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防衛裝備廳陸上裝備研究所簡介

2020-12-14 騰訊網

一、機構簡介

陸上裝備研究所(GSRC)是隸屬於日本防衛省防衛裝備廳的研究機構,除火器彈藥、戰鬥車輛、設施器材等陸地裝備外,該研究所也進行陸上自衛隊、海上自衛隊、航空自衛隊的未來裝備研發,但戰鬥機和潛水艇等研發不在該研究所進行。陸上裝備研究所的研發工作主要包括能在化生放核汙染環境中活動的車輛、電磁炮,以及進行混合動力等可以提升防衛裝備性能的先進技術研究。

研發人員由畢業自普通大學、研究生院等院校理工專業的研究崗技官,以及畢業自防衛大學等的自衛官幹部組成。

陸上裝備研究所內設有試驗研究設施,可對試做車輛進行性能測定。此外,研究人員還可以到位於北海道和青森縣的試驗場、陸上自衛隊演習場,進行戶外試驗。

為了研發未來裝備,獲得先進技術,更加有效地推進研發進展,陸上裝備研究所與日本國內大學、研究機構進行共同研究,例如2014年與千葉大學籤訂共同研究協定,共同研發用於大型車輛的發動機技術,關注未來大型車輛柴油發動機的小型高輸出化以及如何降低燃油消耗。此外,還在推動與美國、英國等的國際交流,例如2016年與英國國防科學技術研究所共同研發防彈背心等。

陸上裝備研究所原則上不會公開發布可能會威脅到日本國家安全的情報,但會通過學會和座談會積極發布其他研究成果。

二、發展歷史

1952年8月,陸上防衛裝備廳作為日本保安廳的技術研究所而成立,於1954年7月改為防衛廳技術研究所,並在1957年8月下設了目黑、相模原兩個試驗場。

1958年5月,隨著防衛廳設置法的修訂,技術研究所成為技術研究本部,目黑試驗場改名為技術研究本部第一研究所,相模原試驗場改名為技術研究本部第四研究所。2001年7月,第一研究所和第四研究所合併。

2006年7月,為充實系統裝備研發,技術研究本部重新修整了研究所的體制,將第一研究所的第一部、第二部與第四研究所整合,新編為陸上裝備研究所。

2007年1月,防衛廳更名為防衛省,研究所全稱改為防衛省技術研究本部陸上裝備研究所,並在2010年10月完成了相模原地區的整合工作。2014年4月,陸上裝備研究所再次進行組織改編。

2015年10月,防衛省下設新的防衛裝備廳,陸上研究所成為目前的防衛裝備廳陸上裝備研究所。

三、組織架構

防衛裝備廳陸上裝備研究所由所長管理,下設研究規劃官、總務課長(及課長助理、會計管理專門官)、系統研究部長(及技術分析官)、彈道技術研究部長(及技術分析官)、機動技術研究部長(及技術分析官)的職位,每個職位也有各自下設的職位或研究室。

研究規劃官。下設項目調整官、研究調整官、研究規劃負責人。總務課長(及課長助理、會計管理專門官)。下設雜務負責人、業務負責人、採購負責人、出納負責人、資產管理負責人。系統研究部長(及技術分析官)。下設火力系統研究室、戰鬥車輛系統研究室、無人車輛與設施器材系統研究室。彈道技術研究部長(及技術分析官)。下設火力與防護力評估研究室、最終效果與防護研究室、彈道要素研究室、管制與自動化研究室。機動技術研究部長(及技術分析官)。下設機動力量評估研究室、威脅探測與應對研究室、障礙構造與清除研究室。

