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空軍航空兵某團舉行的例行搜救演練上,一架搜救直升機懸停在半空中,模擬遇險傷員通過機載纜車被救起,在運送途中醫務人員使用空軍某航空醫學研究所自主研製的「空運救護裝備」,對模擬傷員進行了輸液、包紮、止血、固定等緊急救治,及時避免了傷員在運送途中出現的危情。前不久,該救護裝備作為「某代衛生裝備體系構建與衛生裝備創新研發」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空軍某航空醫學研究所研製的系列空運救護裝備包括空運醫療車、急救擔架和自動呼吸機,全套裝備2至3人便可攜行,能在我軍現有各型運輸機和直升機上使用,具有較強的空中穩定性和救治能力。該套裝備中的空運醫療車可將60餘種常用救護物品合理布局,便於在飛機上展開和使用,與急救擔架、自動呼吸機進行模塊化組合,便可形成空運救護平臺,滿足傷病員在空運救護時的需要。該所第八研究室研究員鍾方虎介紹,該套裝備總體設計上體現了勤務、技術、裝備相結合的創新思想,解決了環境和設備的相互影響,具有集成性強、方便靈活、通用機動等特點,還採用了新材料和新工藝,提高了整體工藝水平和抗壓耐磨強度。
據了解,該套裝備已定型並裝備部隊使用,在部隊戰備訓練和重大行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產生了顯著的軍事、經濟和社會效益。以工程院院士俞夢孫為主任委員的設計定型評審委員會認為該衛生裝備體系達到了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