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都有錢嗎?

2020-12-18 騰訊網

宗教活動必須在宗教活動場所內進行,因此對宗教事務的管理,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對宗教活動場所的監管。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宗教活動場所的監管經歷了轉型,並開始了法人治理等宗教事務現代管理手段和模式。

2018年4月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了《中國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和實踐》白皮書,其中提到:「中國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等宗教,信教公民近2億,宗教教職人員38萬餘人。」

佛教在歷次全國性抽樣調查中,都是中國信徒人數最多的宗教。但佛教教職人員的經濟收入遠低於社會的平均水平。有數據顯示,大眾印象中「很有錢」的佛教,其教職人員的收入並不高,其教職人員的月收入則為397元,屬於苦行僧的類型。

通常為大眾和媒體詬病的門票問題,調查發現輿論與事實有巨大的差距。全國五大教只有2.5%的宗教活動場所收取門票。輿論反響強烈的佛教,只有6%的場所收取門票,略低於道教的7%。其他的宗教則基本不收取門票。

佛教依然是最具影響力的中國傳統宗教。佛教是五大教中在公益慈善方面貢獻最多的宗教,平均每間佛寺每年的慈善支持為4.1萬元,遠高於平均數1.8萬元。佛教也是使用網際網路傳教的比例最高的宗教(14%)。佛寺門票等經濟問題經常成為輿論熱點,但真實情況與此有很大差距,今天的中國佛教總體上依然保持了出家人宗教的清修傳統。

五臺山律宗尼眾道場普壽寺嚴守佛教戒律。 ,圖為無遮大會現場 。

漢傳佛教活動場所,按照所處地域環境,大體可以分為都市佛教寺院、鄉鎮農村佛教寺院、名勝景區(山林)佛教寺院三類。

都市佛教寺院。隨著新世紀以來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都市佛教寺院呈現出較快的發展勢頭:一些原本處於城鄉結合部、鄉村的佛教寺院轉變為都市佛教寺院;而一些老城區的佛教寺院,也由於拆遷補償、城市規劃等原因,基礎設施得到較大改善。但總體而言,我國大都市、中心城市內開放的寺院僧侶準入制度較為嚴格,都市佛教寺院數量較少、常住僧人數量有限。特別是佛教活動場所分布不均勻,原本開放的佛教寺院主要位於老城區,一些新興的、人口更為稠密的城區、社區則沒有佛教活動場所。

鄉鎮農村佛教寺院。上世紀80年代鄉村佛教寺院一度呈現較快發展趨勢,但新世紀以來,由於鄉村人口大量外流,鄉村佛教寺院明顯衰退。我國大部分勞務輸出地、經濟較為落後地區的鄉村佛教寺院都較難維持。許多鄉村寺廟只有一兩位出家人,甚至沒有常駐的出家人,收入低,寺廟難以為繼。

名勝景區(山林)佛教寺院。山林佛教具有較高的文化影響,香客眾多,經濟收入豐厚,寺廟的軟硬體設施都得到較大改善,甚至達到國際水準,對外交流、國際化水平也較高。但山林佛教往往被旅遊等各方利益裹挾,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負面影響。

說的是這種嗎?!:)在少林藥局買藥時問法師這個活動在哪裡?法師說:「跟少林寺沒有關係。」這該如何處理?總是說佛教界如何如何,各方是不是該反省下自己?!如果不賣票那就另當別論,但是可能嗎?!當然,佛教界的一些人士和場所也需要反省。

不知道賣票的話多少錢?遊客和香客會不會認為是少林寺做的?會不會有負面影響?有待社會學老師進一步調研:)出於不太清楚箇中理由,馬賽克了主辦單位,也許是冤枉主辦方了呢!

ps:少林藥局的產品價格算正常,有些比藥店同等藥還會便宜一些。

在嵩山少林寺,買了少林寺農場的素餅,25元一大盒。好吃!有機李子,20元一大袋,特別好吃!到了碑林左邊的素齋館,比較貴!感覺素齋館應該跟少林寺沒啥關係?!

