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勞工運動簡史 | SAT偉大文獻

2021-02-15 TD北美留學進化論


「勞工運動」這個話題,不像「女權」、「奴隸制」那麼熱門,是SAT偉大文獻會考的一個小眾話題。到目前為止,只考過兩次。第一次是在2016年3月北美卷(改革後的SAT首場考試),考的是雙篇。第一篇是墨西哥裔美國勞工運動領袖凱撒·查韋茲(Cesar Chavez)在領導1969年加利福尼亞種葡萄的農工罷工時寫的一封信,第二篇是一位參與這次罷工的作家、神父馬克·德依(Mark Day)描述這次罷工事件的文章。

 

1969年凱撒·查韋茲領導加利福尼亞葡萄農工罷工

 

第二次考,考的是英國作家、藝術評論家約翰·羅斯金(John Ruskin)在1853年寫的一篇文章。約翰·羅斯金在歐洲工業革命的大時代背景下長大,對英國工人的處境有較深切的了解。考的這篇文章選自他的藝術評論名作《威尼斯的石頭》,內容是抽象地分析勞動和人的關係。

 

約翰·羅斯金

 

「勞工運動」主要指工人組成工會,以談判、罷工、遊行、絕食等方式要求資方提高薪酬(工傷補償、退休待遇)、保證安全的工作環境、降低不合理的工作天數和工時。仔細一比較,工人所爭取的,與黑人和女性一樣,也是一種他們應得的權利;工人鬥爭的方法與黑人和女性爭取權利所使用的幾種方法是類似的,都是像遊行、絕食這樣的非暴力不合作。

在這種非暴力不合作的鬥爭中,比較容易出現演說、書信等偉大文獻,適合也方便SAT命題人出題。方便了命題人,可能就要苦了做題人。所以,對於「勞工運動」這個話題,我們也要有所了解才好。

 

由於SAT既考查美國的「偉大文獻」,也考查「全球對話」,所以在「勞工運動」這個話題上,它不只是會考到和美國歷史上罷工相關的文獻,也會考到其他國家罷工相關的文獻。但由於篇幅有限,今天我們只和同學們一起簡要回顧一下美國勞工運動的歷史。

 

「勞動騎士團工會」

(Knights of Labor)

美國的勞工運動在殖民地晚期開始萌芽。在這一時期,城市中出現了第一批賺工資的手工業工人。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次罷工是紐約的一些裁縫在1768年為抗議減薪而發起的。第一個常設的工會組織則是1794年在費城成立的製鞋工人協會。

 

從1760年代開始,工業革命先是在歐洲興起,到了18世紀末,來到美國登陸,結果就是機器越來越多、越來越好用,工人越來越便宜,工人的工時越來越長。為了給工人爭取應得的休息時間,手工業各行各業組建了自己的工會,並在美國各大城市開始像雨後春筍一樣發展起來。

然而,單個行業的工會,在和資方博弈時仍然顯得力量弱小。於是,各工會開始致力於行業間、地域間的聯合。1827年,費城成立了全市機械業工會聯合會。1852年,成立了印刷業國際工會(「國際」實際上只包括美國和加拿大兩國)。這些工會的名字聽起來很大,其實規模還是比較小的。

 

在這一時期,在美國出現了一些大型工廠,在這些工廠工作的工人都是一些什麼技能的普工。美國興起的工會都是些手工業行業工會,成員都是有某種手藝的工人。直到美國內戰前,由普工組成的大型工會,在美國還非常少。

 

美國內戰後,成立了一些以追求社會平等為理念的工會組織。這些工會組織的站位比此前的一些手工業工會更高一些,追求也更高一些,不僅僅追求工薪的提高。他們認為工業革命會把人群分為資方和勞方兩個階層,加大貧富差距,會破壞美國革命所追求的「人人平等」的目標。


