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類型:民間故事類,算命系列。
作者申明:傳承民間文化,說出魅力故事。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不可迷信、模仿、學習故事情節等,一切相關事宜。更與現實生活無關,請理性、正確的欣賞故事。
「算命」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第一個聯想到的便是,仙風道骨般打扮的算命先生了。特別是農村老人,他們由於沒有受過什麼文化教育,再加上年輕時受過很多苦,因此特別相信這些算命先生之類的高人。我沒見過,所以我也不能肯定是否真有所謂的高人存在。不過我也曾經聽過那麼幾位算命特別準的先生,就比如今天故事中所講的那位,也不知是巧合,還是真有推演命理的高人。
我想老人最忌諱的便是問他年齡了,而他們多半這麼回答「活得太久了,忘記了。」這類的答案。然而老人最喜歡聽的便是這句「祝你長命百歲」,不過凡事都有例外,就像下面故事中的這位老人。
這個故事是發生在我爺爺那輩,我們村是個名副其實的窮山溝,現如今村民早就搬離,成了空村了。通往村裡的唯一一條羊腸小道,也需要翻過兩座大山,村民生活出行極為麻煩。不過在爺爺那個年代,小山村卻要比城裡好。除了生活必需品以外,大家幾乎都能自給自足,生活相對安逸許多,所以長壽的人也不少。
據爺爺說,當時整個村子裡90歲老人就有10多個,且個個能洗衣做飯,走起路來甚至都不需要拐棍。我想可能是鍛鍊的原因吧,像他們那輩人,得了感冒都很稀奇,我爺爺還有奶奶就是如此,他們幾十年都不會生一次病。
當然百歲老人,在如今都非常稀少,不過在我們村,以前一下子就出現3位。今天的故事便是講的其中一位,她是我們村,當時輩分最高年齡最長的老人,大家都稱呼她為「老祖宗」畢竟我爺爺他們都是他孫子輩的人。
那一天爺爺記得特別清楚,老祖宗帶著子孫一群人,挨家挨戶送信。原來是「老祖宗」要過百歲大壽,因此族人一一都要邀請。關於這點其實各地都大同小異,習俗便是如此,嚴格按照族規來辦。
送信指的是「老祖宗」領頭,後面子孫端著一碗碗長壽麵,挨家挨戶送福,邀請他們來給自己過壽,而不是字面意思真的送一封信。各地習俗不一樣,有的送餃子、糕點、而我們這邊都是送麵條。
過壽那天特別熱鬧,下面族裡晚輩一兩百人在那跪著拜壽,不亞於一場大型宗族活動了。大家吃吃喝喝熱鬧了一整天,可是大家萬萬沒想到的是,接下來又有一場大型活動等著自己。
「張半仙到了」也不知道誰喊了一嗓子。此時,只見一身黑色長衫的長鬚老者,走進大家視野。「老祖宗」當即站了起來,趕忙迎接。可見當時的人們對算命先生有多尊重,就連被村民稱呼的老祖宗,也不例外。
按照慣例,算命先生必須要為過壽的人算上一卦,測兇吉。張半仙客套一番後便不多言,手指掐訣,就在那算了起來。沒想到的是,張半仙算算停停,停停又算算,足足用了一炷香時間。這期間,臉色從開始輕鬆變成凝重,直到最後眉頭擠成一個「川」字。大家就那麼看著,連大氣都不敢出。
終於,張半仙停了下來。環顧四周後,說了句「沒事,老祖宗很好,長命百歲。」這時大家鬆了一口氣,先生說的是吉言。就連老祖宗一高興,下臺和晚輩喝酒去了。大家想留張半仙,不過卻被張半仙拒絕了,他走時說了句莫名其妙的話「不急,過兩天我再來。」
也不知是誰先反應過來,此時只見那「老祖宗」還在和幾個輩分高一點的晚輩喝酒呢。「長命百歲」確實是句吉言,對誰說都是好話,可唯獨除了「老祖宗」。因為此時她就已經100歲了,那豈不是說,她即將駕鶴西遊了?
大家心事重重,唯獨老祖宗還在那開心的喝著。大家都以為她不知,終於她開口道「這個張半仙,他爹都被我揍得哭鼻子過,這麼不懂事,就不知道隱瞞一下,讓我高高興興過最後一個大壽嗎?」
「我都活一百歲了,也夠本了,如今有你們這些小輩送我,我哪能不開心。今天誰也不許繃著個臉,開開心心的給我熱鬧熱鬧,要不然拖祠堂執行族規。」老祖宗滿臉慈祥地說道。於是這一次過壽,熱鬧了2天兩夜。而老祖宗也是在這個時候走了,走得很安詳。
不過有一點大家非常奇怪,老祖宗剛走,這張半仙就到,難道算得如此之準?大家都親眼所見,張半仙不可能提前躲起來,因為這裡空曠一目了然。更關鍵的是,張半仙居然算準了,老祖宗真的在這兩天要走。
好了,這個故事講完了,我不知道這世間是否真有如此厲害的算命先生,但是我們生活中大多遇到的都不靠譜,大家切勿相信。我不反對也不贊成,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試試也沒關係。就比如大家喜歡討好彩頭,偶爾算一下命也挺好,聽聽算命先生說一些吉利話。
就比如有一次我算命,那先生叫我好好工作,勤快點會有收穫。我覺得這就挺好,但是那些神神叨叨的就不必相信了,凡事還是要靠自己努力,天上是掉不下美味的餡餅,就算有或許也不是餡餅,可能是陷阱。算命之事,你全憑當一樂子就好,切勿信之。
溫馨提示:本故事屬民間文學作品,杜絕封建迷信。配圖來自網絡,需要請聯繫刪除。了解民間文化,從欣賞故事開始。有您喜歡,才有半杯水作品存在的價值,就讓我們一起欣賞,這遺落民間的精神瑰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