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過年,老百姓一般吃什麼比較多?各個朝代過年風俗一樣嗎?

2020-12-22 歷史百科小仙女

過年的腳步是越來越近了,但是很多小夥伴們發覺現在的年味越來越淡了,感覺都沒有過年的氣氛了。王安石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我想風俗大概未變,不同的是年味越來越淡了。對於吃貨們來說,過年還是很有樂趣的。因為我們提前好幾天都開始準備過年要吃的零食了。相信很多人對古代人怎麼過年也非常的好奇,古代人過年,老百姓一般吃什麼比較多?各個朝代的過年風俗一樣嗎?

在古時候過年,除了各種菜餚之外,主食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兩漢之前,小麥還未被推廣,都是用麥粒來煮飯。直到兩漢之後,才逐漸普及了穀物制粉的技術,出現了饅頭,麵條等食物。所以像孔子,孟子這些人,在過年的時候,麥飯是必不可少的一道主食。唐代之後,中國人的飲食結構發生了改變。北方主要有大麥,小麥等,南方則以水稻為主。在北方水稻種植面積很小,所以大米的價格很高,過年的時候只有富人的餐桌上才會。

中國上古時期就有「其畜宜六擾」的記載,《左傳》第一次提出「六畜」概念。人們熟知的「五穀豐登,六畜興旺」中的「六畜」是指馬、牛、羊、豬、狗、雞。其中的馬不是用來吃的,主要是騎乘,其他都是以提供肉食為主的家養動物。

中國古代一般是禁吃牛肉的,比如漢朝、唐朝和宋朝,都曾明令禁止食用牛肉,商鞅時規定,凡是擅自殺牛吃牛肉的,都要判重刑,因此,殺牛就代表對生產工具的浪費,代表對糧食的不珍惜,因此,誰要敢沒事殺牛吃牛肉,那都是要抓住判刑的。 但是咱們現代人還是吃牛肉居多,因為牛肉乾淨衛生,非常的有嚼勁,補充體力。

吃餃子過年這種風俗的話在古代都已經有了,餃子應該追溯到三千多年以前,是從新疆出土的餃子文物上看、大約在三千多年以前。餃子原名「嬌耳」,源於中原宛城,產生於一千八百多年前,據說是東漢南陽醫聖張仲景發明的。包餃子時,人們常常將金如意、糖、花生、棗和慄子等包進餡裡。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

在古代,兩漢以後,過年時候麥飯是必不可少的一道主食,唐代之後,北方有大麥,小麥,南方則以水稻為主,宋朝之後北方多以水餃,南方則以湯圓。當然了條件好的雞,鴨,魚,肉還是有的。 涼菜不光咱們現代人喜歡吃古代人也是非常喜歡吃的。從晉朝開始就會吃一種叫做五辛盤的重口味涼菜。主要由大蒜、小蒜(山蒜)、韭菜、芸苔(油菜)、胡荽(香菜),這五種帶有辛味的食物組成,有時候還會加入一些胡椒,花椒等。如果是喜歡吃辣的朋友,那就需要到清朝。在明末辣椒才傳入中國,後來才慢慢成了一種調味品。

