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白毒傘白雲山瘋長 四"大本營"市民需注意

2021-01-13 南海網

致命白毒傘。(資料圖片)記者王小明/攝

  廣州市疾控中心找到幾個「大本營」提醒市民注意

  記者昨日獲悉,廣州市疾控中心啟動了「2011年致命白毒傘野生狀況調查」,目前已找出位於白雲山的毒蘑菇生長「黑點」並提醒市民注意。

  廣州過往每年3、4月都會發生毒蘑菇惡性中毒事件。去年廣州有一家8口誤食白毒傘,險遭「滅門之災」。

  市疾控中心表示,已與白雲山風景區管理部門合作,製作了一批外觀優美、標誌醒目、內容通俗易懂的警示牌,放置在風景區各個地段,希望遊客警惕毒蘑菇。

  白雲山四個毒蘑菇「大本營」

  ●下坑水庫由於溼度較高等原因,附近山林白毒傘生長時間早於其他地方,生長期明顯較長。

  ●白雲山同和段(握山小學附近入口)土質較肥,白毒傘生長旺盛,分布呈蔓延趨勢,已由往年某低洼地段向周圍擴展,一直延伸到山頂均有白毒傘生長。

  ●白雲山風景區能仁寺、摩星嶺附近有黧蒴樹也有白毒傘生長,由於風景區工作人員在山林養護時及時清理,目前白毒傘生長數量較少。

  ●白雲山西門大草坪附近山林也有白毒傘生長。

  南方網

相關焦點

  • 廣州白雲山驚現致命毒蘑菇 白毒傘食用50克可致命
    毒蘑菇「白毒傘」形似可食用蘑菇。市食安辦供圖  近日,筆者從廣州市食安辦獲悉,廣州白雲山又現毒蘑菇頭號殺手——致命白毒傘,市食安辦提醒市民,食用50克白毒傘可以致命。  2月24-26日,廣州市食品安全委員會專家、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李泰輝博士團隊在白雲山的藜蒴樹林發現了致命白毒傘,這種白色毒菇外形類似某些可食蘑菇,但它含有劇毒毒素,50克即可使人致命。市食安辦稱,白毒傘常在藜蒴樹的樹蔭下群生或散生,一般與樹根部相連,在初春溫暖潮溼的回南天生長,主要分布在白雲山、華南植物園、天麓湖、帽峰山、火爐山等地。
  • 注意!廣東毒蘑菇頭號殺手「白毒傘」現身白雲山
    白雲山白毒傘 圖/信息時報記者 徐敏 攝3月是春暖花開,踏青賞花的好時節,廣東毒蘑菇「頭號殺手」——致命白毒傘也開始「冒頭」!前日,記者跟隨中國菌物學會菌物多樣性委員會主任、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二級研究員李泰輝博士及其團隊研究人員,在白雲山發現了致命「白毒傘」。白雲山發現近10株致命白毒傘上午10時許,記者跟隨李泰輝及其團隊登上白雲山,尋找致命白毒傘。致命白毒傘有個學名,叫致命鵝膏,是廣東毒蘑菇頭號殺手。「白毒傘」則是幾種白色毒蘑菇的統稱。
  • 四名工友上山採野生蘑菇 誤食白毒傘全中毒(圖)
    深圳晚報記者 陳玉 攝  上周六,寶安區石巖一家公司組織員工到鳳凰山森林公園踏青,在下山途中,誤將白毒傘當成無毒蘑菇,帶回家中煲湯,導致4人中毒,其中一人目前還在重症監護室接受治療。昨日下午,深圳晚報記者重返鳳凰山,山上仍可找到白毒傘。公園管理處表示,鳳凰山森林公園從去年開始已經加大宣傳力度,但仍有市民不聽勸阻採摘蘑菇。
  • 致命毒蘑菇又來了,碰到一定要繞開!
    引起食物中毒事故的高發期前幾天有人前往山上採摘蘑菇不料吃完噁心嘔吐,情況嚴重被緊急送往深圳醫院治療吃完「蘑菇」後3個人病情危重,多器官功能障礙近日,在緊挨著深圳龍崗的惠州,3名市民出門踏青這殺傷力真是讓人感到「害怕」經調查,這是吃了毒蘑菇引起中毒,醫生高度懷疑是俗稱為「白毒傘」的鵝膏菌,毒性極強,死亡率很高。深圳市第三人醫院肝病科主任戴煒會診確認了這一診斷。第二天,這3個人都轉入了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醫院繼續治療,其餘2個留在惠州治療的病人,也被通知轉入該院。
  • 這是世界上最毒的蘑菇之一,吃一朵即可致命
    雲南是野生菌主要產區,每年6-9月是野生菌上市的季節,每年都會發生野生菌中毒事件,這種野生蘑菇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毒野生菌之一,吃一朵即可致命,它的名字叫致命白毒傘,名字就帶個致命兩個字,可見其毒性的厲害,下面詳細介紹一下這種致命毒菌的詳細信息。
