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要說多少遍 不要這樣逗孩子

2021-01-08 太平洋親子網

還要說多少遍 不要這樣逗孩子

2017-03-09 09:43:25出處:其他作者:快樂媽咪

  小寶寶活潑可愛,很惹人喜歡。親朋好友聚在一起,大家也都總想逗寶寶高興,這是好事。不過,有些在你看來很尋常不過的事情,其實並不安全,請記得不要跟寶寶玩!

圖片來源:太平洋親子網

  請千萬不要逗寶寶喝酒!

  愛喝酒的大人,有的會用筷子撰白酒給孩子舔一舔,也有的會逗孩子嘗一嘗啤酒,美曰「從小鍛鍊酒量」!

  殊不知,這樣的一個不經意的行為,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之前就有新聞報導,2歲的小思,被二伯哄逗喝了一兩多米酒後,導致酒精中毒,智力倒退到1歲幼兒水平!

  小孩子肝臟發育還不成熟,肝解毒能力相對比較差,如果喝酒可能會損傷肝,一旦過量的話,還可能會出現昏迷等嚴重的情況。小寶寶喝酒,傷害更大,甚至會影響腦部發育。

  請不要隨意親吻寶寶!

  有些大人太熱情了,看到可愛的寶寶,就要抱著親一親臉,有的還拿鬍子去蹭寶寶!

  你不知道,這輕輕的一吻,可能吻出「親吻病」。

  蘇州一位2歲10個月的寶寶妮妮,被媽媽的同學親過後,開始發高燒,口歪眼斜,面部癱瘓,醫生檢查後,發現寶寶就是感染了EB病毒,跟被大人親吻有直接關係。

  嬰幼兒免疫系統發育尚不完全,許多對於成人來說可以抵抗的病,對於孩子來說完全可能致病甚至致命。所以,提醒一下,平時跟寶寶親暱時,請不要隨意親吻寶寶,更不要嘴對嘴親!

  請不要拋寶寶!

  很多大人喜歡拋寶寶玩,看到寶寶咯咯笑,就更加不斷重複。

  這個遊戲是很刺激,但也很危險:寶寶下落時的衝力很大,可能會導致頸部肌肉損傷,大人的手指也可能戳傷孩子。萬一沒有接準孩子,後果更是不堪設想。

圖片來源:太平洋親子網

  請不要拉著寶寶轉圈圈!

  轉圈圈會讓寶寶頭暈眼花,站不穩而跌傷,還很容易讓寶寶的手腕關節脫臼。強烈的搖晃,還容易使寶寶稚嫩的腦組織與較硬的腦殼互相碰撞,從而引起腦震蕩。

  英國曾有一個8個月大的女嬰,由於哭鬧不止被惱火的爸爸劇烈搖晃,1個半小時後竟然呼吸心跳停止,被診斷為腦出血及骨折,全身插滿了管子。經治療後,孩子逐漸康復,但留下了癲癇、右腿無力等後遺症。

  請不要捏寶寶的鼻子或者小臉蛋!

  有的人看到寶寶可愛,就想捏捏小臉蛋,小鼻子。

  可是,寶寶的臉部皮膚非常薄嫩,口腔內的腮腺組織還比較脆弱、容易受傷害,如果經常捏臉蛋,可能會擠傷腮腺和腮腺管,造成寶寶頻繁流口水、口腔黏膜炎

  經常捏鼻子,會損傷黏膜和血管,降低鼻腔的防禦功能,容易受病菌侵犯而生病。

  請不要過分逗笑寶寶!

