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期來看,中國將是我們業務上的重要部分,而我們關注的重點是科技……特別是中國目前湧現出許多新興的科技公司,我們有幸能參與他們的成長,為他們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第32次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諮詢會前夕,市長諮詢會會員企業、安永全球主席兼執行長狄思博(Carmine DiSibio)與包括澎湃新聞記者在內的媒體進行視頻連線對談時,作出了如上表述。
安永全球主席兼執行長狄思博(Carmine DiSibio)2020年10月18日,第32次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諮詢會順利舉行。今年會議主題是:「邁向更高水平開放,更高質量發展的上海」,各個會員企業家就國際形勢變化對上海發展的機遇與挑戰、結合重點區域建設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增強城市發展韌性建言獻策。狄思博表示,中國比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更早經歷疫情的考驗,也更早地走出疫情的影響。目前,中國的增長率與預期增長率比世界上任何國家都高。
狄思博還高度評價了《上海市外商投資條例》和上證所科創板,「提升外商投資信心、推進外資公平參與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狄思博表示,科創板開板是中國資本市場的一個新突破,提振了企業擁抱資本市場的信心,「上海作為一個國際大都市,正面臨著非常多的機遇,我認為接下來上海將會繼續成為全球投資力量的重要選擇地。」
以下是狄思博與媒體對話實錄(經編輯):
問:第三屆進博會在即,安永的展示方案是怎樣的?
答:今年進博會的情形與以往相比更為複雜,我們的主題將會是「創新驅動 重構未來」。我們將聚焦於如何幫助企業增強韌性、應對疫情,並提升疫情之後的競爭力。為此,我們的合伙人將在兩個專題內帶來13場研討會,包括行業專題(汽車、智能城市等)和商業專題(未來稅收、大數據等),以及對中國「十四五」規劃的見解。
問:中國政府近期出臺政策以提升上市公司的質量,其中信息匯報和披露是改革的重點,安永在這次改革中有哪些機遇?
答:安永致力於協助中國企業上市並成長,特別是在上海。我們認為企業的透明度越高,披露的信息越多,就越能夠吸引到更多的外商投資。我們在助力企業上市和成長的過程中,政府的任何支持舉措,對包括安永在內的所有人都是有益的。
問:在後疫情時代,跨國企業如何促進國際合作,加速全球經濟的恢復?
答:首先,疫情確實給國際合作帶來一定的阻礙。但我認為世界經濟會逐漸恢復常態,這需要一段時間。中國比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更早經歷疫情的考驗,也更早地走出疫情的影響。就安永而言,我們80-90%的員工已經回到辦公室辦公。目前,中國的增長率與預期增長率比世界上任何國家都高。我認為中國有望恢復投資,持續推動經濟發展,但世界整體走出疫情、國際貿易恢復常態可能還需要一年的時間。
問:安永在疫情之後的經營狀況如何?未來的規劃是怎樣的?
答:從安永來看,我們在中國維持了良好的運營狀況。儘管疫情對業務有所影響,但我們近期的發展狀況與中國經濟總體形勢保持一致。作為一家擁有150多年歷史的公司,我們的核心發展戰略是基於長期價值體系建立的,我們更關注長遠的發展。從長期來看,中國將是我們業務上的重要部分,而我們關注的重點是科技。正如大多數公司,我們的業務也在進行科技轉型,從過去的人力為主向科技與人力融合的方向轉變,這在我們業務線都有所體現。
安永深耕中國市場50年,目前在中國有約22,000名員工及29個業務分布地點。安永持續加大對中國上海的投資,包括積極參與前兩屆進博會並籌備即將開幕的第三屆進博會,安永也長期作為IBLAC的一員為上海建言獻策,我們在上海的業務不斷壯大。正如我之前提到的,安永在中國各地有2.2萬名員工,即使在疫情期間,我們的業務依然保持增長並維持原有的招聘計劃,我相信我們的增長仍將持續。我們為中國的客戶提供專業諮詢服務,特別是中國目前湧現出許多新興的科技公司,我們有幸能參與他們的成長,為他們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進博會是安永參與的一個成功例子,其實還有很多例子,如我們與上海政府以及上海的企業開展國內國外的合作。
問:疫情背景下,在上海的城市管理方面有哪些建議?
答:上海自貿區在過去的七年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因此在吸引投資、促進交易方面的舉措應當繼續推進。同時,我們看到上海在今年的疫情防控中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出於疫情安全的考慮,我認為許多防控措施也應當繼續推行。上海在今年出臺了關於促進外商投資的條例,在提升外商投資信心、推進外資公平參與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上交所科創板開板一周年,140家企業掛牌上市,這是中國資本市場的一個新突破,提振了企業擁抱資本市場的信心。上海作為一個國際大都市,正面臨著非常多的機遇,我認為接下來上海將會繼續成為全球投資力量的重要選擇地。
問:在疫情之下,跨國公司應如何應對供應鏈的問題,如何進一步實現數位化轉型?
答: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其實企業對供應鏈部署早在疫情之前就已開始,他們現在考慮更多的是如何架構一條更具靈活性的供應鏈,以避免單一供應鏈可能產生的風險。我認為後疫情時代,企業應大力提升科技在供應鏈中的大範圍應用。科技貫穿整個供應鏈的運營過程,那些已將科技、數位化、物聯網技術應用到自身供應鏈系統中的企業都成功轉型升級,其在疫情期間的經營表現也好於其他未做未轉型的企業。數位化應用是大勢所趨,這次全球疫情則是一劑催化劑,讓我們更加意識到,所有在全球範圍內開展業務的公司都必須變得更加數位化。我認為,全球要重塑安全的國際互動的信心,使人們得以恢復到正常的國際出行非常重要,但這可能還需要一到兩年的時間。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