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是中國特有的珍稀鹿種,更是國寶級動物

2020-12-19 自然使者

李健

今天,我將介紹 3 種中國所特有的珍稀鹿種,它們都屬於中國的國寶級動物。絕大多數人對其中兩種鹿的名稱能脫口而出,除了梅花鹿,另一種就是麋鹿。

麋鹿

麋鹿

儘管大家都聽說過麋鹿,但對麋鹿真正認識的人恐怕不多。無論是馬鹿、水鹿、馴鹿還是駝鹿,只要體形大的鹿往往都會被冠以「麋鹿」這個誤稱。那麼到底哪種鹿才是真正的麋鹿呢?

麋鹿有個著名的別稱,那就是「四不像」。這說明它們的外觀在鹿科動物中與眾不同。首先,麋鹿的角「似鹿非鹿」,這是因為它們的角形特殊,角的主幹先分出前後兩大主枝,前面的主枝也就是眉叉,不僅能分出多個小叉,而且比後面真正的主枝還要粗且長,這點有別於其他鹿類。

它們喜歡涉水或泥浴,而且冬季亦是如此,可見溫暖潮溼的平原溼地是它們理想的棲息地。 麋鹿主要以嫩草、禾本科植物和樹葉為食。

冬夏兩季的麋鹿體色是截然不同的:冬毛飽滿, 呈灰褐色;夏毛稀疏,轉為紅棕色。不同於成年麋鹿,幼鹿的體背有顯著的白色斑點,這與多數的鹿類幼崽是一樣的。

麋鹿的頭「似馬非馬」,這表示它們的面部類似馬臉那麼長。此外,麋鹿的頸背有一條顯著的黑褐色縱紋,這能使人聯想到馬的鬃毛。再次,麋鹿的蹄子「似牛非牛」,這是由於它們的原棲息地是水草豐盛的沼澤溼地,寬大的蹄子能幫助它們踏行於鬆軟的泥沼。

麋鹿的尾巴「似驢非驢」,它們的尾巴雖然像驢尾,但遠不如驢的尾巴長,不過 60~75 釐米的尾長在鹿類當中卻是破紀錄的。即便麋鹿與其他鹿類在形態上有諸多區別,但許多人看到這種動物後卻覺得其沒有想像中的神奇。不過,麋鹿作為我國的「國寶」,背後卻有一段深刻的歷史。

我國北起遼寧,南至海南都曾是麋鹿的歷史分布地,但早在約 1000 年前,野生麋鹿就已絕跡於野外。到了清末,在北京南苑的皇家獵苑(今南海子麋鹿苑) 中還圈養著最後的麋鹿種群。當時西方國家駐北京的領事、公使、教士早已意識到這種動物的稀有性,於是通過明索暗購,先後把數隻麋鹿搞回自己國家的動物園進行展覽。

1900 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所剩不多的麋鹿在混亂中四散而逃,有的被捕,有的被殺,此後中國的麋鹿完全消失於歷史的動蕩中。但所幸被運往英國的 18 只麋鹿通過半野生的散養方式,已經順利開枝散葉,到 1948 年已成功繁殖為 255 只。半個多世紀後,1956 年倫敦動物學會終於將「流亡海 外」的麋鹿歸還我國,我們終於有機會目睹這種富有傳奇經歷的動物了。如今, 國內動物園飼養麋鹿的現象很普遍,但由於沒有詳細的介紹,久而久之人們似乎淡忘了麋鹿原來還有這段曲折的經歷。

目前,我國所飼養繁殖的麋鹿已被順利重引回到北京、江蘇、湖北、湖南等地,希望我國的野生麋鹿能儘早恢復昔日的繁盛。

白唇鹿

在我國的青藏高原,生活著另一種中國所特有的鹿,那就是白唇鹿。

這種鹿身材粗壯,蹄子寬大,粗硬的被毛近似棕黃色,臀部具有明顯的 土黃色斑塊,乍看之下與馬鹿別 無二樣。不過仔細觀察它的唇部, 能發現其吻部兩側與下唇皆為純白色,頗似小毛驢的嘴唇。因此,它們才被稱為「白唇鹿」。

