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工資是職場最大的陷阱?

2020-12-16 騰訊網

01

陷阱:工資是職場最大的陷阱

實質:工資不是年薪不是月薪,而是時薪

朋友江海,原在國企上班,工作輕鬆,月薪1萬左右。由於不甘平庸,去年辭職,跳槽到了一家房企,月薪從1萬變成2萬,他高興得屁顛屁顛的。可沒高興到三個月,他就有了一肚子抱怨:

"天天加班,沒有周末,沒有任何娛樂活動。以前一天工作6小時,現在一天工作18小時,後悔跳槽,我要瘋了。"

很多人跟江海一樣,找工作時只看重年薪月薪。其實這種想法早已過時。人力資源專家說:工資不是年薪不是月薪,而是時薪。

江海現在月薪是2萬,每月上班30天,每天18小時,那時薪就是:37元。江海以前月薪是1萬,每月上班22天,每天6小時,那時薪就是:76元。也就是說,他以前時薪是現在的兩倍。這還不算高強度工作可能引發的病患。

這就是我想告訴大家的第一個薪資秘密:

年薪和月薪都是相當有欺騙性的東西,其實你更該看重的是時薪。

你爭分奪秒地計算工資,卻很少計算空白時間,你拿到了高月薪和高年薪,但可能失去了休息和娛樂。

02

陷阱:第一份工作,不要在乎工資

實質:第一份工作會影響你一生的收入

每每一到大學生畢業季,很多專家就會跳出來說:「第一份工作,不要在乎工資。」為什麼呢?

專家們又苦口婆心地說:「錢當然是很重要的,但不應該是你考慮的第一位。對於職場新人來說,以後加薪的機會多的是。」

如果你聽專家的話,那就虧大了。

薪酬網調查顯示:「有49%的職業人員所從事的工作,就是他們收到的第一份offer。這種現象在35歲以下職場人士中尤為明顯。」

薪酬網還做了個統計分析:「如果你懂得爭取更高的起薪,那麼在你的整個職業生涯中,你將會比其他人多賺一百萬。」

打個比方,你和我去同一家公司應聘,我努力爭取,最後談得的月薪是5000元。你不敢爭取,被動接受的月薪是4000元。我工作能力一般,第二年漲薪10%,月薪調整為5500元。你工作能力強,第二年漲薪15%,月薪調整為4600元。

看吧,我每月還是比你多拿900元。

如果我們能力差不多,都漲薪15%,我工資是5750元,你是4600元,看吧,我們月薪差距拉大到了1150元。這還不算跟著工資浮動的其他待遇。

這就是我想告訴大家的第二個薪資秘密:

職場上的第一次錯誤會讓你受傷很長時間。

所以,入職一定不能草率,面試時要敢於談工資談待遇。能付給你高薪的地方也說明:公司實力強或盈利能力強;崗位重要或者看重你;行業好,有發展空間

03

陷阱:找工作時過於看重薪水

實質:工資很重要,但平臺更重要

同學們萬萬沒想到,三年裡,星徹工資漲了5倍。

2013年,星徹又看上了微信,於是向公司申請轉崗去微信。面試官問:"你對薪水有什麼要求?"星徹說:"只要能去,降薪也行。"公司同意了他的申請。結果兩年內,星徹工資又漲數倍,並擁有了價值100萬的股票。

這就是我想告訴大家的第三個薪資秘密:

收入=工資+可能性。

我們求職時雖然要看重薪水,但又不能過度看重薪水,我們要懂得一條真理:

在職業發展初期,有個東西遠比薪水更重要:那就是平臺、平臺、平臺。重要的東西說三遍。行業大於平臺,平臺大於奮鬥。好的行業和平臺,意味著"未來的無限可能性"。

04

陷阱:給多少錢就幹多少事

實質:不是有回報才付出,是付出才有回報

羅胖講過他朋友的故事。一個在雜誌社做編輯的朋友,向羅胖抱怨:「你知道嗎?我現在練成了一招。」羅胖問:「什麼招?」朋友說:「我編輯任何文章,只用三個組合鍵,就是複製、全選、剪切,多一個我都不用。」

