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學院楊茂君課題組合作報導CLC-7/Ostm1轉運蛋白複合物的結構和...

2020-12-17 中國青年報

清華新聞網820日電 8月12日,清華大學楊茂君教授課題組與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李揚研究員課題組以及同濟大學附屬第一婦嬰保健院劉志強教授課題組合作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在線發表了題為「人源CLC-7/Ostm1轉運體的結構與分子機理」(Molecular insights into the human CLC-7/Ostm1 transporter)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首次解析了CLC家族蛋白與輔助亞基的複合物結構,並且通過結構分析和電生理試驗,詳盡闡明了CLC-7/Ostm1複合物的門控機制,研究結論將為骨硬化病臨床治療策略的研發提供新的思路。

骨硬化病是一種具有家族遺傳傾向的罕見病,臨床症狀包含骨硬度增加,骨骼生長異常,嚴重患者可表現小頜畸形、腦積水、顱神經壓迫、額部隆起、眼突出、後鼻孔狹窄等,針對該類疾病尚無良好的防治手段。臨床研究表明,目前至少有8種基因突變能夠導致骨硬化病。其中CLC-7蛋白屬於氯離子轉運相關的CLC家族蛋白,CLC-7蛋白主要分布在溶酶體和破骨細胞褶皺膜上,Ostm1可以作為CLC-7的輔助蛋白來維持骨重吸收和溶酶體生理功能。目前研究表明,人源CLCN7和Ostm1的基因突變能夠導致嚴重的骨硬化疾病和溶酶體貯積紊亂疾病。雖然目前已經報導解析了大腸桿菌和紅藻的CLC轉運體蛋白,但對於人源的CLC-7/Ostm1蛋白複合物的結構仍然未知。因此,闡述CLC-7/Ostm1蛋白質的三維結構以及生理功能對骨硬化病的治療具有指導意義。

研究團隊使用哺乳動物細胞系統表達純化了CLC-7/Ostm1的複合物,並通過冷凍電鏡第一次解析了CLC-7與輔助亞基Ostm1的複合物結構。CLC-7/Ostm1複合物結構顯示高度糖基化的Ostm1在空間上像「帽子」一樣位於CLC-7上方,並與CLC-7形成相互作用。

CLC-7/Ostm1的三維結構展示

通過結構分析發現,CLC-7中N端結構域與其他已解析的CLC蛋白N端結構不同;CLC-7的N端結構域插入到CLC-7的跨膜區和胞內結構域接觸面縫隙中,並與跨膜區和胞內區形成相互作用。同時,結合基因突變(點突變)和電生理實驗發現CLC-7結構域接觸面(跨膜區與跨膜區接觸面,跨膜區與胞內區接觸面,以及N端結構域與跨膜區和胞內區接觸面)多個位點突變均可導致CLC-7/Ostm1複合物「慢門控」特徵發生變化。結構分析和電生理試驗表明,CLC-7結構域接觸面的相互作用是影響CLC-7/Ostm1複合物「慢門控」的關鍵因素。

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楊茂君教授、中科院上海藥物所李揚研究員和同濟大學附屬第一婦嬰保健院劉志強教授為本文共同通訊作者,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博士後張森森、博士生劉洋、周俊以及同濟大學附屬第一婦嬰保健院副研究員張兵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博士生李天宇幫助了電生理實驗。本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項目、中科院戰略重點研究項目基金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