1866年成立了「全國勞工聯盟」(National Labor Union),1869年成立了「勞動騎士團工會」( Knights of Labor)。這兩個組織比較理想主義,主張通過立法、仲裁、和平協商來解決勞資矛盾,不提倡甚至阻撓工人參加罷工。然而工業革命的浪潮不可避免地會把人群分為資方和勞方,試圖走立法這種高大上的道路來掩蓋或彌合由此帶來的貧富差距,實際上是不可能的。

 

「勞動騎士團工會」的基層組織常常不服從上級領導,採取一些過激的行為。1886年5月在芝加哥舉行的一次罷工中,有人往人群中扔了一顆炸彈,當場炸死工人4人,在場維護秩序的警察9人,另有數十人受傷,被稱為「乾草市場爆炸事件」(Haymarket Affair)。這就為政府提供了鎮壓罷工的藉口,最後公開處決了幾個罷工領導者。「勞動騎士團工會」被認為要對此次爆炸事件負責,聲譽大受影響。「全國勞工聯盟」和「勞動騎士團工會」這兩個組織分別過了十多年、二十年就解散了。

 

乾草市場爆炸事件

 

1886年,美國各城市原有的各行業工會聯合起來組建了「美國勞工聯合會」(American Federation of Labor),選舉薩繆爾·龔帕斯(Samuel Gompers)為主席(此後長期擔任)。這個組織後來取得了巨大成功,主要是因為兩點,一是路線務實不務虛,二是儘可能團結大多數人。


該組織繼續從增加工資、縮短工作時間和改善勞動條件這些基本實際的要求著手為工人爭取權利,不追求政治理想和其他目標;同時,該組織聲稱自己代表所有工人的利益,不分種族、宗教、民族、性別差異,也不分是有技術的工人還是沒技術的工人。

 

薩繆爾·龔帕斯

 

說是這樣說,真要做到一視同仁是很難的。技術高速發展,在煤礦、紡織、鋼鐵、屠宰等行業,原有的手工作坊模式被完全摧毀,大型工業企業開始興起。加入工會的人數量越來越多,種類也越來越多,加上當時美國全國盛行「吉姆·克勞法」,整個社會黑人地位下降,導致在工會組織內部,也出現了種族和性別歧視。

「美國勞工聯合會」成立之初聲稱將堅持原則,嚴格禁止工會內部的各種歧視。但在大環境影響下,「聯合會」內部還是出現了比較嚴重的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薩繆爾·龔帕斯是一個比較務實的人,他的想法比較功利:女性、黑人並不能幫助他在和資方談判時增加砝碼。所以「勞聯」的政策實際上還是排斥女性、黑人、無技能普工。到1902年,「美國勞工聯合會」的黑人會員只佔約3%;女性會員和新近從東歐來美國的工人也受到了歧視和隔離的不公正待遇。

然而這些內部問題,即使比較嚴重,也並不妨礙「勞聯」取得豐碩的戰果。在「勞聯」的領導下,從1880年到1900年的二十年間,全美各地共舉行罷工活動共兩萬次,其中約一半達到了目的,幾百萬的工資待遇得到改善,薩繆爾·龔帕斯作為勞工領袖的威望達到高點。但也發生了一些產生巨大影響、褒貶不一的罷工,其中比較著名的有1894年普爾曼鐵路大罷工(Pullman Strike)和1921年布萊爾山煤礦工人武裝罷工(Battle of Blair Mountain)等。

 

普爾曼鐵路大罷工

「勞聯」之所以叫「聯合會」,是因為「美國勞工聯合會」是由很多個全國性工會組成的。為了儘可能團結更多工人,讓更多工會加入「聯合會」,薩繆爾·龔帕斯允許加入「勞聯」的各工會享有管轄內部事務的自治權。

但是薩繆爾·龔帕斯要求各工會牢記「勞聯」基本的原則是純粹地為工人爭取福利,要注意和政府及黨派政治儘可能保持距離,即堅持一個原則,「聯合會」本身永遠不成一個政黨,也不支持哪個政黨。當然,要完全和政府不打交道是不可能的,比如工人們希望立法限制引進移民,這必須要政府的立法才能實現。

 

