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你對孩子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什麼?80%的人承認是:上課認真聽講!
在送孩子的路上,一邊走一邊囑咐孩子:上課認真聽講!
在輔導孩子作業時,面對孩子的疑問,會說:一看你上課就沒好好聽講!
在孩子成績下降時,家長這樣罵孩子:讓你上課認真聽講,你認真了嗎?
「上課認真聽講!」成為家長的口頭禪。
但是,你知道嗎?這是一句正確的廢話,對孩子沒有實際指導作用,孩子嘴上答應,行動上根本不知道怎麼做才是認真聽講。
講一個小故事:有一個爸爸要求5歲的孩子不要到十字路口去玩,結果他發現孩子在天天去那裡玩,於是這個爸爸憤怒地對孩子說:我給你說多少遍了,不要去十字路口玩,你怎麼這麼不聽話呢?
孩子很害怕,小心翼翼地問:爸爸,十字路口是哪裡呀?我沒去過呀,那個地方為什麼不能去?
聽完孩子的話,這位爸爸一下明白了,孩子那麼小,根本不知道什麼叫十字路口!
孩子不知道什麼是十字路口和不知道什麼是上課認真聽講,一樣的道理!
大人們每天不厭其煩,語重心長地和孩子說:上課認真聽講,其實一點都沒用,太籠統。那麼怎樣把「認真聽講」這四個字說清楚呢?讓孩子一聽就知道怎麼做呢?
第一句:上課時,聽清楚老師說的每一句話
「上課認真」是學習態度,不是行為指導,尤其對於剛入學或低年級段的孩子,給孩子的建議要更具體,告訴孩子,所謂「聽講,聽講」第一步就是「聽」,聽清楚老師說的每一句話。
經常聽小學生說班上趣事,老師說某某同學上課沒帶耳朵,意思就是沒聽課。
還有些中高年級的孩子說,我邊聽邊記筆記,其實筆記有三個原則:
1.寧可筆記記不全,也要先聽老師講課的內容。
2.課本上講述很詳細的內容,不再做詳細的筆記。
3.不抄老師的板書,而是重點記老師的分析思路與解題方法。
和不要表揚孩子真聰明,是一個道理,要誇孩子的具體行為,要告訴孩子具體怎麼做。
第二句:上課時,看清楚老師在黑板上寫的每一個字
除了會聽,還要會看,要看清楚老師在黑板上寫的每一個字,看老師要看的書,會聽講的孩子,課堂上眼睛是跟著老師的,通過眼睛和老師互動。
如何檢驗自己有沒有跟上老師的節奏?老師的每一次提問,想想你都聽清楚了嗎?知道答案嗎?記住:沒有認真聽講的孩子,最怕老師提問。
第三句:上課時,真正理解老師說的話意思
除了聽和看,上課時最重要的一點是真正理解老師說的話意思,有的孩子雖然眼睛看著老師,但明顯眼神空空,腦袋早就不知神遊到何方了!
朋友說,他們家的孩子上上課,眼睛就直直,不轉了,其實老師說的話一句也聽不進去,對老師的問題一問三不知。
和孩子講最通俗的道理:「聰」字的意思,就是耳朵聽清楚,眼睛看清楚,嘴巴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用心記錄老師的講課,長時間的努力和堅持,想不取得好成績都難。
一位班主任曾說過:上課認真聽講有沒有標準呢?能把老師講課80%內容複述出來,就是認真聽講了,否則就是不認真。
每個大人都曾是個孩子,想想當年自己上學時,父母也常常說:上課要認真聽講!你聽進去了嗎?是不是照樣開小差,聽多了還嫌煩,別說走心了,連腦子都沒過就成了耳邊風!
6-10歲的孩子是形象思維模式,必須描述具象化,因為孩子大腦是聽不懂抽象的描述。而家長如果不注意,就會天然傾向於最少力、最懶惰的表達,其實孩子是糊塗的。作為家長,從有了孩子那一刻就要做到心理準備:和孩子一起成長,共同成為最好的自己。
「聽懂每一堂課」是學霸們取得優異成績的第一法寶,有道是「課堂走神 1 分鐘,課後摸索半天功」,但別讓「認真聽講」成為一句空話,還是讓實際行為引導孩子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