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算命好學,並非什麼高科技。那為什麼算命好學呢?
按理說,懂陰陽八卦,就要懂數術理論,推算起來並不簡單,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能學以致用,動不動就稱自己為大仙呢?因為算命的概念極其寬泛,並非只有數術才能算命,有時候就連落個樹葉子都能算命,如此一來還有什麼難學的呢?
如果算命也算一門學問的話,那麼很明顯這門學問來自於《周易》。從《周易》演變而來的陰陽八卦理論為支撐的數術之學可以算出很多事情來,不但可以算出「前知五百年,後知八百載。」的效果,而且可以算出一個人一生的禍福。如果僅僅預測歷史,對於個人來說意義不大,而能預測個人禍福吉兇的意義就很重要了,起碼能混口飯吃,繼而把那些善男信女迷得神魂顛倒,說什麼也得算上一卦了。
算卦的技術開始的時候很複雜,到了後來有了佔卜術融合,人們也就更習慣於佔卜了。抽籤、求神問卜、批八字等等,於是就有了諸葛亮的《馬前課》,劉伯溫的《燒餅歌》等等,其實都是借名人說事兒,真實性大打折扣。這種佔卜也能算命,來的更方便,也更快捷,不需要什麼技術,有時候佔卜的人一個人就辦了,不需要其他人來解釋。譬如抽籤的,抽出籤子來,直接看上面的言語就行了,不用別人解釋。除此之外,又催生了看相、看風水、看好日、起名字等門類,也等於開展了多種經營,多方面賺錢,遍地開花。
那為什麼那麼多人都能學會算命呢?還不是因為簡單化了?算命的學問分出很多門類之後已經大大簡化了繁瑣的「算」的過程,而是更加隨意,更加主觀化,也更強調「心誠則靈」。如此一來,這些算命的就好像成立了一門民間宗教,讓更多的善男信女進來光顧了。而且算命的和民間俗神崇拜糾纏不清,還有很多就是跳大神的巫婆或神漢,讓人心生敬畏的同時也算了命,算是經歷了靈魂的洗禮,究竟管不管用,只有算命的人自己知道。
算命之學大多屬於統計學,但都是不完全的主觀主義統計學,並非什麼科學的統計學。人的出生年月和一生的禍福吉兇到底有沒有關係,人的長相和性格到底有沒有關係,人的掌紋和命運到底有沒有關係,人的祖墳和人的一生命運到底有沒有關係等等,大多沒有什麼科學根據,而是古人觀察之後進行的事後判斷,然後總結成理論,再冠以數術之學的「算」,也就成了騙人的算命了。後代的人只要能看幾本算命書的,大多也能學會,即便只是一知半解也能看人下菜碟,對症下藥,見一個算一個了。
但算命的並非所有人都能做的,而是要有神跡的人才能做,或者叫做神選中的人才能做。說白了就是神神道道的,類似於神經病的那種人才能做。電影《hello,樹先生》中,王寶強扮演的樹先生瘋了,人們就把他當做狐仙,加以崇拜。如果從功利主義角度來看,古代人大多不知道這個人為什麼會瘋,又不能和他一般見識,就由鄙棄而怕,由怕而敬畏,終於把他奉若神明,哄著他,敬著他,怕他搗亂,怕他胡亂傷人。或許,還有把他當做神的使者的心理因素在裡面,也就把他看成大仙附體之人了。
歸根結底,算命之術發展了很多年,並不難學了。都知道這個行當賺錢之後,很多人都投身於此,看幾本書就開個卦攤,公然算卦賺錢了。而這些人只處於初級階段,真正處於高級階段的是那些大仙們,他們在家裡裝神弄鬼,收錢更多,有時候出門算卦,一個來回就是上百萬,用日進鬥金來形容也不為過。還有寺廟道觀裡的和尚道士,也算是高級段位的,利用寺廟的資源搞算命,除了算命收入還有很多香火錢,除了上交的就是提成,趕上旺季,能月入幾十萬,也算一夜暴富了。
可悲的是,這些算命的並不缺主顧,而且一代一代總少不了新主顧,人們大多都相信,也就這樣傳承下去,不但算命的要傳承,弄得所謂算命的學問很好學,就是善男信女也要傳承下去,畢竟,祖宗的玩意兒不能丟呀,對神靈的敬畏更是不能丟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