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歷史沿革,及發生一系列的重大政治軍事事件

2020-12-20 豐滿的歷史

導語:臺灣的歷史沿革,及發生一系列的重大政治軍事事件

明末清初時期,臺灣海峽兩岸地區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社會動蕩。在中國大陸改朝換代之際,臺海地區風雲變幻,發生了一系列的重大政治軍事事件,國內和國際的多股勢力在這裡激烈交鋒,深深地影響中國的歷史進程。目前學界對臺灣海峽兩岸地區研究成果頗豐,涉及自然社會科學的各個領域。

第一節關於臺灣的歷史文獻記載連橫在《臺灣通史》的「開闢紀」裡論述了有史以來人類對臺灣島的土地開發。古代有多位君王多次派人入海尋找長生不老藥。當時傳說海上有三座神山一一蓬萊、方丈和瀛洲。三座神山上有神仙,有長生不老藥。「蓬萊」和「方丈」被認為是日本和琉球。「瀛洲」則被認為是臺灣。中國的歷史文獻上也有很多關於臺灣的記載。

第二節明朝時期臺灣旳格局明朝時期臺灣海峽地區經常有海盜出沒。明王朝初期為絕邊患,廢除潔湖巡檢司,將臺灣滲湖地區的居民遷徙到海峽西岸的漳州和泉州居住。鄭和下西洋時曾經率師入臺,降服一部分臺灣的原住民,還在臺灣南部地區修建了一些水井。明中期海盜林道乾為了躲避明政府的追捕,逃入臺灣。明政府派重新設置漆湖巡檢司,並派部隊到潔湖駐紮防止其作亂。明王朝晚期萬曆年間,日本豐臣秀吉派兵入侵朝鮮,並想吞併臺灣。

萬曆年間,葡萄牙船隊經過臺灣島,望見臺灣島樹木蔥綠,山嶽如畫,便取名「科摩沙」,意思是美麗。這是歐洲人發現臺灣的開始。荷蘭成為歐洲強國後,憑藉著堅船利炮來到東方,佔領印度尼西亞,開闢殖民地,發展遠洋貿易。當時中國實行閉關鎖國,不了解國際形勢,拒絕與荷蘭人進行海外貿易。

歐洲人入侵臺灣以後嚴重地威脅了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國防安全。為驅逐西方殖民者,收復祖國領土,福建人沈鐵上書福建巡撫南居益提出六條建議。這六條建議的主要內容是:在潔湖設置遊擊將軍一名,增加在臺灣的駐兵,建造大型艦船,改善軍事裝備,招募大陸移民到臺灣屯田,在臺灣建立軍事基地,在臺灣海峽地區大力發展海外貿易。荷蘭人徵服了印尼,又侵略了臺灣。從此以後荷蘭人不敢向西侵犯福建沿海地區。西班牙在荷蘭人長久的圍困下,後援斷絕,只能棄城逃走。西班牙人在臺灣北部地區盤跟了十六年,最終被荷蘭人所驅逐。

第三節清初時期臺灣的格局弘光元年(年)佔領整個臺灣島以後,荷蘭駐臺灣領事便召集被其徵服地區的番社開設評議會。當時歸順荷蘭的番社有新港、加溜灣、蕭壟、麻豆、大穆降、大傑顛。番社的最高行政長官稱主計官。每年農曆五月初二,主計官召集下屬開會,為番社招商引資,被稱為社商。凡是番社人員農耕或打獵所得的勞動產品都要上交番社,然後由番社給他們分配生活用品。番社的行政命令非常的嚴厲,番民都不敢觸犯。

永曆十年(年)荷蘭人又在臺灣南部修建城堡赤炭城。赤炭城背山面海,設置巨炮,增設駐軍,與熱蘭遮城遙相呼應。當時中國人移居臺灣的人數雖然很多,但終究被荷蘭人壓迫,於是進行反抗,爭取民族獨立。在臺灣的中國人幾次武裝起義,結果都被荷蘭人所鎮壓了,儘管死傷很嚴重,但是始終沒有放棄推翻荷蘭人的殖民統治。

荷蘭人鎮壓了在臺灣的中國人以後,聽說鄭成功威震中國東南沿海,十分害怕遭到鄭成功的進攻,便加強了臺灣的兵備。然而鄭成功因為當時忙於在大陸對抗滿清,還沒能出兵討伐佔據臺灣的荷蘭人。鄭成功北伐南京失敗以後,僅僅困守廈門和金門兩個海島,幵始謀劃開拓反清根據地,開始有收復臺灣的想法。荷蘭人在臺灣大肆戒嚴,逮捕在臺灣比較富裕的中國人為人質,遇到有反抗嫌疑的中國人,或是囚禁,或是殺害。於是在臺灣的中國人十分憤怒,積極的準備反擊荷蘭人的暴行。

