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食物中毒致死案例毒蘑菇佔1/3 該如何鑑別

2020-12-20 中國網

蘑菇,看上去美味又溫良。雖然童話故事裡總有「毒蘑菇」的傳說,但是那似乎又離我們的日常生活比較遙遠。

然而衛生部的有關數據卻顯示:全國範圍內的食物中毒致死的案例當中,毒蘑菇佔了1/3。可謂食物界當之無愧的頭號「殺手」。

據不完全統計,世界上已知具較明顯毒性的毒蘑菇種類多達1000多種,我國有500多種,廣東已知毒蘑菇則有100多種。最近嶺南雨水茂盛,不知道又有多少美味的毒蘑菇在陰暗潮溼的樹陰下偷偷地萌芽……

最毒蘑菇:「致命白毒傘」

50克毒死一個成年人

它的樣子很優雅,一點也不像是冷血「殺手」。大概7~9釐米長的細細菌柄,託起一個直徑4~7釐米的白色菌蓋,像一把優雅的白色陽傘。事實上,它和廣州人經常食用的平菇質地與顏色都很像,一般人真的很難區別。

然而,它的名字卻透露出窮兇極惡的味道:致命白毒傘。

「致命白毒傘」,學名叫「致命鵝膏」,屬於蘑菇家族當中的鵝膏屬。這是蘑菇家族最毒的一個門類,誤食毒蘑菇致死的95%都是由毒鵝膏所致,世界範圍內最毒的幾種蘑菇也都出自這個屬系。

歐洲和美洲人會稱呼兇險的毒蘑菇為「毀滅天使」或「死亡天使」。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李泰輝教授說,這些所謂的「天使」其實不是一種蘑菇的代號,而是好幾種毒蘑菇的統稱,包括春生鵝膏Amanita verna、鱗柄鵝膏Amanita virosa 和鬼筆鵝膏白變種Amanita phalloides var. alba。「它們都是白色的,看上去潔白無瑕,卻是冷酷的殺手。」

在這些要人命的「天使」中,又以春生鵝膏為代表的「白毒傘」毒性最強。這種蘑菇最早在歐洲發現,後來在廣東也時常有。不過經李泰輝博士與楊祝良博士深入的觀察與考證,直到2001年,最終證實廣東的「白毒傘」和歐洲的白毒傘是有區別的,排除掉真菌分類學上那些複雜的指標,一個最鮮明的特點是——它的毒性更強,大概是歐洲白毒傘毒性的兩倍。為了區別這一點,科學家將廣東地區特有的這種毒蘑菇命名為「致命白毒傘」。它是我國南方的一個特有品種。

「只要小小的一棵就可以毒死一個成年人,是廣東最毒的毒蘑菇。」「致命白毒傘」的發現者之一李泰輝告訴記者。

致命白毒傘中含有的鵝膏毒素一旦進入人體,會抑制一種酶的正常分泌,導致另外一種酶「精神錯亂」,分不清好人壞人般的瘋狂溶解人體的細胞。人體器官會因此而嚴重受損。「首當其衝遭到破壞的將是人的肝部。因為所有的血液循環都要經過這裡,而肝的細胞壁又比較薄。我們在人體解剖過程中發現,嚴重中毒者的肝部會被侵蝕得如同蜂窩狀,受損非常嚴重。」李泰輝說。

鵝膏毒素還是一個狡猾的毒素。進入人體後,它先是會「假寐」一段時間,並且利用「聲東擊西」的戰術麻痺人類的注意力,然後再開始瘋狂侵蝕人體。

「其他一些毒蘑菇,通常食用之後1~2小時就會有明顯症狀,但是鵝膏毒素會有6~12個小時的潛伏期,潛伏期過後又會表現出一些腸胃炎的症狀,中毒者會噁心、嘔吐、腹痛然後痊癒。就好像排毒完畢之後一切都沒事了一樣。這樣過上一兩天,『假愈期』結束之後,鵝膏毒素開始全面侵蝕人體中薄弱的部位,導致肝、腎、心、腦、肺等器官功能衰竭。如果不及時診斷治療,致死率會高達90%。這種劇毒的蘑菇是廣東的特產,分布極其普遍。廣州白雲山、天鹿湖、植物園、其他近郊山頭,到處都能找到。」李泰輝憂心地說,雖然在致命白毒傘經常出沒的區域,管理部門都會掛上警示牌,但卻很難萬無一失。在蘑菇生長最旺盛的春夏兩季,李泰輝和他的同事曾在植物園裡只花了幾個小時就搜集幾大袋子。

致命白毒傘沒有葉綠素,不會光合作用,只能在嶺南常見的黧蒴樹的樹陰下群生或散生。它對溫度和雨量都有一定要求,通常來講,3月、4月最多,5~9月份也會出現。今年全球的氣候都有點兒反常,致命白毒傘1月就冒了出來。所以基本可以說,這個毒蘑菇在廣東是整年都會出現的,這也為它的防範工作增大了難度。