  • 食用「白毒傘」依姆腎衰竭 搶救兩天兩夜保住性命
    重症監護室主治醫師陳飛介紹,視頻中的白蘑菇表面凸起,傘面邊緣有下垂的絲狀物,一看就很毒,很可能是「致命白毒傘」。陳飛介紹,誤食毒蘑菇後的早期症狀一般為腹痛、嘔吐,進而發展成器官衰竭。所幸,經過緊急血灌、血透治療,兩天兩夜後,張依姆轉危為安。
  • 野菌不能隨便採,雲南祖孫三代誤食「白毒傘」身亡
    誤食有毒野菌「白毒傘」,祖孫三代四人同亡。綜合媒體7月3日報導,6月11日,雲南德宏州盈江縣廬山村的早姓村民祖孫三代 4口,因吃下毒菌,當晚送往醫院救治,但因中毒太深先後身亡,最後一人於6月27日經搶救無效死亡。根據檢測部門對殘餘食物的檢驗結果顯示,死者是食用了俗稱「白毒傘」的致命鵝膏菌,導致食物中毒。
  • 桂林路部分路段全圍閉施工,前往龍母廟白雲山需繞行
    12月8日,梧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發布通告,因管道施工需要,預計12月9日至12月20日期間,萬秀區桂林路(白雲路至龍母廟)路段需實施全圍閉施工,請周邊居民及前往白雲山、龍母廟景點的市民注意繞行。12月9日下午,記者在桂林路施工路段周邊見到,桂林路與桂北路交叉口至白雲山景區對出路段已經設置有圍擋板,並設有交通提示牌,提醒車輛繞行,但當天依然有不少車輛駛入施工路段。桂林路 陳凡 攝(資料圖片)市公安交警部門提醒,前往白雲山、龍母廟景區的市民,可以繞行桂北路、白雲路等其他道路前往。
  • 「警惕」廣東人注意!「頭號毒菇殺手」又現!已有多人中招
    疫情還沒結束,廣東毒蘑菇頭號殺手致命白毒傘又現身廣東了!2月28日,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李泰輝研究員及其團隊研究人員在廣州白雲山調查毒蘑菇生長情況,發現了致命白毒傘這種白色毒菇外形類似某些可食蘑菇,易導致誤食而中毒!千萬不要隨意採食野生蘑菇,避免毒菇中毒死亡悲劇再次發生!
  • 廣州白雲山放飛10萬隻蝴蝶 市民擔心毛毛蟲增多
    市民跟蝴蝶合影。記者 曹景榮 攝  「白雲山又放飛蝴蝶,會不會又帶來滿山的毛毛蟲害?」昨日,白雲山山頂廣場舉行了第二屆蝴蝶文化節,現場放飛蝴蝶3千隻。看著蝴蝶飛去,不少市民嘀咕。  據悉,蝴蝶文化節期間,白雲山上將總共要放飛10萬隻蝴蝶,不少市民和專家擔憂如此大量蝴蝶進入白雲山,會增加毛毛蟲害發生的機率,令白雲山生態系統受到影響。白雲山管理局方面則表示,出現的毛毛蟲並不是來自於蝴蝶,遊客不必過分擔心。
  • 注意風險!野生蘑菇不要採
    在高明,西水菌、牛肝菌等都是市民最愛的「高明味道」。專家表示,市民需掌握正確的蘑菇辨別和烹飪方式。但目前仍沒有簡單易行、快速有效的方法識別蘑菇是否有毒,因此,不採、不食野生蘑菇才是預防和控制蘑菇中毒的關鍵。採食蘑菇有風險口舌嘗鮮,有可能讓腸胃受罪,還有可能丟了性命。
  • 桂林全州三人煮食野菌白毒傘中毒,其中一人是食藥監所所長
    所食的野菌為「白毒傘」9月4日上午,鹹水鎮幹部和鹹水派出所所長等來到事發山林,在方女士等三人採野菌區域放置警示標誌,提醒群眾不要採食有毒野菌。由於三人所採野菌和死狗已被丟掉,沒有送檢樣本,鹹水鎮鎮長唐青松等人將在事發山林採集的野菌樣本送至桂林市疾控中心進行檢測。
  • 毛毛蟲大軍入侵白雲山專家稱毒性不強市民不用怕
    原標題:毛毛蟲大軍入侵白雲山專家稱毒性不強市民不用怕   ■記者走訪發現,一截樹幹上少則附著一兩條,多著數十條。芒果樹、鳳凰樹上尤其多。  ■新快報記者 陳楊  有網友懷疑與五一期間放飛蝴蝶有關,專家分析兩者不是同一個種類,蟲子不會引起樹木死亡  毛毛蟲大軍入侵白雲山啦!近日,記者走訪白雲山時發現,山路兩旁的樹木都「長」了拇指般粗黑體白毛的毛毛蟲,少則一兩條,多則數十條,讓人見了雞皮四起。專家說已對毛毛蟲進行噴殺,而且其毒性不強,一般不會引起皮膚紅腫刺痛,市民唔使驚。
  • 大自然中美麗的毒蘑菇:致命鵝膏
    經過深入研究,發現該種是沒有被科學界認識的新物種,隨後我國鵝膏分類研究專家楊祝良研究員和李泰輝研究員於2001年將其正式發表,為了警示後人,取名為致命鵝膏。致命鵝膏致命鵝膏也俗稱「白毒傘、致命白毒傘」,它隸屬於真菌界、擔子菌門、傘菌綱、傘菌目、鵝膏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