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好多學校正在對新生進行「軍訓」,「軍訓」對當下學生的成長意義是毋庸置疑的。
當下,學生們身心方面具有以下特點:
1、缺乏吃苦意識和精神;
2、好逸惡勞、貪圖享受;
3、肥胖、身體靈活性、協調性差;
4、國防意識淡薄,愛國主義思想欠缺;
由此,學校對學生進行適時、適度而必要的「軍事訓練」,其意義不言自明。
而對於學生來說,「軍訓」影響,除了身體方面的變化,更多的是心理層面上的,如規則意識、敬畏意識、集體意識等,這些精神層面的品質,對孩子將來的健康成長,無疑是一筆偉大的財富。
而當下,每年的開學季,各地「軍訓」活動進行的如火如荼,細細梳理之餘,似乎還有如下幾點跟大家探討:
一、小學高段不妨開始「軍訓」:在筆者所在小縣城,「軍訓」只是初中、高中學生的事,小學是「沒必要」搞的,但這樣來說,客觀上並沒有起到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的根本目的;
因為學生行為習慣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小學如果不能及時進行硬性要求,學生必然會有一些壞思想、壞毛病、壞習慣形成,而到了初中階段,勢必會耗費專門的時間與精力來修正,所以,「軍訓」工作,宜早不宜遲;
二、「軍訓」僅限於新生:初一和高一學生,是軍訓的主力軍,既然有用而有益,可以考慮範圍應該擴大;
比如對初中和高中來講,可以考慮把其他年級吸收進來,在每學年開始之初,專門安排十天半月來進行,表面看來,似乎佔用了學生學習時間,但「磨刀不誤砍柴功」,把學生的心態和狀態調整好了,學習效率自然會提高;
三、「軍訓」科目和項目還有待進一步優化:不只是隊列隊形正步走等科目,還可以進行優化設計,比如:白天進行必要的軍訓科目,晚上搞一些文藝活動,如國防教育電影,愛國主義歌曲,請「老紅軍」講革命故事,愛國主義演講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四、專門場地建設:政府可以考慮專門建設一處學生「軍訓」基地,專門承接每學年的學生軍訓,全封閉管理,資金採取自費與公費相結合的形式,這樣,一來可以優化國家教育資金的使用情況,二來也能保證把「錢」用在了需要的地方,老百姓能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這比當下許多新建學校面臨沒有學生的情況要好百倍;
五、學生「軍訓」常態化和制度化:部隊向來被百姓譽為「最可愛的人」,他們吃苦在先、享受在後,舍小家為大家,這些優秀品質,正是當下學生們所欠缺的,因此,將「軍訓」活動常態化和制度化,應該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善事,政府應支持,國家更應該支持。
總之,通過「軍訓」,學生在心理、思想與精神層面有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這樣,人才是一個豐滿而立體的人,是對社會有用的人,更能在國家關鍵時刻經受住考驗的人,這些益處,何苦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