過年的習俗,應該千百年來都變化不大,只不過不同歷史時期披上時代的外衣。比如爆竹,比如年夜飯,比如壓歲錢,比如走親訪友拜大年。最後祝大家闔家歡樂,開開心心過大年。

相關焦點

  • 古代春節過年有什麼風俗
    古代的春節是一年中的大節,到春節的時侯一切都要停工,就算要打戰,也會在春節休戰,那古代人在古代春節過節都有些什麼風俗?古代春節為一年中的大節日,一般一進去臘月裡就要開始準備過年的物資了,臘月到就要開始舂米,給小孩子準備縫紉新衣服了臘月二十三:做糖瓜和麵條供給灶王爺,然後焚香燒掉灶王爺的舊畫像,送灶王爺上天臘月二十四:掃房、打掃房間衛生;男人剃頭,女人洗頭洗澡,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
  • 農村風俗嫁出去的女兒不能回娘家過年,請問你那裡有這個風俗嗎?
    最近有人在網上和我說他們那裡過年的風俗是嫁出去的女兒不能回娘家過年,請問你那裡有這個風俗嗎?都有什麼風俗?其實你說的這種情況,嫁出去的女兒除夕夜不能回娘家過年,在我的老家也有。這可能是各個地方的一種風俗習慣吧。在我小時候家裡還是很重視這件事,那個時候爺爺奶奶還在,可能是老一輩的人更重視這件事。我的姑姑就嫁在鄰村,大年三十那天上午來爺爺家裡待一會,中午不吃飯就回去了,至於晚上更是從來沒有在爺爺家吃過飯。到了我這一輩,其實已經不在乎這件事了。
  • 河南農村有什麼風俗?過年的風俗是什麼?身在豫北說豫北風俗
    河南農村的風俗是很多的,基本上,從過年到臘月,幾乎每個月都有。所以我們在講農村風俗時,不可能一下子全講完,只能一個一個講。另外,由於各地生活習慣的不同,這些風俗其實是有變化的,並不完全一樣。從紅白喜事到過年過節,這些都會稍有不同。
  • 過年常備的年貨有什麼?每個地區的風俗不一樣,常見的有這4種!
    過年常備的年貨有什麼?每個地區的風俗不一樣,常見的有這4種!不知不覺2020即將到來,新年臨近,是小朋友最開心的時候。成年人是不是也希望新年快點到來呢?但是該來的總會來的,新年還是開開心心的過才是,那新年應該準備什麼年貨和零食呢?今天小編給大家列了一個清單,大家可以收藏起來。第一種就是瓜子,過年吃瓜子在中國來說是一種傳統。過年的時候每家每戶瓜子都是必買的,因為口味比較獨特,瓜子也受到了廣大朋友的喜歡,市場前景很好。
  • 過年了,老家有哪些你接受不了的風俗習慣?
    所以很多在城市生活的年輕人都不願意提早回家或者在家呆太長的時間,只是短暫地跟自己的至親相聚片刻,然後就會儘快趕回城市,因為他們想儘量享受一下專屬於自己的輕鬆時光,可事實上就是為了躲開那些落後的、俗套的過年風俗。你的老家,有哪些你接受不了的風俗習慣嗎?
  • 山西風俗——和你們不一樣的過年習俗
    過年了,所以早幾天就回到老家了,說早,其實也不算早,都臘月27了。每年的回老家都是一個過程,忙忙碌碌的回家幾天,然後和父母在一起待幾天,此後,就是是年後的分開,再回到各自的位置,思考和解決接下來的一年的事。
  • 回古代過年,年夜飯吃什麼?
    在春節前的這一晚,中國人還要過除夕,全家一起吃年夜飯。現在的年夜飯越來越豐富,但要是在古代,中國人在年夜飯上能吃到些什麼呢?唐朝出現餃子,宋朝出現湯圓,孔孟先聖的過年主食只有「粗糧」先秦時吃「麥飯」,唐朝以後米、面才普及無論年夜飯上有什麼山珍海味,人們也少不了要吃主食。
  • 盤點各地過年的那些不一樣的風俗