羅胖問:「為什麼這麼做?」朋友說:「給多少錢就幹多少事。老闆給錢太少,所以我就這麼工作。」羅胖問:「這樣編出來的文章好嗎?」朋友說:「當然不好。」羅胖問:「那你的水平這幾年是進步還是下降了?」朋友說:「下降得厲害。」

羅胖說:「那你何苦呢?」朋友說:「我有什麼辦法?誰讓他只給我這麼點錢?」

結果他就此陷入死循環:因為老闆給錢少,所以他做事情就湊合;他這麼湊合,老闆討厭他,所以給的錢就更少,老闆給的錢更少,他就更湊合。終於某天,老闆忍無可忍,一腳把他踢出了雜誌社。

這就是我想告訴大家的第四個薪資秘密:

不是有了回報才付出,是付出了才有回報。

很多人做事總是抱持這種態度:「你給多少錢,我就幹多少活。」但凡抱著這種態度做事的人,最後只能得到一個結果——幹多少活兒給多少錢。

總盤算著幹4000元活兒的人,是永遠拿不到8000元工資的。

查理·芒格有一句經典名言:「要想得到某件東西,最可靠的辦法是先讓自己配得上它。」風物長宜放眼量,要學會延遲滿足。

05

陷阱:只要努力工作就會得到相應待遇

實質:努力是最不值錢的東西

以前我上班的單位,有一頭「老黃牛」。為什麼大家叫他老黃牛呢?因為他特別努力特別勤快,什麼髒活累活都搶著幹,大家都很喜歡他。

但奇怪的是,很多人都漲薪了,但他的薪水卻一直按兵不動。

終於有一天,他忍不住抱怨:「我以前一直信奉一句話:『只要努力工作就會得到相應待遇』。現在發現根本不是這樣,我已經很努力工作了,但為什麼領導還是不滿意。」

這時,我另一個同事跟他說了一句話:「努力是最不值錢的東西。努力,是個人都會。關鍵是你的努力有沒有價值。你天天就幹些填填表、搬搬東西的活,隨便找個人都可以做,你的工資怎麼可能漲起來。」

這就是我想告訴大家的第五個薪資秘密:

努力是最不值錢的東西。

職場中,影響你發展的,不是幹了多少無關緊要的工作,而是你在核心業務上有沒有突破,沒有功勞,苦勞就是「白勞」。努力不值錢,努力用對了地方才值錢。不要以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06

陷阱:走上領導崗位就安全了

實質:安全性取決於你的不可替代性

2017年有件事震動了IT界,那就是中興工程師歐建新跳樓。歐建新做夢都沒想到,畢業於名牌大學的自己,在公司擔任研發主管的自己,怎麼突然就被公司拋棄了呢?

其實,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一個現象:這幾年大公司裁人,裁掉的很多都是這種人。戴爾亞太區前銷售總監張思宏說:

「很多人到了中年,處於企業中層一個普通管理崗,處境就會比較尷尬。他們已經無法適應公司的快速發展,卻是公司最昂貴的人事資產。

所以在行業下沉、公司業務收縮,或是發生重大變動的時候,很容易就會被當成包袱甩出去。」

我們很多人的工作狀態就是這樣:剛進公司那幾年,特努力特拼,所以很快晉升到了中層管理崗位。但從此就懈怠了下來,以為這個位置可以確保安全了。但很多抱著這種想法的人,最終都像歐建新一樣被請出了單位。

這就是我想告訴大家的第六個薪資秘密:

職場上,安身立命的根本不是崗位,而是你的不可替代性。

你的不可替代性越高,你在公司的安全性就越高。所以,我們要活到老學到老,保持永遠的學習力,讓自己變得稀缺和不可替代。

07

陷阱:老闆總會看見我的努力

實質:越大的公司,老闆越看不見你的努力

「金老溼」在知乎上講過一個教訓:以前他做新媒體的時候,信奉「酒香不怕巷子深」,以為只要努力了老闆就能看得見。那時候,他喜歡做數據分析,經常把各種數據做成一張表,並分享給其他同事。

