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2896 字,約5分鐘可讀完
這兩天流傳著說用淘寶搜索連衣裙這個關鍵詞,客單價低於128元以下的就是被淘寶打上低價值人群標籤。
還有什麼電商界找女朋友好評率不能低於98%的,滴滴好評不低於4.8,連衣裙客單價不低於128元以下。
因為這幾點都不具備的話,這個人在生活當中一定是斤斤計較難伺候的低價值人群。
這不說不要緊,一旦上了熱搜又有不少人會去搜索來驗證看看是不是有所謂的大數據碾壓過的痕跡。
因為工作相關,老餘也便剛好有空來聊一聊淘寶大數據下的搜索邏輯以及所謂的低質量人群。
一、淘寶的搜索邏輯
淘寶在消費者眼裡是一家電商平臺,而在商家眼裡其實是作為一家賣流量與賣數據的公司。
為何稱之為賣流量的公司?
江湖中有這樣一種說法就是,只要在淘寶的顧客面前展現的次數足夠多,就沒有賣不出去的商品。
坐擁近億人日活的淘寶,從前推薦機制與千人千面還不完善的時候,淘寶小二便手握著重要的資源分配權利。
倘若每個顧客看到的排名都一致,那麼小二想扶植某個商家便讓這個商家最大化地展現到顧客面前,何愁沒有銷量。
而天朝商業發展這麼多年來,從線下到線上,採購採銷這個崗位一直都是腐敗的重災區。
所有在淘寶店上銷售商品的商家都需要花錢才能獲得大量的流量,所謂的自然排名搜索的大流量現在基本上是可遇可求而不可得。
淘寶也會根據商品的綜合表現,拿出一些廣告位讓商家出價,通過出價的高低來進行排名,並穿插在自然搜索之中。
淘寶就像一個資料庫,將所有商品的關鍵詞存在這個資料庫內,而每當一名顧客搜索某個關鍵詞時,淘寶便會將與之關鍵詞匹配的寶貝按序列排在顧客面前。
自然而然地排在前面的得到的展現越多,點擊率越高,成交與轉化的可能性也會越高。
淘寶又在前幾年基於顧客的不同點擊行為以及喜好的基礎上,採用千人千面、推薦機制配合搜索算法,讓每一名顧客的搜索界面呈現更加個性化的推薦。
而連衣裙作為淘寶第一大類目,商家多的同時買家顧客也異常之多,畢竟馬雲背後的女人可不是浪得虛名。
正常情況下淘寶推薦的是各種有優惠或者曾經購買過或者花錢買的廣告位的連衣裙商家,並不會出現所謂的128元這條線的說法。
推薦也好,千人千面也罷,都是機器基於人的行為的算法,但人的行為與偏好受到影響的因素太多,機器無法全部識別,機器也沒有智能到讀懂人類腦電波的地步。
就像是老餘無意間搜索了娃娃之後,出現一堆充氣娃娃的推薦,這還是有點智能過猛。
二、低質量人群判定
最常見的競爭手段無非四種,一種是品牌有溢價能力,一種是網紅自帶流量粉絲;
一種是有實力的企業店鋪猛投費用,最後一種留給中小賣家的只有價格競爭這條路。
當然也還有第五種辦法就是眾所周知的刷單,這個在後面再詳述。
畢竟淘寶上近百千萬個店鋪不是每一個都財大氣粗,大量的即使有錢同樣也需要打價格戰,由此也讓大量消費者認為在網上買東西就是便宜的錯覺。
人們長期沉浸在自己的圈子之中,突然有一天陰差陽錯到了另一個圈子,出於習慣性這一人群便會主觀地認為是別人的問題。
簡單來說就是老餘上班的地方熱乾麵5元一碗,而一街之隔的熱乾麵只要4塊;
如果長期吃4塊的人到了5塊的店裡,他會本能地覺得這家店黑心。
淘寶對於人群判斷是6個月以上的交易與訪問偏好、消費行為累計的數據,以及一些個人信息來給每個顧客劃定一個消費層級。
0到15元這個消費層級在淘寶內屬於最低的消費層級。
那些喜歡貪便宜,毫無忠誠度,價格極度敏感的群體99%以上集中在0到15元這一消費層級之中。