論文連結: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33/eabb4747

來源:清華新聞網

相關焦點

  • 清華生命學院楊茂君研究組首次報導線粒體呼吸鏈超級複合物結構...
    清華生命學院楊茂君研究組首次報導線粒體呼吸鏈超級複合物結構清華新聞網9月27日電 9月21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楊茂君教授研究組在《自然》(Nature)期刊發表題為《哺乳動物呼吸體結構》(The architecture of the mammalian respirasome)的研究長文(Article)(1),首次報導了迄今為止解析度最高的線粒體呼吸鏈超級複合物
  • 楊茂君課題組在《美國科學院院刊》在線發表論文
    楊茂君課題組在《美國科學院院刊》在線發表論文報導一種ABC胺基酸轉運蛋白的底物選擇性機制清華新聞網4月7日電 4月7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楊茂君教授研究組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在線發表了名為《結構生物學揭示ABC胺基酸轉運蛋白的底物選擇性機制》(
  • 清華生命學院楊茂君連續發文 探討呼吸鏈II型複合物I
    清華生命學院楊茂君連續發文 探討呼吸鏈II型複合物I清華新聞網2月22日電 2月8日和14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楊茂君教授研究組與多個研究組合作分別在《物理化學化學物理》(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期刊發表題為《通過溫控電子自旋共振以及量子計算研究酵母Ndi1反鐵磁式電子傳遞機理》(Temperature-Dependent
  • 清華楊茂君研究組於線粒體呼吸鏈研究領域再次取得突破
    清華楊茂君研究組於線粒體呼吸鏈研究領域再次取得突破清華新聞網8月25日電 8月24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楊茂君研究組在《細胞》(Cell)雜誌在線發表《人源線粒體呼吸鏈超超級複合物I2III2IV2的結構》(Architecture of Human Mitochondrial Respiratory Megacomplex I2III2IV2
  • 清華大學楊茂君研究組Cell Res發現金屬離子攝取機制
    清華大學楊茂君研究組Cell Res發現金屬離子攝取機制來源:生物通 2013-12-27  2013年12月24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楊茂君研究組在《自然》系列雜誌《Cell Research》上在線發表了學術論文「Planar substrate binding
  • 揭開呼吸鏈 超級複合物的「廬山真面目」
    楊茂君教授很滿意自己的微信頭像,作為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做線粒體呼吸鏈研究十餘年,他把一張滿是中國元素「飛龍」的圖片做成頭像,圖畫中奔騰的「二龍」:一條是年畫中威武的「中國龍」,另一條「龍」由呼吸鏈中蛋白質機器的三維圖「幻化」而成(左圖)。
  • 研究揭示糖轉運蛋白結構與機理
    homologue of glucose transporters GLUT1-4》的研究論文,報導了人的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4在大腸桿菌中的同源蛋白XylE的晶體結構,並且運用生化手段對其工作機理進行了研究。
  • 生命學院柴繼傑課題組合作在《自然》發文揭示全新的植物肽類激素...
    生命學院柴繼傑課題組合作在《自然》發文揭示全新的植物肽類激素被受體識別的分子機制清華新聞網7月12日電 7月10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柴繼傑課題組與塞恩思伯裡實驗中心(The Sainsbury Laboratory) 和蘇黎世大學(the University of Zürich)的Cyril Zipfel課題組合作在國際頂級期刊
  • 非視覺阻遏蛋白與GPCR複合物的三維結構解析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徐華強課題組、餘學奎課題組和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上海)叢堯課題組合作在GPCR跨膜信號轉導領域取得新進展——首次解析了非視覺阻遏蛋白(Arrestin2)與神經降壓素受體(NTSR1)複合物冷凍電鏡結構
  • 清華生命學院顏寧研究組發文報導脂類轉運蛋白ABCA1的三維結構
    清華生命學院顏寧研究組發文報導脂類轉運蛋白ABCA1的三維結構清華新聞網6月9日電 6月8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顏寧研究組在《細胞》(Cell)期刊在線發表了題為《人源脂類外向轉運蛋白ABCA1的結構》(Structure of the Human Lipid Exporter ABCA1)的研究論文
  • ...研究院徐彥輝課題組解析人源BAF複合物結合核小體的冷凍電鏡結構