  寶寶的自控能力還不夠強,如果逗得笑聲不絕,可能會造成瞬間缺氧,引起暫時性腦缺血,損害腦功能。過分張口大笑,還可能會造成下頜關節脫臼。

  相信大家都是愛寶寶的,只是有時沒有意識到有些行為並不適合寶寶。那麼現在知道了,下次就記得不要這樣做啦。

相關焦點

  • 請不要這樣逗孩子,否則我不會客氣的
    身邊最常見的逗孩子方式,就是一群人圍著一個孩子,問出這樣的問題:「你媽媽生了小弟弟妹妹,就不要你了!」一家三口就這樣悲劇地離開了...除了調侃小孩,每個大人都有自己逗小孩的絕招,從捏臉到嚇唬,從拋舉到騙小孩喝酒。這些情況在我們生活中總是猝不及防,而嚴重的時候甚至會威脅到孩子的性命!記得前兩年,看過一則新聞。
  • 騙孩子「你吃的是屎」:這樣逗孩子的方式,太揪心
    能給孩子帶來快樂的,才是逗孩子,比如玩躲貓貓讓孩子覺得開心,這是逗;而那些諸如「媽媽不要你了」之類的帶給孩子陰影的玩笑話,從頭到尾只能稱做「捉弄」!見安吉不信,他又說了好幾遍。本來在臺上活蹦亂跳的安吉,聽完那些話後,瞬間就沉默了。
  • 即使你再喜歡孩子,也不要這樣去逗孩子
    你有沒有類似的經歷「吃飯的時候拿著筷子沾點酒讓孩子去舔;抽菸人喜歡讓那個孩子拿著煙放在嘴裡;有了弟弟妹妹,你爸爸媽媽就不喜歡你、不要你了;來,親我一口,我給你糖果吃」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吧,反正我的身邊就出現過。把孩子弄得不知所措,大人卻笑得前仰後合。
  • 請不要這樣對我的孩子:逗孩子請適可而止
    「你的爸爸媽媽不要你了!」「你媽媽把你送給我了,跟我回家!」「有了弟弟,你的爸爸媽媽不喜歡你,不要你了!」等等,諸如此類的話......小時候,我也被成年人開玩笑。我清楚地記得我當時相信這是真的,我被嚇壞了。當我信以為真,在哭泣的時候,我周圍的大人卻在哈哈大笑。
  • 「請不要這樣逗我孩子!」這樣的玩笑可能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大人應該不會再動不動對小孩說什麼「你爸媽不要你了」、「你是你爸媽撿來的」之類的話吧?沒想到,我還是太天真了。前段時間過年,看了我家人和侄女的互動,我才知道,原來很多大人還是一直在用「古老」的方式在逗小孩。我侄女6歲多,年前她知道自己可以來北京玩,特別開心。她每天都在倒數,還有幾天就可以坐飛機啦。
  • 中國式逗小孩,害慘了多少中國孩子
    節目中,工作人員讓兩個女孩在玩具和「媽媽的陪伴」中做一個選擇,「媽媽的陪伴」是一張卡片,兩個孩子毫不猶豫就選了玩具。於是,工作人員就把「媽媽陪伴卡」撕掉了,對孩子說,接下來的幾天孩子都不能陪伴她倆了。兩個孩子懵了,問回到香港還可不可以找媽媽,結果工作人員說,「媽媽已經『碎掉』了。」妹妹被這樣的說法嚇哭了。
  • 孩子不是我們的玩物 不要逗他
    孩子不是我們的玩物 不要逗他2016-10-12 11:32:38出處:其他作者:星媽廚房  每逢節假日親戚朋友聚在一起,星媽就會擔心有人要「逗」星星。「逗」 孩子,以孩子作樂,星媽向來都是很反感的。很多人可能覺得「逗」 孩子挺好玩的,卻完全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 「你媽媽不要你了」,這樣逗孩子,影響孩子的心理成長,趕緊制止
