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空間維度「釋放」敘事學潛能

2021-02-18 中國社會科學網

  敘事是一種基本的精神文化活動,與時間和空間關係密切。在以往的敘事學研究中,關於敘事與時間的相互關係探討比較充分,敘事與空間的問題被有意無意地忽視了。近段時間以來,「空間敘事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開始受到關注。究竟空間與敘事活動有何內在關聯?哪些學科為其開啟了研究靈感?它又為哪些學科提供了研究新思路?還有哪些有待進一步探討之處?近日,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學者。

  敘事與空間「勾連」

  從某種意義上說,敘事活動就是把某些發生在特定空間中的事件在記憶中保存下來。以文學作家為例,不少人在創作時都有各自熟悉的、具體的空間「底色」。不僅文學作家,每個人的記憶乃至想像均具有明顯的空間特性。

  「既然記憶和想像都具有空間特性,那麼以這些心理活動來選擇並組織事件而寫成的敘事虛構作品,也就必然具有某種空間特徵。這就為空間敘事學研究帶來了可能。」國內首先提出「空間敘事學」的江西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龍迪勇表示。

  龍迪勇解釋說,除了記憶和想像具有空間特性之外,越來越多的小說尤其現代小說,打破了傳統的單一時間順序,開始利用空間元素來安排敘事結構或推動敘事進程。譬如「中國套盒」、「圓圈式」、「鏈條式」、「桔瓣式」、「拼圖式」等敘事結構,往往是沒有因果聯繫的多個故事或多條情節線索的並置,以此表現生活的複雜性和多個「未來」目的。就這一層面而言,敘事與空間又發生了「勾連」。

  「由此可見,敘事所涉及的空間大致可分為四類。一是故事空間,即故事發生的場所或地點;二是存在空間,即講述故事的具體空間;三是心理空間,作家創作敘事作品時,心理活動所呈現出來的某種空間特性;四是形式空間,即敘事作品整體的結構性安排呈現為某種空間形式,如套盒、圓圈、鏈條等。顯然,這四種空間既涉及敘事文本,也涉及生產和接受文本的語境,亦是考察敘事活動的重要維度。」龍迪勇總結說。

  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趙憲章立足中國的文學及文化語境提出,聚焦空間維度能夠「釋放」敘事學潛能。他認為,中國文學和文化的哲學基礎是基於陰陽五行的世界觀,「尚象」是其重要特點。這裡的「尚象」其實就是一種「空間敘事」——「詩中有畫」、「語中有象」。因此,將敘事研究聚焦於空間維度,可以更加充分地挖掘其所傳遞的深層意義。這不僅是一個新的研究路徑,還是一種基於本土立場、具有民族性的學術視角。

  「文本建築術」與分形敘事

  作為空間敘事學的「拓荒者」,龍迪勇告訴記者,建築學、數學、物理學等自然學科的理論成果和研究方法,為他提供了不少研究靈感。

  龍迪勇說,建築空間與敘事文本有很多相似之處。比方說,一座建築物由若干建築構件通過特定規則組合構成,而一部敘事作品也是由若干敘事段落組合而成。只不過前者的構件是物質性建築元件,後者則是非物質性的語詞或圖像。

  由此出發,龍迪勇逐漸形成了「文本建築術」的觀念。不過這一觀念重點關注的並非敘事段落本身,而是把敘事段落組合起來的「規則」。「規則」不同,相同的段落也可以構成不同的敘事文本。這一點與建築學非常相似,也是空間敘事學能夠進行跨學科研究的基礎。「近段時間以來,我在中國古典建築的『院落式』結構與明清章回小說的『綴段式結構』之間找到了同構性特徵。這是證明建築空間與中國文學敘事傳統存在深層聯繫的範例。」龍迪勇說。

  分形幾何學是空間敘事學實現跨學科研究的第二個「理論武器」。「『分形敘事』這個新概念,是我在接觸了混沌學、複雜性科學,尤其是在了解了芒德勃羅專門處理不規則現象的分形幾何學之後提出的。」龍迪勇表示,「在以往的經典敘事學研究中,研究者往往把因果關係簡化成一對一的線性關係,並逐漸形成根深蒂固的線性敘事模式。可事實上,一對一的線性序列只不過是因果關係的理想狀態或特殊範例,其更為一般的狀態是『多因一果』與『一因多果』。因此,呈現出樹狀結構的分形敘事,或許更接近真實的生活狀態。」

