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中美麗的毒蘑菇:致命鵝膏

2020-12-24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所

文章來源:《菌物學報》

大自然中存在著這樣一類雖然外形漂亮但誤食後卻能導致人類死亡的隱形殺手——劇毒蘑菇。

其中最著名的一種劇毒蘑菇是致命鵝膏。

此文就致命鵝膏的命名過程、分布、形態特徵、毒性及中毒症狀、如何避免誤採誤食、誤食後如何救治等內容進行了詳細闡述,用以幫助人們了解毒蘑菇知識,減少中毒事件發生,提高安全意識並熟悉中毒救治措施。

2000年3月,9名務工人員在廣州因誤食了一種野生的白色蘑菇導致全部中毒死亡!經過深入研究,發現該種是沒有被科學界認識的新物種,隨後我國鵝膏分類研究專家楊祝良研究員和李泰輝研究員於2001年將其正式發表,為了警示後人,取名為致命鵝膏。

致命鵝膏

致命鵝膏也俗稱「白毒傘、致命白毒傘」,它隸屬於真菌界、擔子菌門、傘菌綱、傘菌目、鵝膏科。據不完全統計,自2000年至今,致命鵝膏在我國至少引發了30餘起中毒事件,造成100餘人中毒,其中超過60人死亡,是我國最著名的劇毒蘑菇之一。

那麼,我們如何識別這種毒蘑菇呢?它有什麼明顯的形態特徵?

致命鵝膏的形態特徵:在外觀上,致命鵝膏周身雪白,偶爾菌蓋表面中央部位為淺黃褐色,最突出的特徵就是「頭上戴帽(菌蓋),腰間系裙(菌環),腳上穿靴(菌託)」。在微觀上,與絕大多數蘑菇不同,致命鵝膏每個擔子產生2個孢子(種子),而其他蘑菇每個擔子通常產生4個孢子(種子)。

致命鵝膏的子實體照片

致命鵝膏的分布:致命鵝膏目前發現於我國華南和西南地區,廣泛分布於廣東省各地,雲南省的德宏、保山、普洱、楚雄、大理、昆明和貴州省的黔西南州也有發現。而在印度也有記載,主要生長在以殼鬥科為主的闊葉樹林地上。

在廣東,伴隨「回南天」的到來,致命鵝膏每年2月下旬至5月中旬出菇,並因「回南天」到來的時間差異而有所變化;在雲南,每年6月初至8月初是該種的生長旺季,出菇先後具有明顯的從南到北、從熱帶到亞熱帶推移的特徵,偶爾在10月份還有零星發現。

值得注意的是,致命鵝膏唯一一次在貴州省被發現是在2017年6月初,在貴州省黔西南州發生了一起誤食該種的中毒事件。

致命鵝膏的毒性:造成急性肝損害型中毒的劇毒蘑菇其毒素為鵝膏肽類毒素,主要分為鵝膏毒肽、鬼筆毒肽和毒傘肽類,該類毒素結構十分穩定,高溫烹煮不能破壞其結構。

已有研究證實,致命鵝膏不同部位的鵝膏肽類毒素含量差異十分顯著。

致命鵝膏的中毒症狀:

致命鵝膏中毒可分為四個階段:潛伏期、胃腸炎期、假愈期和臟器損害期。

多數誤食患者在9~15小時後出現嚴重的胃腸道症狀(包含嘔吐、腹瀉等),且潛伏期越短,說明毒蘑菇食用量越大,病患越危險。

胃腸炎期過後,胃腸道症狀緩解或消失,看似康復,且無明顯中毒症狀,容易造成康復的假象,因此稱為假愈期(48~72小時),但這個階段肝臟損害已經開始,腎功能也開始惡化,如不及時救治極有可能發展為肝衰竭。

假愈期過後,患者出現進行性肝功能不全,嚴重中毒的患者會發生肝功能衰竭,且常並發急性腎衰竭,即為臟器損害期(72~96小時)。

隨後數日中的肝功能障礙會導致低血糖、凝血病、乳酸血症、代謝性酸中毒、凝血障礙、代謝性腦病、肝昏迷,並進展至多器官衰竭,最終導致患者死亡。

如何避免誤採誤食致命鵝膏:

儘管致命鵝膏在我國目前僅發現於廣東、雲南和貴州等省,但鑑於臨近省份如海南、廣西、四川等地也擁有類似的氣候、植被及地理環境,因此該種在這些地區也可能有所分布。

建議華南、西南等地的百姓在春夏時節,不要採集單生或散生於殼鬥科等闊葉樹林地上的子實體呈白色、具有菌環和菌託、菌蓋光滑無鱗片和條紋、菌柄實心且無異味的野生蘑菇,因為擁有這些特徵的蘑菇極有可能是致命鵝膏!