    在中國的家庭聚會中,大家一定經常碰到親戚朋友來逗小孩的情況。親友們往往是因為喜愛才去逗孩子的。但其中對孩子有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有的家長可能根本沒有意識到。那麼,逗孩子到底會造成什麼影響呢?在遇到尷尬的事情的時候家長又該如何應對呢?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如何應對親戚朋友逗孩子的情況。
  • 中國式逗孩子:大人在笑,孩子在哭!這3句話不要再對孩子說了
    媽媽不要你了」是選出的最常見「逗小孩」做法。比如說,有人會逗孩子說:「你媽媽生了弟弟不愛你了。」或者說:「你媽媽回不來了。」有調查數據顯示,有7成受訪者認為「中國式逗小孩」是一種陋習,並對此表示反感。如果真的發生了,快速帶孩子離開,不要讓孩子碰到這些東西,並對開玩笑的人表示:「如果要吸菸可以室外吸菸,並且也不要讓我們家孩子喝酒,這在我們家是不被允許的玩笑。」另外,我們在平常的生活中,如果孩子年齡稍微大點,有表達能力了,也要提前告訴孩子:「寶寶,不要靠近別人的煙和酒,如果有叔叔逗你取樂,你要明確的告訴叔叔,你不喜歡這個行為,請不要這樣做。」
  • 回家過年,這樣逗孩子絕對不行,一次也不行
    馬上就要過年了團圓熱鬧之際難免會有親朋好友圍上來逗小孩玩除了不亂餵食,大家還要注意:不開毫無分寸感的玩笑「媽媽生了小弟弟就不要你了」「爸爸媽媽如果離婚,你要選擇跟誰?」2、給孩子說「媽媽不要你了,跟我走吧」孩子會很認真地對待別人跟TA說的話,跟孩子說「你媽不要你了」,有些孩子真的會相信的!而在孩子心裡,沒有比失去父母的愛更加恐懼、擔心的事情。父母愛不愛他,要不要他,是所有小孩的底線。
  • 不要讓「上課認真聽講」,說100遍也不如說這樣的三句話
    在孩子成績下降時,家長這樣罵孩子:讓你上課認真聽講,你認真了嗎?「上課認真聽講!」,結果他發現孩子在天天去那裡玩,於是這個爸爸憤怒地對孩子說:我給你說多少遍了,不要去十字路口玩,你怎麼這麼不聽話呢?大人們每天不厭其煩,語重心長地和孩子說:上課認真聽講,其實一點都沒用,太籠統。那麼怎樣把「認真聽講」這四個字說清楚呢?讓孩子一聽就知道怎麼做呢?
  • 「你媽媽有弟弟不要你了」,我跟這樣逗我孩子的人翻臉了
    他們喜歡這樣逗孩子玩:「你爸媽有了弟弟(妹妹)就不要你了!」「你是從垃圾堆裡撿來的。」遇到有人隨便逗孩子,要及時出面保護他們,如果是不熟的人,可以直接懟回去:「請你不要這樣對我的孩子!」如果是熟悉的人,可以用徵詢孩子的方式,委婉拒絕:「寶貝,你不喜歡被大家這樣逗對不對?」一方面讓孩子知道你站在他們那邊,一方面可以阻止他人下次「逗娃」。
  • 當有人這樣逗孩子時,爸媽一定要說「NO」
    經常看到大人逗孩子,這種「逗」實際是一種戲弄。他們把孩子逗得出錯或者驚慌、害怕甚至哭泣,大人們便笑了。逗孩子的那些成人並沒有惡意,甚至還是出於對孩子的喜愛,但對孩子來說,這真是一種殘忍的行為,因為孩子不懂大人們的玩笑,他們會當真。成人的「逗」往往會讓他們感到憤怒、驚恐、不安、被欺騙、不被尊重,讓他們的心靈受到傷害。案例一一次在餐館吃飯,看到一群大人逗一個孩子。
  • 「跟你說多少遍了,還是這樣!」