白唇鹿僅分布在我國的青藏高原,包括甘肅、 青海、西藏、四川、雲南,屬於高山動物,生活 在海拔 3500~5000 米的高山灌叢或草甸區。它們 成群活動,可集數十隻,主食高原上的草本植物及灌木的嫩枝葉。

這頭雄鹿的角長得並不對稱,不僅左右角的叉數不同,生長方向還是一前一後,原因還尚不清楚。不過,這對如同利劍一般的「武器」直衝在胸前,多少還是令人膽寒,萬幸我不在護欄內。

北京動物園就有。但遺憾的是,北京動物園竟無雄鹿。傳說,原來的雄鹿因誤食遊客投放的食物導致身 體每況愈下,最終這個小家庭只剩下雌鹿了。

我曾走訪過不少動物園尋找雄性白唇鹿,不料所到之處不是沒有雄鹿,就是已被鋸角。最後,通過朋友的協助才得知,在太原動物園還有一隻角形完好的雄性白唇鹿。

趕到太原動物園的食草動物區,我被眼前的孤鹿震撼到了——它的體形高而健壯,輪廓不亞於東北馬鹿。此外,還能觀察到白唇鹿的角與馬鹿的角區別明顯,白唇鹿的角有 4~6 叉,主幹略微側扁,眉叉與次叉的距離較大,第 3 叉是最長的。不過最令我感嘆的是它那對足有 1 米多長的銳利骨角,看起來頗有雄性頭領的威嚴。

黑麂

照片拍攝於黃山野生動物園,園中設有兩個展區,分別展示不同的黑麂種群,展區景觀以黑麂的原棲息地為參照,完美呈現了這一美麗的物種。

在黃山野生動物園,這裡有一種被當地人自豪地譽為「安徽大熊貓」的珍稀本土動物,也是我國所特有的珍貴鹿類。不過,這種鹿與前面所介紹的任何一種相比,都不是一個重量級的,鹿角也小得可憐,它們就是黑麂。

黑麂在分類學上屬於鹿科麂屬,雖然它們的體形沒有狍大, 但在麂屬成員中算大型的,體長 90~110 釐 米, 體 重 21~26 公斤。 黑麂因擁有一身油光滑亮的黑褐色體毛而得名,不過頭頸部與體 背的顏色不同,是棕褐色。

最有意思的是它們的前額部生有鮮豔 的紅棕色長毛,「髮型」看起來就 像熊熊火焰,甚至把 3~5 釐米的 短小角幹也埋沒其中了。黑麂的尾巴在麂屬中是最長的,上下兩 面黑白分明,當受到驚嚇而逃竄的時候,尾巴會向上翻翹,露出白色的一面,以作警示。

黑麂屬於亞熱帶山地森林動物,分布於我國的 江西、浙江、安徽、福建,主要棲息於海拔 1000 米的高山森林中,常會單獨活動。

雄麂沒有其他大型鹿類那樣的多叉長角,即便角柄與角幹的長度加在一起也只有短短的 7~12 釐米。

如果你眼力好的話,能發現它嘴角露出的一塊微小的白色物體,這是它的上犬齒邊緣。

黑麂性格孤僻,偶爾成對活動,通常會選擇清晨與黃昏時間覓食。它們最愛吃的食物是木本植物的葉與嫩枝,也吃花和果實。但令人深表疑惑的是,有研究人員曾在黑麂的兩個胃裡檢測出碎肉,當時有多人進行了鑑定。難道說黑麂在特殊情況下也會吃肉?這不禁令我想起有攝影師在非洲通過紅外相機抓拍到麂羚叼著蛤蟆經過的畫面。至於真相為何,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探究。