  發現歷史敘事的空間基礎

  「敘事」不僅限於文學,藝術學、歷史學、傳播學等領域都存在「敘事」。這些學科的研究者也逐漸認識到了「敘事」的重要性,並開始運用「敘事」的方法去觀察、解決問題,此謂之「敘事轉向」。那麼,當「敘事」中的「空間維度」得到關注後,又為這些學科研究帶來哪些新的突破或進展呢?

  全國藝術學學會會長凌繼堯認為,藝術、設計與「空間」的密切關係不難理解,但在以往的研究中,較少意識到「敘事」的重要性。既注重「空間」也注重「敘事」的空間敘事學能給這門學科帶來新的研究向度。

  在《廣東社會科學》總編輯江中孝看來,空間敘事學之於歷史研究的意義在於,提供了一種更具科學性的理論方法。他認為,相對來說,學界既往的研究對時間節點的突顯意識比較鮮明。譬如大家熟悉的《萬曆十五年》、《1911年:中國大革命》等,而對於空間場域的關注則有所不及。當然,這並不是說歷史研究沒有意識到「空間」場域的價值。因為歷史地理、區域史等已被納入到史學研究視域之中。空間敘事學之於歷史研究的「創新點」,在於發現了歷史敘事的空間基礎。

  空間敘事學對文學研究亦有創新探索。比方說,它為塑造人物形象提供了一種新方法——「空間表徵法」。龍迪勇介紹說,「空間表徵法」是指作家通過書寫一個特殊的空間來表徵人物性格特徵。這在不少優秀的敘事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如一個偏遠的西部小鎮、一棟處於繁華樓市包圍中的破舊老式別墅、一間幾十年都沒有開過窗戶的舊房子、一座充滿恐怖感和神秘感的教堂等。這些特定的空間都是某一類人物性格的空間性表徵物。無論是性格單一的「扁平人物」,還是性格複雜的「圓形人物」,作家都可以通過創造特殊的空間來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徵和形象。

  如同所有學術研究的新路徑一樣,空間敘事學還有許多需要深入和拓展的方面。學者認為,探討圖像的空間敘事便是其中之一。趙憲章就提出,圖像作為一種空間性敘事符號,本就與語言敘事有所不同。空間敘事學把圖像敘事納入研究視野值得肯定,但還應該在探討語言和圖像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上進一步下功夫。