如果按照佛教寺院的內部管理情況,又可分為僧人主導管理型寺院、僧人參與管理型寺院、無僧人住持的寺院三類。

僧人主導管理型寺院。一般是由佛教界獨立籌款建設或恢復重建的佛教寺院,實行方丈或住持負責制,管理層以僧人為主導,有時可能也會吸收少量居士義工參與。這類寺院一般具有一定規模,尊重並不同程度地保留傳統的叢林制度,但實際上為適應現代社會,在組織制度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變。有些寺院在形式上雖然還基本沿用叢林清規,但會予以簡化。有些寺院引入採取企業管理模式和考核制度,或者說對外採取企業管理方式,對內採取寺院叢林清規管理。也有些寺院引入物業管理,讓物業公司從事保安、清潔、建築物日常維護維修等工作,提高專業化水平。

僧人參與管理型寺院。這種類型又可以分為兩種情況:

(1)寺管會主導,僧人參與。寺務(寺院的財務、建築物業、旅遊及相關商業網點經營等)由寺管會負責,法務(即法會佛事等宗教活動)由僧人負責,僧人內部也會按照傳統叢林清規進行組織管理。這類佛教寺院往往採取宗教活動場所和旅遊景點雙重身份進行登記,由政府職能部門作為旅遊景區出資建設、修復,或作為旅遊場所由旅遊部門管理,宗教活動場所及其宗教活動,被視為旅遊景區、旅遊景觀的一部分。

(2)投資人(在家居士或投資商)主導,僧人參與。此類寺廟有些存在於部分鄉鎮之中,規模不大,雖然有時也聘請僧人作住持,但與投資人依然是僱傭關係,僧人主要負責法事活動,領取工資報酬。此類寺院中,也有個別寺院具有一定的規模,由較為富有的居士或信眾團體籌資建寺,並組成寺院管理委員會,投資商負責寺務管理,僧人負責教務管理。此類個別規模較大的寺院,有關部門有時也會介入監管,形成三方共管的格局。

無僧人住持的寺院。此類寺院也可以又可以分為4種情況:

(1)寺院規模較小,沒有常駐僧人。許多鄉村寺廟較為破敗,出家僧人數量較少,常有一個僧人監管幾個鄉村寺廟。香火較少、周邊信徒較少的鄉村寺院,往往沒有僧人常住,僅有個別當地居士留守看管。一般在比較重要的宗教節慶時,才有僧人臨時前往此類寺廟主持法事活動;有些寺廟甚至沒有能力聘請到僧人住持或兼管。

(2)按照民間神廟修建並管理的佛教寺廟。這類佛教寺院一般由鄉村有聲望的人士牽頭重修重建,委派俗人廟祝照看香火,香火錢收入由出資人支配,在出資人眾多的情況下,常輪流管理寺廟。一般這類寺廟規模不大。

(3)由香花和尚等一些未被認證的「民間佛教儀式專家」管理的寺廟。這類寺廟在當地一般有深厚的歷史傳統,規模不大,以父子或夫妻為主,主要為當地民眾提供婚喪嫁娶等各種宗教儀式服務。

(4)原本為佛教寺廟的一些旅遊景點,並非宗教活動場所,但安置佛像,放置功德香,收取香火錢,甚至此類個別景點被以一定金額出租或承包出去,承租或承包這類景點的「工作人員」冒充僧人收取香火錢,進行抽籤算命等活動賺錢。

可以看到,我國佛教寺院彼此差異較大。大城市、經濟發達地區的大型佛教寺院,一般有門票收入、法事活動收入、宗教捐獻等3項重要收入;而很多鄉間佛教寺廟則常常入不敷出,基層僧人生活較為困難。

2012年10月國家宗教事務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安部等10部委聯合下發《關於處理涉及佛教寺廟、道教宮觀管理有關問題的意見》中提到:「一些經依法登記的寺觀尤其是處在風景名勝區的寺觀,或被投資經營,或被作為企業資產上市……這些現象嚴重違反黨的宗教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擾亂正常宗教活動秩序,損害宗教界的權益與形象,傷害信教群眾的感情,損害遊客的合法權益,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引起社會各方面的強烈關注。」

2017年11月,國家宗教事務局、中央宣傳部、中央統戰部等12部委聯合下發的《關於進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業化問題的若干意見》明確規定:「佛教道教活動場所必須堅持非營利性質。」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佛教寺院逐步恢復發展。中國佛教協會原會長趙樸初在中國佛教協會第四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上提出:「要引導和組織城鄉寺廟的僧尼,凡有條件的,積極從事適合寺廟情況與宗教習慣的農業、林業、副業、手工業的生產勞動和文教、衛生以及其他適當的社會服務工作,為社會創造財富,同時安排好宗教生活。分布在各行各業的佛教徒,都應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在不同崗位上為四化多作貢獻。」此後佛教寺院門票,以流通處等寺院周邊經營網點開始出現。這是我國佛教寺院進行商業試驗的開端。但幾十年來,經濟利益驅動滋生了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去商業化」成為教內外對當前佛教寺院治理的一個共識。

