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沒有想到,小編昨天在微博上吃到了一顆與眾不同的瓜。
什麼什麼?白俄羅斯和俄羅斯要合併?
這對CP我站了!
(圖源 @寰亞SYHP)
評論區的氣氛也開始「突然蘇維埃了起來……」
冷靜下來之後,網友們又感覺事情並不簡單……
所以小編馬上去了一趟克林姆林宮(官網)證實這一消息:
(圖源 克裡姆林宮)
原來是上周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到訪索契,在訪問的第三天也就是2月15日的時候,盧卡申科與普京在會談結束後出席了記者會。面對一名記者關於白俄聯盟的前景和白俄羅斯國家主權的問題時,盧卡申科忽然就說出了這樣一句話:
「我們兩個國家明天就可以聯合。」
但是在說完這句話之後,盧卡申科馬上又補充道:
「但是你們,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兩國人民準備好了嗎?」
(上述動圖來源 Russia Insight/Youtube)
盧卡申科的原意是打個比方,來反駁提問記者關於俄白聯盟涉及「主權」的問題。說這句話的目的,是為了強調白俄羅斯和俄羅斯的一體化程度將取決於兩國人民的意願。但是很多媒體在報導消息時只揪住了前半句,而且將「unite」翻譯為「合併」,遂使「俄白合併」成功登上了熱搜榜。
普京總統也表示「在這裡,我們也必須冷靜地以友好對話的方式了解在國家聯盟框架內我們可以前進的方向,而不會對國家和人民造成任何損害。」但隨即補上了一句「無論國家大小,世界上沒有完全獨立的國家,現代世界是相互依存的。」
(圖源 克裡姆林宮)
盧卡申科似乎曖昧的回答與普京暗藏深意的表述相結合,很容易給廣大吃瓜群眾以聯想空間。也正是因為這次「官宣」,讓「俄白聯盟」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這個在盧卡申科和普京口中反覆出現的聯盟,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組織呢?
從原來蘇聯境內各個國家現在錯綜複雜的關係可以看出,在一系列經濟、政治、軍事組織中,白俄聯盟無疑是最核心、最閃耀的。但我們目前所討論的俄白聯盟,其實只是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在國家一體化過程中的一個階段。
(圖源 wikimedia 製圖:馬克)
縱向回顧,俄白一體化大致走過了三個階段:
俄白共同體:1996年,俄白兩國總統在莫斯科籤署了《建立主權國家共同體條約》(簡稱《俄白共同體條約》)。
紀念《俄白共同體條約》郵票
(圖源 Nickpo/wikipedia)
條約要求建立統一的經濟空間,形成共同市場,實現商品、服務、資本和勞動力的自由流通。《共同體條約》為兩國一體化進程打下了「經濟基礎」,標誌著兩國一體化進程正式啟動,4月 2 日也被俄白兩國定為兩國人民聯合的共同節日。
俄白聯盟:一年之後,即1997年,俄白兩國總統籤署《建立俄白聯盟條約》,將俄白共同體改建為俄白聯盟。
盧卡申科與葉爾欽在上個世紀末會見
(圖源 AP/Youtube)
條約規定,在《俄白共同體條約》基礎上,加強俄白兩國在政治、經濟、社會、軍事、科學、文化等全方位領域合作。並且這份條約在籤署後的第二個月分別通過了俄白兩國議會的審核,這也就意味著為兩國一體化打下了政治基礎。
俄白聯盟國家:1999年12月8日,兩國籤訂《建立俄白聯盟國家條約》,最終將俄白聯盟升級為俄白聯盟國家。聯盟國家條約強調,兩國在主權平等的基礎上聯合成立一個新國家!