中國社會科學報記者 郝日虹

相關焦點

  • 促進幼兒空間認知和創造潛能發展
    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在平面幾何圖形的基礎上發展出對「立體」和「空間維度」的認知。4歲幼兒還無法正確命名立方體模型,直至6歲左右才能夠掌握不同立方體的特徵並作出區分。相較於形狀,幼兒對物體大小的認知發展更早一些。幼兒在2歲時已經能夠辨別物體的大小,3歲時可以主動把小盒子放在大盒子裡,4歲時則能夠熟練地按照大小對積木進行排序。
  • 如何激活自我的潛能:學會三個內在心法,你的潛能會得到充分釋放
    ,不過影響我們潛能的,往往是我們內在受阻的能量,如果我們能夠保持身心合一, 能量的自由流動,我們就能持續激發自我的成長潛能。而我們要想從原生家庭療愈,你需要是釋放自我本性的一部分。當你的本性越被接納,你越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我的同事後來他不再以父母的要求來成長自己,而是根據自我的成長與需要去留學,他意識到自我內在的精進要求,而他第一次與父母沒有達成和諧意見,自己出去學習,因為他知道,真正的成長是要突破父母給我們的限定,當你懂得持續這樣做的時候,往往我們潛能就會得到激活。
  • 貴州大學明德學院「雲課堂」激發學生創新創業潛能
    5月14日,記者從貴州大學明德學院獲悉,為進一步釋放全院師生創新創業潛能,幫助他們更好就業,明德學院創新打造在線項目協作平臺、產教融合資源整合平臺,5名雙創導師紛紛走上「雲課堂」進行項目「雲路演」,解讀雙創熱門課題,與學生深入交流,推動學校學生雙創項目精準挖掘與落地。
  • 如何才能釋放5G的全部潛能?
    如何才能釋放5G的全部潛能?那麼下一步該如何在全球範圍內推動5G加速普及,又該如何釋放5G的全部潛能?在觀看完2020高通驍龍技術峰會後,筆者似乎找到了高通公司對這個問題的回答。 從2G到5G,高通作為行業領軍者始終引領著每一代技術演進,並通過領先的技術推動著移動行業的發展。在今年的驍龍技術峰會首日,高通正式推出了最新一代5G旗艦移動平臺--驍龍888, 這是迄今為止高通推出的最先進的5G移動平臺。
  • 宇宙存在11個維度空間,已知5個維度空間
    人類探索那麼久,還無法知道宇宙到底有多大,在宇宙中又存在多少個維度的空間呢?目前科學家研究得出,宇宙可視距離是930億光年直徑,但是這個數據並不能代表宇宙的大小。宇宙的真面目,比我們相信中要複雜多了,我們所得出來的數據,是基於三維視角得出的。而宇宙中並不是只有一個三維維度,我們所在的空間是由三維維度所構建的,而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另一種維度空間。
  • 聚焦中國敘事學研究與發展
    聚焦中國敘事學研究與發展 2019年01月07日 10:0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江守義 字號 內容摘要:新時期以來,中國的敘事學研究取得了長足的進展(限於篇幅
  • 以需求側改革為契機釋放消費潛能
    以需求側改革為契機釋放消費潛能  本刊評論員/閆肖鋒  發於2020.12.28總第978期《中國新聞周刊比如,在高端需求上減少海外消費,如海外投資、旅遊、海外就醫、奢侈品購買等;在汽車需求上逐步轉型新能源汽車,以減少環境壓力和防範石油安全風險;在一般消費需求上逐步讓人們從教育、醫療、養老及高房價上解套,以釋放更多消費潛能。  本次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比如解決租售同權問題、長租房問題,以及要降低租賃住房稅費負擔等等,均是保障民生、釋放消費潛能的戰略布局。
  • 答教師問:怎樣才能「釋放有限資源的無限潛能」?
    它非常有效,可以帶著你切入很多的維度,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個人能力的極大提升。作為學校領導層,如何讓整個團隊轉變思維,充分利用好身邊的有限資源呢?第一,形成文化。作為教師,除了教學,還要面對許多教學以外的事情,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調整心態,釋放自己的無限潛能呢?釋放有限資源的無限潛能,針對的就是我們時間不夠、精力不夠、或者資源不夠的情況。
  • 關於空間與維度的認知
    可以說,多維度是同時存在的,一個高維度的東西會在下面的各個維度都產生投影,只是看觀察者站在哪裡了。若觀察者站在一維,則以簡單地大小對錯好壞等來區分事物,若站在二維,則稍微窺個大概,站在三維角度,則或許能夠得出個球形的結論。以上是我們對於維度的簡單分析。然而,上述並不是今天要講的問題。真正的問題在於,是誰創造了維度空間中的物體?
  • 金堅敏:東京灣服務業創新值得借鑑 工業網際網路時代日本將釋放潛能