2018年6月中國佛教協會出臺的《關於自覺抵制佛教領域商業化不良影響的通知》對佛教的商業化進行明確定義:「佛教領域商業化問題,主要是指商業資本等非宗教主體介入佛教領域,將佛教寺院、佛教活動或者某些佛教教義等變為牟利工具,賺取經濟利益。」佛教商業化問題主要針對其活動場所(寺廟)的違規商業運作。

「去商業化」要落實到宗教活動場所層面,在宗教治理中,宗教活動場所的管理尤為重要。新修訂《宗教事務條例》將包括佛教寺院在內的宗教活動場所分為臨時活動地點、宗教活動場所、捐助法人三類進行監管。

臨時活動地點的申請人是「信教公民代表」,在家居士可以成為「信教公民代表」。新修訂《宗教事務條例》規定,臨時活動地點的活動由所在地鄉級人民政府進行監管。2018年6月,國家宗教事務局公布的《宗教臨時活動地點審批管理辦法》明確規定了臨時宗教活動場所不得發生下列行為:「舉辦宗教教育培訓」「接受境外組織或者個人捐贈,允許境外人員從事活動」。

實際上,佛教界內部積極爭取申請設立臨時宗教活動場所的熱情很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臨時宗教活動場所的申請人是「信教公民代表」,那麼在家居士顯然可以成為「信教公民代表」。《宗教臨時活動地點審批管理辦法》(2018年2月22日)第四條對「信教公民代表」有更加詳細的規定:「申請臨時活動地點,由信教公民推選的代表提出。信教公民代表應當是當地戶籍居民或者常住居民,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品行端正,無犯罪記錄,具備一定的宗教學識。臨時活動地點應當有二至三名信教公民代表,負責臨時活動地點的日常管理事宜,並確定其中一名信教公民代表為主要負責人員。臨時活動地點的信教公民代表,不能同時擔任其他臨時活動地點的信教公民代表。」

宗教活動場所。新修訂的《宗教事務條例》「第十九條 宗教活動場所包括寺觀教堂和其他固定宗教活動處所。」這部分內容沒有特別新的修訂,與以往政策法規保持了一定的穩定性和延續性,重申了對宗教活動場所內部的組織管理規定,要求宗教活動場所設立民主管理組織,加強場所內部各項工作的分工細化管理:「第二十五條 宗教活動場所應當成立管理組織,實行民主管理。宗教活動場所管理組織的成員,經民主協商推選,並報該場所的登記管理機關備案。」「第二十六條 宗教活動場所應當加強內部管理,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建立健全人員、財務、資產、會計、治安、消防、文物保護、衛生防疫等管理制度,接受當地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的指導、監督、檢查。」以及處理好宗教活動場所與旅遊景區的關係:「第三十四條 景區內有宗教活動場所的,其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協調、處理宗教活動場所與景區管理組織及園林、林業、文物、旅遊等方面的利益關係,維護宗教活動場所、宗教教職人員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權益,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以宗教活動場所為主要遊覽內容的景區的規劃建設,應當與宗教活動場所的風格、環境相協調。」

捐助法人。新修訂的《宗教事務條例》中規定,宗教活動場所符合法人條件的,經所在地宗教團體同意,並報縣級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審查同意後,可以到民政部門辦理法人登記。《民法總則》中規定,依法設立的宗教活動場所,具備法人條件的,可以申請法人登記,取得捐助法人資格。「捐助法人」是宗教活動場所治理的一種現代法治模式,有利於宗教活動場所更加精細化的治理。