在商家角度看這一層級的群體除了能貢獻總銷售額之外,大量的售後、差評、難以取悅皆是出自這一層級。
大量商家的售後以及客服的反饋之中也知道只要是做了淘客(圖便宜而購買)的流量進店,除開商品本身問題外,90%的售後以及差評是這群淘客帶來的流量而產生。
而淘客所帶來的流量中90%以上屬於0到15元這一層級,即使這一顧客是鑽石級的會員。
不過0到15元這個層級又是數量最為龐大的人群,大小店鋪的價格競爭正是這群人的最愛。
於是乎低價值人群與愛用價格競爭的商家們就這麼一起相愛相殺地走過了快16個年頭。
前面段子裡所提到的好評率低於98%,滴滴評分4.8,以及128元以下的連衣裙綜合起來可以判定是低價值的流量與斤斤計較之人,不好打交道這種說法也是非常片面的。
任何事情以及結論不建立在概率的基礎上就一定是不嚴謹。
很多人購買商品沒什麼問題不問客服、不主動收貨,不評價,不打分,但如果碰到一些無良商家不得已給了差評,這時候好評率便可能不會是100%。
所謂的標籤、人群是一項非常複雜、龐大的數據處理與搜集工作,並不是幾個評分、幾個智能推薦就能判定是否是低價值流量人群。
然而淘寶系統確實有這樣一套區分消費層級的邏輯與算法,即使被判定為低價值群體也沒什麼,能買到便宜實惠質量又好的東西,這才是每個人的需求。
三、所有商業平臺的本質
有人說人類的本質是複讀機。
好比六小齡童的微博,又好比拼多多、瓜子二手車、「傳銷」直聘等洗腦廣告都充分展現了重複與洗腦才是本質。
而淘寶天貓作為國內電商佔比最大的平臺,與其他所有的平臺一樣,本質上一定是要以盈利最大化為目標。
推薦機制與搜索邏輯表面上是逢迎顧客,實際上是不放過任何一個流量轉化成銷售額的機會。
正因為搜索邏輯是機器算法與資料庫的結合,人腦的智慧與智能肯定是高於機器。
於是乎便出現了傳說中的刷單。
甚至電商界流傳的什麼直通車鑽展,什麼自然搜索人群標籤,都不及一個刷字。
刷單在淘寶對外宣稱是說破壞了公平以及誠信,屬於虛假交易,讓消費者產生了錯誤的判斷。
其實真實情況也是因為刷單人為地欺騙了淘寶的搜索邏輯與算法,讓機器以為刷出來的寶貝很受歡迎,給予更多的推薦,更好的展現位置,產生更多真實的交易。
而商家刷單的錢交給了刷單公司,不向或者少向淘寶花錢購買流量,這就相當於動了淘寶的奶酪。
於是乎冠以打擊虛假交易的高大上的理由嚴查任何形式的刷單,一經查實各種處罰便一併送上。
但是刷單真的難以禁止,淘寶流量購買費用越來越高,低端價值的人群又不易取悅,商家虧損還要被罵黑心,給差評,最後還是被迫重新撿起刷刷大法。
自淘寶興起之後,京東也好、拼多多也罷,任何一個叫得上名頭的電商企業都在賣流量,賣數據,嚴查刷單,這都是與他們獲得巨大利益的來源息息相關。
商業的本質並沒有那麼多的冠冕堂皇,一定是利益分配與利益糾葛而已。
結語:
線上的營銷與線下的營銷雖然方式會有所不同,但是本質與邏輯上並沒有多大區別。
無論是哪個行業,在接觸到足夠多的個體時,一定會發現各種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顧客。
一些生意好的實體店尚且會碰到一些奇葩消費者,更何況在這輕易暴露人們弱點的網絡世界中。
對於以盈利為最大目的之一,支撐阿里龐大事業版圖的淘寶而言,劃分消費層級、強力打擊刷單、主張推薦與千人千面也無可厚非。
淘寶的好評率也好,滴滴的評分也好,這個假的128元客單價也罷,當作段子一樣看待就好。
商業社會,也要為本質找一個大家都假裝相信的理由與藉口才重要。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