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7日訊 今日,濟南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召開,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李國祥在會議上表示,2020年是先行區發展歷史上極不平凡、極為重要的一年。2020年4月28日,省市主要領導到先行區調研,2020年7月23日,濟南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提出北起戰略,2020年8月31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出臺,明確提出「支持濟南建設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先行區迎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發展機遇。2021年,先行區將聚焦落實黃河戰略,加快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範區。
到「十四五」末,黃河北岸初具綠色智慧宜居的未來新城風貌
深刻理解「未來希望之城」的發展定位,以高標準規劃引領高水平建設、高質量發展。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齊魯風韻、泉城特色,高標準編制完善「1+4+16+N」規劃體系,綜合交通、藍綠空間、綜合能源等16個專項規劃上半年全部形成規劃成果。到「十四五」末,黃河北岸初具綠色智慧宜居的未來新城風貌,初步形成兩岸交通暢聯、功能互動、要素共享、產城河一體化發展的城市發展新格局。
全力打造綠色智慧宜居的北部新城
牢牢把握「崛起北部」的目標要求,全力打造綠色智慧宜居的北部新城。全力推進跨河橋隧、骨幹路網、水電熱氣等基礎設施建設,聚力導入高端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資源,拓展黃河北岸主城區承載空間。一是狠抓骨幹路網建設。年內實現鳳凰大橋、濟濼穿黃隧道通車;高標準實施縱二路、G104、G220等交通骨幹路網建設,年內累計開工市政道路171公裡,通車道路突破100公裡。二是積極穩妥推進徵遷安置。在完成94個村居拆遷,拆除面積687萬平方米,清理淨地51000畝的基礎上,年內組卷上報6000畝,清理淨地10000畝。加快實施安居工程,在開工460萬平方米安置房的基礎上,新開工安置房100萬平方米,封頂100萬平方米,交付20萬平方米,實現首批回遷。三是全面提升公建配套。高標準開工建設黃河體育中心、黃河文化博物館,完成山大二院北院區、區級養老服務中心基礎結構施工,啟動建設租賃住房7000套,省實驗中學上半年開工,年內建成12所中小學、幼兒園。四是聚力提升生態環境。加快推進黃河生態風貌帶示範段建設,上半年形成景觀效果;高水平建設中央公園示範段,加快大寺河、青寧溝等河道綜合整治工程,修復水生態、營造水景觀、彰顯水文化。
聚焦高端優質產業項目
打造產城融合、智慧宜居的「未來產業社區」
始終堅持「核心示範、集約集聚」的發展路徑,加快導入高端優質產業資源。先行區建設不是簡單複製一座老城,而是建設一座生態綠色智慧宜居的現代新城。將聚焦高端優質產業項目,科學謀劃建設時序,努力打造產城融合、智慧宜居的「未來產業社區」。一是加快建設高端商務啟動區,總面積2200畝,年內完成「四縱四橫」13公裡園區道路,開工建設中電建市政、山東船員評估中心等總部項目,打造以總部辦公為主的黃河北岸商務地標。二是加快建設綠地國際會展中心,年內會展中心一期投入使用,上半年全面啟動會議中心、酒店中心建設,承辦首屆國際工具機展。三是加快建設中科新經濟科創園,年內三大院所主體建築全面交付,35兆瓦燃氣輪機已完成測試驗收,20兆瓦燃氣輪機項目上半年點火試車,打造國內首個非軍用輕型燃氣輪機試驗示範中心,首臺空天動力實驗臺、高能所加速器完成安裝調試。
打造改革創新的先行樣板
堅決扛起引領示範的重要使命,聚力打造改革創新的先行樣板。一是打造全國節水典範城市引領區。從規劃入手,積極踐行節約用水、集約發展的城市建設新模式,建設「河城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營造「城河共榮、人水和諧」的城市發展新格局。二是建設綠色智慧城市。完善智慧城市頂層規劃設計,運用BIM+CIM技術搭建綠色城市運營平臺,打造數字孿生城市和未來智能新城。加快推進綠色安置區、綠色長租公寓、被動式廠房項目建設,加快打造全域一體化綠色建設應用場景。三是激活制度創新活力。全面複製國家級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等經驗政策,積極開展法定機構試點,深化「管委會+公司」運營模式,年內推出一批重大改革事項。加快投融資機制創新,設立濟南先行建設投資基金,爭取銀行授信500億元,實現市場融資200億元以上。
李國祥表示,「先行區建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我們將始終堅持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加快建設黃河北岸主城區,為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建設做出先行貢獻!」
閃電新聞記者 王樹偉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