有一天,他部門一同事升職了,開會時,老闆表揚這個同事:「你看,人家做事情多用心,這個數據分析做得太到位了……」金老溼一看這些數據分析圖,氣得差點噴血:「這不就是我做的數據分析嗎,她竟然好意思拿去請賞邀功。」

氣雖氣,但金老溼就此醒悟了:「不要相信老闆看得見你的努力,越大的公司老闆越看不見你的努力,所以一定要把你的能力曬出來。」

這就是我想告訴大家的第七個薪資秘密:

你以為漲薪是由別人決定的?錯!漲薪是可以主動規劃的。

就像宇宙第一網紅咪蒙所說:「工資高和工資低的人,除了能力的差別,更大的差別是:有沒有漲薪思維。」最重要的漲薪思維就是,要設法讓老闆(領導)看見你的努力你的能力。能力不是靠談心談給領導看,而是要直接曬在他面前。

當然,這個曬也要尋找恰當時間,不然就會遭領導誤解和同事嫉恨。

08

陷阱:有能力的人在哪都一樣

實質:厲害的不是你,而是平臺

談起以往的創業經歷時,馬雲說過一段很有意思的話:

「2001年,我犯了一個錯誤,我告訴18位共同創業的同仁,他們只能做小組經理,而所有副總裁都得從外面聘請。現在十年過去了,我從外面聘請的人才都走了,而我之前曾懷疑過其能力的人,都成了阿里巴巴的副總或董事。

從這件事上,我有兩點想告訴大家。第一:態度比能力重要。第二:平臺比能力重要。」

這就是我想告訴大家的第八個薪資秘密:

厲害的不是你,而是平臺。

現在很多在大平臺好平臺工作的人,特喜歡跳槽,他們信奉一句話:「有能力的人在哪都一樣。」總覺得自己幹得好是因為能力強,而忘了這更多是因為擁有一個好平臺。所以一跳槽就丟失了光環,每況愈下,變得越來越平庸。

所以,聰明之人都應該分清:哪些東西是你自己的能力,哪些東西是平臺帶給你的紅利。別錯把平臺當本事,不然會輸得很慘。

09

陷阱:跳槽窮八年,改行窮三年

實質:比起等死,跳槽是更好的選擇

木兵講過他師弟Kevin的故事。Kevin大學畢業後,進入某報業集團,做了早報編輯,每天下午採編,晚上寫稿到凌晨,稿子交付後,已是半夜兩三點。

木兵問他:「你希望三年後的自己,是怎麼樣的?」Kevin說:「年薪二十萬,再買輛車,可以載著爸媽去玩。再交個女友,一個人回家不冷清。」木兵說:「你的願望一個也實現不了。傳統報業正在衰落,你現在月薪6千,再過三年,薪水也變不了多少。」

一語點醒夢中人。kevin果斷跳槽到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做了文案策劃。三年後,他的這些願望都實現了,而其他呆在報社的同事正面臨失業。

關於跳槽,師長們總是告誡:「跳槽窮八年,改行窮三年。」所以,我們都不敢輕易跳槽。

這就是我想告訴大家的第九個薪資秘密:

比起等死,跳槽是更好的選擇。

關於跳槽,我想強調兩點。

第一點:要分清工作和職業。工作是謀生的手段,一個單位給你一份工作,你完成任務,它付你工資,就兩清了。

職業是我們一輩子要從事的事業。比如你的目標是當建築設計大師,那你就應該為此做一個長遠規劃。當你在某個公司工作幾年後,發現已經學不到什麼新東西時,就應該為職業發展果斷跳槽,去另一家公司學習新理念新東西。

第二點:不要坐以待斃。當你發現公司衰落已無可挽回時,就應該果斷辭職,尋找下家。不要因為離家近而捨不得,不要因為同事好而捨不得,你越是拖延,損失就會越大。這很殘酷,但卻是最佳選擇。