誤食致命鵝膏後如何救治:

早發現、早就醫、早診斷、早治療是致命鵝膏中毒救治的關鍵。

發覺或懷疑誤食致命鵝膏等劇毒蘑菇後,應在中毒患者神志清楚的情況下自行催吐,可採用手指摳咽部或用器具壓迫舌根部的方法催吐,儘量反覆多次直至把胃內食物嘔吐乾淨,以減少毒素的吸收。隨後應立即到各省市正規醫院就醫,以免延誤治療的最佳時機。需要強調的是,就醫時最好攜帶剩餘的蘑菇樣品或照片,以備相關專家對蘑菇物種能夠及時和準確鑑定,進而及時確定有效的針對性治療方案。

致命鵝膏作為蘑菇界的頭號殺手,對於人類來說是劇毒的,因此一定要時刻提高警惕防止誤採誤食。

但是,作為大自然生物多樣性的一員,致命鵝膏是很多小生物的美食和庇護所,更在自然界群落更替、物質循環、能量流動中起著重要作用。

近年來,利用鵝膏肽類毒素治療癌症已成為醫學研究的熱點,希望未來所有的毒蘑菇都能從人類的「健康殺手」轉變為「健康衛士」!

(本文作者司靜系北京林業大學生態與自然保護學院微生物所教授、戴玉成系《菌物學報》主編、章軼哲和李海蛟分別系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職業衛生與中毒控制所助理研究員和副研究員)

