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立陶宛氣勢洶洶,俄羅斯保持沉默,誰在幹涉白俄羅斯內政?

2020-12-20 HE觀察

就目前的公開報導看,白俄羅斯大選結果出爐後,軍警鎮壓示威者已經持續了6天,反應最為激烈的是波蘭和立陶宛等國,俄羅斯官方反倒一副隔岸觀火的架勢,普京總統也在第一時間祝賀盧卡申科再次勝選,看起來,俄羅斯並未干涉白俄羅斯內政。

美麗姑娘親吻沒有向抗議者動手的軍警

然而,這僅僅是表面上,波蘭和立陶宛僅僅是呼籲歐盟對白俄羅斯政府施加外交壓力,歐盟目前最新的舉措,是威脅制裁涉嫌鎮壓抗議者的白俄羅斯高官;俄羅斯方面在大選前的一系列動作,早已將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網絡水軍、僱傭兵紛紛現身,多名親俄反對派候選人,不是被白俄羅斯官方以各類罪名逮捕,就是逃亡莫斯科,大選前,兩國更是在邊境附近增兵,以防不測;盧卡申科則直接宣稱,莫斯科想在白俄羅斯搞一場俄羅斯主導的顏色革命,要為白俄羅斯換一個親俄總統,以推進被盧卡申科拒絕的俄白兩國「合併」。

在白俄羅斯斷網的情況下(盧卡申科宣稱斷網是外部導致的),俄羅斯媒體,尤其是俄羅斯官媒的記者,出現在軍警暴力鎮壓抗議者的第一線,不知是白俄羅斯軍警攻擊街上的所有人,還是重點照顧這些外國記者,多名俄羅斯記者被逮捕、毆打,甚至被驅逐出境,即便如此,俄羅斯媒體依然對白俄羅斯局勢保持高度關注,遠超其他國家媒體。

至於反對派候選人斯韋特蘭娜季哈諾夫斯卡婭,在大選結果公布的第一時間,就宣稱不會離開白俄羅斯,其競選總部更是公開否定大選結果:宣稱根據調查,季哈諾夫斯卡婭在所有的選區,獲得的選票都達到70%、80%甚至更高,盧卡申科在大選中舞弊才獲得了超過80%的支持率。

越來越多的白俄國營企業工人們罷工,支持抗議者

但被有關部門的「要求」下,斯韋特蘭娜季哈諾夫斯卡婭在白俄羅斯中央選舉委員會主席葉爾莫申娜的辦公室裡待了三個小時,在場的還有兩名白俄羅斯安全部的高級官員,隨即,斯韋特蘭娜季哈諾夫斯卡婭出現在立陶宛,一份視頻也隨即出現:季哈諾夫斯卡婭在疑似葉爾莫申娜的辦公室裡,照著一張紙宣稱承認大選結果,呼籲自己的支持者離開街頭云云,外界紛紛猜測,季哈諾夫斯卡婭受到了盧卡申科方面的壓力才被迫做出這一聲明,以此為條件,白俄羅斯方面才允許其前往立陶宛,而且,盧卡申科很可能抓住了季哈諾夫斯卡婭的某些弱點,迫使其不敢再發聲,事實上背叛了自己的支持者。

季哈諾夫斯卡婭之所以能被推舉為最強反對派候選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她並非真正的反對派,而是在其丈夫、原本打算參加大選的白俄羅斯著名反對派人士謝爾蓋·蒂卡諾夫斯基,在5月底被以「襲警罪」逮捕後,才宣布代夫參選,而多名親俄反對派候選人在被捕或逃亡莫斯科後,其支持者們也轉而支持季哈諾夫斯卡婭,以圖集中力量在大選中擊敗盧卡申科。

季哈諾夫斯卡婭並沒有什麼明確的政治綱領,承諾其一旦在大選中獲勝,在接任總統六個月內,會重新舉行大選,允許任何人參選(本次大選前,多名反對派候選人被捕、逃亡,或被白俄羅斯中選委認定徵集到的有效籤名不足);釋放所有政治犯和經濟犯;舉行全民公投,以決定是否恢復1994年憲法(白俄羅斯現行憲法,不僅讓總統權力過大,有權解散國會,甚至還擁有了部分司法權)。