10

陷阱:逃離北上廣

實質:機會和公平,才是最值錢的東西

我有個做建築師的朋友,原來一直在北京工作,2012年底,他跟很多人一樣,因為北京環境差、壓力大等情況,辭職回到了家鄉小縣城,先是買了一套房子安家:我要好好享受慢生活。

然後開了一家設計公司:反正做設計,在哪都一樣。但不到半年,他就改變了這個想法。在小縣城做設計,他遇到了三種麻煩。

第一:機會少:可以洽談的業務太少了。第二:審美差距:小縣城的審美,跟大城市差距太大了。第三:關係大於實力:在大城市做設計,基本靠實力。在小縣城做設計,基本靠關係。

所以半年下來,他一單業務也沒做成。「離開北京回縣城,我腸子都悔青了。」2014年,他賣了房子,又去了北京。

這就是我想告訴大家的第十個薪資秘密:

機會和公平,才是最值錢的東西。

如果你想獲得好的薪水好的發展,請一定選擇駐紮一線城市。因為一線城市擁有三樣寶貝:

第一個:資源。一線城市資源匯聚,而資源代表著機會;第二個:公平。一線城市因為開放,有能力的人多,大家相互制衡,所以基本按規則辦事。按規則辦事,就保證了相對公平;第三個:眼界。層出不窮的新事物,會不斷開闊你的眼界,而眼界則代表著競爭力。

