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是人類心靈的主觀產物,它有著強大的力量,引導著人的行為,許多人終其一生只為追逐他心中的那份信仰。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幾乎每個民族都有著自己的信仰,很多人對於信仰的追求讓人敬佩,甚至讓人感到驚訝,這或許就是信仰的力量所在。藏傳佛教在中國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在整個青藏高原上隨處可見一座座金碧輝煌的寺廟,也時常能看到一個個虔誠的使者,他們的毅力讓人驚嘆,不過我今天要說的這群修行者,他們的行為簡直有點讓人無法想像。
拍攝於青海玉樹。
青海省位於我國西北內陸,與新疆、西藏、四川、甘肅接壤,整體地勢東低西高,其中五分之四為高原地區。青海因青海湖而得名,對於大部分沒有去過青海的人們來說,對它的認識也就停留在美麗的青海湖。然而當我走進它時,青海除了遼闊的地域,大美的風光,誘人的美食,還有眾多神秘而又深厚的人文。
此行我來到了青海玉樹囊謙縣毛莊鄉,這裡距離玉樹市約170公裡,在一片群山環繞之中,瀾滄江支流孜曲河第一彎繞著一個山坡,在山川之間巧妙的形成兩個環形,從高處遠望宛如一個太極圖,自古以來都被視為風水寶地。在凸起的山坡上有一座古老的寺廟,名為「嘎丁佛都定勝洲」,當地人俗稱「嘎丁寺」。
事實上來到這裡並不是那麼的容易,170多公裡的山路,我們的越野車整整開了7個小時。不過當每個來到這裡的人們,看到如此宛如仙境的地方,都發出感嘆之聲「太美了」。崇山峻岭環抱,野花滿地開放,除了高原空氣稍稍稀薄了點,幾乎是完美的世外桃源。
嘎丁寺始建於明朝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最初信奉的是寧瑪派,到了清朝順治九年(公元1652年),改奉為格魯派寺院,也正式更名「嘎丁佛都定勝洲」。得知我們的來意後,寺院活佛熱情地接待了我們,還為我們介紹了一些寺院的歷史和曾經發生的故事,以及僧人是如何修行的。
據活佛介紹,現今整個嘎丁寺建築面積二萬九千多平方米,寺院有新舊兩部分的建築。眼前這座四層土木結構的大經堂,是寺院的老建築,為傳統的藏式平頂建築風格,牆體用石頭壘砌,用草木拌泥土貼面,外面再塗上白石灰,大經堂的四角各有一經幢。該建築在藏式建築中具有非常珍貴的價值。
嘎丁寺現在有3位活佛和100多位僧眾,他們每天早上五點開始起床誦經,到晚上七點結束,這中間除了吃飯,其餘時間都在打坐念經。在外人看來,嘎丁寺的僧人除了吃飯睡覺,就是打坐念經,是不是有點太清苦了,是什麼讓他們堅持下來的?
事實上打坐念經是每個僧人的必修課,對於他們來說是一件很平常的事,真正算得上清苦要數閉關修行的僧人。在活佛的指引下,我們來到了大經堂一樓的一個房間。門外牆上塗著鮮豔的顏色,柱子頂部和橫梁上畫著精美的圖案,大門畫有一張臉譜,看著挺威嚴。
在徵得同意後,我們才可以進去參觀,不過女性是不能進入,這是規矩。房內為傳統藏式的結構及裝飾,牆上和柱子上掛滿了各種佛教用品。房內比較昏暗,在正中間的臺子上坐著幾個修行的僧人在打坐念經,時不時還會敲下鼓,我們的進來並沒影響到他們。帶領我們的僧人說:「他們是一年閉關修行僧人。」意思是一年不得出這個門,所有的吃喝拉撒睡都必須在這裡面,聽到這個我們有些驚訝。
從大經堂出來,僧人帶我們來到後山,在陡峭的山崖上有幾間藏式房子,據說年代已經很久了,房子外牆有白色和黃色。這些白色的房子為僧人自發修行用房,進去後幾個月你就全部在這個房子了。這最厲害的要數中間那個黃色的房子,為高僧修行所用,時間分別為三年三月三日、六年六月六日、九年九月九日。
你沒看錯,就是3年、6年、9年,這個高僧一旦進入這個房間修行,最高9年內一直生活在這個房子裡,不邁出門一步。這樣的修行對於普通人來講是一件難以想像的事,這就是信仰的力量。當然也不是隨便什麼人都可以進去修行,需要修煉到一定級別的高僧才行。另外,這個黃色房子外人不得入內,包括寺院的活佛,這應該是整個寺院最為神秘的地方。
作者簡介:寒殘一葉(攝影師、旅行家、自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