國內有 5 家動物園飼養著黑麂,其中只有 3 家動物園有大規模的繁殖種群。 在國際上,黑麂也是非常稀罕的珍稀鹿類。

記得我第二次來到黃山野生動物園, 正透過網籠觀察裡面的黑麂時,身邊走來一位當地遊客,她問我這是不是梅花鹿。我告訴她這種動物叫黑麂,她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就是山裡經常打的麂子啊!」我連忙解釋黑麂屬於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並非麂子。女遊客一臉若無其事地說:「管它是麂子還是黑麂,真吃了也沒人知道。」聽了這話,我的心猛地一沉,我國的科普宣傳工作依然任重而道遠!

關於作者:

動物攝影師,動物科普撰稿人。多年來,走訪了全國多家動物園,為日益稀少的中國本土動物拍照記錄,只為留住它們的影像資料。向大眾宣傳保護本土動物的重要性。寫有《動物園中的中國珍稀哺乳動物》一書,已由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

相關焦點

  • 中國森林有哪些著名的珍稀動物?
    森林是一座天然的寶庫,森林裡的珍稀動物有很多,你知道它們都是什麼嗎?大熊貓憨態可掬,胖胖的身體、黑黑的大眼圈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的珍稀動物,被稱為「活化石」,它們多生活在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20℃的陰溼涼爽環境中。竹筍是大熊貓最喜愛的食物。華南虎是中國特有的珍稀物種,主要生活在森林和叢林之中。華南虎白天休息,晨昏活動頻繁,其活動區域很大,可以連續行走50多千米,善於遊泳,不會攀爬,喜歡單獨活動,視覺、聽覺很發達。
  • 中國的十大「國寶級」動物,個個面臨瀕危,最後一種已功能性滅絕
    【中國的十大「國寶級」動物,個個面臨瀕危,最後一種已功能性滅絕】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據第三次全國大熊貓野外種群調查,全世界野生大熊貓不足1600隻,屬於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非洲國寶級珍稀動物!6頭非洲象來常州定居
    常報全媒體訊 記者5日從常州檢驗檢疫局獲悉,來自辛巴威的6頭非洲象經入境隔離檢疫合格後,有望於近日在淹城野生動物園與廣大遊客見面,這也意味著江蘇口岸首次迎來非洲國寶級珍稀非洲象。
  • 中國特有珍稀的植物,你知道幾種,該好好保護它了
    大家都知道,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的,屬於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但它的存在歷史很長了,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它還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當然還有一些,在這裡就不說了,這裡著重說說在我國特有又珍稀的植物,在有些人的眼裡植物沒有生命,砍了它也不會叫,所以沒有保護的意識,恣意砍伐;也有的人雖然知道植物也有生命,不能亂砍,但不知道它在我國甚致在地球上都稀有,這樣的人是無意中砍破壞了珍稀的植物。
  • 我國臺灣省特有的8種珍稀動物,有的堪比大熊貓
    今天小編來給大家介紹8種臺灣特有的珍稀動物。 8.臺灣黑熊 雜食性動物,屬於亞洲黑熊的臺灣特有亞種。最大特徵是胸前的黃白色V字形或新月形斑紋,像穿了一件v字形T恤一樣。(圖片引自網絡)7.臺北樹蛙 保育類動物。唯一一種以「臺北」命名的動物。臺北樹蛙,背部翠綠,腹部淡黃色,爪指尖像是一個小小的吸盤一樣,全身顏色會隨環境改變而變化。主要生活在臺北盆地附近。
  • 中國紀念幣-中國珍稀野生動物-白鰭豚-華南虎
