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科學技術的進步,每個孩子接受到教育的方式變得越來越多種多樣。
例如在學校接受專業的素質教育,在網絡上豐富自己的課餘生活,在圖書館裡遨遊在知識的海洋,在平常的點滴生活中體會人生的真諦。
對於孩子們年齡的不斷增長,每個人對事物都有了屬於自己獨特的認知。他們更加明白了在現有的年齡段自己應該做什麼事情,不應該做什麼事情。
同時隨著AJ潮牌文化等的流行,孩子們伴隨著父母的溺愛對潮牌文化也產生了不一樣的想法,其實在大家身邊就有許多這樣的情況。
彤彤在上大學後,她發現周圍的同學都穿著各種各樣的潮牌。為了減少自己和同學們的差距,每次回家都會以各種各樣的名義要求父母帶他去買一些潮牌。
並且在各種有打折優惠時會要求父母增加生活費,而父母本著對她的寵愛是有求必應。
可是她並不滿足於此,依舊我行我素,但隨著父母的一次次拒絕,問題一次次的堆積,最終導致家庭矛盾越來越嚴重……
而與此相反的則是小男孩天天的行為。
有一次天天在公園裡玩的時候,由於腳上沒有穿著aj鞋子而被別的小孩子嘲笑。可對於來自同伴的嘲笑,他並沒有放在心上,並且表示了自己對物質享受和思想的看法。
天天認為這並沒有什麼,鞋子只不過是用來穿的,無論再好的鞋子遲早都有不能穿的那天。
其實在選擇鞋子的同時,也是選擇一種生活的方式,和看待世界的方式。
大家到底是隨波逐流,還是亦步亦趨?
這無不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的三觀。同時大家還要知道有的時候父母的過度溺愛對孩子來說並不是一件非常友好的事情,適當的寵愛會讓孩子產生幸福的感覺,而過度的寵愛則會使孩子墜入深淵。
大家都知道一個孩子在出生時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是一無所知的,他是通過和父母待在一起,觀察父母來了解這個世界的。
所以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建立正確三觀的根本基礎。對此做為一個母親,她的身上有非常巨大的責任。
1、要給予這個孩子無條件的支持與愛。
從古至今,作為父母對待自己的孩子總是有著望女成鳳望子成龍的思想。
可是父母卻不知道,有的時候自己提出的過多的條件,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非常大的影響。
或許在媽媽的角度來看,只是想鼓勵自己的孩子努力學習。可是從孩子的角度他就會想是不是如果自己沒有達到這些條件,媽媽就會不再喜歡了。
所以更多的時候母親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多為孩子考慮。
當他在生活中面對困難產生疑惑時,當他不被所有人信任時,當他犯了一些錯誤時,母親應該再給他解決困難和疑惑,改正錯誤的同時給予他無條件的支持與信任。
而不是以一種交易的形式要孩子怎麼做,媽媽才可以給孩子的行為來解決問題。
不然的話,隨著長時間的潛移默化,這種思想會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根深蒂固,那時候的他就不會再有一個純真無邪的笑容來面對這個世界。
當然面對一些孩子無理的要求時,作為母親還是應該理智對待。
2、要少些爭執多些愛。
在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總會犯一些這樣或那樣的錯誤。當孩子犯錯誤時,母親不要急著去跟孩子爭吵,而更應該做的是去了解孩子為什麼會犯錯誤,用心感受。
告訴他無論他犯了什麼錯誤,媽媽還會像以前一樣愛他,而不是讓他一直保持一個緊張的狀態。
當一個孩子被溫柔的愛包圍長大時他看待這個世界的眼光也是溫柔的。畢竟當孩子步入社會時不會再有一個人像母親一樣包容他了。
都說母愛如水,父愛如山。
母親的愛是春風化雨,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體現,而父親的愛則是體現在大事上。
在教育孩子這條道路上,父愛也是不容缺席的。不但母親要用愛包圍孩子的同時,父親也要用愛去感化孩子。
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家庭出現了父愛缺席的現象,或是由於工作繁忙便放棄對孩子的管教,這種行為與做法是十分不利於孩子三觀成長的。
1)要多抽空陪陪孩子。
孩子們總是有要成為像父親一樣的人的想法,所以作為父親,無論工作再繁忙,在自己下班回家時一定要多多和孩子進行交流,了解孩子在學校發生的事情;在周末多與孩子進行課外互動,減少與孩子的距離感。
在對待事物的認知上以身作則正確處理,做孩子學習的典範。讓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不但感受到了母愛的溫暖,還有來自父愛的關懷。
2)少立規矩,多講道理。
當一個孩子犯錯誤時,自己第一反應要做的不是去立規矩,因為好奇是孩子的天性。
當父親為這件事立了一個規矩時,孩子就會認為,這個規矩約束了他,令他渾身不舒服不自在。
所以他就想要去觸碰這個規矩,產生逆反心理,可規矩一旦被觸碰,那就導致他必然會再次犯錯誤。
但如果是在孩子犯錯誤時選擇的是講道理,通過各種各樣的道理告訴他為什麼不能做,為什麼這樣做時,他虛心接受的可能性就會大幅度上漲。
所以在一些大是大非上,不要總是想著去立規矩,而是要多和孩子講道理,告訴他們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這樣既不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也不會損害孩子對美好事物的好奇心。
一個孩子三觀正確的建立,爸爸和媽媽都是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作為父母,不要總想著一方可以代替另外一方。因為在孩子心裡,二者都是缺一不可的。
【寫在最後】:
希望父母們可以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做好三觀的教育,正確引導孩子對事物的認識和了解。
而孩子們就無需擔心其他,放手一搏,既不畏手畏腳又要時刻保持清醒。
【題外話】:
身為父母,你們盡到一個父母該盡的責任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