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冷絲欄目|家庭教育
一條帖子這幾天不僅僅在杭州的家長群裡瘋傳,也在全國各大網站、自媒體上「刷屏」。
發帖人是杭州市文瀾實驗小學(賣魚橋文瀾校區)的家長,他們說,自從二年級某同學轉入之後,全部被打破。
而這一次全班絕大部分家長不讓自己的孩子來上課,就是以集體「罷課」的方式抗議某同學家長的「霸道」行徑,因為某同學是個被家長保護過度的孩子,在學校跟老師,跟同學稍有爭執,她的家長都會直接衝擊學校,衝擊課堂,多次以極端方式威脅,謾罵相關孩子、家長,甚至是老師。
家長發出的帖子全文如下:
該校的最新(9月11日)回應是:學校認為孩子在成長階段,相互之間有些矛盾在所難免,希望家長科學理性對待。請家長相信學校一定會妥善處理好,千萬不能因此影響孩子的正常學業,讓我們共同努力為孩子們營造健康向上的成長環境。
冷絲認為,家長、老師和校方都應該理性認識這一事情,尤其是家長。
這樣不愉快的事情之所以會發生,根本原因還是出在家長身上,而不是出在學生身上。
家長不僅是家庭教育的主導者,還是學校教育的啟蒙者、合作者,社會教育的引導者。家庭、學校、社會的有機結合,是促進教育發展的重要一環。
長期以來,我國教育改革主要著眼於學校方面,從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學校管理等層面進行工作,卻沒有對作為學校教育基礎所在的家庭教育給予足夠的重視,這已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育改革的實際成效。
很多家長認為衝擊課堂的這位家長行為欠妥,那麼,冷絲也要反問一句:其他「罷課」的家長,強行不讓孩子來學校上課,這難道不也是一種極為欠妥的方式嗎?
孩子是家長的,又是社會的;家長是孩子的,又是國家的。
父母,首先作為一種身份存在,但更意味著要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所以,父母提高自身教育素養是應盡的義務,而社會也應為此創造充足的條件。
在冷絲看來,對於孩子,他並非家長或者某個家庭的私有財產,而是屬於社會和大家的,家長要學會適時放手。
當家長承擔了家長的責任,做好了自己的事情,其他的就交給孩子,給孩子一個成長的空間,讓孩子學會獨自承擔人生的責任,同時也給自己自由。
理由很簡單,每個家長都應該理解:無論孩子對父母如何依賴,進入大學或進入社會後,他們都必須自己決定自己的職業,自己的老闆,自己的公司,決定是創業還是在公司工作……
他們每一天面臨的都是選擇,他們最需要的是自主選擇的能力。一個孩子如果長大了還只會背誦知識,被動地服從別人,或等著別人幫他做決定,那他在進入社會後,就算不失敗,也不會被人們重視的。
冷絲猜想,有過開車經歷的人都知道,汽車要發動,靠的是發動機,是汽油。如果靠外力去推,是很難也是很蠢的事。
同樣的道理,想讓孩子成功,家長不能做推著車往前走的人,而要做一個善於把車發動起來的人。 把孩子向上的積極性、 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充分調動起來,是家長最重要的智慧。
要培養出獨立、健康、能幹的孩子,最好的辦法就是從小訓練他的責任感,懂得適時放手,鼓勵孩子逐漸負起該負的責任。孩子的路,歸根到底要靠他們自己去走。
不得不令人感慨萬分,現在的孩子是真累,比孩子還累的可能就要數家長了。怕自己做得不夠好,怕孩子輸,所以很累。但是,冷絲倒覺得,如果家長累的方向不對,反而會適得其反。你關注孩子越多,孩子關注自己就越少;你為孩子考慮得越多,孩子為自己考慮得就越少。
所以,記住這一點,做家長,也許可以不這麼累!
冷絲最後再強調一下:杭州某小學這個班的每個家長都應該放手了,不是某一個家長,而是所有的家長,他們應該相信自己的孩子可以解決好他們自己的事情。當然,家長也應該相信,學校完全有能力解決好這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