《民法總則》:「第九十三條 設立捐助法人應當依法制定法人章程。捐助法人應當設理事會、民主管理組織等決策機構,並設執行機構。理事長等負責人按照法人章程的規定擔任法定代表人。捐助法人應當設監事會等監督機構。」按照《民法總則》的規定,佛教寺院成為捐助法人,應該制定《法人章程》,設立決策機構和監督機構,決策機構負責人依據《法人章程》的規定擔任法人代表。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民法總則》:「第九十四條 捐助人有權向捐助法人查詢捐助財產的使用、管理情況,並提出意見和建議,捐助法人應當及時、如實答覆。 捐助法人的決策機構、執行機構或者法定代表人作出決定的程序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法人章程,或者決定內容違反法人章程的,捐助人等利害關係人或者主管機關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該決定,但是捐助法人依據該決定與善意相對人形成的民事法律關係不受影響。」現行政策,比較強調避免寺廟投資人或投資商幹涉寺院內部運行,特別是反對「老闆廟」的出現。現行的「捐助法人」主要是依據基金會的模式設計的,如何更好地適應宗教法人,仍然有許多地方需要探索。

上述三種佛教活動場所,在可預見的將來,仍然會以現行的第二類宗教活動場所為主體,但隨著新修訂的《宗教活動場所》頒布和落地實施,無疑會給今後佛教寺院管理帶來更多的選擇和變化,會更加適應目前我國佛教活動場所多種情況並存的實際狀況,有利於更加精細化的治理。

