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這個話題前,先定義一下維度。比如線,是一維,因為線只有兩端,所以說一維。比如面,是二維,因為面兼具長寬。比如體,是三維,因為長寬高都具備。
我們下面開始講所謂的維度與認知的關係。
首先,所有的維度都來自認知,而且維度是人為定義的。比如我們說的長短,高低,大小,天地,甚至男女等,都是一維,即非此即彼,非彼即此,而且彼此間如線段般沒有絕對量。因此在自我規則上,而見此認知。
此時,如果一個二維的物體,投入到一維上會見到什麼?二維包含了很多個一維,因此這個二維在一維的投影上會見到很多個一維信息,而這些一維信息集,則是站在一維角度來理解二維所構成的信息集。比如將一個二維的圓,用一維的各種角度去衡量,則有的線與圓相切,也即在一維上只有一個點。有的與圓相交,即是一個線段。有的與圓不搭界,則沒有任何顯示。因此,一維上只是角度問題,觀察的並不全面,若人思考問題只停留在一維層面,則很難窺見全貌,若執此失彼,更非智者所為。
同理,當三維的物體投入到二維,一樣會見到由點即面,由面即點,或者毫無顯示。同樣將三維的物體投入到一維,也是一樣從點到線段,從線段到點。可以說,多維度是同時存在的,一個高維度的東西會在下面的各個維度都產生投影,只是看觀察者站在哪裡了。若觀察者站在一維,則以簡單地大小對錯好壞等來區分事物,若站在二維,則稍微窺個大概,站在三維角度,則或許能夠得出個球形的結論。
以上是我們對於維度的簡單分析。然而,上述並不是今天要講的問題。真正的問題在於,是誰創造了維度空間中的物體?
其實,不管一維二維或者三維或者更高維度,其實都是觀察者在創造,觀察者根據一個想法,執持一個想法,而觀察者乃無維度或全維度,因此觀察者的一個想法,即在各個維度中都有所表現,當然維度並不真,但如果要從維度角度來分析,則是觀察者的妄想,產生了各個維度中的表現。
當我們看到一個人做事,叫有志者事竟成,其實人的心力已經在各個維度空間發揮作用,誰肯用心努力的去示現,則往往會見到預想的後果。
我們因為作為人類的局限性,往往觀察問題只從簡單地可被「理解」的維度出發,往往觀察問題不全面。比如一個二維的圓在逼近一維線的過程中,我們若從一維角度去觀察則見一維空間上先出現了一個點,進而點向兩邊擴張,形成一條線段,然後又回縮,然後變成一個點,然後消失。其實二維的圓從來未變過,而我們卻依據一維的角度,只觀察到物質出現,擴張然後消失,卻不知這個現象從何而來。
我們的世界充滿波動,不管經濟形勢,價格價值,還是各種形勢,都在波動,但其實每個波動的背後,都有更高層次的勢力而在我們觀察的階段上進行投影,我們依據我們的認知層面而見到的投影所出現的波動,實際上正是更高維度的勢力的表現。我們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那些勢力從未變過,正如地球的自轉而帶來白天黑夜,公轉而帶來春夏秋冬一樣,對於更高維度來說,地球的自轉公轉相對穩定,而在我們維度的投影則為明暗以及春夏秋冬。再比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其實背後強大的人心所向,生產力要求,則雖只現星星之火,實則早已結局已現。
往往經濟學家在預測時都會充分搜集信息,來求證這個背後的勢力,即各方面的影響而對於價格產生的波動,包括生產力水平,社會平均勞動時間,購買力,市場需求關係等,種種勢力而催生了低端維度上的表現。
但說到底,所有的勢力其實都來自觀察者,只是一個階段的執著,若無此執著,則無維度,若真正理解明白到零維度,或叫奇點,或明白到一切乃心造,此時方可說為賢聖。此時方可對事物的發展往往有出人意料的預測及警醒。
從薛丁格的貓來講,推廣其實驗結論,則說世界上一切物體,皆是驗證後顯現。被誰驗證?被觀察者驗證。因為本來就是觀察者自造的,背後的一種妄想執著投影在觀察者執著的「層面」,則見其相應的「表現」,因維度是觀察者自創的,因此所見即已處於被驗證狀態。此量子力學中的物,實則已經接近於超維度的觀察,而想要確定的結果,則一定是在某維度上才能得到結果,而此維度已經限定了結果。即結果乃是觀察者對於維度的確定,一旦觀察者觀察,即已經確定結果。
我們觀察相對論的基礎,即光速在任何參照系下保持不變。加速系下光速依然相對於觀察者不變,說明了什麼?光速即我們某個層面維度的展現的衡量工具。觀察者處在任何參照系下的光速不變則說明觀察者自身在任何狀態下展現的維度不變,即世界乃觀察者所造。愛同學已經提出了這個概念,雖然後期其主動否認,但不妨礙觀察者決定觀測結果的這個事實。
物理走到今天這一步,還差一點就是轉變一下出發點。即物質世界乃是人類思維活動的投影,世界從來都是一,而非多,諸多千變萬化,只是我們依據維度而劃分維度,妄想通過維度來了解全貌,卻不知維度,乃至維度空間皆是自化,就好像一個氣泡一樣,越吹越大,越吹越複雜。因此,古人觀察說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甚至混沌開天地,闢陰陽,從此一維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