    相信每年過年,所有沒有結婚的年輕人都遭到過催婚,無論在外工作,還是在家鄉工作,每年過年催婚都是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七大姑八大姨的給你圍在一起給你介紹這家女兒,那家姑娘的,煩不勝煩,但又不敢聲張,無可奈何,所以天津的這個風俗是不是特別讓人羨慕,正月過完人就溜了,聽不到這些嘮叨。
  • 北方過年的那些傳統風俗
    菜市場其實年貨要說起來,那需要準備的真是多了去了,吃的、穿的、用的等等,想要把年貨採集齊全可是要費不少時間和功夫。但是不得不說,還有幾樣非常重要的年貨是必備的,花生、瓜子、水果。 4、忌吃稀飯、吃葷食大年初一早上忌吃稀飯、忌吃葷食,過去的傳統窮人家才吃稀飯,所以在年初一的上午一定要吃乾飯,表示家裡整年度都會很富有,而年初一的早上叫做萬神盛會,表示所有的神出來拜年,因此為表尊敬首先不要吃葷,要吃素,另外除了重病不得不吃之外,一般的補品補藥初一最好不要吃。
  • 過年祭祀風俗
    《春節小景》豐子愷 過年祭祀風俗 祭品所用之魚一般為青魚,意為「青雲直上」「青白做人」。也有用鯉魚的,討「鯉魚跳龍門」的口彩。半生半熟的魚微微翹起,似元寶狀,眼睛貼上紅紙片。祭神的雞,一般為雌雄各一隻,也有單獨一隻。把雞爪和雞翅彎曲後夾住雞頭,也成元寶狀。
  • 古代人怎麼過年的呢?傳說中的怪獸真的叫「年」嗎?
    古人是沒有春晚的,那古人是怎麼過年的呢?其實古人過年比我們現代人過的更有意思!因為古人在過年的時候全家人聚在一起守歲。古代人為什麼要守歲呢?就是什麼都不是,太陽沒了,感到幽幽的一個存在。年,詞典上講是「谷熟也」,就是稻穀熟了,是好的徵兆,所以從字義本身來說,「年」也不應該是一個怪獸。它有三怕,一怕紅,所以咱們過年的時候一定要貼紅紙,掛紅燈,貼紅色的對聯;二怕響,所以人們發明了炮仗;三怕火,所以過去的人們過年的時候就會架起篝火,全家人守在一起。在沒有現代化傳媒的那些年代裡,全家人都圍坐在一起——守歲。
  • 嫁出去的閨女能不能在娘家過年,一家人在一起過年比什麼都好
    很多地方的情況是嫁出去的閨女過年不能在娘家住著,具體到過年的哪些日子不能在娘家住著,就和各個地方的風俗有關了,我們這從小年(祭灶)那一天就開始算起,一直要等到初六才行,這種風俗傳下來好多年,到底從哪年就開始,哪本書上白紙黑字寫著,沒一個人能說清,誰也不知道這種說法到底從哪裡傳出來的,可大家都這麼講究。
  • 幼兒園新年主題教案《過春節》大班傳統節日過年本地風俗活動案例【幼兒教案】
    活動目標:  1、知道春節是我國最隆重、最古老的傳統節日,了解本地春節的一些風俗習慣,過春節教案。  2、感受過年熱鬧喜慶的氣氛,體會過年的歡樂。  活動準備:  1、老師:布置教室,營造新年氣氛。  2、學生:和家人說說我們過年時的風俗;準備一樣新年小裝飾品。
  • 過年穿什麼顏色的衣服好看 過年穿白色衣服合適嗎
    過年是我們一年之中最重要的節日,過年也代表著辭舊迎新,所以在這一天大家都會換上新衣服,希望能有一個新的開始,但是衣服的顏色也是很講究的。那麼過年穿什麼顏色的衣服好看?過年穿白色衣服合適嗎?過年穿紅色衣服的寓意是什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冬至的由來是什麼?中國的各個朝代是怎樣過冬至的?
    冬至的由來是什麼?中國的各個朝代是怎樣過冬至的?周秦的時候,把冬十一月定做是正月,換句話說,人們覺得過冬至的原因便是要迎新年的這麼一個意思。因為在古人看來,冬至的便意味著開始,過這個節日也會十分的吉祥。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很多的人呢才會選擇在冬至的時候進行聚會,祭祖。也因為它在節日中的重要作用,才被人們稱作是小年。那麼冬至真正發展起來是在什麼時候呢?
