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青年生活分享節目《你好生活》第七期英文版預告釋出,節目主理人尼格買提獻聲的英文旁白,讓不少網友和觀眾硬生生地以為這是一部外語大片,「有些聲音魔力,不錯,電影配音可以考慮了。 」「專業的就是很棒,聽著讓人很舒服,英語很令人驚訝呀!不得不說央視的人都太優秀了。」「感覺我的耳朵受到了洗禮!」
虛實結合、共鳴控制、語言樣式 ……解說配音對於有聲語言表達者來說,這些 創作特性、創作技巧是專業必備功。何況是中傳播本科班出身的尼格買提。
天津師大播音專業高珊老師曾在著作《影視劇配音藝術》一書這樣定義配音的創作特徵:既是「戴著鐐銬跳舞」的話筒語言藝術,又有在「錄音棚裡演戲」的假定性,還是二三度創作的再現藝術。學播音的如何貼合配音的獨特性,尼格買提在《你好生活》中的獻聲就是一次解說配音實踐訓練。
除卻尼格買提專業出身的配音功底,一口英文出聲的他,更有著年少的英語啟蒙。自言「沒有說話基因」的尼格買提,從小就恐懼人群,害怕說話,「打小把自己封鎖了個嚴實、膽小、怯弱,寡言少語,謹小慎微。」
但在八九十年代的新疆,父母對於英語學習的重視,讓這個天山少年開啟了英語啟蒙。家裡近鄰新疆最高學府新疆大學的便利,讓父母找到了這所大學的英語系研究生進行家教。
尼格買提記得,一位維吾爾族的大哥哥第一次來自己家中,帶來的是大學英語教材《英語精讀》。但對於年少的尼格買提來說,第一位英語老師的出現,意味著英語起步,在當時的他看來,更是童年噩夢。因為父親要測試他的單詞掌握情況,這些場景成為尼格買提午夜夢回時的後怕事情。
尼格買提遇到的第二位英語老師,還是新疆大學的研究生,只不過這一位大姐姐,更能精準打擊,對於尼格買提的小聰明借招拆招,拿捏得讓他暗自佩服。也是跟著這位姐姐,尼格買提認真學習起這門外國語言。
有一次,家教姐姐帶來一位在新疆大學當外教的美國中年女士,後來這位名叫Jane的外國人成為家裡常客,父母的好友。尼格買提的英語進階離不開這位外國人的潤物無聲教育:時常帶來外國原版兒童讀物。Jane還送給尼格買提第一個英文名:Nick。
在尼格買提的記憶中,「我可能是在認識了Jane之後才對英語有了一些興趣,因為英語就活生生地站在我面前,仿佛告訴我,你學好了就能和他們交流對話,你將來會碰到很多個Jane,無論你願不願意,你都應該學會他們的語言。」
「若不是這些老師不懈地在我內心的耕耘,就不會有一個叫做語感的精靈在我腦瓜裡的成長。如今遇到一些外國嘉賓時脫口而出的英語,也源於那些年月裡這些大人們的堅持。」
淺淺語言美,深深滋味長。尼格買提曾在《一夜長大》中這樣定義那些年口齒唇舌觸碰英語的奇遇時光。可以說,兒時的英語啟蒙,播音的專業傍身,才是節目搭臺、英語小秀的底層澆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