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越2000公裡來找你,只想說一句「感謝」。
今天是父親節,環環想致敬一位父親。
他叫趙晉文。
幾天前,環環的編輯部收到一張照片↓
很多環球人的心,在看到它的第一時間,一震。
提供照片的趙先生說,這些存報屬於他的父親趙晉文。
從1993年1月3日《環球文萃》創刊號,到最新一期《環球時報》,4000多期報紙就這樣靜靜躺在書櫃裡,像在回憶它走過的24年。
《環球文萃》創刊號,「讓我們放眼環球」。
其中,有60張報紙缺了席。
24年,也只缺席了這60張。
「我父親很愛看環球時報,一直訂著看。如今他得了癌症,已在彌留之際,我們很意外,他什麼都沒囑咐,就囑咐我們要和報社聯繫,他想把攢下的《環球時報》捐給報社,想給它們找個歸宿」,趙先生說。
「他想給它們找個歸宿」。
突然覺得,這話很耳熟。似曾聽過。
連趙晉文的名字,好像都很熟悉。
是不是他?↓
還真的是他 ↓
2005年7月22日,《環球時報》為報紙出版1000期做了份特刊。家在四川西昌的趙晉文是6名獲獎的「千期收藏者」之一。
環環(ID:huanqiu-com)當時派記者走進了趙晉文的家,聽他講述對《環球時報》的愛。
「我1990年離休,從四川省雷波縣搬到西昌。由於以前是縣檔案局局長,我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年都看郵局的報刊目錄。1992年,我在報刊目錄上看到了《環球文萃》,覺得它肯定是世界各地的新聞消息,看了第一期,我放心了,以後覺得很好,就一直訂到現在」。
那年的「現在」,趙晉文72歲。如今,他已84歲高齡。
趙晉文年輕的時候是老革命,1949年就參加工作了。
革命年代的「小兵」。
70年代的趙晉文。
80年代的趙晉文。
90年代,離休後的趙晉文。
因為一輩子從事檔案保管,存報這件事,在趙晉文身上特別自然。
「您這麼認真,做這些事,家人支持嗎?」當年的環環問。
「他們跟我說,要這麼多報紙幹什麼,賣掉算了。我說,我不賣,捨不得。這些資料挺好的,我還要翻一翻。等我不在世了,可以把它們捐給檔案館或圖書館,也算為它們找個歸宿吧……」
如今,躺在病床上的趙晉文沒有力氣再翻閱那些《環球時報》了。
兒子找到了環環,詢問能否給父親發一封感謝信,算是幫他盡了孝。
我們便發出了這封信↓
兒子說,老人看到信,特別開心,特別安慰。
但環環覺得很不夠。
所以,就在昨天,環環登上了前往西昌的航班。
趕到了老人所在的醫院。
終於相見↓
因為腫瘤擴散到面部,老人的面龐已不再如往昔英武。
但對《環球時報》的關心,從未改變。
所以,要給他看看最新的報紙↓
讓他聽聽最新的新聞↓
告訴他,環環會再報導他一次↓
告訴他,《環球時報》的事業已不止是報紙,還有環球網、新媒體和英文版……
他說,他最懊悔,2013年因為離開西昌看病,錯過了訂閱,讓他完整的存報有了60天的殘缺。
告訴他,我們從北京飛到西昌,就是想表達,環球人對你的感謝。
臨走時,他問,存報的歸宿是否已找好?
「存報很好,它們正在回家。」
攝影:張思楊 採訪:冬瓜俠 視頻製作:Do
執筆:冬瓜俠 攝影:張思楊
來源:環球網(ID:huanqi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