四、主要研究內容

電磁脈衝(EMP)彈藥系統。通過研究能產生強大電磁脈衝的EMP彈藥系統,旨在不直接使用炸彈、飛彈等傳統武器,就能暫時性/永久性破壞敵方傳感器與情報系統。應對多種目標的彈藥技術。研究可以從戰鬥車輛等進行發射的,能在應對多種目標時發揮最佳效果的單一彈種。能夠通過設定引信模式(定時、延時、立刻引爆),利用同一彈種應對敵方陣地與集結地、隱藏目標等。空冷式輪轂電機。研究可用於戰鬥車的空冷式兩用輪轂電機,其性能與水冷式輪轂電機相當。提升在化生放核環境中遠程操作車輛系統的態勢感知能力。將研發可在化生放核環境中通過多輛遠程操作車輛提供的情報來提升態勢感知能力的技術。研發的系統可在地形、氣候等發生變化的野外環境中,更加安全、高效地通過多輛無人車進行作戰。電磁炮。研發利用電磁力加速飛行體的電磁炮,能比傳統火炮更加提升飛行體的初始速度和飛行距離。人員防護分析技術。通過分析穿著防彈背心的人員在中彈時因遭受衝擊而造成的影響,研究人體模擬模型和人體數值模型,以定量評估人員的生存性。先進對艦、對地彈頭技術。研發可應對各種艦船的串聯式彈頭,以及可應對陸地部隊的高密度爆炸成型炸彈(EFP)。積極防禦系統。可通過電波雷達和光波傳感器遠程探測火箭彈,利用減輕二次傷害的攔截器進行攔截,以確保裝甲車和人員安全。用於車輛的多種環境模擬器。研發旨在用於岸邊、水面及各種環境下的車輛機動力評估。混合動力系統。驗證了一系列混合動力系統在履帶車上的適用性,並通過日美共同研究,確立了搭載混合動力系統的車輛試驗方法。車輛在行駛中探測簡易爆炸裝置的技術。研發可以在郊外和城市環境中快速探測簡易爆炸裝置位置的器材。未來輕量化橋梁構成要素。研發將輕質高強碳素纖維強化塑料(CFRP)應用於橋梁主體結構的基礎技術,以提高自衛隊在緊急狀態或大規模災害中快速部署應急橋梁的能力。

五、在研未來戰車

目前陸上裝備研究所在研的未來戰車有兩種:

輕量化戰鬥車輛系統(輪轂電機驅動型)。在所有驅動輪內部配置發動機,利用電池供電,直接驅動輪轂輪胎。即使其中的一個發動機失效,也可以依靠其他發動機驅動車輛前進,每個車輪都可單獨控制,大幅提升了前進、加速和轉彎等機動性能。其最大速度可達到80千米/時,當坡度約為31度時,爬坡能力為60%。目前陸上裝備研究所在進行不使用液體冷卻發動機的空冷式輪轂電機研發。

混合動力系統(系列混合動力)。利用位於車輛一端的柴油發動機發電,並將電力儲存在電池中,電池內存儲的電力可帶動位於車輛另一端的發動機,再驅動履帶轉動。此外,還可將柴油發動機產生的電力直接傳送給位於車輛另一端的發動機使用。當具備瞬時功率時,能夠同時調動柴油發動機和電池,將兩個來源的電力傳送給發動機以使車輛衝刺。其最大速度可達到75千米/時,當坡度約為31度時,爬坡能力為60%。混合動力系統具有隱身性,還可優化耗油率,將來可運用於自衛隊車輛。

六、測試裝備及相關設施

陸上裝備研究所曾經負責測試輪式155毫米自行榴彈炮、16式機動戰車、10式主戰坦克和防核防生化(NBC)偵察車等裝備的性能。

研究所擁有如下試驗和研究設施:高速子彈測試裝置與超高速飛行體發射裝置,可以分析各種材料在高速和高壓之下的動態材料特性以及入侵現象。引信衝擊模擬器,可在戶外試驗炮彈、制導飛彈和火箭彈前,於室內分析其動作特性和耐衝擊性的裝置。車輛靜態特性測試臺,可測量車輛的靜態特性,如重量、中心位置及安全傾斜角。車輛動力系統的動力模擬器,可通過模擬驅動阻力等評估車輛的動力裝置。環境測試室,可測試車輛、設施在寒冷/炎熱環境中的性能。地雷探測試驗設施。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國防科技要聞」(ID:CDSTIC)