相關焦點

  • 十大毒之鵝膏毒素,寄身於蘑菇中,誤食可致命
    肉毒桿菌、蓖麻毒素、炭疽、沙林毒氣、河豚毒素、氰化物、汞、士的寧、鵝膏毒素、毒鼠強,這些物質毒性極強,可以致人死亡,總稱十大毒。如何為害,如何防。今天說說鵝膏毒素。鵝膏毒素是從劇毒蘑菇中分離出來的一種多肽物質,屬於毒傘肽類毒素,服下後可在幾天內損害肝和腎,人會感覺極度疼痛,繼而昏迷,死亡。鵝膏毒素橫行全球,它每年都會造成成百上千人死亡。在歐洲,誤食含毒蘑菇導致死亡的95%是由毒鵝膏所致,在美國、南非、馬來西亞、墨西哥、澳大利亞、印度等國家也有中毒事件發生。我國鵝膏菌種類相當豐富,迄今為止已記載約100種。
  • 致命毒蘑菇又來了,碰到一定要繞開!
    這殺傷力真是讓人感到「害怕」經調查,這是吃了毒蘑菇引起中毒,醫生高度懷疑是俗稱為「白毒傘」的鵝膏菌,毒性極強,死亡率很高。深圳市第三人醫院肝病科主任戴煒會診確認了這一診斷。第二天,這3個人都轉入了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醫院繼續治療,其餘2個留在惠州治療的病人,也被通知轉入該院。
  • 十大毒蘑菇,在野外遇到這些毒蘑菇可千萬不能摘!
    7【毒鵝膏】在全球範圍內,這種看似無辜的真菌可是多數與蘑菇有關的死亡事件的罪魁禍首。毒鵝膏含有鬼筆毒素與鵝膏菌素兩種毒物,僅僅食用30克便足以致人於死地。
  • 一家五口喝野蘑菇湯中毒住院花20萬 盤點7種致命的毒蘑菇
    小編為您盤點七大致命的毒蘑菇,吃蘑菇一定要小心,最好還是到超市購買。  濱州一家五口喝蘑菇湯中毒 肝臟受損嚴重住院花20萬  在濱州市人民醫院感染二科的病房裡,山東廣播電視臺生活頻道《生活幫》記者見到了躺在病床上的鮑振香,58歲的他,剛剛做完血液淨化,現在每天都要不定期輸液,每隔一段時間,醫生便要進行抽血化驗,隨時準備搶救和下一次淨化。
  • 四川敘永一家人出現毒蘑菇誤食悲劇,不要亂吃野生蘑菇了!
    我國民間流傳著許多識別毒蘑菇的方法,而這些方法存在誤區。 誤區一:顏色鮮豔的蘑菇有毒 可食用蘑菇也有顏色鮮豔的,而毒蘑菇也有顏色樸素的。最"臭名昭著"的毒蘑菇"致命白毒傘"就有光滑挺拔的外形和純潔樸素的白色,符合傳說中無毒蘑菇的形象。
  • 常見毒蘑菇
    該型是造成我國蘑菇中毒死亡的最主要類型。常見造成肝損害的毒蘑菇有:鵝膏屬的灰花紋鵝膏、致命鵝膏、裂皮鵝膏、假淡紅鵝膏和黃蓋鵝膏等;環柄菇屬的肉褐鱗環柄菇和毒環柄菇等;盔孢傘屬的條蓋盔孢傘和紋緣盔孢傘等。2.胃腸炎型:為臨床上最常見的類型。一般發病快,多在進食後10分鐘至2小時發病,少數患者可達6小時。
  • 毒蘑菇出沒 請收好這份重慶毒蘑菇圖鑑
    鵝膏菌是一類真菌的總稱,該屬中有些種是美味食用菌,如紅黃鵝膏;而大多數則是劇毒蘑菇。蘑菇中毒事件大多數是由鵝膏引起的。以上僅僅是部分有毒的蘑菇,還有很多沒有列出來的毒蘑菇。在民間,也流傳著許多識別毒蘑菇的方法,然而其中存在不少誤區,並不完全靠譜。
  • 這些蘑菇都有毒!這份杭州毒蘑菇實圖請收好
    每年6-9月是誤採誤食有毒野生蘑菇引起中毒的高發期。在我國食源性疾病的病死率統計中,毒蘑菇牢牢佔據著頭把交椅。目前,對有毒蘑菇中毒尚無特效療法,且中毒症狀嚴重,發病急,死亡率高。杭州是一個森林資源豐富的城市,生長的野生菌非常豐富。哪些常見蘑菇是有毒的?如何防止「禍從口入」?誤食後如何開展自救?
  • 美麗的誘惑:自然界七種致命毒蘑菇[組圖]
    北京時間6月1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夏季到了,很多人喜歡郊遊,可能會遇到野生的蘑菇。很多蘑菇既美味可口,又賞心悅目。但這個時候,你一定要提防自然界這些美麗的「誘惑」。接下來將要介紹七種毒性超強的蘑菇,切記,一定對它們敬而遠之。毀滅天使
  • 全國食物中毒致死案例毒蘑菇佔1/3 該如何鑑別
    據不完全統計,世界上已知具較明顯毒性的毒蘑菇種類多達1000多種,我國有500多種,廣東已知毒蘑菇則有100多種。最近嶺南雨水茂盛,不知道又有多少美味的毒蘑菇在陰暗潮溼的樹陰下偷偷地萌芽……最毒蘑菇:「致命白毒傘」50克毒死一個成年人它的樣子很優雅,一點也不像是冷血「殺手」。
  • 常見毒蘑菇,你知道幾種?
