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0 1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0月18日,第32次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諮詢會議(IBLAC)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順利舉行。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市委副書記、市長龔正與近40位國際企業家通過「雲端」齊聚浦江。在本次會議上,上海市市長龔正向IBLAC成員就「十四五」規劃提出了三個問題:應該重點關注哪些新的發展領域?有哪些自身優勢?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發揮連接作用,從而提高國際競爭力?就這些問題,安永全球主席兼執行長狄思博分享了包括擴大上海市外國投資促進中心的工作領域,為外國投資者帶來更佳的進入市場體驗的三個觀點,並提出推進上海未來發展的三大建議。
上海市委書記李強
他表示,以英國國際貿易部和韓國外商投資監察專員辦公室的項目為例,希望中心可以進一步促進公私營合作夥伴關係,加強對投資者的宣傳和推廣、達到投資便利化,以及建立以投資者為導向的後續服務和評估計劃。其次,制定可持續、具體可行的吸引外國投資和人才計劃,通過有針對性的品牌宣傳和活動,推廣上海的重要政策措施。第三,通過與知識密集型產業的外資企業合作,從而開展勞動力培訓,確保技術工人的穩定供應。
在狄思博看來,上海出臺了關於促進外商投資的條例,在提升外商投資信心、推進外資公平參與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他認為上海將會繼續成為全球投資力量的重要選擇地。
普華永道全球主席羅浩智主持的專題討論「提高上海城市韌性」也引起大家的高度關注,他帶領小組成員提出了通過數位技術轉型、人工智慧技術賦能、醫療衛生系統改革以及保險保障體系健全等一系列具體建議和方案。
歐萊雅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安鞏說:「因為疫情,進博會可能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場照常舉辦的大型展會,這對世界而言是一個信號,說明中國和上海已經完全從疫情中恢復過來,也說明中國以其開放和雙贏的方針,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決心。」
國際企業家們表示,上海復工復產取得的顯著成效展現了自身綜合實力。國際企業對上海發展充滿信心,願持續深化與中國及上海的合作,並藉助市長諮詢會議這個平臺,與上海共敘友誼、共話創新、共謀發展、共同成長,一道開創更美好的未來。
以下為部分國際企業家講話摘選:
ABB集團董事長傅賽:我們必須吸取這次經驗教訓,為不確定的未來做更充分的準備。最重要的,是要在城市基礎設施的規劃、設計和運營中,用好智慧城市及數位化解決方案,全球許多城市正在利用信息與通信技術提高公共運輸、汙染預防、衛生預警方面的效率。
江森自控董事長兼執行長喬治·奧利弗:回溯這場公共衛生危機,人們意識到城市韌性建設已滲透到城市功能規劃、建築改造升級、基層治理等方方面面。上海應該充分發揮城市和行業數據中心的樞紐作用,由點及面推動城市治理能力升級,使城市在安全韌性、生態韌性和治理韌性三方面得到提升,讓城市成為一個能自我適應、學習和成長的『生命體』。
三菱商事株式會社董事長小林健:要加快推進建設『守護生命和健康的產業』。上海不僅有實力雄厚的製藥企業,還擁有許多知名醫院與醫學院校,在醫療服務及研發方面擁有巨大潛力。政府應該牽頭建立產學研醫協同機制,進一步發展『製藥·生物·醫療』產業,提供包括低息貸款在內的金融支持。
羅氏集團執行長施萬:要依託『新基建』,推動上海健康產業深度數位化,打造以患者為中心的一體化健康資料庫。這一資料庫要整合各類健康數據資源,連結電子病歷、生物樣本、健康檔案等信息。要通過高質量的數據提升全流程健康體系運作效率,節省社會成本。
施耐德電氣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讓-帕斯卡爾·特裡誇爾:經歷疫情考驗,數位化作為一大關鍵趨勢,正在重新定義工業的未來。而上海擁有完善、全面的工業生態系統,在引領價值鏈數位化進程中擁有獨特優勢。
銀瑞達董事會主席雅各布·瓦倫貝裡:穩定性和可預期性是投資決定的支柱。面對疫情考驗,由於上海成功幫助眾多外資企業增強了應對危機的韌性,必將吸引外資企業在當前這個特殊時期繼續在上海投資興業。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動態|市長諮詢會上安永全球主席提出擴大中心工作領域》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