從2000年至今,這種廣東頭號毒蘑菇已經導致數十人的誤食死亡。2010年,白雲山在1月份就發現了這種毒蘑菇的身影。元旦剛過,就發生了一家八口食用中毒的事件。

相關焦點

  • 今年近8000人誤食毒蘑菇中毒 來認識一下湖南常見的毒蘑菇
    野生毒蘑菇有很多品種,消費者很難辨認,主要因誤採誤食引起。據評估中心今年食物中毒監測數據,截至目前,今年將近8000人因誤食毒蘑菇引起中毒,導致74人死亡。據了解,毒蘑菇中毒尚無特效治療藥物,且毒蘑菇中毒症狀嚴重,發病急,死亡率高,應以預防為主。那麼,如何預防食用野生毒蘑菇中毒?萬一誤食了毒蘑菇該如何處置?
  • 蘑菇鮮美不要亂吃 毒蘑菇害死54人
    6月7日,記者從「預防夏秋季食物中毒新聞通氣會暨2016年食品安全宣傳周部署會」上了解到,貴州省將於6月13日—6月27日舉行「2016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5年發生155起野生毒蘑菇中毒事件,死亡54人據介紹,夏秋季是食物中毒高發期,野生毒蘑菇中毒、有毒植物性食物中毒、細菌性食物中毒已經成為貴州食物中毒的主要類型。
  • 食物中毒致死悲劇,為更多人敲響警鐘
    據新華社報導,日前,黑龍江省雞西市雞東縣發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已致八人死亡。據悉,事件發生在家庭聚餐期間,多人食用了自製的「酸湯子」,相關食材已經在冰箱冷凍一年。根據黑龍江衛健委最新消息顯示,該事件初步定性為酵米麵食物中毒,即由椰毒假單胞菌汙染產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
  • 市場監管總局:慎防食用野生蘑菇引發的食物中毒
    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官方微博消息,為預防食用野生毒蘑菇中毒,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消費警示:不隨意採食野生蘑菇,慎防食用野生蘑菇引發的食物中毒。蘑菇的種類繁多,超過3.6萬種。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蘑菇被歸為菌藻類,該類食物含有蛋白質、多糖、β-胡蘿蔔素及鐵、鋅和硒等礦物質。
  • 食菌季,中毒專家教您如何識別毒蘑菇
    隨著雨量逐漸增多,氣溫回升,野生蘑菇進入生長旺盛期,誤採誤食有毒野生蘑菇導致的食物中毒事件時有發生,尤其集中在雲南、貴州、四川、廣東和湖南等地區。「當前正是誤食有毒野生蘑菇中毒的高峰期,要引起高度重視。」湖南省職業病防治院中毒醫學科主任賴燕強調。每到春夏季,關於食用菌菇的安全問題都會被提及,但醫院仍會接診到不少蘑菇中毒患者。
  • 內含福利|毒蘑菇出沒!請收好這份毒蘑菇圖鑑!
    截止到目前為止,雲南的醫院已經接收273例野生菌中毒案例,其中有12人已因中毒離世。究竟這些害人不淺的野生菌長啥樣?1.越迷人的越危險?鮮豔的蘑菇都是有毒的,無毒蘑菇顏色樸素。」這一條是流傳最廣、影響力最大、殺傷力最強的一句,甚至上升到了箴言的高度。
  • 如何鑑別毒蘑菇?毒蘑菇通常有6個特徵,別傻傻不知道,快看看
    小編提醒大家,最好不要隨意採摘野蘑菇,更不要隨意食用。可能有些朋友好奇心比較重,想知道「如何才能鑑別毒蘑菇」、「毒蘑菇是什麼樣的」。小編經過查找一番資料,發現毒蘑菇通常有6個特徵,別傻傻不知道,快看看。
  • 如何鑑別有毒菇類
    毒蘑菇,又稱毒蕈(xùn)或毒菌,是指人食用後出現中毒症狀的大型真菌。夏季潮溼,各種野生蘑菇生長,其中不乏有毒蘑菇,目前,我國已報導的毒蘑菇種類達400多種,誤食毒蘑菇;輕則上吐下瀉,重則致人死亡,民間流傳的鑑別毒蘑菇的方法很多是錯誤的,最好的方法是不採摘野、不食用野蘑菇,也不要 購買來源不明的蘑菇。
  • 蘑菇雖然美味,但不是所有的都能吃,教你3招如何鑑別毒蘑菇
    最為常見的菜品有「小雞燉蘑菇」、「三鮮湯」以及「蘑菇燉肉」等,也正是這樣多種多樣的做法,才構築了我們中華美食的基石。蘑菇是菌類食物的一個概稱,當中多區分的種類有很多,例如所以為了能夠讓大家能夠直觀地去理解和了解,我們在本文中就以「蘑菇」這個概稱,來為大家介紹。
  • 毒蘑菇有哪些特徵?如何識別野生毒蘑菇?(圖解)