來源 | 日本防衛裝備廳網站

圖片 | 網際網路

作者 | 胡雅芸

編輯 | 陳培

註:原文來源網絡,文中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相關建議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日本經濟新聞:日本「針對中國」擴編陸上自衛隊
    參考消息網11月10日報導 日媒稱,日本政府年內製定的新《防衛計劃大綱》將首次提出增加陸上自衛隊的編制。2010年的大綱規定了15.4萬人的編制,日本財務省和日本防衛省將在此基礎上就增加的人數進行協商。《日本經濟新聞》11月9日指出,此舉意在針對中國加強島嶼防衛,預計會擴充水陸兩棲部隊。
  • 成本太高,日本財務省要求防衛裝備品費用節省1萬億日元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日本財務省10月24日在財政制度等審議會的分組會上,展示了防衛預算的改革方案。方案要求嚴格管理坦克和護衛艦等裝備品的採購成本,實現今後5年比現在的估價合計節省超過1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16億元)。日本共同社認為,如何對待安倍政府執政下年年增長的防衛費,是2019年度預算編制的大焦點。
  • 日本成立下一代裝備研究所,研發世界尖端武器!這事美國怎麼看
    二戰之後,日本在武器裝備發展方面可謂是相當憋屈(不過都是自找的),很多武器發展被限制,就算有錢有能力也不能揚眉吐氣,畢竟一有小動作,美國和世界很多國家都盯著。不過隨著二戰漸漸遠去,及國際關係的微妙變化,日本悄然發現,自己在裝備發展方面或許已經開始出現了新的轉機。原來瞪大雙眼緊盯著自己美國,也開始睜只睛閉隻眼做打盹狀,而且似乎還有一些隱性的鼓勵。所以現在日本在武器裝備發展上,似乎又開始蠢蠢欲動,欲快速提升其戰力。
  • 日本投巨資研究下一代武器:擊落中國飛彈很容易,打衛星也可以!
    據日本媒體近日報導,日本防衛省已經提出計劃,將從下一年度開始狠抓包括人工智慧和電磁波在內的前沿技術開發工作,搞出一批"世界最尖端武器"。除了在防衛裝備廳內設立專家小組外,還將整合廳內的研究機構,成立"下一代裝備研究所"。
  • 日本擬部署「滑翔炸彈」防衛島嶼 新彈頭號稱可穿透航母甲板
    參考消息網2月26日報導日媒稱,日本防衛省致力於2026年度部署「島嶼防衛用高速滑翔彈」,正探討提高其反艦性能。據日本《每日新聞》2月25日報導,日本防衛省希望在西南諸島防衛方面建立可以從地面進行應對的機制,並考慮安裝可以穿透航母甲板的新型穿甲彈頭。
  • 外軍觀察:從日本防衛大學解讀自衛隊槍械配備
    目前,防衛大學畢業的軍官佔日本全軍軍官總數的25%,已成為日軍軍官的中堅力量。  「防衛大學」,對很多中國人而言似乎並不陌生,而對該校的具體情況真正有了解的人卻並不多。在這裡,我們探明防衛大學虛實的同時,再去了解日本自衛隊搶械發展過程和自衛隊現用搶械。防衛大學,日本軍事人才的搖籃  對大多數軍事愛好者而言,美軍航空母艦艦隊駐日港口之一的橫須賀並不陌生。
  • 日本推出新型混合動力裝甲車
    2015年11月3日,日本防衛裝備廳陸上裝備研究所在神奈川縣相模原市舉辦了機動裝甲車輛公眾開放日活動,展示了包括10式主戰坦克4號樣車、CBRN遙控操作裝甲工程車、混合動力系統裝甲車等先進坦克裝甲車輛。其中全身湛藍塗裝的混合動力裝甲車是首次曝光。
  • 日本軍事概況
    日本軍隊稱自衛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美國扶植下重建和發展起來的。隨著日本經濟實力的迅速增強,日本軍隊建設得到長足發展,在「質重於量」和「海空優先」的建軍方針指導下,自衛隊已發展成為一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作戰能力較強的武裝力量。日本1945年戰敗投降後,軍隊被解散,軍事機構被撤消。
  • 日本加快海上防衛部署 為建準海軍陸戰隊鋪路
    接二連三與美軍聯演  日本新聞網報導稱,日本和美國原計劃從11月5日開始,以九州地區和衝繩列島為中心,在全國各地舉行大規模的島嶼防衛聯合實彈軍事演習。日本陸上自衛隊、海上自衛隊和航空自衛隊全體參加,美國也將以駐日美軍為主,出動陸軍和空軍以及海軍陸戰隊參加,總人數將達到1萬餘人。
  • 消息簡報:日本將與馬來西亞啟動防衛裝備轉移談判