相關焦點

  • 深度好文:為什麼教堂免費,而寺院是高消費?
    在中國,幾乎每個有名的景區都有寺廟。寺廟仿佛變成了搖錢樹。所以,即使原來本沒有的,後來也要造一個。有人說,這是一門新的生意,不要技術,不需廠房,打的是廟宇的主意,靠他人的虔誠和信仰攫取暴利。正所謂:「舊社會,有錢能使鬼推磨;新社會,有錢方得佛保佑!」▌一張小小的門票,斷了不少眾生的學佛路 有個朋友跟我說,他有一次到寺院裡禮佛時,曾經聽到一信徒流著眼淚在佛菩薩面前跪下來嗑了一個又一個頭,完後雙手合十說到:「佛祖啊,你可曾聽到我的呼喚,加持您的徒子徒孫們什麼時候才能不收門票啊?
  • 佛學常識:你知道為什麼寺院的大門叫做「山門」或「三門」嗎?
    不過你知道寺院的大門不叫大門,而叫做」山門「或者」三門「嗎?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寺院大門為何被稱為山門寺院的山門是寺院正面的樓門,寺院的一般稱呼,是大乘佛教及叢林的象徵,是禪剎七堂伽藍之一。山門意思通常指:1、寺院正面、最外層的樓門。2、泛指寺院為山門。因為古代僧人也基本上是自給自足,所以常建在山林之中。
  • 緣起寺院照壁,情探廟宇之間:《空谷足音》尋訪寺院的靜美、緣禪
    「寺院是一個讓人產生幻覺的地方,好像我們走入其中,已經與天上的神靈有了暗語,身體裡糾結的一切都紛紛解散,誰非過客,花是主人。」——青青小美8月去了趟壩上,風塵僕僕的回來,一腦門子的官司。身在北京的人很是有趣,一有所求便是雍和宮,佛教四大名山都能夠視而不見。禮佛往往在遭受不幸或者挫折後。人們就是這樣,揣著最躁動的一顆心,去最應安寧與清淨之所,求一個凡塵俗事的答案與心安。會得到心安嗎?依然會。
  • 去寺院求什麼,寺院義工來告訴你到寺院該如何做!
    看到很多人喜歡去寺院燒香拜佛,從疲憊的工作和人際關係中抽身來寺院看看,緩緩的拜拜佛,在大殿外的板凳上靜靜的待一會。煩惱和疲憊就會隨著薰香而消散。老張本人也很喜歡。能來寺院好啊,來寺院拜佛燒香的人都是有福報的人。
  • 在寺院做義工有沒有功德?
    他們的存在恰似諸天護法,護持著佛教正法,守護者寺院的安寧,他們有一個美麗的名字「義工菩薩」。有人說,你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去寺院做義工,是在消極逃避嗎?當然不是。雖然每個人來寺院做義工的初衷不同,有的為過去無明所造的惡業,而帶著一顆懺悔、改錯的心利益眾生。有的為了依師學法、親近善知識,有的為自己與家人種下福田、積累福報。
  • 佛教:寺院的真實涵義,知道的人並不多,你了解嗎?
    佛像是作為佛陀有形的身體讓人們供奉,而佛法則是作為度人之法,那僧人則是佛在人間的代表,佛寶僧代表什麼人們是知道,但是寺院的真實涵義,知道的人並不多,你了解嗎?我們知道佛國世界有極樂世界,蓮花世界等等,他們都可以理解為淨土世界,當然這個淨土是針對婆娑世界來說的。
  • 為什麼寺院旁都種滿了紫陽花?
    去年這個時候,四月也寫過紫陽花(複習|愛變色的紫陽花,花開無盡夏),紫陽花只寫一次是不夠的,每年花開的時候都想記錄,我知道泥萌一定也看不厭啦~日本舉國上下都種有紫陽花,但最著名的在神奈川縣的鎌倉和箱根。 鎌倉是神奈川縣一個臨海城市,是一座具有近千年歷史的古城,建有不少神社和寺院。鎌倉的紫陽花,都藏在寺院裡。
  • 女性生理期可以到寺院拜佛嗎?這四點佛教常識,你不可不知!
    佛教寺院是清淨道場,維護道場的莊嚴,是我們每一位善信的義務和責任。寺院也有寺院的清規戒律,許多善信都喜歡到寺院裡燒香拜佛,但又怕自己言行不當而得罪佛菩薩莊嚴。故而,掌握一定的佛教儀軌對於我們培植福報是非常必要的。佛門裡的拜佛儀軌有很多,本篇文章,小編就挑選四條儀軌和大家分享。
  • 從日本神社或寺院獲取御朱印吧!
    御朱印在現在雖然有極少數不收寫經和不發行朱印的寺院,但大部分的神社和寺院都可以簡單的獲得。在日本人的心中,獲取御朱印是年長的人和信仰心強的人才會去獲取的東西。也有御朱印帳分成佛教寺院用和神道的神社用的意見,但一般來說不會神經質到這個地步。除了寺社,文具店和書店都可以買得到,網上商店也可以買得到,但大多只可以使用日語。獲得御朱印的方法佛教的寺院可以在御朱印所,納經所獲得。
  • 最大的佛教寺院,佔地面積廣,寺院多尊佛像,值得一睹為快
    信仰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極其重要,信仰是支撐人的三觀的重要力量,是推動人前進,使人不斷完善自己的堅持,當然,每一種信仰都不一樣,有些信仰虛無縹緲,有些信仰可以寄託於某一實體,是可以在現實中尋找到的存在。而承載著人們寄託的,是現實中的宗教,正如我們中國人有的信奉道教,有的信奉伊斯蘭教一樣,歐美國家大多信奉基督教,但在亞洲,當人們最能接受佛教時,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世界各地都有大量的信仰者,而佛教的活動主要是在寺院進行,寺院建築也是佛教文化的精華,在泰國,寺院面積達360萬平方千米,寺院中的一百萬尊佛教尤其壯觀。