    8月2日,廟裡來了3位遊客,他們在山上玩了一圈,採回了滿滿一塑膠袋蘑菇。「我看那蘑菇又白又漂亮,就沒想到會有毒。」劉興梅說,因為遊客與她相熟,就把蘑菇在廟裡的灶房炒了,還下了些麵條,招待3位遊客吃了。  下午3時多吃的飯,吃完後遊客下山了,4時多一點,劉興梅感到渾身不舒服。「噁心,吐了十幾次,人暈得都站不住。」
  • 2020食品安全熱點二:提防毒蘑菇!專家:不採不吃陌生野生菌
    針對每年我國部分地區出現的採食野生毒蘑菇致死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名譽所長吳清平在解讀中表示,民間流傳的所謂鑑別野生蘑菇是否有毒的經驗並不可靠,消費者預防野生蘑菇中毒的最根本方法是「不採、不買、不吃」不認識的野生蘑菇。
  • 常見食物中毒及預防(常見案例分析)
    案例1 廚師生病進廚房,汙染食物悔斷腸2000年9月某日,某市兩所小學的學生食用本市某營養配膳公司供應的盒飯後,有100餘人出現腹瀉、嘔吐、發熱等症狀,從病人肛拭、剩餘盒飯以及該公司一名廚師的肛拭樣品中均檢出痢疾桿菌。進一步調查發現, 該廚師在事發前數日就自覺腹部不適,仍帶病上班,且承擔炒菜. 和分裝兩項任務。
  • 辨別毒蘑菇,民間傳說不可信-科教臺-中國網絡電視臺
    數日前,有媒體報導了一起誤食毒蘑菇致一人死亡的悲劇[1]。在慨嘆草木無情之餘,該報導還以「教你一招」的名義列舉了一些辨別毒蘑菇的方法。殊不知,這些民間流傳的辨別野生毒蘑菇的方法並沒有科學依據,輕信並實踐這些方法,反而是造成誤食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
  • 毒蘑菇出沒 請收好這份重慶毒蘑菇圖鑑
    第1眼消息,數據顯示,我國的蘑菇種類達400餘種,毒蘑菇約有100餘種,分布廣泛,引起人嚴重中毒的有10餘種。氣溫回升,雨水滋潤……又到了野生蘑菇的生長旺季,然而,也是誤食毒蘑菇而食物中毒的高發期。近期,媒體對這類事件也多有報導:
  • 嶗山有毒蘑菇種類超過10種 路邊「美菇」如雲 勸你莫張口
    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的《2019年中國蘑菇中毒事件報告》顯示,2019年全國17個省份共有276起蘑菇中毒事件,共計769人中毒,造成22人死亡,事件涉及70種毒蘑菇。更多的個案尚不在統計中,所涉及的物種數量也僅佔我國目前所知毒蘑菇種類的16%,群眾防範意識較弱,我國每年仍有毒蘑菇中毒乃至致死事件的發生。
  • 致命毒蘑菇又來了!碰到這些蘑菇,千萬不要採摘食用!
    >引起食物中毒事故的高發期 消委君提醒: 為預防野生毒蘑菇中毒事故的發生 請廣大群眾 不要自行採摘、食用野生蘑菇等菌類
  • 別再採食野生蘑菇!我國今年近8000人因誤食毒蘑菇中毒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e4eb7bf4248a466c8bec3baa089193be
  • 識別毒蘑菇,這些常識你必須知道~
    蘑菇又稱蕈類,屬於真菌植物。毒蘑菇是指食後可引起食物中毒的蘑菇。特點有:顏色美麗,表面粘脆,柄上有環;多生長在腐物或糞肥上,多數不生蟲子有腥辣、苦、酸、臭味,碰壞後易變色或流出乳狀毒汁。毒蘑菇有100餘種,含劇毒可致死的有10餘種。毒蘑菇的有毒成份很複雜,一種毒蘑菇可含多種毒素。蘑菇中毒多發生於高溫多雨季節,往往由於個人採摘野生蘑菇,又缺乏識別有毒蘑菇的經驗,誤食造成。
  • 蘑菇中毒高發季,認識3種常見毒蘑菇。美食雖然好,避免中毒!
    本期導讀:每年6月梅雨季節,是大量野生蘑菇上市的季節,更是毒蘑菇致命的高發季,很多野生蘑菇含有劇毒。本文將介紹3種常見毒蘑菇,讓您在追求味道鮮美同時,也能增加防範漲知識!每年6月,在我們湖南,就正式進入梅雨季節了。
  • 致命毒蘑菇又來了,碰到一定要繞開!
    最近氣溫回暖、溼度回升各種菌類進入生長旺盛期也進入因誤採誤食有毒野生蘑菇引起食物中毒事故的高發期前幾天有人前往山上採摘蘑菇不料吃完噁心嘔吐,情況嚴重被緊急送往深圳醫院治療吃完「蘑菇」後3個人病情危重,多器官功能障礙近日,在緊挨著深圳龍崗的惠州,3名市民出門踏青,在山上採摘了一些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