    原標題:常見毒蘑菇1.急性肝損害型:多在餐後數小時至30小時發病,早期出現消化道症狀。多數患者逐漸好轉,出現1~2天的「假愈期」,之後出現急性肝損害,表現為黃疸、肝區疼痛,血生化見谷丙轉氨酶和總膽紅素升高等,少數患者伴有心律失常、腎損害等,嚴重者因急性肝衰竭死亡。該型是造成我國蘑菇中毒死亡的最主要類型。
  • 蘑菇中毒高發季,認識3種常見毒蘑菇。美食雖然好,避免中毒!
    本期導讀:每年6月梅雨季節,是大量野生蘑菇上市的季節,更是毒蘑菇致命的高發季,很多野生蘑菇含有劇毒。本文將介紹3種常見毒蘑菇,讓您在追求味道鮮美同時,也能增加防範漲知識!每年6月,在我們湖南,就正式進入梅雨季節了。
  • 辨別毒蘑菇,民間傳說不可信-科教臺-中國網絡電視臺
    白毒傘隸屬傘菌目鵝膏科鵝膏屬,是世界上毒性最強的大型真菌之一,在歐美國家以「毀滅天使」(Destroying Angel)聞名[注2],也是近年來國內多起毒蘑菇致死事件的元兇。白毒傘具有光滑挺拔的外形和純潔樸素的顏色, 還有微微的清香,符合傳說中無毒蘑菇的形象,很容易被誤食。
  • 廣東毒蘑菇頭號殺手「白毒傘」現身白雲山
    前日,記者跟隨中國菌物學會菌物多樣性委員會主任、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二級研究員李泰輝博士及其團隊研究人員,在白雲山發現了致命「白毒傘」。白雲山發現近10株致命白毒傘上午10時許,記者跟隨李泰輝及其團隊登上白雲山,尋找致命白毒傘。致命白毒傘有個學名,叫致命鵝膏,是廣東毒蘑菇頭號殺手。「白毒傘」則是幾種白色毒蘑菇的統稱。
  • 【中國科學報】毒蘑菇「毒素合成」背後的秘密
    野生蘑菇可能含有毒素不能亂吃已經成為常識,而世界上最毒的蘑菇隱藏於鵝膏、盔孢傘和環柄菇三個屬中。事實上,早在一百多年前人們就已發現,上述三個屬中的劇毒蘑菇之間的親緣關係較遠,分別隸屬分類學中三個不同的科,但卻都能合成同一類毒素:鵝膏毒肽。但是,「鵝膏毒肽生產線」如何進化而來一直是個謎題。
  • 7歲男孩誤食毒菇不幸離世!教你認清常見毒蘑菇!
    肉褐鱗環柄菇是一種含鵝膏毒肽蘑菇。含鵝膏毒肽蘑菇中毒表現多出現在進食蘑菇6小時後,首發症狀多為胃腸道症狀或/和肝功能異常。含鵝膏毒肽蘑菇中毒多有典型的自然病程,潛伏期、急性胃腸炎期、假愈期、肝功能衰竭期依次出現,攝入量影響各期的時長和病情嚴重程度,部分重症患者假愈期不明顯。
  • 區分常見毒蘑菇的不靠譜方法
    本文約800字 閱讀時間3分鐘最近一段時間,毒蘑菇中毒的事件層出不窮。再梳理一下,常見的不靠譜的識別毒蘑菇的方法。事實:很多有毒的蘑菇都是淺色或者白色的,比如致命鵝膏就是純白色的,大青褶傘更是樸實無華,但是這樣的蘑菇都是致命的。2.謠言:「用大蒜炒,可以解毒」事實:大蒜中並沒有可以去除蘑菇毒素的物質,用大蒜炒,並沒有任何幫助。
  • 70種毒蘑菇!2019年食物中毒重要「元兇」現原形
    報告了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共牽頭處理了來自全國17個省份的276起蘑菇中毒事件,共計769人中毒,造成22人死亡。事件涉及的70種毒蘑菇,有7種為新發現的毒蘑菇種類(Entoloma strictius, Gymnopilus lepidotus, Inocybe serotina, I. squarrosolutea, Lactarius atrobrunneus, Lactifluus vellereus 和Psilocybe thaiaerugineomaculans,其中Inocybe
  • 內含福利|毒蘑菇出沒!請收好這份毒蘑菇圖鑑!
    鮮豔的蘑菇都是有毒的,無毒蘑菇顏色樸素。」這一條是流傳最廣、影響力最大、殺傷力最強的一句,甚至上升到了箴言的高度。鮮豔的蘑菇有毒這一印象做註解的,是毒蠅鵝膏。鮮豔的形象構成了「我有毒,別吃我」的警戒色。但不是所有長相樸素的蘑菇就沒毒,比如大名鼎鼎的「毀滅天使」白毒傘就又樸素又毒。
  • 跪了 廣東男子吃毒蘑菇進ICU搶救30小時:味道很香還帶點甜!
    何燦麗說,蘑菇中毒最常見的症狀就是腸胃不適,因為大多數毒蘑菇含有可以引起嘔吐和腹瀉的胃腸道刺激物,通常對身體不會造成長期損害,但有許多蘑菇毒性很強,甚至微少的劑量就可以致命,曬乾、久煮方法也不一定能把蘑菇裡含有的毒素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