布萊爾山煤礦工人武裝罷工

 

1897年「勞聯」會員人數達26.4萬,1900年達54.8萬,1904年達170萬。人數多了,在選舉上就自然形成了一種力量。1900年以後,「美國勞工聯合會」身不由己地更多捲入到政治活動中去,在政壇產生了一定影響。

 

薩繆爾·龔帕斯雖然主張遠離政治,但無法阻止工人投選票,於是他就乾脆試圖用自己務實的態度影響工人的投票。他主張工人不要去管候選人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應該投支持勞工立法的候選人的票,不投反對勞工立法的候選人的票。他還勸工人不要投第三黨候選人的票,因為反正第三黨也肯定上不了臺,所以他們的票是浪費投票權。

 

「勞聯」的立場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一戰時,「勞聯」選擇和政府合作,承諾不罷工,並打壓其他一些激進的勞工組織,變得比較反動。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勞聯」一度對進步黨(Progressive Party)表示過支持。但進步黨自身僅存在了一兩年就解散了。當政的共和黨開始緩和其對勞工階層的強硬立場,主動拉攏「勞聯」,「勞聯」也願意接受,就退回到「無黨派」的立場上去了。

產業工會聯合會( Congress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s)

1929年,大蕭條來臨。工人越來越不滿,對於是否舉行大罷工卻有不同意見。1935年,美國通過了國家勞動關係法(National Labor Relations Act),正式承認了工人有權成立工會罷工、和資方談判。

同年,礦工工會的約翰·L·劉易斯(John L. Lewis)帶著一幫人退出了「美國勞工聯合會」,另起爐灶成了一個「產業工會聯合會」(一開始叫Committee for Industrial Organization,1938年正式定名為Congress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s)。這個組織和「勞聯」最大的區別就是,「勞聯」雖然宣稱不排斥任何工人,但仍然是脫胎於各種技術工人工會的聯合,而「產聯」真正做到將那些在沒什麼技術的普通工人全部吸納了進來。1936年,羅斯福推行「新政」後,「產聯」對民主黨給予了較多支持。

 

和大多數行業一樣,引入競爭會導致進步。「產聯」成立後,勞工運動這個細分領域呈現出了「兩聯」制。在「勞聯」和「產聯」的競爭合作中,勞工運動事業發展更快了。其中最大的進步是鬥爭手段更多樣了,在這之前,工會最有力的手段只有罷工,容易導致流血勞資衝突,1930年代以後,勞工階層從法律上爭取到與僱主在談判桌上的平等地位,工會組織不斷壯大。到1945年底,全美加入各種工會的工人總數達一千二百萬,勞資雙方坐到一張桌旁進行共同談判(collective bargaining),這已經在所有行業成為一種常見、正規的做法。

 

1941年,全美發生了4200多次罷工,年度罷工次數再創新高。為此,羅斯福不得不出面和工會組織談判,要求他們承諾戰時不罷工,以保證武器裝備和物資的生產和供應。「產聯」帶頭答應了政府的要求。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產聯」也採取了中庸、折衷的路線,1948年特意將旗下過於偏左的工會開除會員身份,以顯示自己無意參與政治。

 

「產聯」本來是從「勞聯」分出去的。但二戰後,「產聯」所推行的政策,和「勞聯」越來越接近。真是應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句話,1955年,「兩聯」合併了。合併以後,勞方形成了一個巨艦,和資方的談判能力大大加強。從1945年到1970年,工會組織通過使用罷工、談判、合同監督等方法,使製造業工人的周薪翻了三倍多,退休金、醫保、失業補償,工作環境也有明顯改善。全美工薪階層約有三分之一加入了工會組織,這一比例已經非常大了。工會組織在全美的影響力和聲望,達到了極盛的狀態。

 

美中不足的是,能夠加入工會組織的還是一些大型工業企業的工人,很多在小微企業打工的工人收入比大企業工人還低,加入工會的機會卻很少。

 

