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娃講故事,是為人父母的必修課。但買繪本時,最怕的就是遇到那些內容三觀不正的!他們往往有這些問題:
01 不良示範
三觀不正的繪本會有一些不良示範,有些還很危險,沒有安全提示。
小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極強的,如果只是模仿繪本偶爾淘氣就罷了,但萬一他學做一些非常危險的動作,後果不堪設想!
02 價值觀有問題
三觀不正的繪本會告訴孩子,你不能和別人不一樣;只要你不聽家長的話,你就是錯的;你可以理所當然地讓別人幫你,向別人索取……
03 恐嚇威脅
三觀不正的繪本動不動就把孩子嚇的「四分五裂」,動不動就拿「xxx會吃掉你」「xxx會變成一隻大怪獸」這樣的描述把孩子嚇得心驚膽戰。
這種恐嚇式教育,真的可以宣揚嗎?
而這些問題繪本還偏偏不在少數,甚至有好幾本還銷量破萬。
下面,我挑了5本三觀不正的情商繪本講解一下,來幫大家避避雷。
一個男孩不喜歡吃蔬菜,就喜歡吃漢堡,於是有一天變成了漢堡。
10 只狗,一群牛,幾個男孩要追著吃他,差點就被切成兩半。
最後是媽媽及時救了他,給他吃了蔬菜,男孩才終於變回來了。
看這個繪本的過程中,我一直捏了一把冷汗。就因為孩子挑食不吃蔬菜,至於這麼嚇唬嗎?他還是個孩子呀!通過恐嚇小孩子來達到教育目的,不可取呀。
彩虹魚因為自己美麗的鱗片十分驕傲,小藍魚想要她的鱗片,她不肯給,於是其他的魚都不理她了。
章魚告訴她,把自己的鱗片送給其他魚就會獲得幸福。
她照著做了,大家就願意和彩虹魚一起玩了。
開始讀這個繪本,我還以為繪本的主要觀點是告訴孩子,不要有一點優勢就沾沾自喜。結果到最後,竟然是用威脅、引誘的方式告訴孩子「分享的快樂」。
所以把自己的鱗片分享出去,才會有人願意跟自己玩,這樣真的是友誼嗎?為了讓別人喜歡自己而傷害自己討好別人,有點強盜邏輯了吧。
小蛋糕從爐子裡跑到外面去闖蕩,很多小動物看到它很美味都想吃它,但是都追不上它,強尼非常自豪自己跑得快。
看到這裡,你以為這是一個小蛋糕獨立自強的故事?那就大錯特錯了。
後來小蛋糕遇到紅狐狸,紅狐狸說聽不清強尼在說什麼,於是善良的小蛋糕就向紅狐狸走近,但是,紅狐狸竟然趁機把強尼吃掉了......
呃......看到結局簡直懵了,這是了不起的小蛋糕強尼?這難道不是會忽悠人的紅狐狸嗎?這怕不是個黑暗童話吧?
三隻可愛善良的小狼離開狼媽媽獨自生活,它們在袋鼠的幫助下蓋了一座磚頭房子。
但是,房子被大壞豬破壞了。然而小狼們絲毫沒有怪大壞豬,它們又齊心協力蓋了水泥房子、鋼板房,結果都被大壞豬破壞了。
最後小狼們造了一所鮮花房子,大壞豬喜歡鮮花,在鮮花的薰陶下變成了大!好!豬!三隻小狼和豬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所以大壞豬變大好豬和小狼們的善良沒有任何聯繫,甚至還有點玄幻。
這本書還有一點不太理解的是,為啥把狼塑造成小可愛,把豬寫成大壞蛋?真的不擔心孩子們的認知出錯嗎?
這本繪本講的也是個挑食的故事。主角良太不喜歡吃蔬菜,他身邊還有一個小良太,所以每次良太都把自己不喜歡吃的蔬菜都餵給了小良太。
結果小良太越來越大,變成了個大良太。然後長大後的大良太把良太捏起來送到了嘴邊......
繪本裡,主角良太穿的是紅色T恤,而那個替他吃蔬菜的小良太穿的是藍色T恤,繪本最後留下來的「良太」穿的是藍色的衣服...
細思極恐啊!
為了防止給孩子買到三觀不正的繪本,我們可以這麼做:
正版書裡有很多小設計是很多盜版書沒有的,比如顏色、畫面、語句。
比如原版是這樣的:
盜版(或模仿的)是這樣的:
上各種購書平臺看看大家都是怎麼評價這本書的,很多爸爸媽媽會在評論區寫下非常真實的感受,可以幫我們篩選出不太適合孩子讀的書。
你可以先在網上找電子版的繪本,自己先讀一遍。如果覺得內容不錯的話,就可以買給孩子看啦。
有家長可能會問,「為啥不直接給孩子看電子書?」
一是對孩子眼睛不好,二是電子書對孩子只有視覺的刺激,卻缺少了紙書的觸感,讀的時候也很難有親自翻書探索細節的樂趣。
評論分享:你見過哪些三觀不正的繪本?
如果覺得文章有用,歡迎分享給更多的人!
每日學一點育兒小知識,請關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