    原標題:專訪日本富士通總研主席研究員金堅敏: 東京灣服務業創新值得借鑑 工業網際網路時代日本將釋放潛能 摘要 【金堅敏:東京灣服務業創新值得借鑑 工業網際網路時代日本將釋放潛能
  • 捕捉四維空間的神秘「影子」,兩個最新實驗證明了第四空間維度效應
    」生物的人類,我們只能感覺到上下、左右、前後這三個空間維度(外帶一個時間維度)。「也許我們可以用四維空間找出新的物理方向,然後設計出可以在三維空間裡利用這些高維物理的設備。」簡單來講,空間維度的定義為:當一切不變時,你可以移動的方向。如果只能在一條線上進行前後運動,那麼這就是一維空間。如果你向左或右轉90度,那麼你就進入了二維空間,可以在一個平面中進行運動。
  • 休閒旅居度假的三維度:時間維度、空間維度、當地產業業態豐富!
    人們在休閒旅居度假遊玩的時候,一般都會反映出兩個維度,分別是時間維度和空間維度。 而在這兩個維度的基礎上,經營者會利用這兩個維度,去豐富自己的產品和服務。 想要去休閒旅居度假需要滿足三大維度,分別是時間、空間、當地產品業態豐富。三者相互依附,缺一不可。
  • 從時間維度垂直於三維空間到多維空間
    很多人都在認為我們的世界是三維空間的,並且對於時間維度還有很多人認為不是一個與三維那樣的維度。我們先來說是時間,時間是有很多點的,不同時刻能組成時間線這是我們能認識到的吧。比如11:00,1:00,12:00等時間點都能組成一條時間線。
  • 激發你的潛能,從了解你的潛能優勢開始
    如果潛能作為潛在的心理能量,我們可以從兩個維度進行分類,一個維度是這種心理能量指向的對象,看是指向人還是事,另一個維度是對該對象的加工處理方式,看是採用思考的方式還是直接行動的方式。以上四個維度基本涵蓋了組織環境下所涉及到的大多數潛能。還是以上面提到的《潛力:21世紀英才新標準》為例,它所提到的五項潛力指標分別是:正確的動機、好奇心、洞見、參與、執行(具體解釋可以查閱此篇原文)。前兩項可以劃歸為動機,後三項可以分別對應如下:洞見對應認知潛能、參與對應情緒潛能、執行對應抗壓潛能。
  • 宇宙存在11個維度空間,已知5個維度空間,還有6個被隱藏了嗎?
    人類探索那麼久,還無法知道宇宙到底有多大,在宇宙中又存在多少個維度的空間呢?目前科學家研究得出,宇宙可視距離是930億光年直徑,但是這個數據並不能代表宇宙的大小。宇宙的真面目,比我們相信中要複雜多了,我們所得出來的數據,是基於三維視角得出的。而宇宙中並不是只有一個三維維度,我們所在的空間是由三維維度所構建的,而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另一種維度空間。
  • 宇宙與維度空間的區別是什麼?
    翻譯成大白話,宇是指三維空間,宙是指時間。網友認為:宇宙只是n維空間中的其中一個三維空間。1. 宇宙是萬事萬物的總稱,維度空間只是對宇宙進行空間劃分(觀測式)現在的天體望遠鏡每過一段時間就會升級,從而觀測到更遠的宇宙範圍。
  • 推進職業資格改革 釋放創業就業潛能
    推進職業資格改革 釋放創業就業潛能——國務院辦公廳「放管服」改革專項督查綜述職業資格改革篇新華社北京6月9日電 2014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全面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放管服」改革重大決策部署,已先後分七批取消了434項國務院部門設置的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
  • 認識空間維度,追尋穿梭之門
    今天聊一聊比較科幻的話題——意識與空間。眾所周知,主流科學家認為宇宙中存在著11個維度。而我們所能想像和感知的卻只有零維空間、一維空間、二維空間、三維空間。零維空間是一個沒有大小,沒有厚度的點。二維三維空間是擁有長、寬、高三個維度的世界。
  • 從2維空間到26維空間,「維度」如何影響我們的世界的?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描述空間幾何的探索已經成為理論物理學的一個主要課題,從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開始的專家們都試圖把自然界的所有基本力量解釋為空間本身形狀的副產品。現實生活中,我們被訓練成認為空間是三維的,廣義相對論描繪了一幅四維宇宙的圖畫,弦理論說它有10個維度,或者M理論則為11個維度。最近,純數學家描述一個24個維度的空間,這讓他們興奮不已。
  • 潛能教育,讓生命蓬勃發展
    我們總結提煉了潛能教育內涵,形成了潛能教育整體思路框架,明確了潛能教育的特色定位。我們認為潛能教育是教育者基於對潛能的理解和認識,運用恰當的教育方法和途徑,使學生自身蘊藏的潛能經過「發現—喚醒—釋放」的過程發展為現實能力或品格的一種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