    (此消息來自《金融時報》)日本一公司董事長因涉嫌向中國出口碳纖維而被捕由於涉嫌將可轉為軍事用途的日本公司生產的碳纖維出口到中國,日本兵庫縣警方外事課26日以違反《外匯及對外貿易法》(無證出口)的嫌疑逮捕了該縣蘆屋市貿易公司「聚乙烯化學有限公司」董事長近藤正二(75歲)等3人。
  • 日本新版《防衛計劃大綱》解析
    2018年12月18日,日本內閣決議通過了新版《防衛計劃大綱》(以下簡稱為「新大綱」)及《2019-2023年度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以下簡稱為「中期防衛」)。《防衛計劃大綱》是日本政府規劃自衛隊力量建設的戰略性文件,出示了未來一段時期(一般為10年左右)軍事力量發展的重點趨向。在此之前,日本政府曾於1976年、1995年、2004年、2010年、2013年制定了5部《防衛計劃大綱》。
  • 日本將購進「預警飛機」等軍事裝備
    據日本媒體報導,安倍內閣擬於新財年大幅度增加軍費支出。日本的《新防衛大綱》指出,日本10年內將不再削減陸上自衛隊兵力,並將增購護衛艦7艘,增設水陸機動團1個。為形成高度的威懾力,日本還將從美國購進「全球鷹」無人機、F35戰機、C2運輸機等先進戰略軍備。
  • 兵器裝備集團自動化研究所轉制獲批
    5月7日,記者從國防科工局網站獲悉,國防科工局等八部門日前聯合印發《關於中國兵器裝備集團自動化研究所轉制為企業實施方案的批覆》。這成為本次軍工科研院所分類改革獲得批覆的第一家轉制為企業的單位。
  • 這次的裝備有點特殊
    特約評論員 吳健:網上有個俏皮話,是說「一身腱子肉,未必就長壽」,今天的戰爭,武裝到牙齒,往往不如「武裝到大腦」,「牙齒」就是我們講的飛機飛彈這樣的殺傷性武器,而「大腦」就是「指控通電情監偵」這樣的軟信息裝備。
  • 日本史上最高防衛費流向誰的錢袋
    據報導,日本政府2020年度防衛預算出爐,總金額高達5.3萬億日元(約合3432億元人民幣),較2019年度增長約4200億日元。若該預算在20日的內閣會議上獲得通過,將成為日本史上最高防衛費。連續7年上調防衛費據《產經新聞》報導,日本政府2020年度預算案的一般會計總額將超過100萬億日元,其中防衛預算為5.3萬億日元,均創歷史新高。這是自2012年安倍第二次改組內閣以後連續第7年保持增長。在防衛費利用上,日本明確將重點向宇宙、網絡、電磁波等新作戰領域傾斜。此外,防衛預算還明確了3個使用重點。
  • 日本防衛預算 連續9年增長
    新華社東京12月21日電 (記者姜俏梅) 日本政府21日召開內閣會議敲定2021財年預算案,其中防衛預算為5.3422萬億日元(1美元約合103.5日元),連續9年增長。
  • 日本砸錢買一新武器,攻佔島嶼時特別靈光?個子不大,可狙殺坦克
    7日,日本宣布將增購最新戰車,旨在增強奪取島嶼的兩棲戰鬥力!這一戰車,就是日本最先進的16式輪式戰車!日本防衛省表示,為強化「國土島嶼」的防衛力量,增增購33輛日本自製的16式輪式「機動戰鬥車輛」,它被日本稱為「21世紀反坦克戰車」,具有世界級的性能。
  • 海洋防務展恐成日本國際軍事合作新跳板
    有分析指出,日本防衛省有意藉此展會擴大向東南亞國家的武器輸出,加強國際間的軍事研究合作。一些日本民眾在展會期間舉行抗議,反對政府大張旗鼓舉辦武器裝備展會的行為,認為與和平憲法精神不符。兩年一度常態化據主辦方介紹,這是日本唯一的海上防衛技術展會,已形成每兩年舉行一次的常態模式。日本防衛省、外務省、經濟產業省參與協辦。
  • 菲律賓霸氣十足:別國的武器都花錢買 唯獨要求日本白送
    圖為日本陸上自衛隊現役的UH-1H,這些直升機明年將部分贈送菲律賓。2014年,日本首度制定了"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放寬了武器裝備的出口限制。圖為陸上自衛隊的10式戰車。極低產量使得它的價格極度昂貴。平心而論,儘管在海內外都廣受詬病,"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的出發點和考量仍是正確的。
  • 為吸引年輕人參軍 日本自衛隊更新豐富網站內容
    據日本《讀賣新聞》20日報導,為吸引更多日本年輕人的關注並加入其中,日本海、陸、空三支自衛隊近來紛紛更新自己的網站,推出各種吸引眼球的武器裝備照片和視頻資料。  以航空自衛隊網站為例,經過採用增加廣告預算和將設計外包給其他公司等手段,2006年3月更新的網站推出了主要防衛裝備的詳細圖文介紹,包括F-15戰鬥機、RF-4E偵察機等多種飛機及其他裝備。網站開發人員稱:「我們儘量用簡單的語言敘述,設計清晰,使訪問者能想像出我們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