此外,工會組織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吸收了大批女工和黑人、拉美裔工人也在加入,並且在1960年後開始從製造業擴張到服務業。「勞聯-產聯」不僅在工會內部反對種族隔離,還積極組織工人參加了1964年到1965年進行的民權運動,為民權運動最後取得成功做出了一份貢獻。

 

盛久必衰。1980年後,信息技術革命開始萌芽,通信業、交通運輸業發生了巨變,加上外國廉價商品大量進入美國市場,美國國內的賣方壟斷市場被打破,很多傳統大企業關張倒閉。工會再找資方談工人工資待遇的時候,資方直接說:「不用談了,工廠馬上就要倒閉了」。

「勞聯-產聯」內部的鬆散性也對自己不利,比如,1980年選舉中,「勞聯-產聯」旗下的「卡車司機協會」沒有按照「勞聯-產聯」的要求投民主黨的票,而是投了裡根的票。隆納·雷根是不支持勞工運動的,他上臺後,勞工運動跌入低谷。此後,世界自由貿易高速發展,美國推行去工業化政策,製造業外流使得傳統工業行業大批美國工人失業,同時大量外籍移民湧入,這些人只求有工作有口飯吃就行,基本上從來不罷工,根本不加入工會。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每年發生的千人以上罷工次數統計

 

雖然後來民主黨再次上臺,但是技術革命是客觀存在的,不會再走回頭路。美國勞工運動再也沒有出現強勁的復興。

 

縱觀美國勞工運動近兩百年的歷史,其基本軌跡是美國工會組織逐漸妥協、被招安,從一個制度外的對抗性力量逐步成為制度內的建設性組成部分。

 

感謝你看到這裡,最後是照例奉上一篇TD版白話偉大文獻——《布朗森1840年論勞工階級》(英漢對照)。

你只需要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小馬甲微信,給馬甲發送暗號「勞工」即可領取資料!