如果你有一個非凡的夢想,一線城市就是最好的選擇。

相關焦點

  • 永遠不要隨便告訴別人自己的工資,工資是職場最大的陷阱
    01剛畢業那年,比我早半年進入公司的同部門同事,在吃飯時旁敲側擊的問我工資是多少。因為進入公司時,人事有交代不可以私下討論工資,一開始我沒敢說。但終因職場經驗缺乏,怕得罪了同事,還是把工資告訴了她。不料第二天人事把我叫到辦公室「談話」,原來那位同事跟人事申請加薪,理由是她比我早半年進入公司,但工資比我低300元。
  • 職場陷阱之一,不要跟同事談論工資
    有網友在後臺留言,說道自己剛入職不久,和同事剛剛熟悉之後大家就開始旁敲側擊的問她工資,自己也不知道要不要和他們說?又感覺自己剛來的,不說心裡不好意思,讓同事覺得她不好相處。看到這位姐妹的留言,只想說:「你拿同事當姐妹,同事拿你當小白!」不要再問職場真的沒有朋友麼?
  • 職場中為什麼有人經常說:做得越多,死得越快?多勞多得是陷阱?
    職場中為什麼有人經常說:做得越多,死得越快?多勞多得是陷阱?在我們的慣性思維裡,似乎我勞動的越多,得的也會越多,這個道理適用在比較簡單的環境下,就比如農業時代,我們確實勞動越多,收貨的農作物也會越多,但放在目前比較複雜的職場系統裡,那未必就是這個道理了,有時候,你做得越多,死得越快,我們需要分情況來分析。
  • 學會規避馬爾薩斯陷阱,拒絕被職場淘汰!
    餘歡水是電纜公司的一名業務員,三十幾歲的他連續五個月業績沒有達標,被罰當月工資,成為了公司眾人眼中的笑柄。多次遲到,守著公司電話坐一天,屢屢遭拒。所以,對職場「馬爾薩斯陷阱」的認知是每個職場人不可或缺的一堂課,只有懂得規避,才能在工作中風生水起。
  • 職場最坑人的五個陷阱,你掉進去過幾個
    都說職場上的陷阱特別多,但是最坑人的陷阱你知道都有哪幾個嗎?今天就簡單的跟大家說五個吧,看各位在職場上有沒有掉進去過吧!掉進去過的呢,爭取下次別再掉進去了,沒掉進去過的,就要引以為戒了:一、職業陷阱---陷進去一輩子就毀了什麼是職業陷阱呢?
  • 年末警惕招聘陷阱!中招或影響職場生涯
    招聘陷阱層出不窮,求職者心力憔悴 實事求是的說,一份心儀的工作在如今的大環境下是很難獲得的。他們急於抓住每一個機會,想儘快步入職場中。但這種心態很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通過製造一個個招聘陷阱,讓求職者心力憔悴。 招聘陷阱有哪些?數量多得可能超出你的想像。如,非法機構以介紹工作為名,向求職者變相收取各種名目的費用。但求職者在交了報名費、面試費、體檢費、服裝費、培訓費,甚至背負貸款後,卻遲遲不能上班,結果只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想找個靠譜的兼職?
  • 職場realman都怎麼樣了?破解職場裡最具有迷惑性的「真我陷阱」
    今天這篇就把「職場陷阱」三部曲集齊了,第一篇本哈解構了職場「能力陷阱」,揭示了「熟悉的領域、得心應手的工作恰是扼殺我們職場前途的隱形危機」的問題。第二篇解構了職場「關係陷阱」的本質是「關於信息資源的經營」。今天這第三篇就給大家解構最具有迷惑性的「真我陷阱」。
  • 為什麼不讓你討論工資?職場新人早知道早好
    職場是個競爭激烈的地方,一幫人在一起共事,免不了要做一些比較。那麼怎麼比較呢?我想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比誰的工資高。所以工資這個東西在工作中經常被拿來討論,儘管大多公司不允許員工私下討論薪資,但還是有很多人,主動去打聽別人的工資。
  • 應屆生拒絕996,被公司辭退上熱搜,職場「陷阱」應屆生要警惕
    文|小玉說 前不久,一位2020屆的應屆畢業生拒絕996被申通快遞辭退的消息登上了熱搜,引發了網友們的關注,同時引發了大家對很多企業中存在的996現象,以及職場PUA的抵制和探討。
  • 職場上,為什麼不能與同事間相互談論工資?原因如下
    文/Fullness——至每一個通往夢想道路上的職場人!相互討論工資麻煩多「因為去打聽其他員工的薪酬,我就被罰了20元錢,還哪有公平可言呢。」海濤無奈地說:「我們為什麼不能知道其他員工的薪酬呢?」我不明白,是她自己要問,我說了實話,難道傷害了她、侵犯了她,退一步而言,拿多少錢是老闆的事,何以對我表現出如此態度,我不明白。最近這一次,另外一位關係非常密切的同事主動跟我說,老闆下個月給她漲工資。我說那多好呀。等到發工資了,她問我的工資和獎金是多少,我實話給她說了,這一個月多發了500元獎金。她當時就很衝動地說:「原來都一樣呀,我以為只有我才有呢。」