    北京時間1月31日,《科學》(Science)雜誌在線發表了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和生物醫學研究院研究員徐彥輝課題組題為《人源BAF複合物結合核小體的結構》(「Structure of Nucleosome-bound human BAF Complex」)的研究論文(Research Article)。
  • 清華生命學院李雪明研究組發文揭示細菌II型分泌系定位蛋白-分泌...
    清華生命學院李雪明研究組發文揭示細菌II型分泌系定位蛋白-分泌通道蛋白複合物組裝機制清華新聞網4月11日電 4月9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雪明課題組在《自然·微生物》(Nature Microbiology)期刊在線發表題為《腸毒性大腸桿菌中二型分泌系統定位蛋白與分泌通道蛋白複合體組裝機制的結構觀察
  • Nature:我國科學家解析出人LAT1–4F2hc異聚胺基酸轉運蛋白複合物...
    2019年4月14日訊/生物谷BIOON/---L型胺基酸轉運蛋白1(LAT1,也稱為SLC7A5)以一種不依賴於鈉和pH的方式觸發較大中性胺基酸的跨膜滲透。作為APC超家族(amino acid–polyamine–organocation superfamily)中的一種反向轉運蛋白,LAT1促進甲狀腺激素、藥物和L-3,4-二羥基苯丙氨酸等激素前體跨膜滲透。人們已在多種腫瘤細胞中觀察到LAT1過量表達,因此,它也是抗癌藥物的一種潛在的靶標。
  • The EMBO Journal|華中科技大學馬聰教授課題組在上發表Munc18與Munc13蛋白調控突觸分泌機制研究新成果
    7月9日,華中科技大學生命學院馬聰教授課題組在歐洲分子生物學雜誌The EMBO Journal在線發表了題為Munc13 activates the Munc18-1/syntaxin-1 complex and enables Munc18-1 to prime SNARE assembly的研究論文
  • Nature| 生命學院柴繼傑課題組揭示一類全新的植物肽類激素被受體識別的分子機制
    2019年7月10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柴繼傑課題組與英國The Sainsbury Laboratory的Cyril Zipfel課題組合作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Nature)發表題為「異型受體複合物識別RALF多肽的分子機制」(Mechanisms of RALF peptide perception by a heterotypic
  • 清華生命學院柴繼傑課題組合作在《自然》發文揭示全新的植物肽類激素被受體識別的分子機制
    7月10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柴繼傑課題組與塞恩思伯裡實驗中心(The Sainsbury Laboratory) 和蘇黎世大學(the University
  • 科學家報導綠硫細菌光合作用反應中心複合物冷凍電鏡結構
    科學家報導綠硫細菌光合作用反應中心複合物冷凍電鏡結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2 23:53:03 浙江大學基礎醫學院張興課題組與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匡廷雲/沈建仁課題組合作報導了綠硫細菌
  • ...人體γ-分泌酶與重要底物Notch和APP複合物的高解析度三維結構
    的結構機制》(Structural basis of Notch recognition by human γ-secretase)和《人源γ-分泌酶底物澱粉樣前體蛋白的識別》(Recognition of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by human γ-secretase)的文章,分別報導了解析度為2.7埃的人體γ-分泌酶結合底物Notch以及解析度為2.6埃的γ-分泌酶結合澱粉樣前體蛋白
  • 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3三維結構揭示
    原標題: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3三維結構揭示  科技日報北京7月16日電 (記者林莉君)繼在國際上獲得第一個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三維結構後,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顏寧研究組再次解析出GLUT3的三維結構,清晰完整地展現了葡萄糖轉運蛋白工作的分子機理,為研製小分子腫瘤靶向藥物提供了直接結構依據。
  • 西湖大學發表HAT家族人源胺基酸轉運複合物研究成果
    b0,+AT-rBAT是人體內的一種胺基酸轉運蛋白複合物,屬於異源多聚體胺基酸轉運蛋白(HAT)家族。異源多聚體胺基酸轉運蛋白,由輕鏈蛋白和重鏈蛋白構成。b0,+AT是其中的輕鏈蛋白,負責轉運底物。而rBAT是其中的重鏈蛋白,具有負責輕鏈蛋白細胞膜定位(即將輕鏈蛋白「護送」到細胞膜上)和維持輕鏈蛋白的穩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