    大多數情況下,他都假裝沒聽見,我耐著性子講道理一遍又一遍,直到我自己先受不了爆發:「天天說多少遍了,還是這樣!」,兒子一看我表情不對,立馬男高音開哭。所有的育兒問題,一個都沒解決,不僅如此,兒子還跟我一樣暴脾氣,連幼兒園老師都說,你家孩子脾氣太怪了。我聽了更是不知道如何是好,我自己的暴脾氣都沒處理好呢,孩子有樣學樣,不能全怪孩子啊!既心疼孩子又覺得很心酸。
  • "請不要這樣逗孩子!"中國式逗娃帶給孩子的傷害,遠超你想像
    每當我們走親訪友,或者朋友聚會時,只要有小孩在場,總免不了被逗上兩句。你以為只是隨便跟孩子玩玩兒,卻在無意間給孩子的幼小心靈帶來了傷害,甚至留下深深的心理陰影。這種行為娛樂大人,卻傷害了孩子。NO.1「你媽不要你了」千萬別跟孩子說這種話,否則極容易造成孩子的不安全感。尤其孩子在3歲左右時,正需要父母的關愛,頻繁說這樣的話會引起孩子的厭倦感。 父母是孩子的全部,當聽到「你媽媽生了小弟弟,就不要你了呦。」
  • 這些逗孩子的「惡趣味」,即使不禮貌也要制止別人說
    有一些無傷大雅的就算了,今天來盤點一些對孩子有很大影響的話,如果聽到別人對你的孩子說,即使會尷尬也要告知他,不要這樣做! 爸爸媽媽不要你了「不要你了」,這個真的是對孩子傷害最大的話,極大的傷害了孩子的安全感,如果有人常常喜歡這樣逗你的孩子,一定要阻止。 「你爸爸媽媽有弟弟妹妹了,就不要你了。」
  • 我寧願你不喜歡孩子,也不希望你這樣逗孩子
    生活中逗孩子的行為有很多,最「經典」莫過於這些:「你爸媽不要你了」「你媽有了弟弟就不喜歡你了哦」「來叫一聲爸爸,這個紅包就給你」「去打你媽媽一下, 我就給你糖吃」很多人都喜歡和孩子開這樣的玩笑,結果孩子驚恐不安,大人笑得不亦樂乎。如果把孩子逗哭了,「你這孩子可真不禁逗,脾氣不小!」如果父母上前阻止,「我不就開個玩笑嘛,這麼較真幹嘛?」
  • 拜託,請不要這樣捉弄我的孩子
    很多逗孩子的人都會說,是喜歡你的孩子才會逗你的孩子,不喜歡你的孩子我才不會搭理呢!而這些人口中的「逗孩子」往往就是嚇唬孩子,以孩子的反應為樂。連小動物就值得被尊重,為什麼我的孩子卻要受到你的捉弄呢?請不要這樣捉弄我的孩子!這些場景你是不是也很熟悉?你的孩子是不是也曾經被這樣捉弄過?你自己和身邊的親人也說過這樣的話?
  • 【樂樂書屋:過年了,千萬不能讓人這樣逗孩子(你肯定遇到過)】
    對於孩子而言,每一位大人都是一個巨人,孩子要反抗陌生的「巨人」需要一定的勇氣,尤其對於那些內心力量弱小的孩子而言,他們往往沒有勇氣去反抗、拒絕和辯解,他們只能默默忍受「巨人」對他們的捉弄,內心卻感到無比害怕和憤怒。這時,孩子的爸爸笑著說,再這樣下去他一會兒會哭的。孩子的媽媽只是笑著,並不阻止那位女士逗孩子的行為。
  • 「逗」孩子,可能讓孩子有一輩子的陰影
    總有人要求孩子把正在吃的食物分給自己一點,孩子不分享,就說孩子「小氣」,但如果孩子真誠的想要分享時,大人又會說:」沒事,你吃吧,我就是逗逗你!」或者是跟孩子說:「跟我走吧,你爸爸媽媽不要你了!」「你媽媽要有小弟弟了,以後就不喜歡你啦!」每次都讓孩子著急,甚至嚎啕大哭才會停止。「逗」孩子完全是滿足大人惡作劇的心裡,對孩子的傷害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