永曆十四年(年)荷蘭駐守臺灣的領事向東印度公司求援,要求增派十二艘軍艦,運送一些士兵來增加防守。於是,臺灣的荷蘭守兵增加到三千五百人。荷蘭的海軍將領以為加強了臺灣島的防守兵力就沒什麼可怕的。但是為了以防萬一,荷蘭的海軍將領寫信送到廈門給鄭成功,試探鄭成功的虛實。鄭成功回信詐稱:「我不會發動戰爭。」不過荷蘭領事始終不相信。荷蘭評議會認為領事的擔心是多餘的,便將軍艦召回。荷蘭海軍將領回去以後便彈劾荷蘭駐臺灣的領事膽小怕事。於是荷蘭東印度公司決定將駐臺領事召回,換人代替。不料新領事還沒來得及上任,鄭成功便出兵收復臺灣了。

相關焦點

  • 資料:臺灣歷史上的政治事件
    在這些時期及變化中,始終存在著這樣一些基本矛盾:(一)人民要求國家統一與國民黨「依美求存」路線和「臺獨」勢力的矛盾;(二)人民要求當家作主與國民黨專制獨裁統治的矛盾;(三)國民黨內部不同背景、不同派系之間在權益分配上的矛盾。這些矛盾,以第一種為最主要,它決定和影響其它各種矛盾。這些矛盾,在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表現。這完全可以從臺灣40餘年來發生的各類政治事件中得到證實。
  • 臺灣行政區劃歷史沿革
    臺灣行政區劃歷史沿革 時間:2005-11-21 13:52   來源:   公元230年,吳國大將渡海到達「夷洲」(臺灣)。隋唐稱臺灣未「流求」。
  • 臺灣每次發生重大事件 蔡英文就說這句話
    中國臺灣網12月10日訊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氣象主播李富城直指,從2016年開始,「我負最後的責任」這句話就時常出現在新聞上,但是已經2年啦,這句話已經是屁話啦!蔡英文5日表示,這段時間以來,臺灣社會對「勞基法」修正草案有許多寶貴意見和批評,不管是對行政部門或民進黨「立院」黨團,或是針對她個人,都會虛心接受。而作為領導人和黨主席,她也會「負起最後的責任」。李富城不滿說,公教退改、經濟的停滯,兩岸的倒退,甚至於外事關係變化,一再發生國際民生的危安,也沒看見她出來開過一次記者會。
  • 重新重視政治工作,俄軍成立軍事政治管理總局
    所以,結果是軍隊中從事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員被嚴重裁減,而新補充的神職人員、文職專家和軍事警察對官兵的教育作用又不夠明顯,這嚴重削弱了軍隊中的思想教育工作,導致俄軍官兵的政治思想狀況日益惡化,違法亂紀現象嚴重,酗酒、吸毒、挪用公款和盜竊軍事設備等事件屢屢發生。另一方面,由於許多軍官不懂得思想教育工作,教育方法簡單粗暴,俄軍中的虐兵現象時有發生。
  • 鄧小平與共和國重大歷史事件(54)
    這時的國際形勢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70年代中後期,隨著美蘇兩國各自長期積累的國內政治經濟和社會問題日益突出,東西方聯盟內部關係逐步出現了一些新的重大變化,二戰後兩個超級大國全球對抗、東西方「冷戰」進入了「歷史末期」。
  • 周新民:預判美國大選等重大事件全部成真的奧秘何在?
    作為領導者核心能力理論創立者,近四年來一直跟蹤研究川普的施政方略、領導風格、行為特徵,以及美國內外政策走勢、中美關係演變趨勢,先後就中美貿易戰發展走勢及其影響、2018年美國中期選舉結果、川普是否會遭遇彈劾和能否連任等重大問題進行了超前預判。隨著全球矚目的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基本塵埃落定,拜登即將成為美國第59屆新總統,本人對以上重大事件預判全部正確、全部應驗、全部成真。
  • 臺灣每次發生「重大事件」後 蔡英文就說「這句話」 2年啦!
    蔡英文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從2016年開始,這句話就時常出現在新聞上,臺灣氣象主播李富城直指,但是已經2年啦,這句話「我負最後的責任」,已經是屁話啦!蔡英文5日表示,這段時間以來,臺灣社會對「勞基法修正草案」有許多寶貴意見和批評,不管是對臺灣地區行政部門或民進黨「立院」黨團,或是針對她個人,都會虛心接受。作為臺灣地區領導人和黨主席,她也會「負起最後的責任」。李富城不滿說,公教退改、經濟的停滯、兩岸的倒退、大陸軍機自由來去、一再發生民生的危安,也沒看見她出來開過一次記者會。
  • 陸軍航空兵學院-陸軍特種作戰學院(桂林陸軍學院)歷史沿革
    1.陸軍航空兵學院歷史沿革解放軍陸軍航空兵學院,是全軍最年輕的一所兵種院校,是在1999年全軍院校體制編制壓縮調整的情況下新成立的院校。學院的主要任務是培養陸、空軍直升機飛行軍官和陸軍航空工程機務軍官,還承擔著陸航中級指揮軍官和機務學兵的培訓任務,是一所軍事與政治、指揮與技術、空勤與地勤、軍官與士兵同校訓練的多學科、多層次的綜合型院校。
  • 初中歷史7-9年級中外重大標誌性事件考點匯總
    13.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於商朝,這是因為商朝的甲骨文已經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14.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春秋晚期的孔子,他的言行由其弟子整理成《論語》一書。15.最早提出自然資源可持續使用的思想家:戰國時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16.建立和諧社會與儒家的仁政有關。提出人與自然的和諧的是莊子。