  • 職場中4個常見的陷阱,小心別陷進去了!
    在職場,你有做決策失敗過的時候嗎,又是如何應對的?2. 想沒想失敗的原因是什麼導致的呢?【閒聊】職場中,導致決策失誤的最大原因,不在於資料的多少和討論的方式,而在於思考。先入為主的陷阱先入為主是最初接收的信息,對於最後選擇有超乎平常的作用。不論我們最初得到的信息是嚴謹的資料,同事的評語,或無意間在報紙上,看到的數字,都把我們的思考定在這最初的起點上,像船下錨被定住了一樣,很容易在職場中犯下低級的錯,這就是職場中先入為主的決策陷阱。
  • 一個人掉進「中等收入陷阱」的3個跡象
    職場的本質,不看努力,只看貢獻,你能解決多大的問題,決定了老闆給你多少工資。其實,阿來所面對的,是一個普遍的職場現象,不少白領都會遇到類似情景:職場頭幾年,工資快速增長,年增幅甚至能達到20%,但達到一定水平(以廣州差不多10K以上),工資就會出現停滯,再努力也沒起色。
  • 第一份工作不要在意工資?放屁!這是職場最大的謊言…
    「逛超市永遠都是去打折促銷的地方」「超過15的外賣是不敢點」「都不好意思跟熟人說我的工作,就怕緊接著下一句問我掙多少錢。」……在無數的吐槽中,有一個回答得到了特別多的贊同:「工資低的體驗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低,是因為第一份工作工資低後面兩份死活漲不起來。
  • 採訪成功人士後,得到這幾個職場陷阱,你應該要知道的
    職場當中究竟有什麼樣的陷阱?為什麼有些人巧妙的避開了,而有些人卻服務的踏了進去。遇到陷阱並不可怕,在人的一生當中肯定會遇到無數的陷阱,但是最可怕的是當你踩到陷阱的時候你並不知道。然後接二連三的一個又一個的陷阱,聰明的人一向善於總結。
  • 職場小白,工資重要還是能學知識能力重要?
    剛入職場,是將賺錢還是學知識技能放在第一位?這是大多數職場新人都會面臨的一個問題。去大公司可以學到更多的技能,發展空間更大;去創業公司,可能最開始能得到比較高的薪資,但存在天花板。最近火熱的電視劇《流金歲月》,蔣南孫小姨關於「職場黃金期」的看法引起熱議。小姨認為,職場黃金期沒幾年,跟對人、學到本事,比賺錢更重要。
  • 如何變身職場「錦鯉」?90%的人犯了錯之第二講 「關係陷阱」
    上一篇本哈解構了「三大職場陷阱」之一的「能力陷阱」問題,揭示了「熟悉的領域、得心應手的工作恰是扼殺我們職場前途的隱形危機」。這一篇就來解構「職場陷阱」之二的「關係陷阱」。職場「關係陷阱」的本質是關於信息資源的經營。
  • 容易被忽視的三大職場陷阱,看看你陷進去過幾個?
    職場中利益牽涉繁雜,稍不留神就會被人下套落入陷阱,這些陷阱可以提前預知嗎?2. 職場中,都有哪些陷阱會給自己帶來嚴重的後果?【閒聊】一有利益,就會有爭奪,甚至是不擇手段。職場中的利益更是如此,縱觀職場中因為利益而被設置的陷阱,我們可以簡單概括出這些陷阱的幾個共性,以達到提前預知的目的。
  • 5年都不能獲得晉升,你陷入職場「能力陷阱」而不自知
    今天本哈要講的是職場「陷阱」三部曲之一的「能力陷阱」,隨著本哈思考「能力陷阱」問題,揭示「熟悉的領域、得心應手的工作恰是扼殺我們職場前途的隱形危機」。按照本哈的風格,喜歡從一個實例故事引發主題的思考。這就是職場裡常見的駕輕就熟的「舒適圈陷阱」,國外的管理學學者稱之為「能力陷阱。」
  • 大作:為什麼就工資不漲?(下)——被動收入篇
    2021年的第二天希望大家新的一年事事順利,如果喜歡的話請幫忙關注、點讚、評論噢,這是對我的最大認可和支持。今天,我們聊一聊「為什麼就工資不漲?」這個主題的最後一種情況,普通勞動者的工資收入。這個主題基本都是以投資理財的概念為主,也是為廣大的普通勞動者和中小投資者分享一下我的財商觀,畢竟只有正確的財商觀才能避開投資中的各種誘惑和陷阱,才能知道如何去讓自己的收入和手中的現金增值保值,才能知道如何通過投資來降低自己的職業風險,才能知道如何通過投資去分享企業成長所創造的價值,才能知道如何通過投資去共享國家經濟高速發展所創造的巨大紅利。
  • 避開經濟學五大「失業陷阱」開啟職場ABCD模式
    職場中人面對擇業,畢業生面對就業,高考僧面對專業。而TA們很有可能又是一家人,於是這些個人面對的問題變成了一個家庭面對的問題,而每家每戶面對的問題集中起來就是全社會面對的問題。如果說這一年沒有人焦慮,那是掩耳盜鈴;如果說有人因此產生了末世情節,那又有些杞人憂天。其實,天太高,我們沒必要憂,但時不時給自己敲敲警鐘還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