* TestDaily是由北美留學領域的教學和申請專家創立的線上教育團隊,專注於為北美留學生的備考和申請提供優質的信息和服務,至今已經服務超過20萬人次。

團隊本著專業、務實、可靠的工作品質,設計了一系列質優價廉的留學語培和申請產品,受到廣泛認可。產品和服務詳情,請查看公眾號菜單「TD好課」了解。


相關焦點

  • 3月SAT School Day的偉大文獻,竟然走了GRE的風格?|附翻譯
    3月4日School Day考的偉大文獻2020年3月4日SAT School Day考的這篇偉大文獻比較特殊,不是哪位經典作家、思想家的論說文,也不是哪位總統的演說,而是一位叫Brian Kelly的當代歷史學家對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時歷史學界對美國內戰的描述的回顧和評論,屬於史學史的範疇。
  • 跟32篇SAT偉大文獻剛正面1年多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SAT最難的是閱讀,閱讀中最難的是偉大文獻(雖然也有人覺得小說最難,但大部分人還是覺得偉大文獻最難)。就是這麼一篇750個單詞左右的文獻節選,常常讓熟練掌握各種高級閱讀技巧的考生的正確率,和全部選B的考生的正確率,基本相同。之前市面上各家SAT培訓機構對SAT偉大文獻的研究看起來浮於表面,不夠紮實。
  • 社會學到底學什麼 | 勞工運動的未來?戰爭、博弈與世界體系
    世界體系 「混沌時期」 的勞工運動西爾弗上述分析的基礎,是她與阿瑞吉等人在《現代世界體系的混沌與治理》中運用世界體系理論對世界霸權轉移的分析。19 世紀末到 20 世紀初,正是英國霸權陷入危機、而美國霸權尚未確立的階段。
  • 【深度】從哥大研究生罷工看美國高校勞工運動的未來
    復興美國勞工運動的跳板?那麼,美國高校遍地開花的工會運動會在未來影響到美國的政治版圖嗎?他認為,高等教育界是復興美國勞工運動的一個寶貴機會和跳板。過去,美國勞工運動主要集中在製造業,尤其是機械製造業,但是在製造業外包、資產流動過大的今天,美國製造業的勞工組織不僅要面對內部的僵化,還要面臨外部支持減少的挑戰。另一些人把眼光投向服務業,包括零售業、餐飲業、家政服務業等。
  • 鍍金時代付出巨大代價 美國"偉大社會"構想提出
    年代「偉大社會」構想的提出  最近,20世紀60年代美國總統林登·詹森提出的「偉大社會」的構想又引起了國內一些學者的關注。這個以保障民權、向貧困宣戰的構想對美國的持續發展無疑產生了重要的作用。  但筆者認為,比「偉大社會」構想更重要的,是提出這個構想的社會背景。實際上,在上世紀30年代左右,美國社會就開始向更加重視社會公正的方向轉變,並逐步建立起了一些相關的法規和制度。因此,我們今天討論「偉大社會」的構想,應當從19世紀最後30年到20世紀最初20年這個美國資本主義發展的「鍍金時代」開始。
  • 新SAT美國歷史文獻解析—葛底斯堡宣言
    這是Berry老師做的第三篇新SAT美國歷史文獻解析,估計會是最短的一篇如果不知道美國歷史建國文獻對新SAT的重要性,請戳新SAT—我跟美國歷史有個約會複習前兩篇文獻請戳新SAT美國歷史文獻解析—獨立宣言(上)新SAT美國歷史文獻解析
  • 美國移民政策解讀之美國勞工證PERM
    美國勞工證PERM美國勞工證(Labor Certification,簡稱LC)又稱外國人工作許可證,是美國政府為了保護其國內的勞工市場,不受移民衝擊,所制定的相關美國移民政策。E根據勞工證的法律20 CFR §656的規定,勞工證的目的很簡單,僱主為外國勞工申請勞工卡時,需進行一系列的招聘活動以測試工作市場,證明找不到符合最低標準的美國工人。換句話說,只要有符合最低標準的美國工人想為僱主工作,僱主就要去僱這個美國工人,而不能僱這個外國勞工。
  • 丁龍:一個被賣美國的18歲華人勞工,卻讓美國的大學為他設立講座
    在清政府沒落以後,大量的華人被當成勞工賣到國外去。丁龍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被販賣到了美國。卡朋蒂埃酒後趕人,丁龍盡心服侍丁龍於1857年出生在廣東的一個鄉村。在西方列強入侵的年代裡,廣東經常遭受西方殖民者的摧殘,以至於廣東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為了生存,丁龍在18歲的那一年把自己當成勞工賣到了美國。
  • 仰望星空的人——讀霍金《我的簡史》隨筆
    一顆偉大的心臟停止了跳動。此刻,讓我們以最虔誠的態度,捧讀「當今最有名的科學家寫給世人的告別信——史蒂芬·霍金自傳《我的簡史》」。   史蒂芬·霍金是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和當代最偉大的科學家,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被譽為「宇宙之王」。他的代表作品有《時間簡史》《果殼裡的宇宙》《大設計》,尤其是《時間簡史》,至今已出售逾2500萬冊。