  • 博大精深的中文:這些詞語都是「寺院」的同義詞
    寺即佛寺、寺院,是僧眾供佛和聚居修行的處所相傳東漢永平七年(公元64年),明帝夜夢金人在他的殿庭飛行,人說這是西方叫「佛」的神仙。於是明帝就派遣蔡愔、秦景等人赴西域求佛法。次年(公元68年),建築供佛之所,遂以「寺」為名,創立白馬寺,這是中國最早的一座寺院了。此後,凡是僧侶集聚供佛的處所,都稱作「寺」。
  • 三井不動產在京都寺院經營酒店 期待讓都市中的寺院重生
    在日本各地寺院找不到接班人以及信徒逐漸流失的情況下,這種模式能否成為都市中寺院重生的典範呢? 早晨7點前,在上香的一樓大廳裡聚集了一些住宿的遊客。透過窗戶可以看到點著48盞燈籠明亮的寺院。這裡是淨土宗淨教寺的正殿,走出大廳,從出入口走到其他正殿大約20步左右。氣氛一下子變得莊重起來。 「南無阿彌陀佛......」50歲的寺院住持光山公毅開始了早上的工作。
  • 出家人在寺院都做什麼呢?
    弘揚佛教文化,傳遞生活正能量感恩閱讀,每天更新喜歡關注收藏我有時間經常去寺院的,感覺寺院氛圍特別好,清淨殊勝讓人能放下種種煩惱,到了正午吃一些齋飯,感覺無比歡喜,到了寺院有有很多為我們服務的人,分為兩類;第一就是寺院的長老出家僧眾,還有就是義工了,沒有報酬為寺院勞動,但是這樣做是很有功德的
  • 寺院十二時辰
    這個時辰天地間明相還未現出,湧動著的都是純陽之氣。我們佛教徒的早課就在這個時間段進行。 打板聲一響,起身、洗漱、略坐、禪定,心裡清淨了,穿上海青,披上袈裟,入殿隨鍾禮拜。一起一伏,恭敬安定,拜到大殿裡人越來越多,最後鼓聲集眾,一個人的清淨擴展為一個大殿的莊嚴——這個鏡頭會深深地印刻在你心裡。
  • 日本寺院的佛塔建築
    日本的佛教寺院由金堂、講經堂、僧房、迴廊、山門、佛塔等建築組成。上述圖片是最具日本代表性的佛教寺院建築。而佛塔是最早的佛教寺院建築之一,大凡世界宗教建築都有塔的存在,無論是基督教還是伊斯蘭教的建築中都有塔。然而,塔的用途與意義因宗教而異。基督教建築中的塔是鐘樓。
  • 有錢花查詢徵信嗎?徵信不好可以申請有錢花借款嗎?
    摘要:越來越多的正規貸款平臺都已經接入了央行徵信系統,這些網貸平臺都會查看借款用戶的個人徵信情況。有錢花作為當下比較具有代表性的網貸平臺,大品牌,靠譜、利率低,也會對這些借款用戶的綜合信息進行審核。正規的網貸平臺將會查看申請人的個人徵信情況,有錢花上徵信嗎?個人徵信不好能在有錢花借款嗎?有錢花上徵信嗎有錢花是度小滿金融推出來的信用貸款品牌,大品牌,靠譜、利率低,主要利用的是技術和場景優勢,為借款用戶提供更為便捷的網際網路信用貸款服務。
  • 在家拜佛和在寺院拜佛有區別嗎?作為一個佛弟子該如何選擇?
    2.在家拜佛和在寺院拜佛有區別嗎?既然法無高低,佛佛平等,在家禮佛拜佛供養佛陀,和在寺院去供養禮拜的功德是一樣的,但是這是有前提的,恭敬心為上。雖然在家和寺院供養是一樣的,但是去寺裡禮拜與家中相比,寺裡有僧寶,再者寺院是佛教的門戶,其中蘊含的人文教法等環境都比家中要好些,再者還可以在寺院中與佛友討論佛法,增添智慧,由此看來去寺院供養禮拜要比自己一個人在家中好些。是不是必須去寺院裡供養呢?
  • 佛教:到寺院拜佛的5點禁忌,一定要明白!
    相信許多人初一十五、或者重要節日裡,都會有到寺院裡燒香拜佛的習慣,不論是否真正信仰佛教,做一些供養都是為了表達一種美好的祈願。然而,寺院並非世俗社會,它是佛法僧三寶常住之地,是修行人的清淨道場,是大眾培福修慧的無上福田,做到恭敬和虔誠是前來禮佛的善信所必備的素養。
  • 少林寺都被商業化成這樣了,中國還有佛門淨地嗎?
    但長大後發現根本不是這樣的嘛,就以遠近聞名的少林寺來說,它現在已經是一個架構完備的集團化企業了,從上到下都散發著金錢的味道。來到少林寺,門票錢就不說了,吃飯要錢,燒香也要錢,什麼都要錢。要說收一些錢來維持寺院的運轉也是無可厚非的,什麼都不要錢,讓僧人們去吃土嗎?但少林寺是過分了,它的方丈名下有六家公司,按說應該清心寡欲做苦行的僧人比普通人都有錢多了。
  • 【漲姿勢】怎樣才能當上寺院「最高負責人」?
    究竟怎樣才能當上寺院住持呢?寺院最高負責人:住持  「住持」是常見的佛教用語,根據《宗教詞典》的解釋,其原意為「久住之、維持之」、代表「久住護持佛法」之意,《圓覺經》中有「一切如來,光嚴住持」的說法。禪宗興起之後住持指佛教僧職,為寺院主管僧之職稱,作為掌管一寺的主僧,也是寺院的最高負責人。  被譽為「一代宗師」的著名武僧海燈法師就曾擔任過真如禪寺、石公寺等多個院寺的住持;當代為我們所熟知的、在新浪微博上擁有3800多萬粉絲,「用繩命在賣萌」的參延法師正是河北邯鄲市蟠龍寺住持。住持等於方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