愛的他(她)來體驗最美的風光吧
    全市轄11個縣(市、區),居住著壯、漢、瑤、仫佬、毛南、苗、侗、水等世居民族,是「世界著名長壽之鄉」、「世界地質公園」、「歌仙劉三姐故鄉」、「中國銅鼓之鄉」。美麗的河池,風光無限,小編精心選取了河池十大旅遊勝地推薦給喜歡旅遊的朋友們。
  • 北京中華民族園,了解中華各民族的文化及民族風情
    中國有56個民族,分布在全國各地,但是有一個地方可以讓你一日看盡56個民族的風土人情。來北京中華民族園,了解中華各民族的文化以及民族風情,同時感受民族園四季的氣息和大自然的美好。北京中華民族園營業時間:08:30-晚16:50 北京中華民族園地點:北京市朝陽區民族園路1號信息來源:大河票務旅遊北京中華民族園以展示中華五十六個民族的民俗文化為主題,既是集中國少數民族的傳統建築、民俗風情、歌舞表演、工藝製作以及民族美食為一體的大型民族文化基地,也是一座復原、收藏、陳列和研究中國56個民族文化、文物
  • 廣西河池:29136名考生角逐「人生大舞臺」
    河池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副市長陸海生率巡視檢查組先後到市民族高中、市第二高中、河池高中3個考點及市國家教育考試考務指揮中心進行巡視和綜合檢查。陸海生(右2)率巡視檢查組在河池高中考場巡視。7月7日,廣西河池高中考生完成第一科目考試乘車離開考場。
  • 哈薩克氈房:草原上的「白宮」,特色的傳統建築!
    蒙古族和哈薩克族都是我國古老的遊牧民族,由於頻繁遷徙,因此住房就必須能夠隨意移動。氈房和蒙古包都是「氈帳」一類的可移動性的建築。用標準的氈房和標準的蒙古包做比較,其最大的區別在頂部。蒙古包和哈薩克氈房最直觀的區別,就是看建築是圓形頂還是尖錐形頂,如果圓球形頂的就是蒙古包,而類似尖錐形的則是哈薩克氈房。
  • 想要感受雲南濃鬱的民族風情?這些地方怎能錯過!
    園內設有雲南主要的傣族、白族、彝族、納西族、佤族、布朗族、基諾族、拉祜族、藏族、景頗族、哈尼族、德昂族、壯族、苗族、水族、怒族、蒙古族、布依族、獨龍族、僳僳族、普米族、滿族、回族、瑤族、阿昌族25個少數民族的村寨、民族歌舞廳、民族廣場、雲南民族博物館以及雷射噴泉、水幕電影等旅遊設施,各少數民族豐富多彩的村舍建築、生產、生活、宗教習俗均如實地展示出來,當之無愧的成為了雲南民族文化的縮影!
  • 各民族交融的喬治城,仿佛來到了世界大觀園,萬國建築林立!
    看完了泰國的寺廟,下面是緬甸的佛寺,就是緬甸寺,因為本質上都是佛寺,所以兩個建築緊靠在一起。緬甸寺廟中表現突出的是大金塔,塔尖是吊墜,非常醒目~這裡有一座伊斯蘭教堂!看了前面這麼多佛教寺廟,馬來西亞最明顯的建築之一就是伊斯蘭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