    中國珍稀野生動物-白鰭豚-27. 中國珍稀野生動物-華南虎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第十八條明確規定:「中國人民銀行可以根據需要發行紀念幣。紀念幣是具有特定主題、限量發行的人民幣,包括普通紀念幣和貴金屬紀念幣」。紀念幣是可以作為商品進行買賣交換的人民幣。
  • 每年花100元 做中華鱘等6種珍稀動物的「養父母」
    從今天起,上海海洋水族館將正式推出愛心認養活動,任何關注動物、充滿愛心的個人和家庭,都可以成為6種「國寶級」珍稀水生動物的認養人。  為了提高公眾對水生珍稀動物及其生存環境的認識,進而提升社會的環保意識,今年2月,上海海洋水族館曾公開透露欲制訂動物認養的方案。此後,市民紛紛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先後有500餘人次去電詢問,希望成為首批認養人。
  • 各國國寶級動物,日本的是朱䴉,網友:還是最後一個可愛
    【各國國寶級動物,日本的是朱䴉,網友:還是最後一個可愛】俄羅斯國寶級動物是北極熊;在俄羅斯人心目中,熊的形象是被英雄化的,是勇敢、力量和智慧的象徵。北極熊屬於大型動物,正好也符合俄羅斯地域遼闊的特點。紐西蘭國寶級動物是幾維鳥;幾維鳥的身材小而粗短,嘴長而尖,腿部強壯,羽毛細如髮絲,由於翅膀退化,因此無法飛行。要食物包括泥土中的蚯蚓、昆蟲、蜘蛛和其他無脊椎動物。壽命可達三十年,是紐西蘭的特有物種,也是紐西蘭的國鳥及象徵。馬達加斯加國寶級動物是狐猴;屬於原始靈長類,吻長、兩眼側向似狐,因尾具環節斑紋而得名。多5-20成群,棲多石少樹的乾燥地區,各有自己的領域。
  • 25.7萬尾長江珍稀特有魚類放歸金沙江
    視頻攝製:徐強 湯偉 陳旋10月24日,在金沙江向家壩水電站附近的碼頭旁,25.7萬尾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被放歸金沙江此次共放流長江鱘、圓口銅魚、胭脂魚、長薄鰍、厚頜魴、巖原鯉等6種魚類,是三峽集團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壩珍稀特有魚類增殖放流站,自2008年放流首批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後,連續實施的第26次放流活動。
  • 北方各省特有的動物,來看看你的家鄉有什麼
    我國幅員遼闊,生物種類眾多,每個地區都有各自特有的動物。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梳理一下咱們北方各省所特有的動物,來看看你的家鄉都有什麼可愛動物。中國獵隼主要分布在中國內蒙古草原中部,青海地區也有少量分布。蒙古族人對鷹有著特殊的情節,他們視鷹為草原上最強悍的動物,並把鷹當做是可以信賴的朋友,至今有些地區還保留著馴養獵鷹的傳統。沒有鷹的草原不是完美的草原。
  • 珍稀動物入藥「三問」
    「能用的」動物藥越來越少,主要在於兩個限制因素。一個是動物資源本身在減少,瀕危動物更是如此;另一個是為了保護瀕危物種,一些動物藥要限制使用。「野外資源減少、枯竭,很多動物藥材被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附錄,導致我們一些傳統經典、特效的國寶級中成藥賴以發展的物質基礎日益喪失。」
  • 中國歷史上十大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排行榜
    東北豹是全球極度瀕危的大型貓科動物,據國際最新的統計數據其種群一直未超過100隻,中國約有10隻左右,在俄羅斯大概有30多隻,僅分布於中國和俄羅斯,其瀕危狀況已經引起全球的關注。已被列入《華盛頓公約》附錄,受到俄羅斯、朝鮮和中國政府的嚴格保護。2、華南虎華南虎(廈門虎,南中國虎)僅在中國分布,是中國特有的虎亞種。
  • 這些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你知道幾個?
    它不僅集珍稀、瀕危、特產於一身,而且非常古老,有「活化石」之稱。NO2:滇金絲猴 滇金絲猴是中國特有的一級珍稀瀕危保護動物,也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中的瀕危物種,與大熊貓一樣被稱為中國的「國寶」。