  • 過年各個地區都有什麼樣的特殊習俗,你知道嗎?不出門看世界
    我國地廣人多又有很多個民族,各個民族的習慣和各個省份的習慣都是不一樣的,雖然都同處於社會主義的環境下,但是中國還是一個傳統的禮儀之邦,下面我們就根據各個地區的不同習俗來聊聊有哪些不同。河北地區河北省在我國所處的位置還是比較特殊的,包圍著我國的首都,所以說河北省的過年習俗還是比較普遍的,一般的家庭在臘月三十這天會貼春聯、貼窗花、年畫、挑水、打掃院子,最主要的還是臨近傍晚的包餃子,而吃餃子的時間雖然同屬一個地區很多家庭的吃餃子的時間還是不一樣的,有的地區是傍晚時間就吃餃子了,有些地區要等到年三十晚上十二點
  • 旅行中國:臺灣的過年風俗
    臺灣和祖國大陸各地一樣,春節,也叫過年,是民間最為熱鬧、時間最長的節日。一般從農曆十二月十六日的「尾牙」開始,到正月十五日元宵節(上元節)過完,才算全部結束,歷時整整1個月。尾牙。這一天,臺灣一般平民百姓家要燒土地公金以祭福德正神 (即土地公),還要在門前設長凳,供上五味碗,燒經衣、銀紙,以祭拜地基主 (對房屋地基的崇拜)。各商家行號也要在今天大肆宴請員工,以犒賞過去一年的辛勞。以前,如果老闆在來年不準備續聘的員工,便在筵席中以雞頭對準他,暗示解聘之意。不過,這種風俗已絕跡。
  • 快過年了,過年趕大集每家必買的風俗物品,幾樣東西是啥?
    在農村一般過了臘月初十就開始置辦年貨了。今天就來說一下農村每家過年必備的幾樣年貨。第一樣就是瓜子和糖。在農村大年初一,起大早拜年。貼對聯放鞭炮是以前過年的習俗,貼對子是每家對於明年美好的願景,寓意明年五穀豐登六畜興旺,還會在出門正對大門的地方貼上出門見喜,都是農村人對明年有個好的開始的期盼,貼上對聯,一家人在一起包餃子,一般都是在除夕的時候貼對聯,吃完午飯開始貼對聯,男人負責貼對聯,女人負責包餃子,晚飯吃上餃子,在看著春晚,年味就全來了。
  • 成都市資訊|說說成都過年有哪些有趣的風俗?
    成都市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說說成都過年有哪些有趣的風俗?四川過年,年30晚全家人一起吃年夜飯,是做一大桌年夜飯,特別豐盛,但不吃餃子。初一早上吃湯圓。臘肉、香腸等種類繁多,一般是臘月27、28就煮好了的,要吃到過完年。成都人元旦不吃飯,因為「飯」與「犯」,同音,為了避諱,則吃湯圓或掛麵以祈求合家團圓,福壽綿長。劉閣等地於正月初七「人日」還要「過小年」,除了敬神、祭祖外,也吃團年飯。成都人則於人日遊西郊的杜甫草堂。成都這個城市,在過年期間還是挺熱鬧的,自己就是一個成都人,但是現在有些習俗也漸漸的淡化了。
  • 農村風俗:出嫁女不能在娘家過年,是陋習嗎?只有一個女兒該咋辦
    最近,不管是在家的還是在外打工的,大家都在倒數著時間,準備過年了,尤其是在外打工一年的人,更是歸家心切。但是在外打工,往往放假時間比較晚,而且過年期間一共也就幾天假期,不管怎麼規劃,時間都很緊促。其實不然,尤其是現在80後、90後有很多都是獨生子女,現在結婚以後,過年也都想陪陪自己的父母,熱熱鬧鬧過年,但是面對這樣的風俗,該不該遵守呢?有人認為:農村講究出嫁女不能在娘家過年,是有根源的,這也是之前重男輕女思想在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