  • 俄防長伊萬諾夫:中俄不存在任何重大政治問題
    新華網莫斯科4月23日電 (記者宋世益王丹蒂)俄羅斯副總理兼國防部長伊萬諾夫在訪華前夕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俄中互辦「國家年」是兩國關係史上的重大事件。這一活動和兩國關係中的積極進程無疑將對雙方的接近產生重大的積極影響,有助於完善睦鄰友好關係,夯實兩國政治信任和戰略夥伴關係的基礎。
  • 「瘋阿婆」預言未來20年間將發生的重大事件
    然而,當時的人們卻逐漸發現,她的一些說唱竟是對於該村落所要發生事件的準確預言。後來,由於「瘋阿婆」遊走多年總是重複說幾句話,像似預言,其村落的長輩們便將其話記了下來,再由該網文作者將長輩們的口述記錄成文。在「瘋阿婆」被記錄成文的十幾句話中,有幾則是比較明顯的關於歷史的預言,原因是它們同已經發生的歷史事件或者其它著名歷史預言相吻合。本文只是針對這幾則比較明顯的預言給予一個簡單解析。
  • 歷史上的今天1954年3月17日臺灣發生吳國楨事件
    歷史上的今天1954年3月17日臺灣發生吳國楨事件 2013-09-02 11:29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王鐵群:蔣經國與臺灣政治轉型
    臺灣從威權政體轉變為憲政民主,固然是合力作用的結果,但蔣經國在生命的最後時光,「親手啟動終結威權時代的政治工程馬英九:《歷久彌新的身影——蔣經國》 一、政治轉型的基本思想 1.向歷史交代,對歷史負責 1978年5
  • 《決戰中途島》,名導執導還原歷史事件,影片堪稱軍事教科書
    場面大氣磅礴,轟炸效果震憾作為一部典型的好萊塢大片,而且又涉及到美國本土的重大事件,自然是大手筆、大製作、大場面。導演羅蘭.艾默裡奇是全球著名的電影人,曾經拍攝過《哥斯拉》、《愛國者》、《2012》等赫赫有名的災難大片,素有「災難片大師」之稱,雖然是初次嘗試拍攝戰爭題材的史詩片,但是在特效方面自然是輕車熟路、信手拈來。
  • 臺灣歷史事件回眸:中壢事件
    曾有人撰寫了一符對聯,諷刺國民黨的賄選是「縣選價廉,省選價昂,兩三字換來幾許金錢,投稿何如投票樂?賣者得名,買者得利,千萬人選個無聊寶貝,代表原從代價來。」  對國民黨操縱選舉、舞弊做假的行為,臺灣民眾早就十分不滿,也曾發生過幾起衝突和騷亂。其中最大的一次是1977年的「中壢事件」。  中壢是臺灣桃園縣的一個小鎮,距臺北約25公裡。
  • 高三歷史教案:《新中國政治與外交》教學設計
    (4)簡述「一國兩制」的理論和實踐,認識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對中華民族復興的重大歷史意義。  2.新中國的外交  (1)了解新中國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動,理解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處理國際關係方面的意義。  (2)簡述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實,概括我國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 美臺將舉行政治軍事對話 專家:臺灣想在實質層面上有所突破門都沒有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郭媛丹】美國國務院當地時間5日晚公布消息稱,美國和臺灣民進黨當局將於7日上午透過視頻進行政治軍事對話。對於美國國務院如此高調的舉動,專家認為,此舉象徵意義比較強,中方對此已經有所評估,接下來不排除美臺之間還有進一步舉動,從小動作變成大動作,從低層級官員變成高級別官員,臺灣肯定想推進所謂的「美臺關係」,但想在實質層面有所突破,門都沒有。美國國務院稱,此次對話美方由國務院政軍局助卿庫柏為代表,臺方將有外事部門、防務部門官員參與,雙方預計就區域情勢、軍事合作與軍售交換意見。
  • 臺灣歷史事件回眸:美麗島事件
    「美麗島事件」又稱「高雄事件」,是臺灣黨外勢力直接領導的、與國民黨當局展開的一場有組織、有準備的政治較量。  1979年9月,由黃信介為發行人、許信良任社長、張俊宏任總編輯的黨外政論性刊物《美麗島》在臺北創刊。
  • 中考歷史專題一: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
    3、影響①這套政治制度基本符合當時社會經濟狀況及其發展要求,對於鞏固國家統一、維護封建統治基礎,促進社會經濟與文化的發展起了重大作用。②它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為歷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斷加強與完善。
  • 背景資料:全球今年發生的重大恐怖襲擊事件
    新華社北京7月15日電 背景資料:全球今年發生的重大恐怖襲擊事件  新華社記者王龍琴  7月14日法國國慶日當晚,一輛卡車衝入南部旅遊城市尼斯英國人漫步大道上的人群中,造成至少80人死亡、50餘人受傷。法國總統奧朗德說,這起襲擊事件的「恐怖性質」不可否認。