按照白俄羅斯的被滲透情況,如果季哈諾夫斯卡婭勝選,並在6個月內重新舉行大選的話,親俄派候選人很可能會勝選,俄白「合併」也將不再有阻力。

相關焦點

  • 立陶宛禁止盧卡申科入境 俄外交部:這是幹涉白俄內政的鐵證
    扎哈羅夫臉書截圖 海外網8月20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9日報導,立陶宛外長林克維丘斯19日通過國家電臺表示,立陶宛外交部將包括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在內的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洛娃隨後在臉書上發文諷刺:好極了!明斯克獲得了一個西方幹涉白俄羅斯內政的鐵證。 林克維丘斯表示,立陶宛已針對白俄抗議活動擬定製裁名單,「這份名單裡有32人,我不說出所有人的名字,只透露一點:包括亞歷山大·盧卡申科」。林克維丘斯聲稱,被制裁人員包括涉嫌「偽造大選結果」的選舉委員會成員,以及逮捕抗議示威者的官員。
  • 白俄羅斯軍隊準備抵抗北約入侵?波蘭立陶宛:盧卡申科在胡說
    白俄羅斯軍隊這麼做,以當時的情況看是完全必要的,此前,盧卡申科多次指控俄羅斯幹涉白俄羅斯大選,除了大量IP位址顯示是俄羅斯的水軍散布不利於盧卡申科的「假消息」外,白俄羅斯方面更是逮捕了33名華格納僱傭兵,盧卡申科宣稱,克裡姆林宮要在白俄羅斯搞一場俄版顏色革命,扶持親俄派上臺,以實現俄白「合併」,盧卡申科更是在大選前就逮捕了多名親俄反對派,或迫使其逃往莫斯科。
  • 白俄羅斯:歐美與俄羅斯新的「角力場」?
    【特約撰稿 孔琳】8月19日,也即導致蘇聯解體的「八月政變」29周年紀念日當天,歐盟宣稱拒絕承認白俄羅斯新近舉行的大選結果,並威脅對參與選舉舞弊和鎮壓抗議活動的人實施制裁,還稱「準備陪伴白俄羅斯進行和平民主的權力過渡」。而蘇聯遺產的主要繼承者俄羅斯聯邦警告西方管好自家事務,切勿幹涉白俄羅斯內政。
  • 夾在波蘭與俄羅斯之間,白俄羅斯偏向哪一方?
    號稱歐洲墊腳布的波蘭,對俄羅斯(包括蘇聯)的恨,那是侵入靈魂裡的。當然,波蘭對俄羅斯的懼怕,也是侵入靈魂裡的。先不考慮如果俄羅斯與波蘭打起來,美國會不會幫波蘭,僅從地理環境上,都讓波蘭對俄羅斯非常忌憚。俄羅斯位于波蘭東部,但波蘭東部多以平原、低地為主,沒有崇山峻岭作為軍事意義上的屏障。
  • 薛凱桓:白俄羅斯示威者為何如此嚮往波蘭?
    對於他們而言,歐盟、法國德國什麼的太過遙遠,他們只需要看到波蘭、立陶宛,只需要重拾幾百年前的民族記憶,回憶起在立陶宛大公國乃至波—立聯邦治下與俄羅斯相區別甚至分庭抗禮的「美好記憶」,再把目光轉回現在,看到現在波蘭、立陶宛被歐盟接納,經濟發達,於是很容易就能得出結論:只有與波蘭、立陶宛重新合流,才是白俄羅斯的出路,才能加入「歐洲」這個大家庭,徹底與俄羅斯分道揚鑣
  • 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之間是什麼關係?為何白俄羅斯要改名?
    其實對於大部分中國人來說,人們對這個東歐小國根本不了解,很多甚至誤認為白俄羅斯是俄羅斯的一部分,壓根就搞不清他們之間的關係。那麼俄羅斯和白俄羅斯以及烏克蘭三者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為何白俄羅斯哭著喊著要改名?白俄羅斯、俄羅斯和烏克蘭三國是鄰居,三國淵源很深,算是遠方親戚。往上推幾十代,三家其實是一家人。三國同屬斯拉夫人,是斯拉夫人中的東斯拉夫一支。