兩國最終籤約選擇在12月8日有重大的象徵意義,因為8年前正是在這一天,白、俄、烏三國籤訂了《別洛韋日協定》,宣告蘇聯不復存在。而僅僅八年後,兩個曾經蘇聯的創始國又將走到一起。
1991年《別洛韋日協定》籤訂現場
右二為葉爾欽
(圖源 RIA)
《建立俄白聯盟國家條約》還規定了兩國之間統一貨幣、統一稅務、統一海關、統一國防和公民國籍等等一體化政策,使白俄聯盟國家成為一個「超國家」的存在,在那時引起了軒然大波。
白俄聯盟國家國旗的設計方案之一
(圖源 vexillographia/wikipedia)
但從這時起,似乎俄白聯盟國家停滯不前,時至今日世界地圖上也沒有將白俄羅斯和俄羅斯中間的邊界線去掉。現在的俄白聯盟國家還遠沒有到達「國家」層面,只是停留在「聯盟」層面,退回到了1997年的關係狀態。
白俄羅斯的地理位置
(圖源 Earth.google 製圖:馬克)
白俄羅斯和俄羅斯之間這種「若棄若離」的聯盟關係,從盧卡申科前後矛盾的表態中就可以體現出來:
(圖源 themoscowtimes)
2007年,盧卡申科曾表示:「俄羅斯領導層要求我們加入俄羅斯聯邦——這就是俄羅斯領導人腦子裡想的事,我可不想葬送(白俄羅斯的)主權和獨立。」
2010年, 「俄白哈關稅同盟」的啟動,白俄羅斯再次認可了俄羅斯主導的獨立國協一體化進程 。當普京提出建設歐亞(經濟)聯盟(EEU)之時,盧卡申科第一個發文表示支持。
2018年末,盧卡申科在明斯克主持一次會議,在這次官方會議上,他指責俄羅斯「說了不算」。「我們白俄羅斯和俄羅斯不再是兄弟之邦,充其量也就是合作夥伴。」
……
如此反覆的表態,讓人不由得想起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但盧卡申科對俄羅斯「變臉」的次數要遠比埃爾多安多的多。實際上每次變臉,都是盧卡申科甚至是普京的無奈之舉。
因親民的形象
盧卡申科在白俄羅斯被稱為「老爹」
(圖源 euronews Youtube)
從表面上來看,白俄羅斯和俄羅斯的分歧大多是由天然氣引發的。
雖然明斯克和莫斯科相距不到700公裡,但是白俄羅斯卻沒有俄羅斯那樣豐富的天然氣儲量,目前白俄羅斯國內天然氣幾乎全部依靠從俄羅斯進口。俗話說「拿人家手軟」,在建設俄白哈三方關稅同盟時,俄白兩方就曾在天然氣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
俄羅斯一條重要的天然氣管道
需要通過白俄羅斯到達西歐
(圖源 gazprom)
2010年6月,俄羅斯以天然氣欠款為由,威脅掐斷向白俄羅斯供氣。盧卡申科強烈的譴責了俄方行為,然後犧牲了一大筆「天然氣過境費」作為妥協。因為天然氣問題,俄白之間沒少「鬥氣」。
從深層次分析,俄白同盟關係深受美西各國影響。
從1994年到1999年,這段是時間是白俄聯盟發展的黃金階段。同時這一階段,也是盧卡申科剛剛執政,白俄羅斯被美國和西歐各國瘋狂針對的時期。
盧卡申科在1994年彈劾了白俄羅斯第一任總統舒什克維奇(Stanislav Stanislavavich Shushkevich)並且走向了「聯俄」道路,招致了美國和其他歐洲國家的不滿。在國際上,西方各國稱盧卡申科為「最後的獨裁者」,在國內則培植反對派「白俄羅斯人民陣線」企圖顛覆盧卡申科政府。
舒什克維奇
(圖源 Saligorsk.org)
但是隨著俄美關係改善,北約東擴戰略實施,白俄羅斯和美西關係改善,從而又開始疏遠了俄羅斯……目前白俄羅斯正在尋求「外交平衡」,這種平衡在2013年俄烏克裡米亞衝突後,變得更加明顯。
上周盧卡申科與普京一同滑雪
(圖源 Global News/Youtube)
從目前來看,俄白聯盟前途光明,但道路坎坷。
不過倘若有一天,俄白聯盟國家真的形成,那將是怎樣一番景象?
(圖源 Earth.google 製圖:馬克)
那時俄羅斯與白俄羅斯將一道重新建立統一的軍事戰略空間,使俄羅斯不費吹灰之力在西部獲得 1000 多公裡的安全緩衝帶!是抵制北約東進?是阻止泛伊斯蘭主義的滲透?還是打擊恐怖主義?甚至是對烏克蘭動手?那時候就要看「聯盟國」的意思了。
最後給大家放一個彩蛋:
2008年出版的《三體Ⅱ:黑暗森林》中,曾對未來的世界格局進行過這樣的描述:「俄羅斯與白俄羅斯合併,國名仍叫俄羅斯聯邦」。
參考文獻:
[1]張建.試析烏克蘭危機對俄白關係的影響[J].和平與發展,2017(02):84-100+120-121.
[2]羅英傑,張帥.天然氣,國際政治玩家的重磅籌碼[J].世界知識,2014(16):16-21.
[3]劉丹東. 從地緣政治角度看俄白聯盟關係[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3.
[4]孫光榮.淺析西方對俄白聯盟發展的影響[J].國際觀察,2004(02):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