  • 美國高考新SAT白皮書權威發布
    正確答案假設學生對賽艇運動十分熟悉,這一運動在富人社會十分流行,也是對應其知識結構與措辭的。53%的白人考生回答正確,而只有22%的黑人考生給出了正確答案。因此,類比題後被取代。SAT、高中課程和共同核心州立標準(CCSS,全稱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銜接,使美國的普通老百姓也能不經過課外培訓參加考試。
  • 許怡|跨境行動主義:勞工權益倡議運動的傳導與策略重塑
    這場運動由北美和歐洲的工會、人權、消費者、學生及宗教組織聯合發起,以著名的跨國品牌公司為批判對象,藉助消費者和新聞媒體的力量,要求公司承擔企業社會責任(餘曉敏,2007)。自從這場運動在西方國家取得了一定成果之後,這種模式不斷在其他較發達國家、地區蔓延;在工人運動日漸式微的情況之下,人們盼望著作為「新興社會運動」的勞工權益倡議運動可以成為幫助底層工人發聲、改善勞工狀況的一股新興力量。
  • 奇怪的牛頓和偉大的《原理》|宇宙自然生命簡史 07
    奇怪的牛頓和偉大的《原理》|宇宙自然生命簡史 07
  • 勞工社會學三十年
    由於全球化浪潮驅動大批工廠外遷,研究勞工,特別是研究藍領勞工的理論在歐美社會學中日漸式微,盡失當年榮耀。此即社會學家貝弗利,席爾弗所謂「雙重沉降」——勞工運動的沉降與勞工研究的沉降(參見席爾弗,2016)。縱使中國社會學面對勞工群體研究生發出巨大的理論需求,但初期的理論引入卻專注主流學說而無暇顧及此。
  • 讀原著學英語_9《萬物簡史》牛頓為什麼那麼偉大
    先從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萬物簡史》開始。這本書從宇宙大爆炸開始講現代科學史,穿插了很多科學家的生平故事,妙趣橫生。本書作者Bill Bryson喜歡用口語化的語言敘述,因而裡面的英語要比一般的原著通俗易懂。今天讀第4章關於牛頓的片段。
  • 2019美國大學sat成績要求水漲船高,考生如何是好?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很多家長的願望,為了讓孩子享受優質教育,家長們則不惜一切代價供孩子出國留學,近年來作為留學熱門國家的美國錄取條件也發生了很大變化,特別是2019美國大學sat成績要求和雅思考試要求,兩大主要考試成了申請者的「心頭病」,對於考生來說如何是好呢,答案只有一個,必須全力以赴攻下這兩大難題
  • 美國兩大政黨發展演變簡史
    南北戰爭時代的政治人物已經退場,民主共和兩黨的新血已經不再是因蓄奴或廢奴來區分,而是在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下的勞工議題。美國在此時期急速工業化與歐洲競爭,從普通列強迅速升級為一等強國。而美國的工商業從完全沒有任何控管,一直到建立些許政府制度來保障人民健康、安全、以及經濟條件。1893 年至 1897 年,由於歐洲投資者失利,向美國擠兌黃金而造成黃金荒。
  • 苦力勞工史:19世紀亞洲移民勞工分布在哪?移民如何淪為勞工?
    歐洲人對亞洲勞工的刻板印象有著很長的歷史。在19世紀,亞洲人在歐洲人眼裡看來,就是苦力,是壓低工資、搶走他人工作的廉價工人,是工廠老闆和貪婪資本家的奴隸。儘管19世紀的亞洲契約勞工移民是一種拉丁美洲的現象,但"苦力勞工"的標籤被有效地用於助長美國的暴力反亞洲人運動,進而導致對亞洲人的歧視。
  • 美國勞工節假期,投資者需要提前做好時間安排
    美國勞工節假期,投資者需要提前做好時間安排; ① 周一恰逢美國勞工節假期,美國多數交易員休假;且CME旗下 貴金屬、美國 原油與 外匯合約交易提前於北京時間9月8日凌晨01:00收市,ICE旗下 布倫特原油合約在北京時間9月8日凌晨01:30提前休市; ② 同樣因勞工節假期影響,原定於北京時間每周三凌晨4:30公布的
  • SAT考試解讀|在國外上學考SAT會容易嗎?
    在介紹我考sat的心路歷程之前,先說一下我的基本情況,我在新加坡讀高中,平時上課、生活都用的都是英語,所以考sat前一度以為它對我來說並不會很難,然而,自從開始真正備考後,一切都大相逕庭…但幸好有各位老師幫助和指導我,才使我的備考之路走得更加順暢,最終取得了總分1510
  • 全美國最慘,肯塔基州1/3勞工失業
    美國疫情爆發以來工廠停工、商家歇業,造成全國失業人口暴增,其中又以高度仰賴製造業的肯塔基州問題最為嚴重。在當地政府降低失業救濟申請門檻後,一年一度的德比賽馬節也被迫延期,使當地高達將近三分之一勞工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