  • 立陶宛禁止盧卡申科入境,俄外交部發聲:好極了,這下有鐵證了
    8月19日,立陶宛外交部長林基亞維丘斯宣布,已經針對白俄羅斯騷亂事件擬定製裁名單,包括盧卡申科在內的白俄30餘名高官將被禁止入境立陶宛。白俄羅斯因為總統大選引發大規模動蕩之後,波羅的海沿岸小國立陶宛表現得極為活躍,不僅收容了白俄反對派領袖人物、總統候選人季哈諾夫斯卡婭及其家人,還與波蘭等國一起,積極推動歐盟出臺針對盧卡申科當局的制裁措施。
  • 俄羅斯絕不允許白俄羅斯爆發顏色革命|最忠平論
    美國總統川普就形容白俄羅斯的局勢嚴峻,美國正密切注視。同時,在美國大選選情焦灼之際,美國國務院表示,副國務卿比根將訪問立陶宛、俄羅斯和烏克蘭,與政府高層官員討論區內事務。儘管沒有訪問白俄羅斯的安排,但比根此行主要將討論白俄羅斯局勢。川普政府尋求透過和平途徑解決危機,以避免俄羅斯深度介入。
  • 300年前波蘭為控制白俄羅斯,要求當地必須說波蘭語
    在基輔羅斯的西邊一個叫立陶宛的大公國也對它垂涎三尺,當蒙古人在13世紀將基輔羅斯打的稀巴爛後,立陶宛覺得機會來了。於是就打著幫忙的旗號,說服白俄羅斯土地上的封建主們改旗換幟,加入立陶宛,以尋求立陶宛的軍事庇護,就這樣,白俄羅斯地區雖逃過了蒙古人的殺戮,卻難逃成為鄰居的囊中物。
  • 它山遊資:白俄羅斯,真的比俄羅斯「白」嗎?
    這批沒有蒙古痕跡的羅斯人被認為是白俄羅斯民族的前身。  沒過多久,西部的波羅的海沿海崛起一個新的國家——立陶宛大公國,趁著蒙古人無暇西顧、羅斯人虛弱不堪之際,吞併了波洛茨克公國,還不斷地騷擾基輔公國。  立陶宛大公國是現代立陶宛國家的前身,屬于波羅的海民族。
  • 德國露出「爪牙」,公開幹涉俄羅斯內政,俄:敢亂來不惜動核武器
    德國和歐盟隨後站出來喊話俄羅斯政府,要求對這件事進行調查,德國這次露出爪牙,公開幹涉俄羅斯內政,俄方也不甘示弱,直接回應沒有理由調查,而且還指責德方醫院判斷帶有政治色彩,敢亂來不惜動核武器。
  • 波蘭立陶宛稱遭俄羅斯「網絡離間」
    參考消息網12月16日報導外媒稱,波蘭和立陶宛兩國政府稱,它們是一起網絡攻擊的目標,這起網絡攻擊的目的似乎是破壞這兩個北約盟友的關係。據美聯社華沙12月15日報導,波蘭安全部門負責人的發言人斯坦尼斯瓦夫·扎倫說,俄羅斯似乎是罪魁禍首。他說,這起網絡攻擊的類型屬於最近俄羅斯針對北約東部成員國的信息戰模式。扎倫說,這起網絡攻擊涉及上周發布的一篇假新聞稿,該新聞稿聲稱是立陶宛邊防軍發布的。
  • 終止對烏石油供應,焚毀波蘭和立陶宛商品,美稱白俄背後有人指點
    9月24日,據來自歐洲主流媒體的報導顯示,為應對因國內大選而引發的政治危機,白俄羅斯當局迅速採取強硬舉措:不僅拒絕向烏克蘭方面提供石油,而且對來自波蘭和立陶宛的商品實施銷毀,藉以報復上述3國此前對白方的敵視行為。
  • 袁野:白俄羅斯爆發騷亂,波蘭這是「人幹事」?
    唯獨此次白俄羅斯之亂,罪魁禍首一開始就跳得比誰都高,生怕世人不知道它幹了什麼好事: 8月10日一早,白俄羅斯總統亞歷山大·盧卡申科在會晤獨立國協選舉觀察團時表示,9日晚上的抗議活動是由波蘭、英國和捷克共和國通過電話精心策劃的: 「我們記錄到了來自國外的電話。作為一名前情報官員,你知道這一點。
  • 白俄觀察:這裡的民族主義者為何如此嚮往波蘭?