  • 比大熊貓還珍稀的動物,一共3隻2隻在中國,卻即將瀕臨滅絕
    地球上有很多的動物,不同的動物目前所處的境況其實是不大一樣的,有些動物可能還非常的繁茂,有些動物可能就已經是瀕臨滅絕了,而有些動物可能就已經滅絕了,其實這本來是自然法則下的正常淘汰。但是因為人類如今的實力過於強悍,所以對於所有的動物,都會有非常大的影響力,而這就使得人類對於動物的幹擾性是高了很多的,所以人類也就開始擔負起了保護動物的責任,因為我們知道動物對於自然環境是有很大的影響的。而間接性的對於人類也同樣會有很大的影響。
  • 中國特有動物!實拍滇金絲猴「飛簷走壁」展絕技
    近日,雲南省蘭坪縣雲嶺自然保護區內,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滇金絲猴種群現身觀察站附近的密林。它們在枝頭行走如履平地,十分活躍。  滇金絲猴是中國特有物種,僅分布在中國川滇藏三省區交界處,此次是滇金絲猴離觀察站較近的一次活動。
  • 國家動物博物館:看中國特有野生動物!
    正值科學傳播月期間,這回我們特別關注,國家動物博物館暑期舉辦的 面向青少年的科普活動。國家動物博物館標本展區內展示著6000多件動物標本,這些都是動物自然死亡之後製作出來的真實標本。標本中很多都是中國特有品種的野生動物,其中最珍貴的鎮館之寶就是這件白鱀豚標本,它不幸被船舶的螺旋槳擊中致死。國家動物博物館科普講師 孫路陽表示:(白鱀豚物種)在長江流域已經生存了兩千五百多萬年,被譽為長江女神。非常遺憾的是,我們現在只能在博物館才能看到它了,因為它現在基本上可以說是已經滅絕了,而且它現在是中國特有種,國外沒有任何它的標本展出記錄。
  • 浙江12種重點珍稀瀕危野生動物,你見過幾種?快來看看→
    獐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舟山是目前我國獐的主要分布區,2010年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中國獐之鄉」稱號。黃腹角雉中國特有瀕危雉類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1981年浙江在泰順烏巖嶺首次發現該物種。海南鳽中國特有珍稀瀕危鳥類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 海南鳽是世界30種最為瀕危的鳥類之一。
  • 潘伯榮:珍稀瀕危植物遷地保育 | 中國綠髮會「珍稀瀕危植物保育...
    會議期間,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中國綠髮會)作為年會的主辦方之一,同時舉辦了「珍稀瀕危植物保育」主題培訓班,分別邀請了中國科學院新疆吐魯番沙漠植物園名譽主任潘伯榮、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原總工程師李煒民、世界植物園保護聯盟(BGCI)中國辦公室執行主任文香英和「野性中國」工作室創始人、著名野生動物攝影師奚志農進行培訓班課程講授。
  • 中國特有物種:交配時間長達21天,被稱作全球最長交配時間的動物
    最後,不同的國度,由於受氣候差異以及地理位置的影響,所存在的動植物更是天壤之別,所以說在旅行的時候我們還能夠看到自己家鄉見不到的有趣動物。中國特有物種:交配時間長達21天,被稱作全球最長交配時間的動物!尤其是作為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所存在的種族以及動植物更是數不勝數。
  • 臺灣寶島上特有的國家珍稀瀕危名貴樹種:紅檜
    臺灣寶島上特有的國家珍稀瀕危名貴樹種:紅檜>作者:花木君臺灣是我國的第一大島,位於祖國東南沿海的大陸架上,面積3.6萬平方公裡,比我國第二大島海南島(面積3.39萬平方公裡)略大,是中國與太平洋地區各國海上聯繫的重要交通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