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臺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芽芽媽自從有了芽芽,最大的變化就是內心變得更柔軟,看不得一點負面消息。可是偏偏,這種新聞總是發生在我們身邊。
異物卡喉屢次發生
就在前不久,河南一9個月的寶寶,哭鬧不停,為了安撫,家人給了一塊餅乾,寶寶還沒吃完就噎住了,緊急送往醫院時,寶寶臉色青紫、心跳停止,呼吸也沒有了。經過救治,心跳恢復了,仍然無法自主呼吸、維持正常血壓。隨後兩天,寶寶病情持續惡化,出現胃腸功能衰竭等疾病,最終無力回天。
幾乎隔一段時間,我們都會看到這樣幼兒誤食導致窒息身亡的情況。
2016年7月,7個月大寶寶誤吞葡萄被噎死,不幸身亡;
2017年8月,三歲男孩因吃果凍,卡在器官,窒息身亡;
2018年10月,兩歲男孩被荔枝肉嗆到氣管,窒息身亡;
2019年,1歲寶寶吃輔食被玉米粒卡住,呼吸衰竭而死,還伴隨缺氧缺血腦病、代謝性酸中毒等;
2020年8月,11個月的寶寶摔倒後,食物反嗆,堵住氣管,其中確認為腦死亡。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有將近3000名兒童意外窒息而亡,起因均為吞咽異物、異物阻塞器官等。
餵養的三種誤區
每年這樣的悲劇都會發生,真的不能亂餵寶寶食物,更不能在寶寶大哭大鬧的時候餵食物。特別是遇到吞咽異物,很多家長還會採取錯誤的方式。
1.盲目認為大齡兒童不會出現吞咽異物的情況,誤吞異物主要和兒童習慣嘴裡含著異物的情況有關;
2.不及時就醫,認為可以隨著糞便排出。如果是電池、鑰匙、磁鐵等情況,如果在體內停留過長,會導致穿孔、出血等情況。
3.用食物壓下去。這種做法很容易拉傷食道,加重病情。
黃金救治五分鐘
如果異物卡到寶寶的氣管,5~10分鐘為黃金搶救時間,一旦錯過最佳救援時間,很容易造成腦部缺氧受損。
缺氧時間10秒內:完全喪失意識;
缺氧10~30秒:局部、全身抽搐;
缺氧30~60秒:呼吸逐漸緩慢,直至停止;
缺氧60~180秒:腦細胞發生水腫;
缺氧5分鐘以上:大腦、器官出現不可逆的損害。
海姆立克急救法
不論是異物卡喉,還是食物反流,最有效的急救方法就是海姆立克急救法。
第一步先觀察
如果寶寶噎住,但是可以咳嗽、哭鬧、說話,就說明氣管沒有被完全堵住,可以讓寶寶咳嗽,鼓勵他們自己咳出。如果無法咳出,需要第一時間去醫院,並且安撫孩子,不要讓他們過於緊張。
切忌給寶寶餵水,用食物壓住,用手摳出,這些方法都是錯誤的,很有可能造成二次傷害。因為水會讓食物發脹,把魚刺、饅頭等食物推向更深處的位置。
第二步氣道阻塞要急救
如果寶寶被噎住,不能咳嗽、說話、呼吸,嘴唇青紫,說明氣道已經被異物堵塞,要立即施救。
01兩歲以下
爸媽可以屈膝跪在地上,讓寶寶背部朝上,用自己的手臂託著他的胸部,以大腿作為支撐,用手掌在寶寶背部的肩胛骨間拍五下,每次間隔1秒,利用振動和氣道裡的壓力,壓力推出異物。
如果異物沒有取出,讓他們平躺並用手託住頭部,躺在床上,在寶寶胸骨下,即乳頭連線中間下方處,按下並快速提起,按壓五次。
如果依然沒有呼吸,上提舌頭、下頜,幫他們把異物摳出。
如果此時,異物還沒有清除,需要及時撥打120,並且反覆拍打背部和胸部,直到去醫院。
02兩歲以上
大一點的寶寶,可以讓他們趴在自己的腿上,讓頭部低於軀幹,爸爸媽媽可以用手掌在寶寶背部的肩胛骨中間拍擊五次,每次間隔一秒。
如何預防
不要讓孩子在大哭大鬧、大笑大叫、躺著或者玩耍的時候吃東西,很容易卡在氣管。
1.花生、核桃、堅果之類的最好不要給五歲以內的孩子吃,如果一定要吃,需要弄成小碎塊;
2.桂圓、葡萄、荔枝,不要整顆給孩子吃,果凍最好三歲以內不要食用;
3.進食時,不要逗樂、驚嚇、責罵;不要強迫餵食,不要邊玩耍邊餵飯;
4.改掉寶寶隨便拿東西放在嘴裡含著的習慣;
5.在寶寶周圍進行清理,不要存放小紐扣、圖釘等玩具,容易吞入或者吸入的東西,也不要作為玩具。
參考文獻
【1】薩拉·亨斯特德,《學會應急護理,像我這樣做媽媽》,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19【2】尹柯,《兒童安全與急救公開課》,中國婦女出版社,2019【3】李軍果,《嬰幼兒常見病防治及急救常識》,化學工業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