    在文化上,俄羅斯人認為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是被波蘭文化影響的東斯拉夫人,認為自己是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東正教的唯一正統,而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則有自己的東正教傳統,一定程度上保持著自己宗教派系的獨立。 有了這些差異,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在19世紀業已統一的沙皇俄國中,白俄羅斯、烏克蘭的一些上層人物仍然具有比較強烈的民族獨立意識。
  • 同為斯拉夫人,波蘭和俄羅斯為什麼卻成了世仇?
    ——一支向西,來到了現代的波蘭、捷克地區,被稱為西斯拉夫人;一支向南,越過喀爾巴阡山脈達到巴爾幹半島地區,被稱為南斯拉夫人;還有一隻則反其道而行之,他們向東進發,成為現代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等民族的祖先,被稱為東斯拉夫人。
  • 立陶宛和波蘭是傳統盟友,為何一戰後突然反目成仇
    波蘭立陶宛王國是16-17世紀歐洲最強盛的帝國之一,一度是當時歐洲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國家,把俄國人和德意志人欺負的夠嗆。儘管後來波蘭和立陶宛分道揚鑣,但兩國的傳統友誼一直維持著,兩國是傳統盟友,而且在文化、語言和風俗等方面都相近,好的就像一家人。不過一戰後,立陶宛和波蘭兩國突然翻臉,反目成仇,成為了對立的敵人。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時,立陶宛甚至封鎖了邊境並沒收了波蘭在立陶宛的資產。
  • 同為斯拉夫的波蘭和俄羅斯結仇的來龍去脈
    ,他們向東遷徙成為現代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等民族的先輩;一支是南斯拉夫人,他們向南越過喀爾巴阡山脈來到巴爾幹半島地區。因為波蘭西邊是強大的哈布斯堡王朝,南邊是奧斯曼帝國,北邊是波羅的海;而俄羅斯的情況也基本與波蘭類同,東邊是貧瘠的凍土,南邊強大的奧斯曼帝國,北邊是冰封的海和苦寒的芬蘭地區。 1558年,伊凡四世治開啟了向西擴張的徵程,發動了對利沃尼亞騎士團的利沃尼亞戰爭。這一仗俄國先勝後敗,在基本把利沃尼亞騎士團打殘的時候,波蘭跳出來幹涉,使利沃尼亞戰局逆轉。
  • 古波蘭:立陶宛君合國,建立
    十四世紀中葉到十五世紀中葉,波蘭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有顯著發展,成為統一國家的經濟基礎。首先,波蘭的耕地面積擴大了,大片森林被墾為農田。對農民的剝削加強了,農民都處於不同程度的依附地位。農民必須繳納封建地租(欽什)和什一稅,既可用實物,亦可用貨幣。
  • 波蘭立陶宛稱遭俄羅斯「網絡離間」_《參考消息》官方網站
    參考消息網12月16日報導 外媒稱,波蘭和立陶宛兩國政府稱,它們是一起網絡攻擊的目標,這起網絡攻擊的目的似乎是破壞這兩個北約盟友的關係。據美聯社華沙12月15日報導,波蘭安全部門負責人的發言人斯坦尼斯瓦夫·扎倫說,俄羅斯似乎是罪魁禍首。他說,這起網絡攻擊的類型屬於最近俄羅斯針對北約東部成員國的信息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